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的報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姚黃氏一家的遭遇絕對不是個例,而是成千上萬。

這時候,自己的工場老闆聯合了其餘的老闆並發動幾乎全部在松江紡織工人,到松江官府面前廣場靜坐以示抗議。最後,不僅是紡織工人,甚至碼頭工人以及幾乎全部的松江產業工業都來到了官府門前靜坐,在最嚴峻的時候,還產生了一些暴力衝突。

姚黃氏是一名典型的中國婦女,平時十分柔弱,但是關鍵時刻,卻比男人還堅韌。雖然畏懼官府,卻依然來到官府門前靜坐,只為了討得一份公道,甚至就是一家人的性命。

靜坐示威持續了整整半個月,松江官府不知道如何處理,將之上報到了南京。

南京還能在怎麼辦呢?

一方面要維持與新華夏的良好關係,另一方面要考慮國內老百姓的升生計問題,頭大如鬥。

大明此次談判,就是尋求對新華夏棉布徵收關稅,稅收幅度達到45%,一旦這樣高的關稅被徵收,新華夏的棉布在大明市場將再無競爭力。

因此,在新華夏棉布各大生產商的壓力下,新華夏政府才會堅決不同意大明提出的關稅要求,與大明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卻遲遲沒有結果。

這一次,大明尋求新華夏的幫助,打算購買10艘以上的3000噸級甚至更大噸位的艦船。這一點,新華夏並沒有異議,維持大明政權是新華夏的國策,毋庸置疑,並且提出了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將新華夏的第一代鐵甲艦退役作為二手艦船賣給大明。這些二手艦船很少經歷戰爭,因此狀況良好,再用個二三十年不成問題,還有一個更妙的情況是,價格便宜,只有新艦價格的一半,而且還可以貸款。這對於遭受滿清野蠻入侵,導致慘重損失的大明來說,無異於及時雨。更有一點,新艦製造還要很長的週期,現役艦船則可以直接加入大明艦隊,對於急需鐵甲艦來加強海上防禦的大明來說,也尤為重要。

但是,新華夏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那就是,大明必須降低對於新華夏的進口關稅,否則,新華夏不會給予如此優惠的軍售條件。

黃冠成等人對於新華夏將軍售與商貿條件捆綁在一起感覺十分不解,按照傳統思維,經濟是經濟,政治是政治。可惜,崖山人來自後世,見慣了美帝將經濟與政治掛鉤,為了經以利益,可以讓渡一些政治利益,比如支援大權獨攬的獨裁者,雖然自己自稱是最自由的民主國家。

新華夏將軍售與經濟利益掛鉤,算是比較含蓄的了。

黃冠成無奈之下,只能將松江的情況交給了新華夏人,並申明,這些產業工業的遭遇現在僅是松江,但將來絕對不會止步於松江,因此,希望新華夏從兩國友誼的角度出發,重新關於關貿的談判。否則,一個混亂虛弱的大明,也不符合新華夏的利益。

新華夏的談判代表,林航等人將大明的情況做了上報。

國安會議上,大部分人的意見,與林航類似,那就是允許大明對新華夏進口的棉布類產品徵收關稅,幅度可以達到35%,這樣可以保證產品競爭力的同時,也能讓大明的棉布有一定能夠的發展空間,增加的稅收也能讓處於財政危機大明有個喘息之機。要知道,為了彌補各地的損害,大明可是豁免了受災區三年的賦稅,最糟糕的是,這些豁免區正是大明的財富重地。

最後,大明如願以償的提高了關稅,並獲得了13艘3000噸級的新華夏驅逐艦。

大明雖然在上一次海戰中,失去了大多數的戰艦,實力是大不如前,但是人員損失倒是不大。因為此次戰鬥的戰場就在大明境內,戰艦上的海軍人員大多數得以跳海逃生,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很快就能獲救,最後清點,人員僅僅損失了一成不到。更有利的是,大明水師還有相當多的後備力量存在,相當於現役的5成。

這也是大明水軍得以快速恢復實力的關鍵,什麼時候,訓練有素的士兵才是一隻軍隊的根本,充足的人口卻是合格軍事人員的唯一來源。這也是新華夏一支羨慕大明、滿清這樣的人口大國的原因。大明在裝備了新華夏的13艘艦船以後,僅僅三個月的適應期後,海軍戰鬥力不僅沒有降低,反而由於艦船的強大,實力還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要知道,軍艦噸位的提升,並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噸位提升,必然代表著防護裝甲的大等級躍升,更重要的是,火炮口徑的加大,口徑的加大,可是代表著威力的幾何量級的增加,因此,一艘3000噸級的戰艦,威力絕對要超過5艘以上的1000噸級戰艦。之前大明的水師最大的戰艦也不過1500噸級。而現在,清一色3000噸級以上,13艘戰艦的威力遠遠超過之前所裝備的18艘千噸級戰艦。

