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九十章 關中行記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上車後,我問到:“兩位女皇,昨晚奴才們侍候可好?”

“馬馬虎虎,有事稟報,不要打岔。”小池企圖表現出漫不經心的帝王氣質,結果被高妍的笑聲破壞了。

“那我們今天去看一位真正的女皇,妥否?請指示。”

“準了!”戲還得繼續扮下去,小池是個戲精。

我們向乾陵進發。所謂乾陵,就是陝西乾縣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本是至剛純陽的代表,卻埋藏著中國唯一的真正的女皇,這是不是歷史的玩笑?

這個陵墓是我們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景點。它創造了許多史上第一。它是第一個夫妻帝王合葬墓,還中國第一塊帝王無字碑,安葬著中國第一位女皇帝,並且還是中國少數可考的從未被盜過的陵墓。

遠遠看到乾陵了,那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山丘,車停山下,從坡道走上去,寬大的路面均由巨型條石鋪成,兩邊石人石像也是巨大的,有的約有兩米多高,可以看出,大唐的氣勢,女皇的威嚴。

終於到了兩塊碑前,左邊一塊是高宗的石碑,上面有碑名,背後有對其豐功偉績的記載。但右邊一塊卻是一個碑形的黑色巨石,沒有一個文字,這就是無字碑了。雖然無字,但氣勢更比高宗的碑更壯觀,更高一些。要知道,在古代,在男尊女卑的世界裡,女人的碑比丈夫的高,這是空前絕後的,雖然慈禧在龍鳳雕刻上做了點文章,但顯得小氣,象這樣表示女性更高的明目張膽的宣示,在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例。

“這麼大的碑,為什麼一刻一個字呢?”高妍問到。

“這是她兒子給她立的碑”我解釋到:“雖然母親篡改了他父親的國號,由大唐改為大周,但他的帝位又是從母親手中繼承來的,由大周又改為大唐,從父系傳統來看,他母親雖然有篡改國號的事實,但又有交還國號的舉動,那麼他母親究竟是否是篡位呢?恐怕不能這樣理解。況且,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是從母親手中取得的,兒子又不能攻擊親身母親,這就兩難了。將大周皇帝與大唐皇帝夫妻合葬,表示,他們夫妻的性質不變,樹立巨碑表示母親天子的地位不變,但寫什麼文字呢?既不能將她當成單純的母親,畢竟她當過皇帝,也不能將她當成單純的皇帝,畢竟她的國號是大周。不如不寫,碑體比父親高一點,就又表示她的雙重身份,這是兒子的苦心吧。”

“還有一種說法”小池著說到:“這是民間傳說,說武則天臨終時對兒子說,碑上不刻字,目的是將自己的功過交由後人評說。”

“這真是一個大人物啊!”張思遠感嘆到。

當然,走近了,就看到胡人像了,約有百十個胡人,記載是表現周邊稱臣納供的少數民族政權的使者形象,為什麼都沒有頭呢?傳說是唐衰落後,這些民族不願意屈居中原之下,派人來故意打掉的,因為歷史沒有記載,也就不可考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個墓是至今沒有被盜的墓。”我繼續說到:“這個墓由於名氣太大,千年來不知有多少人打過它的心思,但因找不到墓道,墓體又過於結實,始終無法開啟。據說當年入葬時,高宗和武則天都有大量奇珍異寶陪葬,還有至今傳說的中國第一書法作品:蘭亭集序,也在這裡面,因為武則天最喜歡它。”

“今天不是有蘭亭集序嗎,難道不是真跡?”張思遠問到。

“對,今天我們看到的都是古人的臨摹本”小池解釋到:“不管它臨摹得如何逼真,但與真跡的價值是不能比的。比如文物與仿製品,哪個有價值?”

