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出版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本來,今早邵義夫約見丁賢是為了磋商麗視易主的事情,結果電影話題聊的太深入,等早茶結束時,他們對麗視竟然只字未提。

直至邵義夫離開酒店,丁賢到停車場送他,他才說:“麗視準備賣盤,城裡有華資想要接手,你知不知是誰?”

丁賢點頭:“是遠東的邱生吧,我覺得他入主麗視的機會不大,澳洲有一間財團也想收購麗視,這些鬼老與英資關係密切,極可能會拋開邱生,私下裡達成交易。”

“那如果邱德根手段犀利,真把麗視買下來呢?”

“等他真的收購到手,到時咱們再商量應對辦法。”

“也好!這種交易年內完不成,至少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見出結果,那就到時再談吧。”

送走邵義夫後,丁賢沒有返回和記大廈上班,而是驅車去了柴灣。

丁賢要去一趟利記工業園,稽核一份比較重要的協議,這份協議早在MTV收購漫威漫畫時已經開始起草,經過幾個月的完善。

目前整份協議已經相當成熟,到了可以簽署的地步,但丁賢仍舊要親自稽核一遍,順便去檢查MTV旗下各出版單位的情況,這些出版單位的總部全都坐落在柴灣的利記工業園裡。

利記工業園是在今年下半年才宣佈開業的新園區,投資方是利記紙業,承建商是華記黃埔,奠基日期是1978年二月,施工期將近三年。

園區內共建成一棟樓高39層的利記紙業總部摩天樓,一棟樓高9層的四星級酒店,八棟樓高22層的MTV傳媒寫字樓。

其實這一座園區專案並不是華記黃埔策劃設計,完全是利記紙業老闆利蘊連一手推動。

1977年11月份利記紙業在香江上市,共募集到2.8億港幣資金,這筆錢原本要用於海外設廠,但工廠投資非常小,融資根本花不完,再加上利記紙業年年都在盈利,積累的儲備金也非常豐厚,於是利記紙業老闆利蘊連就有了興建總部大廈的念頭。

利家的希慎置業也是地產公司,但希慎置業在柴灣沒有儲備地皮,利蘊連就找上丁賢求助。

正好華記黃埔在柴灣囤積了一座大貨倉,按照華記黃埔管理層的規劃,這座貨倉將來要改建成住宅樓出售。

但丁賢考慮後,決定把貨倉拿出來,交由華記黃埔與利記紙業合營開發,華記黃埔只出地皮,並承擔後續建設,利記紙業負責所有的建設資金。

整個專案啟動開發前,華記黃埔與利記紙業已經給利記工業園擬定了詳細的產權分配。

根據雙方簽署的產權協議,等到利記工業園落成後,一棟39層的摩天樓產權60%歸利記紙業所有,餘下40%歸華記黃埔,利記紙業擁有摩天樓的全部管理權,華記黃埔只有分紅權。

一棟9層四星級酒店與八棟22層寫字樓產權的40%歸利記紙業所有,餘下60%歸華記黃埔,這些物業反了過來,華記黃埔擁有酒店與寫字樓的全部管理權,利記紙業只有分紅權。

所以利記工業園雖然被冠上‘利記’,但絕大部分物業的租賃權都掌握在華記黃埔手上。

今年五月份有香江媒體發表社論稱‘華記黃埔加冕新香江鋪王’,特別指出華記黃埔在全港持有的甲級收租物業已經達到三十棟,其中就包括利記工業園的八棟寫字樓,雖然華記黃埔只佔有產權的60%,但支配權卻百分之百牢牢攥著,肯定屬於華記黃埔的核心物業。

丁賢從尖沙咀酒店出發,行車一個小時左右抵達柴灣。

柴灣位於港島最東邊,利記工業園又位於柴灣的最東面,臨著海岸線,隔海向東兩公裡就是新界的將軍澳。

丁賢轎車進入利記工業園時,常駐這裡辦公的華記高管們已經集體出動,在停車場等著迎接。

丁賢表妹孟施雅也在高管隊伍裡,她在荷東身兼數職,不止是荷東漫畫公司的負責人,同時也是荷東動畫部門的創意總監。

荷東旗下出版單位的辦公室全都設在利記工業園,獨佔了一棟寫字樓,孟施雅每天都在這裡上班。

利記紙業老闆利蘊連並不在場,今天她老媽利太出面迎接丁賢,孟施雅陪在利太身邊,站在隊伍最前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丁賢下車後,趕緊上前扶住利太,問她:“利伯母,你怎麼在這兒?”

