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章 終於等到這一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漢王之心路人皆知,這一天,原本是遲早要來的,現在早來了,這不正是你所希望看到的麼?”

張太后神色詭異。

“母后何出此言?”朱瞻基臉上神色有些尷尬。

“此前,漢王為了試探你對他的容忍底線,不斷的給你提出要求和建議,你都順著他,命有關官員將其建議予以實施,又覆信答謝。此後,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請求,你都按照他的意見一一照辦,這就誤導朱高煦認為,當今皇帝年輕膽小,軟弱無能,更加驕橫狂妄。”

張太后坐在太后寶座上,繼續平靜的說道:

“還有,今年正月,朱高煦派人向你進獻元宵燈籠,藉以刺探朝廷虛實。你明明知道,他的目的,卻假裝不知道,依然放任他進宮,你這樣縱容他,所以,漢王提前將他的造反計劃提上日程,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張太后用一種彷彿知曉一切的口吻,將朱瞻基這登基以來對漢王的所有舉措一一列舉。

頓了頓,她有些不解的道:

“瞻兒,你故意的吧?你故意處處都順著漢王,故意刺激他,早點造反,為的是什麼?”

張太后忽然語氣犀利的看著朱瞻基的眼睛,緩緩問道:

“瞻兒,世人都說你仁孝,難道其實你早已心硬如鐵麼?你父皇就這麼兩個叔叔,難道你都容不下他麼?”

“母後,你真是言重了。”

朱瞻基趕緊朝著母親微微欠身,神色嚴峻的說道:

“知子莫若母,瞻兒沒有想到,母後身居慈寧宮,卻胸懷天下,對這天下大事瞭如指掌,侃侃分析、條條是道,真不愧是女中豪傑,由你輔助,朕心甚感到安慰。”

他端了一杯人參茶,親自給張太后端到嘴邊。

“至於朕,為什麼要故意去刺激漢王?”

朱瞻基自己也似乎問了一下自己,然後誠懇的說道:

“母後,兒子問你,如果你早知道頭上懸著一把利劍,你是希望它早點落下來,你好清醒的準備避開,或者迎頭一擊;還是,假裝麻木不仁,等這把寶劍在你有一天疏於防備的時候,突然落下?”

“瞻兒,我明白了。當然是希望早點解決麻煩問題,好給天下,給你的父皇,還有皇爺爺一片太平治世,所以就讓這一天早點來也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是母后。接下來,就讓我們母子齊心,共同去迎接這份挑戰吧。”

朱瞻基很有鼓動性的對他的母親說道,一邊伸出手去,去握住張翠雲那已經有些枯瘦的雙手。

張太后看著兒子那誠懇的眼神,忍不住親情滿溢,她走下太后寶座,用力握住了兒子的手。

母子二人的手,緊緊的握在一起。

朱瞻基滿意的笑了。

現在天下**,他當然得首先保證自己的內部不會有任何分裂的因素,然後他才可以騰出精力來,全力對付外敵。

此時,遠在山東的漢王朱高煦,終於下定決心,正式宣佈起兵造反。

為了這一天,他已經醞釀了太久,密謀了太久,等待了太久。

雖然溫哈喇王子還偷偷勸他再等等,但是現在漢王已經年過四十了。

四十不惑,人生還有幾個四十年,夠他再等待?

再過幾年,要是過了五十,只怕自己的精力和雄心,都無法與小侄兒抗衡了……

“我這一生,已經夠窩火了。最窩心的還不是當不成皇帝這件事本身。而是這幾十年來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知道我漢王朱高煦做夢都想當皇帝,就是當不上;天天招兵買馬想造反,就是造不成;變成了天下頭號笑料。”

朱高煦尋思著,狠命一跺腳:那就真反了吧!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年,年輕的建文帝剛剛登上皇位,戰功赫赫的皇叔燕王朱棣,憑著自己多年在戰場裡積累下來的經驗,成功打敗建文帝,奪取了侄兒的皇位;

現在朱高煦年輕的侄兒朱瞻基登上皇位,而戰功赫赫的皇叔朱高煦又一次扯起反旗,去奪取侄兒的皇位。

只是不知道,這第二場“叔侄皇位大戰”,勝利的還是皇叔麼?

還是,這一次,歷史將改寫,年輕的侄兒會改寫命運呢?

不管怎樣,對於這第二場的叔侄皇位大戰,朱高煦認為,那是老天中冥冥的安排。

此刻他一身戎裝,十分興奮而期待的和溫哈喇王子商議起兵的具體事宜。

溫哈喇王子摸了摸下巴,趕緊出謀劃策:

“王爺,既然決心已定,那用兵總得師出有名吧,當年,你父皇造反,找的是太祖訓裡的‘清君側’一條理由,我看我們也可以模仿。”

“王子,依你看來,我們把矛頭對準誰呢?”朱高煦似乎也很贊同這個說法。

“當然是三朝老臣夏原吉。這個人素來與我們不和,他早年就輔助朱瞻基,他們君臣兩個人感情極深,我們就打著夏原吉禍亂朝綱的理由,清君側,起兵靖難。”

溫哈喇王子一出口,漢王忽然吃驚道:

“萬一,皇帝這一次,真的把這個人交給我們呢?這小子之前,可一直對我們百依百順啊。那我們豈不是師出無名?”

“放心啦,這次不會啦。夏原吉這樣忠誠正直的老臣,若是真的被朱瞻基交了出去,那試問,誰還敢真的忠於皇帝?再說,如果真的那樣,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打著繼續清君側的理由,那只怕不等朱瞻基給我們交人來,宣德王朝就自行土崩瓦解。”

溫哈喇王子哈哈的笑著,漢王也高興的直跺腳,他們迫不及待的在侄兒僅僅登基八個月的時候,拉起了反旗。

當年,他的父皇造反的成功的案例就擺在面前,他們彷彿都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而在漢王府上的吳嫿呢,已經接到了朱瞻基新的指令:

“嫿兒,漢王終於反了,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我的心情很複雜。

但是一切的話,還是暫且省略吧,留著見面再敘。

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再見面的。我答應你,會第一個衝進漢王府來,救你。你要等著我。

……(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