我接著說到:“日本侵華時,也想挖開這個墓,找到這些東西,結果用炸藥炸、用大炮轟,一個月了,都沒辦法炸開,也沒有找到墓道,最後只好放棄。”

“這麼厲害?”高妍問到。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墓道了。七十年代,政府在附近修一個水庫,結果無意中發現了墓道,也就是說,這個墓現在可以開啟了。”

“為什麼不開啟?”高妍繼續問。

小池接話了:“郭沫若也是這樣想的,包括當時一大批文史專家,作為一個文人,是多麼想此生親眼看到蘭亭集序這樣的千古傑作啊。但是他們的申請被中央駁回了,按當時周恩來總理的說法:祖先的墓不要輕易開啟,只能保護性發掘。”

“什麼叫保護性發掘呢?”思遠問。

“就是保護不了的,才發掘。”我回答:“或者已經被告盜或者已經被開啟或者因天災人禍而無法保護的,才能發掘。從中國傳統文化來看,挖祖墳是天大的罪過。”我又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到:“秦始皇陵也沒發掘,也是這個原因。即使發掘了,我們現在也沒能力保護它。”

紛紛點頭,一陣唏噓。

離開乾陵,到扶風縣法門寺,中午在路邊吃了碗潲子面,酸辣爽滑,讓我們贊口不絕。

法門寺,這個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文化聖地,因其發現了釋迦遺骨而聞名於世,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地方。

在路上,思遠開車,小池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了這個遺骨的來歷。

當年,玄奘法師苦於中原佛教經典不齊,錯漏太多,以至於理論混亂,誤解聖意,說法紛紜,修法無據。於是偷渡出關,九死一生,至印度求取真經,凡十餘年,學成佛道,辨才無礙,立論求駁,竟不遇對手,名振法界。歸國之時,大臣百里迎接,長安萬人空巷,鮮花鋪道,皇帝李世明親自接見,敕建大慈恩寺,專門修大雁塔,以作譯經之用,玄奘法師精通經、律、論三藏,故稱為三藏法師。他從印度不僅帶回了大量原始佛教經典,更帶來了釋迦佛本人指骨舍利,成為萬人供奉聖物。

“原來,唐三藏,比西遊記那個唐僧偉大得多啊,西遊記怎麼亂寫!”思遠雖在開車,也聽得仔細,不禁發問。

“西遊記是明代小說,借用了這個故事。但玄奘法師確實也寫過一本書,叫《大唐三藏法師西域記》,這不僅是一本遊記,也是一本宗教書籍,更是一本地理和人文社會鉅著。近代印度考古的聖經,就是這本書了,沒有這本書,估計今天的印度人,都不知道古代自己有那麼燦爛的文化。當然,從另一個側面也證實了,玄奘法師在這本書寫沒有說謊,他所描寫的東西,在考古上都找到了準確的證據。”小池解釋到,但這些東西我也是第一次聽說。

“這本書我沒聽說過,但關於這顆舍利的歷史故事我還知道一些”我補充到:“當年唐朝皇帝要把舍利迎進皇宮供奉,大臣韓愈上書反對,結果被皇帝貶到潮州,他寫了一首詩,就是我們在華山上看到的那首,是他被貶後他的侄孫韓湘子來看他,他寫了這首詩,最後兩句最為悲涼: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

“好象八仙裡也有個韓湘子吧?”張思遠回頭問到。

“好好開車,不要東張西望!”妍子提醒到。

“對,就是那個韓湘子”我回答到:“你們想想,多麼奇怪的現象,韓愈是儒家大師,從政治上和國家指導思想上的角度反對皇帝供奉佛家聖物,這是本能,但送他的又是一個道家人物,他的侄孫韓湘子是得道成仙的代表,這就是三教衝突在一首詩中的反映,其實,在恆山時,我們看到,三教是可以和諧的,但這中間,多少人要付出多少代價啊!”

“你們說的我都不懂,但,我就想問一個問題,這個舍利究竟是什麼?”高妍問到。

“是釋迦佛本人指骨,火化後留存下來的。”我只能解釋到這裡了。

到了寺廟,看到大殿供奉了五尊佛像,比較特殊。轉入地宮,看到了舍利和影骨,當時人們為了保護真身舍利,用玉石造了幾個一模一樣的複製品,可見用心良苦。大家出於對宗教的尊重和對歷史的敬畏,參觀過程中,都沒說話。似乎某種情節縈繞,也似乎某種莊嚴產生。

出來後,妍子問我:“哥,不是說皇帝信仰佛教嗎?怎麼還需要製造影骨來保護?還要深埋入地宮?”

