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引力波通訊之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瑞典首都,斯德哥摩爾!

卡茜這天很早就起來了,作為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她每天都有不算忙碌的會議與審評工作,下午則是咖啡時間,當然她更喜歡帶著孫女去郊外遊玩。

諾貝爾獎的評選是在9月,時間已經不算太遠,所以這位主席女士變得更忙碌了……

此刻她剛送走一位諾貝爾委員會的成員,雙方發生點爭執,是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上的爭議,因為斯德釋出的《分子以第三種方式重構》在物理學界引起巨大轟動,成為這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可那位離開的諾貝爾委員會成員卻不認同,他不否認斯德在奈米物理學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但那終究只是一個奈米物理公式方面的突破,並不足以入選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然如果斯德的《微奈米低維智慧技術》得以實現,那今天的爭執也就不會存在了。

“真是個固執的傢伙,委員會成員或許該考慮替換一下了,《分子以第三種方式重構》是奈米物理學重大的突破,以斯德的貢獻入選提名完全沒有問題。”

卡茜不滿的喝一口咖啡。

七歲的孫女正在院子中遊玩,當看到奶奶不高興的面龐時小跑過來,坐到了旁邊的椅子上。“奶奶,你是在生氣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怎麼會呢,奶奶永遠不會生氣的。”

“哦,那你是有煩心事?”

“是有一點煩心事,最近亞聯科技園區的忽然出現,給奶奶在工作方面造成極大的困擾,小丫頭,這還不是你該管的事。”

“你是說數字生命嗎?那可是我的偶像……”

金髮小女孩有些興奮。

像這個年齡總會對新鮮事物充滿憧憬,無關利益與得失,只是單純的喜歡,所以這也是人生中最純真的時光。

卡茜自然知道孫女對數字生命的嚮往,也沒有怪罪,畢竟不能把牢騷發洩給一個小孩。

享受午光的同時,這位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也開啟電腦準備繼續工作。

可就在這時一篇轉載自華夏的新聞報道吸引她注意力。

標題很有趣,名字是《世界通訊將再次迎來變革,張尋教授在引力波通訊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真正的光速信息時代即將到來》。

“引力波通訊技術,這有點太誇張了吧!”

卡茜有些不敢置信。

作為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她或許不是物理學專家,但對於基本常識還是懂的,引力波概念是愛因斯坦提及,於016年驗證的物理量子現象,其本質是時空彎曲所產生的漣漪,在當今時代連捕捉引力波現象都困難,更不要提應用了。

然而現在卻有人宣稱已經在引力波通訊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還真是夠狂妄自大的……

卡茜本能看向轉載來源,發現這竟然是華夏最具重量級的科學週刊,而且已經得到數字生命認證,引力波通訊技術確實被研發無疑。

這讓她忍不住驚呼起來。“上帝我不是在做夢吧,這怎麼可能!”

即便隨後查到711專案團隊正題入駐進亞聯科技園區,有超級智慧‘零’作為幫助,可依舊感到不可思議。

要知道想將引力波現象運用到通訊上面,其難度絕對是地獄級。

相當於數學界的七個千禧難題……

或許比那還要變態。

“華夏,從微末到崛起只用三十年,現在竟然領先全世界研發出引力波通訊技術,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卡茜不由得感嘆。

那個古老的東方已經帶給世界太多奇蹟。

這時電話響起,是另一個同為諾貝爾委員會的成員,他語氣十分急迫。“卡茜女士,你有看到那篇轉載自華夏的文章嗎?”

“斯羅德,不要著急,我已經看到了。”

“引力波應用竟然被華夏人給完成了,雖然只是公式部分,可距離投入使用也不會太遙遠,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是呀……”

卡茜感慨中夾雜著戲虐。“所以我們也不必再為是否提名斯德而苦惱了,在大家面前,已經出現一位最好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電話另一頭的委員會成員顯得頗為無奈。“這可真不是一件值得令人高興的事。”

……

……

019年6月0日清晨,張尋完成引力波通訊應用技術公式的訊息在亞聯智慧官網上發表,並在兩個小時內被各大新聞平臺轉發。

霎時間就引發世界範圍的轟動……

當然對於民間來講,更多的是看熱鬧,畢竟許多人對科學家們的研發成果可沒有興趣,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多看兩集電視連續劇。

@荒野星耀:引力波通訊技術?額,我感覺4G已經足夠用了,更何況5G也正在全面普及。

@發達妲:引力波通訊?聽上去好像很高達上的樣子,是不是依靠這個技術,我們就可以與幾光年外的外星文明打電話了。

@穩壓司:華夏牛逼,張尋教授牛逼。

相比起普通人看熱鬧,科學界與政壇的反應尤為激烈,尤其是科學界,他們都懂引力波通訊技術代表的含義,紛紛發出不信任留言。

也對……

人類的通訊方式還停留在電磁波階段,這直接跨步到量子現象階段,對於科學家們的衝擊可想而知。

然而李拓的一句話卻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引力波通訊技術確實已經完成,不要懷疑,這是經過我鑑別稽核的,在未來的不久,或許用不到兩個星期你們就會看到真正的量子通訊設備。”

信任危機因為李拓發話而被解除,或許仍有持懷疑態度的人,可數字生命第一次擔保讓他們不得不慎重。

緊隨起來的就是科學界討論狂潮。

而這位於5歲在麻省理工獲得博士學位的專家,身份資料也被挖掘出來,包括各種事蹟,雖然許多外國機構還不想承認在引力波方面的研究被人捷足先登,可事實擺在眼前,容不得他們拒絕。

華夏科學界的反應更是振奮人心,有位年邁的科學院院士也眺望西方說出這樣一句話。“從今天起,華夏在科學界重新站起來了。”

不久後張尋便被譽為引力波通訊之父。(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