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老將出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菲德爾雖然處於陰暗角落,但是高居王座的費爾南多七世已然看出了他眼中的頹廢。原本機靈且善於迎合自己心意的菲德爾,自己還是比較欣賞的,但是現在的表現卻讓自己十分不爽,“別人都覺得事情大有可為,就你一個人扮深沉,幾個意思?就你一個是智者?”

事後,費爾南多七世就派遣了聯盟的首倡者佛倫斯公爵作為國王的代表,前往歐洲遊說。

佛倫斯公爵為人雖然一向強硬,但是也是一頭老狐狸。他仔細的分析了一下形勢,覺得最有可能與自己聯盟的就是荷蘭,因為,荷蘭在東南亞同樣有一塊龐大的殖民地,印尼。而且,印尼的地位極其尷尬,就夾在新華夏的澳洲與呂宋之間。一旦大明佔據了呂宋,荷蘭的印尼也很難保住。

此時的荷蘭已經藉著歐洲復辟的東風,恢復了君主制度,由威廉一世擔任國王。剛開始,威廉一世僅僅是尼德蘭親王,隨後,隨著權利的增加,以及兼任了盧森堡大公,從此升級成為尼德蘭國王兼盧森堡大公,1814年的憲法明確規定:君王統治國家,眾大臣對君王負責,由此集權與一身。

因此,佛倫斯的首要目標自然是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為人還是很有尊嚴的,卻正對老佛倫斯公爵的胃口,一個老一個壯年的兩個人竟然相談甚歡。佛倫斯使者提出了自己的所謂擔憂,“大明劍指呂宋,下一個目標很有可能就是印尼,不知道荷蘭可有對策?”

威廉這些年一直試圖加強對國內的控制,加強軍備,並試圖扭轉荷蘭過於濃重的商人習氣,力爭荷蘭恢復十七世紀“海上馬車伕”的榮光。試問,威廉怎麼甘心正欲大展宏圖的自己,卻失去印尼?

原本還是相談漸歡的場面,一下子就冷淡起來,“印尼永遠是荷蘭的瑰寶,絕不容失。”

“陛下,大明現在表面上看劍指呂宋,但是,大明人的野心是呂宋遠遠不能滿足的。您也知道,與大明一脈相承的新華夏,在北美是如何侵吞我們的土地的,然而即使是廣袤的超過整個歐洲面積的北美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野心,還要西進東北亞,南下澳洲。更何況地廣但人更多的大明?據聞他們現在已經擁有2億的人口,上帝,那麼多的黃種人,單靠大明的土地怎麼可能養活?要知道,他們的領土雖然廣大,但是中北部大部分都是高山高原,根本養活不了多少人口?”

威廉一想,“老佛倫斯說的很對啊,否則,他們何必要征服呂宋?吞併了呂宋,嘗到了甜頭的大明難道就會如此滿足?以殖民者的心態,自然是多多益善。印尼相比較呂宋,面積更大,地廣人稀的島嶼更是比比皆是,在大明人眼中不就成了香餑餑?”

結果,佛倫斯公爵稍一引導,荷蘭人就答應了西班牙的聯盟的要求,不過,前提條件卻是必須將英國人甚至法國人拉下水。否則,荷蘭也對抗不了大明與新華夏的聯手。所以說,荷蘭人還是有相當的自知之明的。

佛倫斯下一個目標卻是法國。此時的法國波旁王朝已經復辟,路易十八當政。路易十八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君主,即位後的路易十八宣佈給全民以憲法的權利,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按照憲法,國王擁有行政權和立法動議權。議會則是諮詢性質的機構,表決法律和批准預算。但是後來議會(無雙議會)完全操縱在極端王黨手中,其代表就是國王的弟弟阿圖瓦伯爵(後來的查理十世),直接政治綁架了路易十八,讓路易十八的意志難以得到貫徹。

最為保守派的代表,佛倫斯首先找上門的就是國王的弟弟阿圖瓦伯爵。阿圖瓦伯爵雖然從波旁王朝的傳統聯盟角度出發,支援與西班牙一起出兵,也得到了議會保守派的支援。但是此時的議會經過選舉,已經是支援國王的自由派佔了上風。

此時的法國無論在東南亞還是北美都沒什麼利益存在,因此無論是與新華夏還是大明,都沒有太多利益衝突。甚至藉著拿破崙革命時期遺留的一些經濟聯絡,新華夏對法國還進行了不小的投資,雙方關係還是不錯的。