“我現在是利記紙業的臨時話事人。”

利太笑道:“阿蓮去北美建設新工廠,公司不能沒有人守著,我暫時替她管一段時間。”

丁賢去海外出差的時候,都是讓他老媽管著華記,利蘊連出差也是讓老媽頂崗。

但利太是非常隨性的女人,她歷來不贊同子女不要命的撲在工作上,她的人生理念是多享受生活,少打拼事業,因為家族的長輩們已經給後代打下了堅固基業,足以確保後代吃喝不愁,既然已經衣食無憂,後代們又何必去辛苦呢?天天享福不美嗎?

利太也不掩飾她的想法,當面對丁賢說:“你利伯伯活著的時候,什麼事情都要管,tvb他做總經理,希慎置業他也是總經理,利記紙業交給了阿蓮,他卻隔三差五仍舊要過來檢查,我沒有他那麼大本事,我也不贊同他那麼辛苦,他以前的職務原本都要交給我,但我全部給辭掉了,我只拿各家公司的股份,每年等著分錢就可以了。”

她忽然發了一句牢騷:“本來我是輕輕鬆鬆,打著牌就能把錢給賺了,結果阿蓮非讓我來這裡上班,把老媽當保姆使喚,阿賢你覺得她的做法妥當嗎?”

丁賢沒有發表意見,僅僅道出一個事實:“我出差的時候,每次都讓我老媽去管華記,阿蓮可能是跟著我學。”

利太瞧他一眼:“也不能以後都讓老媽操心,這麼大的企業,離了老媽就轉不了嗎?”

丁賢輕輕發笑:“利伯母你講的對,下次我會重新安排。”

關鍵是他老媽就是喜歡打理華記,人與人的觀念不同。

好在利太也是點到為止,並沒有繼續辯論,她領著丁賢朝利記工業園的摩天樓走去,這棟39層的大廈就是利記紙業總部,外牆裝修的名字是‘利蘊連大廈’。

當初利蘊連找丁賢商量總部大廈的地皮時,曾經提到命名的問題,利蘊連打算使用自己的名字,丁賢以為她是開玩笑,想不到她說一是一,真把自己名字冠了上去。

利記工業園的建設工期有大約三年,從78年二月就開始破土動工,雖然一年後主體建築已經封頂,但後續裝潢卻耗費了大量時間,直至今年九月份才正式開業,當時丁賢在北美出差,沒能參加開業典禮。

不過丁兆廉與孟月楨代替他過來剪綵,效果是一樣的。

進入‘利蘊連大廈’,利太領著丁賢參觀利記紙業的總部辦公室,邊問:“我讓阿蓮等著你回港,與你見了面後,到時再去北美出差,她說北美工廠不能等,必須立刻過去籌備,阿賢,這次你給阿蓮的訂單是不是特別重要?”

訂單協議已經準備妥當,利太最近都在盯著這件事,但訂單協議並不會標註盈利情況,利太就有點弄不清楚,這次的訂單與以往丁賢交給利蘊連的產品包裝訂單、唱片封面訂單的差異。

丁賢聽到利太問話,抬手指了指一旁的孟施雅:“阿雅負責的漫畫公司訂單是利記紙業在處理,荷東漫畫每月的出版量是多少,利伯母你清不清楚?”

如果是其它業務的資料,利太未必知道,但本埠漫畫訂單她瞭解的非常詳細,她本人比較排斥繁重公務,日常在這裡上班,也是經常閒逛,不願意坐在辦公室,她得知孟施雅在附近寫字樓上班後,常常帶著孟施雅吃飯,甚至上下班都是一起。

孟施雅從北美搬遷到香江後,一直跟著丁兆廉與孟月楨生活,與利家毗鄰而居,相互間非常熟悉。

因為接觸時間多,利太對孟施雅管理的荷東漫畫訂單就有了特別關注,她告訴丁賢:“我記得漫畫訂單每月要處理一百四十萬冊。”

說完又找孟施雅證實:“對不對阿雅?”

