第九十八章 墨爾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南太平洋僅有夏威夷的珍珠港顯然還是遠遠不夠的,崖山人的艦隊又抵達後世的美屬薩摩亞(東薩摩亞)。

東薩摩亞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有人居住,歐洲探險家在18世紀到達薩摩亞。主要的島是圖圖伊拉島,其餘島嶼為馬努阿群島、羅斯環礁和斯溫斯島。

圖圖伊拉島是太平洋西南部美屬薩摩亞的最大島嶼。長約30公里,最寬處10公里,面積135平方公里。有山嶺貫穿斷斷續續的全島,山區林木茂密,多深谷。海岸地帶土地肥沃。主要城鎮帕哥帕哥,是太平洋上天然良港之一。帕果帕果為天然深水港,可泊萬噸級海輪。

崖山人也不貪心,只要圖圖伊拉島。

崖山人自稱是“仁慈”的殖民者,宣佈了華夏人在圖圖伊拉島的土地政策,那就是島上居民,每個人可以獲得100斤糧食,無論男女老幼,以此為代價,華夏人獲得了這個島嶼的所有權。至於原居民,華夏人提供免費的遷徙費用,把他們護送到別的島嶼上。

表面上的仁義,換得的卻是當地土著的背井離鄉。土著也是人,只要是人對於自己生存的土地總歸有很深的感情,因此,當地土著雖然拿著不知能否食用的糧食,卻仍然不遠離開。

這時候,陸軍500人就起到了作用。華夏人也不是來行善的,小鬼子當初在中國經常做的燒殺搶奪,華夏人沒少做,總算獲得了一個“乾淨”的荒無人煙的海島,如果不計較島上那斑斑點點的血跡的話。

在夏威夷與圖圖伊拉島佈置了一些新移民後,華夏人終於可以進軍澳洲了。

澳大利亞可以說是除了南極洲以外最後被人類發現的大陸了。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託勒斯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為“新荷蘭”。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幹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裡,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帶。而澳大利亞整個國土面積可是769萬平方公裡。由此可見澳大利亞的乾旱程度。

澳大利亞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由於靠近赤道,1月-2月是颱風期。澳洲南部屬於溫帶。澳洲中西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氣溫高,溫差大;在沿海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溼潤。

後世的澳大利亞農業區,主要就在東南部。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就拿華夏人此時最關注的煤鐵來說,儲量是相當的驚人: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

澳大利亞煤礦主要分佈在東部,鐵礦分佈在西部。雖然地理上相距甚遠,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幾乎所有的煤炭或者鐵礦都在距離海邊不遠的地方,方便開採與運輸。

華夏人對於在澳洲的首個定居點特別重視,為此將林航等在外的地方高官都召了回來,可展開會議討論。

若論緊急及看重程度,崖山人自然是希望將首個定居點佈置在澳洲西部的鐵礦產區,這樣就可以獲得澳洲的優質鐵礦。但是從大局上來說,卻不能如此。

澳洲西海岸在英國人之前就有荷蘭人勘探過,之所以沒有在此殖民,最大的問題就是澳洲西海岸少雨乾旱,不適合定居。如果崖山人在這些明顯不適合定居的地方定居下來,容易招來別人的遐想。而且,說實話,也不利於長久發展。畢竟,生活物資沒有就近的來源。

因此,崖山人只能放棄了直奔主題的設想,討論在別的地方設定定居點的方案。

張柏林提議就將首個定居點定在悉尼。悉尼在歷史上就是英國人在澳洲的首個定居點,並在後來成為澳洲最大的城市,這就從事實上證明了在悉尼設定定居點的可行性。將定居點設定在悉尼,也阻止了英國人殖民澳洲的計劃,為崖山人獨霸澳洲做準備。想當初,英國人佔據著澳洲東海岸,但是聽聞法國人要在西海岸建立定居點,英國人連忙慌不迭的在西海岸布點提前卡位,讓法國人找不到合適的定居點,只能放棄。因此,張柏林深為自己的計劃而自豪。