“任何事情都物極必反,這是易經提示的規律。”我回答到:“比如玄奘大師的學問過於高深,所以很難普及下去,他本人也預言自己的法門傳不過三世。當時他有一個聰明帥氣的弟子,是個少年天才,叫辯機,本來可以弘揚本宗,結果與當時的公主糾纏不清,被殺了。佛教在唐代曾經如日中天,但也開始走向了它的反面。因為政府給佛教的優惠政策太多,導致很多人不從事生產,只出家享受供養了。甚至有的罪犯,為逃避官府懲罰,也躲進寺廟,當時著名天文學家、著名和尚一行僧人,為了判別想出家的人是否來路正當,還發明了一本算命的簡易手冊,叫《一掌經》,供各大寺院參考。他本職是僧人,特長是天文,大勢所趨,也不得不搞點兼職:算命。佛教的過度發展影響了生產、影響了社會管理,到唐武宗時期,終於發生了著名的滅佛運動,全國十分之九的寺院被毀滅,所以,為躲過這次災禍,才有地宮、影骨的產生啊。”

“原來是這樣,那個辯機肯定太帥了,也太有才了,要不然公主怎麼看上他?”高妍說到。

“呸!一天到晚迷帥哥!”小池笑到:“不過,辯機確實又帥又有才,估計快趕上張思遠了!”

兩人又開始扭打了。

“嚴肅點,我們正說法呢!”我佯裝正經地制止了他們:“這個舍利是佛陀本人圓寂近千年後玄奘帶到中國的,又過了千年,地宮上的塔被雷電劈開,它又重現人間,這是不是時間上的巧合和歷史上的緣分呢?”

“你是說,我們又趕上一個大唐盛世?”張思遠問到。

“聰明!果然有才!”我正經誇讚,結果她倆更加瘋狂地笑了起來。

回來時,路上開了一個多小時,來到大雁塔,終於歇下來,細心地參觀。

它的形象,我估計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即使沒來過西安,也在教材上、電視上、畫報上熟悉了它的身影。黃土似的顏色,古樸莊嚴。猶如一個巨人,俯瞰著長安的眾生。它是大興善寺的標誌,這個寺廟也是皇帝專門修建給玄奘譯經的地方。當時譯經是國家工程,一字一句推敲、一條一條審閱,人才濟濟,殊為壯觀。當然,大雁塔還有一個歷史,那就是雁塔題詩。按唐代科舉制度,凡取得進士的,都有資格在大雁塔上題詩,想來,那是何等壯舉。白居易當年,在登上雁塔前,也經歷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心情吧。

看完大雁塔後,還有一點時間,我們準備去一趟興慶公園,因為這是在唐興慶宮原址上修建的。為了補足我的遺憾,我專門開車繞了一下,從城南朱雀大街透過。因為我對朱雀這個名字比較感興趣,如果有一天我到南京去了,我也必須去趟玄武湖,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這本是星相,也是算命的基本方位。結果,經過了解放軍政治學院大門,我馬上想起來,那是我們部隊指導員讀書的地方,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快看快看,好漂亮的塔!”高妍一聲驚呼,我們一看,知道,那就是著名的小雁塔。綠色的基調溫潤親切,精緻的造型典雅大方。我們把車在路邊停了一下,站著欣賞了一會,考慮到時間不多了,大家只好放棄,雖然它側邊還有西安市博物館。

到了興慶宮,猶如到了江南,花團錦簇、垂柳依依,亭臺畫廊、水映波光。我們看到一個亭子,人比較少,我們決定去坐坐,結果看到一個石雕,很有寫意奔放的特色,上面有文字,仔細一看,上有李白頭像,下有毛澤東手書李白名篇《將進酒》,誇張的雕塑展示出李白飛揚的個性,狂放的草書,正是老毛所擅長,此字此詩此像,宛如一個整體,勾畫出奔騰的大唐意象。

我不禁誦讀起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小池的聲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思遠的聲音。

當我們讀到“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時,高妍也大聲念到:“與樂同銷萬古愁”。

我們三人互相看了看,高妍還在莫名其妙,我笑著說到:“洋裝雖然穿在身,你心依然還是中國心”。

她問:“什麼意思?”

