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關於三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計算機在進入PC時代之後,轉變為“家用電器”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售價快速降低。

再疊加晶片“摩爾定律”等屬性,PC計算機的更新換代是歷史上所有商業產品裡面最快的。

姚小聶親身經歷的90年代和00年代,那時候一臺電腦用不了幾年就要被淘汰,裝WIN95的機子到裝WIN98就開始卡頓,到XP時代就徹底變古董。

在大型機時代,一臺IBM的大型機售價達到幾百萬美金,那是在70年代,所以那時候的電腦金貴得很,電腦裡面的配件也金貴得很,IBM等計算機廠商對DRAM的要求是能夠穩定使用15年以上,東瀛人正是憑著自身DRAM產品超強的質量和穩定性,在大型機時代搶佔了全球的DRAM市場。

但是在PC時代,一條內存條要用15年,這是產品質量過剩。

目前市面上1M的內存條是比較先進的,但是明年就會推出6M,1990年就會推出64M,到92年,128M已經成為主流,到了96年,三星開發出1G的內存條。

面對這樣指數級的效能提升,一條內存條能保證使用6年就已經夠夠的了。

姚小聶非常堅定地推進“6年使用年限”的標準,因為作為過來人,他知道這是日後四十年內主流商用計算機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規律。

到三十年後的智能手機時代,一臺手機用6年也是夠夠的,到那時候頂級晶片廠商的晶片也是以“保證使用6年”為標準設計的。

手機產品也有過“保證使用15年”的時代,但嚴格來說那不是智能手機的時代,那是以摩托羅拉、諾基亞為代表的通訊手機的時代,諾基亞手機的軟硬件設計也是奔著使用十五年以上去的。

很久以後人們還會懷念“當年諾基亞多好用,能砸核桃,能玩貪吃蛇,用一輩子不會壞”,殊不知智能手機和通訊手機壓根就不是同一個物種。

智能手機就像PC計算機一樣,在硬體、軟體協同飛速更新之下,生產商希望你用上最多6年就要換新的機子,機器的整體設計、以及裡面裝載的硬體根本不像通訊手機那樣耐用。

所以姚小聶對付東瀛人的核心戰略就是:低價傾銷。

實現華芯DRAM產品的低價,一個手段是生產成本的降低,主要是華芯公司工人的成本只有東瀛的二十分之一。

另一個更加重要、更加核心的手段就是,以“快消”和“低價”為核心的產品策略的變革。

東瀛目前依然堅持著“東瀛品質天下無敵”的追求,NEC、東芝、富士通、索尼等依然以他們的內存條能夠保證無故障使用15年以上為榮,所以東瀛的產品依然是質量槓槓的,但實際上這是品質過剩,簡單來說,就是根本沒必要耗費過多的成本將內存條做得那麼穩定,在原材料、工序上不妨粗糙一點,產品堪堪能用6年就足夠了。

這個道理其實不難明白,以東瀛人的聰明,還有前田武三郎們的精明,他們當然知道PC時代到來之後的計算機硬件“快消品”趨勢,但是東瀛很難做出調整,因為任何產業都有“路徑依賴”,尤其是半導體芯片產業,這個產業的生產涉及複雜的工序,要將生產的理念、環節做出大幅度的調整是非常困難的。

尤其對素來以“工匠精神”自豪的東瀛人來說,“品質第一”對他們來說是信仰一般的追求,此時告訴他們“不用把內存條做得那麼精細,差不多能用就行”,東瀛的工程師們勢必會覺得受到了羞辱。

所以東瀛仍然會堅持他們原有的生產方式,這就意味著東瀛生產的內存條質量好,但是價格降不下來。

再加上《廣場協議》導致的日元升值,東瀛產品出口不利,這會更進一步導致東瀛的半導體產品價格提升,所以在姚小聶看來,價格,是東瀛的致命弱點。

姚小聶要生產6年使用期限的內存條,不追求工藝的精細和高階,以此全力壓低華芯出產的DRAM產品價格。

這個策略將切中東瀛的命脈。

實際上在歷史上東瀛就是被對手廠商的“低價傾銷”策略打敗,這個在原本歷史上打敗東瀛半導體企業的廠商是:三星。

此時1986年三星也在崛起,也在做半導體產業,也是從DRAM入手,也是取得了燈塔國的支援。

三星是從1983年起步,南棒子國作為燈塔國的半殖民地,與東瀛一樣是燈塔國的親兒子,燈塔國瞅著東瀛這個大兒子發展太猛了,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發展太猛了,應該壓制一番,就想到不如扶持二兒子來打擊大兒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原本是做農產品貿易的三星拿到燈塔國20億美元的投資,以及一系列半導體的技術專利,然後三星從矽谷僱傭了5名韓裔的燈塔國工程師回國任職,開始做半導體,到如今1986年,三星已經掌握16K到256K的DRAM生產技術。

按照歷史軌跡,三星會在1988年針對東瀛發動全面的DRAM傾銷,三星的內存條開始遍佈全球。

三星打東瀛一眾半導體霸主的策略就是“便宜”,他們家的內存條質量遠不如東瀛,但是勝在便宜得多,價格一般只有東瀛內存條的一半。

在PC電腦普及的浪潮之下,東瀛的產品雖然質量好,東瀛的半導體企業雖然充滿了情懷和追求,但是奈何遇到三星這種流氓。

在三星“劣幣驅逐良幣”的打法下,東瀛一眾巨頭逐漸落入下風。

然後歷史上三星在燈塔國的扶持之下繼續用低價戰略對東瀛的半導體企業窮追猛打。

燈塔國這邊對東瀛又是貿易戰壓制出口,又是廣場協議攪亂經濟秩序,對三星呢,給錢給技術給市場,還免關稅。

所以在親爹偏心眼的扶持之下,三星一路雄起,東瀛一路走下坡,直到1993年,在東瀛泡沫經濟崩潰,東瀛企業全線潰敗的大背景下,三星第一次超越NEC,登上世界半導體公司的頭把交椅。

1996年,三星推出1G的內存條,在技術上徹底打敗東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