林航雖然有些不忍打斷他那美好的遐想,但是處於責任,還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因為此時的英國的庫克船長已經測繪了澳洲東海岸,並宣告了對澳洲的所有權。雖然崖山人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放屁,但是,無奈放屁的是此時世界上的海軍第一強國——大英帝國,註定了這個屁還是很有分量的。崖山人雖然在海上力量上,不懼怕此時的英帝國艦隊,但是根本無力與英國人進行持久戰,兩國的綜合國力相差太大了。即使崖山人擁有領先太多的技術水平,但是人口這個最大的短板註定了崖山人無法與英國人展開國力的競爭。崖山人要想獨霸澳洲,近乎不可能

因此,林航主張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明確的說來,就是趁著英國人不被,悄悄地在澳洲英國人不注意的地方首先布點,一來給了自己緩衝時間,英國人的好日子會因為北美十三州的獨立而結束,崖山人可以火中取栗。二來,只要將第一個據點的位置設定合理,讓渡一部分土地給英國人,雙方哥倆好吃棗棗也不是不可能。

為此,林航提出自己的定居點方案,那就是墨爾本。首先墨爾本處於澳大利亞最適合農業生產的東南沿海平原的南部,所在區域只佔整個東南平原的一成多不到兩成的面積,這麼點土地想必英國人也不放在眼裡。如果以墨爾本為基點,畫條線向北延伸,將澳洲東西分割,與英國人分享,想必英國人會同意,當然,這只是林航自己的判斷,不過,崖山人海軍也不是吃素的,英國人估計到時候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另外就是墨爾本本身的優勢了。

墨爾本地處平原,有少量的矮山地,氣候屬於亞熱帶與溫帶交叉型氣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全年氣溫變化較為和緩,降水分佈均勻。墨爾本最熱月通常最高平均氣溫25℃,最低平均氣溫14℃,最冷月在3℃到15℃之間,終年多雨。墨爾本也是一個海邊港口城市,面對太平洋。墨爾本有一條亞拉河,是流經墨爾本的主要大河流。墨爾本整個城市最初就是沿著亞拉河兩岸建設開去的。因此這樣的氣候發展農業也並不困難。

但與此同時,墨爾本還是後世澳大利亞的工業重鎮,這也說明它有發展工業的基礎。事實上,墨爾本東面不到一百公裡處就有一個中大型煤礦。在臨近的墨爾本與之隔海相望的塔斯馬尼亞州就有不小的鐵礦儲量,銅礦也不少,還有鉛鋅礦。更好的一點是,這礦山瀕臨海邊,採出的礦石可以直接海運到墨爾本。

而且,從長遠看。澳大利亞的煤礦集中在悉尼為中心的新南威爾士州,鐵礦集中在西澳大利亞州,不過在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附近的奧林匹克壩銅、金、鈾礦專案是後世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礦;距離阿德萊德400公里左右的懷阿拉,也是個港口,靠近米德爾巴克山脈的艾恩諾布、艾恩莫納克等重要鐵礦產區,是鐵礦石出口港。

墨爾本正處於悉尼及阿德萊德差不多中點位置,這樣鋼鐵廠無論是燃料還是原料都可以方便調運過來,利於鋼鐵企業的長期發展。

還有一點,自古財帛動人心,金燦燦的黃金最能吸引眼球。研究歷史可以發現,澳洲或美國的西部任何一個大城市,在發展初期,無一例外的,都是因為發現了黃金。故墨爾本因此又被華人稱為新金山,至今當地還有很多華人辦的學校、商店、公司名稱等是帶有「新金山」這個名號的。

因為林航的論點有理有據,眾人透過了林航提出的在墨爾本開拓首個澳洲殖民點的計劃。

1771年10月,崖山人在澳洲總督皇甫遠志的帶領下,沿著澳大利亞東海岸,來到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區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雖然眾人有所準備,但是赤道南北的季節變化還是讓人很無奈。明明北半球還是夏末,天氣依舊炎熱,到了澳大利亞,卻是春季,氣溫卻陡然低了下來。雖然最低氣溫也有十幾度,但是相比較前幾天的二三十度,落差之大還是讓眾人有些不適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