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德川家齊的末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八月中,德川家齊的軍隊一路向西,首先不費吹灰之力的蕩平了甲斐大名,接著又向北戰勝了信濃大名,切斷了本州島東西方向的聯絡,聲勢大振。在幕府的威脅下,東部許多大名由於失去了與京都的聯絡,惶恐之下,許多乾脆投降了幕府,讓德川家齊幾乎得意忘形。

但是好景不長,忠於天皇的軍隊在島津齊興的極力促成下,終於組成了一支4萬人的先遣軍,抵達曾經的幕府親藩尾張大名領地。尾張大名先前曾經迫於形勢與天皇暗通款曲。但是很快被幕府打殘。隨後在天皇與幕府的妥協下,讓尾張大名的長子繼位,算是一個中立勢力。但實際上,被幕府暴打的尾長人對曾經欺負過自己的幕府是刻骨銘心的恨。先遣軍初一抵達尾張大名的名古屋,就順利的接管了名古屋的城防,並與原本的尾長軍隊合力加固城防。

結果,等到幕府軍辛辛苦苦的好不容易抵達名古屋附近,名古屋已經成了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

名古屋作為本州島中部最大的城市,是幕府軍進攻京都跨不過的檻,幕府軍無論如何必須將它拿下。

然而,幾乎沒有火炮的幕府軍如何能夠攻陷一個防守嚴密的城牆?整整三個月,幕府軍在名古屋附近丟下了上萬條性命,卻絲毫沒有進展,此時,天皇軍卻源源不斷的從西部開來。

更讓德川家齊寢食難安的是,表面臣服的東部大名竟然也組織了軍隊,開始進攻自己的領地,雖然數量不多,只有兩萬多人,但是自己預留的軍隊也不過萬人,還要分兵駐守,真是處處為難。

幸好,負責守備的將領也是見機極快的人下令守備軍隊收縮兵力,屯駐在幾個主要據點,才控制了形勢。

恰於此時,前線的軍營裡,卻流傳出此次出兵的佐幕大名,也有了別樣的心思,讓德川家齊寢食難安,只能抓緊排查。

現在幕府的聲勢,是一年不如一年,即使是親藩大名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可能一心向著幕府。幕府的排查舉動,自然避免不了一些粗暴地措施,比如檢查各位大名與親信對外聯絡的資訊,這讓一貫猶如土皇帝般自大的大名如何能夠忍受?首先從離江戶不遠的上野大名那裡搜出了一份所謂的通敵信,其實也不過就是一封來自天皇政府的招募信,希望上野大名認清楚形勢,不要與幕府沆瀣一氣。

其實這也就是一封普通的信件,幾乎每個親近幕府的大名都收到了這封信件,只是上野大名有點大意,沒有將這封信當回事,將這封信隨手放在身邊,結果就被抓住了。

幕府抓住了上野大名的痛腳,十分自得。幕府也知道此時不能任意擴大搜查範圍,上野大名作為一個不是十分親近幕府的大名,又沒有多大的軍事實力,正是一個最好的殺雞鎮猴的物件。

於是,不顧兔死狐悲的其餘大名的求情,上野大名就被砍掉了頭顱,懸掛於大營前面的旗杆上。

幕府軍隨後進軍名古屋,雙方激戰十餘天,但是對於幕府來說,除了丟下更多的人命,沒有絲毫進展,名古屋已然牢牢的掌握在天皇軍手裡。

尤其糟糕的是,幕府為了降低自己的損耗,都是以其餘大名的軍隊為前驅,使得大名軍力的損耗遠遠大過幕府。

大名對幕府的離心傾向加劇。

名古屋。

此時天皇軍最高指揮是長州藩的毛利齊熙。作為倒幕軍中的陸軍最強藩,擔任最高指揮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是,毛利齊熙畢竟年紀還是大了,作戰方針偏於保守,此時的名古屋已經集中了6萬左右的倒幕軍,與幕府軍的八萬軍隊實力其實已經相差不大。按照毛利齊熙的意思,是繼續堅守名古屋,憑藉守軍的地利優勢,與幕府軍先行展開消耗戰,待時機成熟,與幕府軍展開最後決戰。

島津加成是島津齊興的次子,在齊興的幾個兒子中,算得上是最睿智最有謀略的一人。島津加成說道,“此時,敵我力量已經基本平衡,如果我們繼續守城的方針,自然可以確保最後的勝利,然而,隨著戰爭的繼續,見勢不妙的幕府軍還會在城下與我們持續消耗下去嗎?”

