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還是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需要,舒城如今守之無益,只會分散我們的兵馬,不如暫時放棄,待滅了孫策,再回來時,舒城依然是我們的。”

周平繼續說道:“況且,舒城離合肥稍遠,威脅不到合肥,同時袁術會分兵再守舒城,從而也可減少攻襄安之敵。”

劉備覺得周平說的很有道理。

放棄舒城,讓舒城成為一座空城,孫靜很有可能會再次回來屯守。

袁術的兵馬本來也不太多,又要留下兵馬屯守皖城,肯定不會派出太多兵馬去攻打襄安,反而能減輕襄安的壓力,自己也不用過多分兵,集中兵力渡江而戰,可謂一舉多得。

太史慈和魯肅等人也認為應該放棄舒城,不能過於在意一城的得失,當前最要緊之事是滅敵,敵若滅,城自然可得。

劉備當即派太史慈和高順各領五千人先行,去攻打襄安,自己率領大軍隨後離開舒城。

同時派人去和黃射陳宮聯絡,讓他們進兵,協助自己兵馬渡江。

又派人去合肥向關羽和李佳告知自己的計劃,如果孫策退回丹陽,他們可以立刻向歷陽進兵,尾追孫策,進行夾擊。

兵馬離開舒城不久,退守居巢的孫靜就接到回報,不由大驚。

“劉備竟然棄了舒城,大軍向東而去?”

孫靜不敢相信,劉備竟然會這麼放棄舒城,而且大軍往東,究竟是要去哪裡?

想了一會,孫靜想到了東面的臨湖和襄安。

臨湖目前沒有兵馬屯守,襄安有徐琨的三千人,屯守襄安主要是為了方便渡江,同時也是防備黃祖的水軍上岸。

現在劉備舉兵往東,肯定是想要攻打襄安。

可是襄安只有三千人屯守,即使是要攻打,也不用他親自率領大軍前往啊,只需要派一將領統兵去攻就可以。

而且劉備攻打襄安的用意是什麼?難道是要迎接黃射的水軍上岸?

可是黃射只帶來一萬人,而且水軍上岸戰力大減,看來應該不是要迎接黃射的水軍。

孫靜想了許久,終於想到劉備舉兵往東攻打襄安,或許是為了渡過江東,進入丹陽,繞到孫策之後。

如果讓劉備大軍到了丹陽,孫策便會受到劉備與合肥兵馬的前後夾擊,孫策如果棄守歷陽,退走廬江,劉備就會在丹陽和吳郡橫行,二郡之地將會不保。

所以,孫策肯定不會退走廬江,要退,只能退回丹陽與劉備一戰。

其心之險,其計之奸,實在難料啊!

孫靜趕緊派人去歷陽向孫策告知自己的想法,勸他們棄守歷陽,退回丹陽,屯守牛渚,再分兵去守住春谷,不可讓劉備的兵馬渡江。

同時還派人快馬趕去襄安,想讓徐琨放棄襄安,渡江退回春谷與蔣欽同守,萬萬不能讓劉備兵馬渡過江去。

屯守春谷的蔣欽只有三千人馬,擋住黃射的兵馬可能不難,但如果黃射與劉備合兵,以蔣欽這麼點人馬肯定守不住。

然而從舒城到襄安並不太遠,只有居巢到襄安的一半路程,孫靜是在劉備大軍離開舒城之後才派人出城,等他所派之人趕到襄安時,襄安已經被太史慈和高順分兵圍住東西兩面。

周平早就擔心徐琨會和孫靜一樣,選擇棄城退守春谷,那樣會讓自己渡江困難,因此向劉備提議,讓太史慈和高順分圍東西兩面,同時注意城中兵馬的動靜,防備他們退走渡江。

此時劉備大軍還未行到,還有一日路程。

徐琨本來探知劉備遣兵來攻,以為只有一萬兵馬來攻襄安,自己完全能守住。

但是不久又接到稟報,說是劉備親率大軍也向襄安行來,看樣子是要集中兵力來攻了。

接到情報,徐琨一下子就慌了,劉備有三萬兵馬,自己只有三千人,而且劉備現在威名顯赫,城中士卒聽說之後,不少人都在議論,想要棄城逃走。

就在徐琨猶豫是逃是守之時,太史慈和高順一路急行,趕到了襄安,並且分別圍住東西兩面。

也是在這時,徐琨才接到孫靜讓他退守春谷的信件。

“將軍,咱們退吧!”

徐琨站在東面城門樓上,望著城外敵營,站在旁邊的軍侯勸道。

“東城已為敵兵所圍,我們如何退?退到哪裡?”徐琨幽幽問道。

“此時劉備大軍未到,其先軍兵少,只能圍了東西兩面,我們可從北面出城,若能渡江便渡,若不能,我們可往北退走歷陽,與孫將軍合兵。若再遲疑,劉備大軍來到,四面圍城,我們想再退也不能退了!”

“孫幼臺說了,劉備舉兵而來,是想要渡江繞到伯符身後,與合肥之兵前後夾擊,我們若是就此棄城退走,又不能渡江守春谷,豈不是給了劉備方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徐琨知道,自己如果留下來,結果很有可能是戰死,因為就連自己身邊的軍侯都有了退逃之意,劉備大軍一到,這座城池肯定守不住。

可是如果就這麼走了,又覺得對不住孫策。

“將軍,我們若是守城不退,必等不到孫將軍援兵來救,而且舒城被攻,孫將軍尚且不救,何況是襄安如此小城。將軍,咱們的兵馬實在太少了!”

軍侯苦勸,不是自己的兵馬太少,而是敵方兵馬太多太猛了,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

徐琨心中壓力巨大,明知道要守肯定是守不住了,要退又難下決心。

“將軍……”軍侯又叫道。

“要退則須今夜退走,你去讓士卒都做好準備。”徐琨終於下了決心。

軍侯大喜,忙拱手應道:“諾。”

太史慈守在襄安東面,已按周平所說,派人守住通往江津之道,同時準備好追擊的兵馬。因為在周平料來,徐琨有可能會棄城退走。

對於周平的能力,太史慈心中敬服,就如此次攻舒城,周平本不贊成,結果正如他所說,孫靜棄城退走,雖得城而無用。

現在周平又想到渡江擊敵之策,按當前情況來看,這是最好的策略。

太史慈也非常贊同,對於徐琨可能退走的判斷也同樣贊同。

夜幕降臨,太史慈身披甲冑,坐在帳內,諸位軍侯將領列站兩側,等待著訊息。

劉備大軍明日就要來到,徐琨要走當在今夜,所以今夜必須要時刻準備追擊。

終於,臨近子時,兵士急忙跑來稟報,說是北面城門突然開啟,有敵兵出城。

太史慈立即起身笑道:“哈哈,果然如先生所料,我們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