有了大型戰艦的大明信心滿滿,給予報仇雪恨了。畢竟,無論是誰,被自己一向看不起的對手打敗,都極不甘心,就比如阿Q被從來都只有自己欺負的小D打敗,就感覺格外的難以忍受,必須打回來,才能出這口氣。

當初,大明在獲得了海上優勢掌握了制海權後,就將整個先對一分為二,一支駐紮在澎湖的外海艦隊,是為東海艦隊,另有一支艦隊駐守南京,是為長江水師。

現在,為了報復滿清,自然是統一在了一起,以原東海艦隊提督莊有道為最高指揮官,以17艘鐵甲艦(含4艘上次海戰得以逃亡的千噸級鐵甲艦)的龐大陣容,於1783年5月,一路北上,試圖與駐守天津的滿清水師決一死戰。

滿清的水師鑑於來敵空前強大,有心撤離天津在海外暫避,可惜後面就是北京城,好不容易恢復信心甚至由此變得更加剛愎自用的乾隆正盯著自己,他們哪還敢避戰?不怕掉腦袋嗎?

為此,已經因功被提升為水師提督的黃仕簡只能硬著頭皮,在港口內與大明艦隊決一死戰。他的意圖是憑藉港口內的岸防炮首先給予敵人重創,然後水師觸動,與殘餘的大明艦隊決一死戰。這個策略與後世李鴻章在黃海海戰失利後的保船策略。

這一次,大明軍隊 甚至沒有採用陸軍,事實上,大明陸軍此時也們沒能力從陸地上進攻天津並從後方包圍港口,與海軍兩面夾擊。因此,大明要想解決滿清水師,還是只能依靠自己。

不過,大明水師最為有利的是,艦炮的射程更長,比起清軍最大的岸防炮射程還要遠,就是因為海軍在引進十艘戰艦的同時,還引入了栗色火-藥。新華夏在研制成功*以後,對於這種僅僅相當於黑火-藥有限改良的栗色火-藥已經不再保密了。有了一百塊錢,也就不會太看重一塊錢了不是?

比清軍最大的岸防炮更粗更長的炮管,還有更適於長身管火炮使用的栗色火-藥,註定了滿清的悲劇。

大明水師將所有艦首炮首先對準了港口兩測的岸防炮。這些岸防炮不僅笨重,難以調節仰角與設計方位,甚至射程都只有大明水師口徑最大的艦首炮的七成不到。因此,大明水師就躲在岸防炮的射程以外,悠哉樂哉、不緊不慢的一一除錯艦炮的方位與仰角,終於在接近50發炮彈後,一發炮彈才落到了一個那放炮邊上。其餘火炮馬上參照命中火炮的引數加以調整,隨後,漫天的炮彈湧來,將岸防炮陣地埋沒,小燕過後,岸防炮附近直接陷了下去,被愣生生的從地球上抹去了。隨後,大明水師如法炮製,將清軍的岸防炮一一端掉,解決了對自己的唯一威脅。

黃仕簡一看情況大為不妙,將心一橫,乾脆將水師集結,擺出衝鋒的人字形陣列,意圖衝出重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得不說,撇除掉人品問題,黃仕簡確實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水師人才,抓住戰機的敏銳性超出常人良多。即使是大明此時的最高指揮官莊有道都沒有想到,黃仕簡還有決一死戰的決心。莊有道自問,自己在這樣的困境下,也只能以必死的決心衝出重圍以求得生存。但是想要像黃仕簡一般,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做出如此決斷的方案,莊有道自問還做不到。因此,雖然是對手,莊有道對於黃仕簡還有些佩服。

一方面一時不察,另一方面,港口畢竟寬闊,大明的不到二十艘艦船不可能堵住整個港口,還是被滿清水師衝開了一個口子,隨後向南逃去。

反應過來的莊有道下令全速追擊。說起來,英國人此時的創新能力還是不錯的。雖然蒸汽動力剛剛研制成功並上艦,導致蒸汽機功率有些不足。不過英國人放棄了容積率要求,直接多放了一組蒸汽機,雖然導致船上的空間更加緊張,但是卻讓動力基本滿足了鐵甲艦的使用要求,使得最高船速竟然與新華夏艦船相差無幾。雙方艦船在河面上好一番追逐。(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