作為戰爭主攻方,原本就掌握主動權,幕府軍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一直在城下傻傻的與倒幕軍一直消耗下去,明知事情不妙也不退卻?

倒幕軍此戰的目的是殲滅幕府的主力,而不是單純的勝利,這是倒幕軍的靈魂人物島津齊興戰前制定的目標,即使是毛利齊熙也要遵守,眾人自然不敢稍有異議。

毛利齊熙老臉一紅,卻拉不下面子,“加成賢侄難道有更好的注意嗎?”

“有,明日就與幕府軍在城下展開決戰。”

眾人大驚,這傢伙是瘋了嗎?此時倒幕軍畢竟還是處於一點劣勢,決戰起來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島津加成卻微微一笑,“放心,我們有必勝的把握。”

摒退了絕大多數人,只留下毛利齊熙等少數家主,說出了自己的打算,這才透過了明日決戰的方案。

另一方面,幕府軍其實也是出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隨著倒幕軍援軍逐步到位,幕府軍優勢逐漸喪失,卻已然在名古屋下一籌莫展。幕府軍中許多大明,甚至幕府內部的軍方人士,都在暗中商議撤退的事宜。

德川家齊大發雷霆,卻也沒有太好的主意。只有一個東北的大名提出,此時,倒幕軍齊聚名古屋,必然導致京都空虛,也許我們可以派出一支精銳的部隊,繞過名古屋,直奔京都,一戰定乾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家齊對於這個建議倒是很有興趣,卻招致其餘大部分的反對,“從名古屋到京都也有三百多裡路,若是派出一支奇襲的部隊,數量少了不管用,數量多了,補給怎麼辦?現在可是火槍部隊,所需要的補給遠遠超過冷兵器部隊。”

一席話將提出建議的大名駁斥的啞口無言,讓德川家齊也是面上無光,面帶訕訕。

卻與此時,倒幕軍的請戰書抵達幕府軍大營,讓眾人議論紛紛,“現在竟然還有正面攻戰的所謂的堂皇之戰嗎?”眾人都認為有假。

嘈雜的大營讓德川家齊頭都大了,看向水野忠邦。

水野忠邦沉聲說道,“對於敵人的想法,其實我們已經不需要關注了,戰爭,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實力。此戰,其實我們的選擇已經不多了,要麼與倒幕軍正面戰鬥,要麼退兵,然而,退兵其實就代表著我們輸了。”說完,用陰森森的目光看向各個大名。

眾大名有的低下頭,有的與水野忠邦對視,氣氛很是微妙。

水野忠邦說道,“當然,我們也要防備倒幕軍有什麼詭計?我覺得,我們所處的位置,地勢開闊,即使一時失利,也方便撤退,還可以避免埋伏,只要我們在後面留下一定的後衛部隊作為警戒。”

眾人紛紛稱讚,覺得水野忠邦所提是老成之言。

只是,對於後衛部隊的人選,眾人也是爭執不下,誰都知道,一旦情況不妙,後衛部隊的生存機率最大。幕府雖然想將自己的嫡系安排在後衛的位置,但是眾人顯然不會答應,最後只能選擇親藩水戶大名的軍隊負責後衛。

第二天,雙方決戰開始。

由於雙方實力相當,戰爭一時陷入膠著。隨著著傷亡的持續增加,雙方都如同紅眼的賭徒,拼命的就愛能夠自己的籌碼投入戰場,以期獲得最後的勝利。

殘酷的戰爭進行到了第九天,倒幕軍畢竟數量稍少,似乎已經投入了最後的預備隊,才能維持戰場的均勢。

幕府軍不失時機,將作為後衛的水戶大名的軍隊也投入了戰場。作為幕府的親藩,水戶大名的軍隊不僅數量不少,足有八千多人,裝備也不差,與幕府軍相當。以此時的形勢,這樣一支生力軍入場,足以改變戰場局勢。

德川家齊面帶微笑,“此戰定矣。”水野忠邦等人精神振奮,“將軍英明。”只是眾人的笑容還在臉上,形勢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初一抵達戰場的水戶大名的軍隊不僅沒有攻擊倒幕軍,卻攻向了自己原本的的盟友,幕府軍一片大亂。

“水戶大名何在?”德川家齊看向在座眾人,卻沒有看到水戶大名。派人緊急檢視,卻有人回報,“昨天夜裡,水戶大名藉口加強後軍戰備,已經前往後軍兩 。”

德川家齊癱倒在了椅子上,“怎會如此?他可是御三家的親藩大名啊。”老淚縱橫,讓人難以相信,他就是一向強勢的將軍。(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