因此,國王否決了西班牙的聯盟要求。

佛倫斯雖然很不甘心,但是此時的法國是關注經濟的自由派當政,他也無法可想,只能悻悻然的前往英國。

英國人在佛倫斯剛剛出訪荷蘭的時候就知道了他的用意,一直在等著魚兒上鉤呢。佛倫斯在倫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可以說是自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打敗以來,享受最高待遇的西班牙來賓。佛倫斯很是自豪,“看樣子,英國人是很願意出兵相助得了畢竟,自己四處尋找盟友共同出兵,英國人想必也知道自己的來意。”

第二天,修整了一個晚上的佛倫斯神采奕奕的在白金漢宮接受了威爾士親王,也就是將來的喬治四世的接見,並共進了早餐,氣氛十分友好。

早餐過後,雙方又休息了一個小時,才展開談判。

佛倫斯先是少有的低下了高傲的西班牙牛頭,對強大的大英帝國表示一番恭維,以及對王儲豐盛招待的感謝,然後再步入正題,希望大英帝國對西班牙在東亞的海軍行動提供支援,不僅是放開沿途基地的補給,更希望提供直接的軍力支援。

英國人其實早有打算。

英國現在已經開通了蘇伊士運河,對印度的掌控力大增,有了印度這個在印度洋上的節點,終於可以將視線投向更加遙遠的遠東,尤為重點的是中南半島。

東南亞由於歷史的原因,早已為發跡更早的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荷蘭人所佔領,英國人再強勢,想要爭奪這些土地也要耗費很大的精力,有些得不償失。

但是南亞地區一向是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這些年大明剛剛完成國家統一,百廢待興,一面要發展經濟,一面要忙於穩定內部局勢對於外界關注甚少,英國人覺得有機可乘。

中南半島在大明看來,就是一個芝麻豆粒大小的地方,且人多地少,貧窮落後,不值一提。並且,當初中原王朝強盛時期,雖然觸角曾經抵達中南半島北部,但是無論是乾隆時期針對安南還是面對的軍事行動,事實上都已失敗告終,讓新生的大明很是留有餘悸,不敢擅動。

但是實際上,中南半島面積與人口並不少,足有三四千萬的人口,還是超過朝鮮的,雖然整體貧窮,但是也有達官顯貴,這就是英國人最需要的,原料產地與產品銷售市場是英國人永遠不嫌多的。

負責此次談判的英國談判代表是首相查爾斯?詹金遜,由此可見英國人對於西班牙人的來訪還是比較重視的。詹金遜雖然知道西班牙的索求,但是很懂得熬鷹的技巧,率先說道,“聽聞遠東的大明對貴國的呂宋提出了要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佛倫斯很是鬱悶,你可真會給人添堵,但是面對強大的英國人,只能忍氣吞聲,“是的,重新強大起來的大明,與屢次挑釁西方世界包括貴國的新華夏這兩個異端聯手,必然將對基督世界產生極大的影響,不亞於當初的成吉思汗蒙古帶來的*威脅。”

前半句,佛倫斯的回懟還讓詹金遜有些不滿,但是提到*,英國人雖然沒有感同身受,但是史籍多有記載,還是讓英國人有所緊張。沒辦法,作為西方世界的領頭羊,雖然在殖民地爭奪上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作為西方世界的代表,與其他文明爭鬥時,還是要有必要的態度的。

因此,詹金遜胸脯拍的叮噹響,“作為西方基督世界的一員,雖然我們的教義有些不同,但畢竟同樣沐浴在主的光輝下,抵擋*,我大英帝國義不容辭。”見佛倫斯聽著比較興奮,卻語氣一轉,“但是,我們大英帝國需要在南亞一個立足點,才能更好的支援貴國與荷蘭的聯軍。”

接著,拿出了一份地圖,指著新加坡對面、位於西蘇門答臘甘巴河口地區,說道,“我大英帝國需要在這裡建立補給點,以更好策應聯軍行動。”

“策應,?貴國的意思是,不直接參加聯軍?”

“我們覺得,有時候,威懾比直接的武力對抗更有效。現在,貴國與荷蘭的聯軍只是要對付大明海軍,我想,從實力上講,聯軍更勝一籌。但是,另一方面,大明海軍一旦戰敗,新華夏很有可能參戰,我們大英帝國此時在東南亞的存在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佛倫斯頭有點疼,英國人明顯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啊。如果真按照英國人所說,真要的僅僅是甘巴河口地區,倒也不算什麼,畢竟面積不大。關鍵是,蘇門答臘還在荷蘭人手中呢,西班牙想要同意也不行啊?

但是,大明劍指呂宋,已經火燒眉毛了,西班牙人還必須努力促成。

為此,老邁的佛倫斯不得已,又再次回到荷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