孟施雅嗯一聲:“我們出版了十八種刊物,有些是週刊,有些是雙週刊,每種刊物的單期銷量平均是兩萬冊,所有刊物單月總銷量是144萬冊。”

這是荷東漫畫公司的總銷量,從1978年初荷東正式進軍香江漫畫市場後,就直接對港漫市場實施了壟斷經營。

目前荷東佔據著香江八成的漫畫市場份額,單月銷量逼近一百五十萬冊,而香江市場上的漫畫書,普遍是採用雜誌式的十六開標準,內容全彩色,每冊定價是三塊港幣,扣除所有成本後,每冊漫畫利潤差不多有一塊港幣。

根據荷東漫畫的銷售量,年利潤大約有1800萬港幣,這其實不算高,畢竟荷東統治著香江漫畫市場。

前世八十年代的時候,港漫龍頭黃玉郎每年支付給旗下最受歡迎漫畫家馬容成的佣金就有幾百萬港幣,當時馬容成的《中華英雄》是港漫市場銷量最高作品,除了《中華英雄》,其它漫畫全都暗然失色,難以在市場裡爆火。

黃玉郎憑藉幾部暢銷部漫畫就幾乎佔據了港漫市場的半壁江山,這也說明港漫精品稀缺,大多數作品的質量都沒有保證,但港漫市場本身卻絕對有利可圖,只要漫畫公司能夠推出受讀者歡迎的經典之作,賺錢還是相當輕鬆的。

荷東作為漫畫制作方,每發行一冊漫畫可以拿到一塊港幣利潤,利記紙業作為出版方,利潤相對較薄,他們賺的錢甚至達不到荷東的三分之一,但利記紙業的經營策略原本就是走量。

丁賢聽孟施雅報完荷東漫畫銷量,他告訴利太:“我這次在北美出差期間,收購了北美一間漫畫公司,那間公司的單月漫畫銷量大約有八百萬冊,以後這些印刷訂單全部會交給利記紙業來做。”

“竟然有八百萬冊?”

利太稍有嘆息,心說怪不得閨女要著急赴美了,單月八百萬冊,那每年的出版量就是一億,訂單量比香江多了七倍,關鍵這種訂單是來自北美市場,在北美開設印刷工廠,利潤肯定比香江高。

她又朝丁賢笑道:“這幾天利記紙業即將簽署北美漫畫公司訂單的訊息傳出去後,利記紙業的股價大漲了30%,股東肯定是被刺激到了。”

利太所說只是漫畫利潤,她有所不知的是,這次利蘊連前往北美開設印刷工廠,也是為了以後給立足北美出版行業做準備。

漫威公司的收購方是MTV,MTV是傳媒集團,旗下不止要建設電視網,未來還要進軍紙媒,出版報紙與雜誌,到時候利記紙業的股價還要繼續勐漲不停。

丁賢與利太聊完北美漫畫訂單的情況,也基本把總部大廈參觀完畢。

隨後他與利太告別,約定中午一起吃飯。

離開總部後,丁賢開始一棟棟參觀利記工業園內的寫字樓。

隨行華記高管李文庸與林國光負責給丁賢介紹。

目前MTV總共出版了三份報刊,一份報紙《荷東新聞》,兩份娛樂雜誌《MTV》與《萬千星輝》,負責人就是李文庸與林國光。

說起來,這兩人在香江傳媒界都大有來歷。

1977年利記紙業上市那年,當時還未入職華記的李文庸與林國光到交易所做訪問,兩人偶然認識。

李文庸是報界名人,曾經在香江首本娛樂雜誌《明報週刊》做過編輯,後被黃玉郎旗下《玉郎電視》挖角,擔任總編輯,結果那年碰上華記進軍香江漫畫市場,黃玉郎面臨破產厄運。

李文庸不願被牽連,果斷離職,並於1977年12月入職華記荷東,他在面試簡歷中提供一份‘萬千星輝雜誌策劃書’,被馬承邦看中,讓他挑起大梁,籌建並主持發行《萬千星輝》。

李文庸入職華記後,把還是傳媒新人的林國光招致麾下。

前世李文庸一手創辦娛樂雜誌《香江週刊》,林國光一手創辦香江首份鹹溼雜誌《龍虎豹》。

這兩人全是娛樂專家,擅長炒作,精於包裝。

《萬千星輝》就是兩人的合作成果,因為這份雜誌的銷量已經成為香江之冠,兩人就得到了提拔,開始接管華記旗下的所有紙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