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趙氏內部問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辛苦了。”

王宮之中,趙括坐在床頭,握著田姝的雙手,輕聲說道。

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沒有陪在安凝身邊,心中一直感到有點遺憾,這次田姝大期,終於能夠陪在身邊了。

“大王,河套急報。”這時,外面傳來劉平的聲音。

“就不能等會兒再說嗎?”趙括沉聲呵斥道。

“大王,國家大事重要,你還是先去看看吧。”田姝將柔荑從趙括手中抽離,聲音非常虛弱。

“你好好休息,我馬上就回來。”趙括俯身在田姝額頭上輕吻了一下,幫田姝掖好被,起身緩步朝外面走去。

“發生什麼事了?”趙括迅速關上房門,防止寒風吹到裡面。

“學院的事情。”劉平將慄腹送來的信件交給趙括。

“讓魏無忌、趙勝、荀子、孔斌等人過來議事。”趙括大體上掃了一眼,朝外殿走去,“這件事你怎麼看?”

“臣沒有收到下面傳來其他勢力散播謠言的訊息,不過毛公是我趙國少有的智者,他說的話應該不會假,而且他畢竟身在朔方,比臣等更瞭解當地情況。”劉平說道。

“有沒有可能是秦國做的?”趙括問道。

“臣以為不大可能,秦國秦越被抓之後,秦國勢力便開始回縮或蟄伏,再加上我趙國接連對其打擊,目前秦國沒有這個能力。”劉平搖了搖頭。

他發現無論趙國發生什麼壞事,趙括都會第一時間將黑鍋蓋在秦國頭上,也不管是啥原因。

“那就是趙國的其他勢力了。”趙括沉聲說道,“這麼多年了,還沒查出來嗎?”

“屬下無能,只查到了一家。”劉平低著頭說道。

兩年的雪災,趙國便有一股勢力企圖利用趙豹之子滲透趙國,幸好趙國及時發現。自那時起,劉平便一直在調查,一查就是兩年。

“哪一家?”趙括停了下來。

“蘇家。”劉平說道。

“其他呢?”趙括繼續邁步朝前走去。蘇家並不是什麼大家族,光憑這一個家族不可能搞出這麼大動靜。

“王家似乎也有參與,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除此之外……”說到這裡,劉平有些猶豫。

“直接說。”

“常山趙氏和中人趙氏也有參與的跡象。”劉平咬牙說道。

“常山趙氏?中人趙氏?”趙括滿臉疑惑,趙國姓氏趙的那麼多,全國各地到處都是,他哪裡分得清誰是誰?

“常山趙氏是安平君的後人,因定居在常山,被稱為常山趙氏,是趙氏最大的幾支。中人趙氏是趙文的後人。”劉平說道。

這裡的安平君,並不是齊國安平君田單,而是趙國的安平君趙成,趙成侯之子,趙肅侯之弟,也是趙武靈王的親叔父。

曾被趙肅侯任命為相國,封安平君,共掌趙國。

這也是三晉的特點,因為都知道自己屁股下的位置是怎麼來的,生怕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所以多重用宗室之人,不信任外人。

趙成擔任了幾十年趙國相國,勢力之龐大,趙武靈王改革變法都要先說服他,才能實施下去。

後來沙丘宮變,趙成和李兌在趙惠文王的預設下,率兵把沙丘宮圍了整整三個多月,把趙國有史以來,最賢明的君主趙武靈王給弄死了。

趙文也是趙武靈王時期的趙國宗室,不過勢力遠遠比不上趙成,後來被封到中人。

時至今日,他們留給後人的封地早就被趙國收回了。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封地雖然沒了,但勢力還在,他們想要做官領兵,難度遠遠低於其他貴族。

這些宗室子弟在當地作威作福,就是官員都要看其臉色行事。

“已經證實了?”趙括沉聲問道。

“臣已經掌握證據證明,他們府上有人參與,但家主有沒有參與……還不確定。這群人特別謹慎,臣害怕打草驚蛇,沒敢深入調查。”劉平小心翼翼的說道。

一旦牽扯到趙氏,事情就不會就小事。

趙氏本身內部問題太多了,從趙簡子廢嫡立庶,邯鄲氏反叛大宗趙氏開始,趙氏內部之間就一直存在激烈的鬥爭問題。

別扯啥你是嫡子你就該當國君,也別扯啥你是兒子你就該當國君,老子看你不爽,老子就要造反。

趙國內部本身對宗室也是存在提防之心的,但是又不敢太過堤防。

太過提防,沒有宗室的幫助,容易發生三家分晉這種事。

不提防吧,又容易發生曲沃代翼這種事。

趙國本身也非常為難。

而且這種事沒有好辦法,全靠君主手段。

君主能壓住,他們就全是好人。君主不能壓住,他們就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繼續查,不用管查到誰,無論發生什麼事,寡人都會站在你身後。”趙括沉聲說道。“必要時可以直接調動禁衛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別說區區趙成後人,就是趙成還活著,只要敢作對,他也照殺不誤。

趙惠文王沒有清算他們,不代表他趙括不會清算,如果對方不長眼,他不介意將對方連根拔起。

“諾。”得到趙括的准許,劉平頓時放下心來。

這種事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他最擔心的就是查到最後,趙王和宗室一商量,收一些好處,然後轉頭把他給賣了。

兩人沒有等太長時間,魏無忌等人便從外面走了進來。

“大王。”幾人俯身行禮。

“坐吧,這是河套剛剛送來的,你們看看。”趙括指著信件說道,旁邊宦官俯身上前,捧起信件遞給魏無忌。

“我們必須想辦法將適齡兒童的入學率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看完一圈之後,荀子開口說道。

百分之百入學率他是從來不奢望的,但只有達到百分之三十,才有普及教育的意義,趙國才能從中獲得回報。“河套送來的幾個辦法都具有操作價值,臣以為可以推行。”

“設立貧困獎學金沒有問題,問題是怎麼能夠將錢發到需要的人手上。”魏無忌端起茶,喝了一口。

如果發放標準是總人數的十分之一,並不需要太多的錢,趙國完全可以承受。

但這件事的難點在於怎麼將這筆錢發到需要的人手上,而不是發到院長的兒子,縣令的親戚這些人的手上。

魏無忌深知這群人的做派,如果真設定貧困獎學金,能夠有三分之一的錢發到需要的人手上就謝天謝地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