小池說到:“莊哥說你,不管在國外生活了多久,你依然是個中國人!”

對的,中國人不是因為生活的地點,不是因為民族的血緣,而是因為文化的認同。凡是認同中華文化的,凡是在唐詩宋詞中欣賞到美的,凡是對漢字產生自然尊崇情懷的,他在心裡,就有中國人的基因。

“這好像是牡丹呢”思遠說到。

我們腳邊,一叢叢的植物,雖然花期已過,但都認得,這是一個牡丹園。到了亭子了,剛一坐下,抬頭看見一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依闌干露華濃”,又是李白,這是他寫的牡丹的詩。

“乾脆這叫李白主題公園算了!”我感嘆到。

“不對,這也許應該叫貴妃公園才對。”小池異議。

“你是說的楊貴妃?”高妍問到。

“對,就是她。興慶宮是她欣賞牡丹的地方,李白這首詩是命題作文,皇帝要他寫的,他是借牡丹來比喻楊貴妃,所以,叫貴妃公園更貼切。”

“楊貴妃究竟得美成啥樣,才得到皇帝這樣的寵幸,我們到華清池看到有她,到興慶宮也看到有她,白居易寫過她,李白也寫過她,女人做到這地步,得美成啥樣?”高妍彷彿無限神往。

“其實吧,她的美貌按今天的標準來說,還比不上當時的梅妃,況且梅妃還是個才女,詩寫得老好了。”小池說到。

“那皇帝為什麼獨獨寵幸她一個?”

“你怎麼知道?”我問到。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哥,你瞧不起人!不要以為我沒讀過《長恨歌》。”

“哈哈,我錯了。我告訴你吧,楊貴妃有點胖,按今天講,身材不算最好,但你架不住皇帝當時就喜歡胖點的,雖然梅妃能寫詩,但你架不住皇帝就喜歡楊貴妃這個跳舞的。況且,皇帝和楊貴妃還有一個共同愛好,可以算作是知音,他們都是音樂欣賞大師,皇帝譜曲,貴妃編舞,一段藝術珍品《霓裳雨衣舞》就出來了。所以說,愛情沒有標準,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別人無權評價。”一邊解釋,一邊企圖模仿舞蹈動作,估計顯得比較滑稽,大家都忍俊不禁。

小池補充到:“其實,他們還有倫理上的障礙,年齡上的差距。你知道,原來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兒媳婦,玄宗在兒子壽王的家宴上看見了,一發不可收拾,為得到她,先讓她出家,然後再進宮門,折騰了好久。當然,一個老頭,一個少婦,這種組合,那唐代那麼開放的時代,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按你說,那個時代很開放嗎?中國古代不都是很保守的嗎?”高妍不太理解。

“唐代非常開放,如果你讀過杜甫的那首《麗人行》就會明白。”

“三月三日新天氣,長安水邊多麗人。”張思遠念到這裡,解釋到:“詩中描寫的就是楊貴妃三姐妹在水邊春遊的情景,她們在公開場合的衣著大膽暴露,行為誇張自由。當然,還描寫了他哥哥楊國忠的傲慢和跋扈。連貴族都這樣奔放,平民中更是沒多少約束了,那真的是個開放的年代。”

“去去去,看你羨慕的樣子,你巴不得回到唐代吧,這麼多美女不夠你看的。”高妍嗔怪地打了思遠一下,我看到了思遠反而露出了一臉幸福的樣子。

“其實,當時的性觀念開放,愛情觀念自由,正反映了唐代海納百川的氣勢和歌舞昇平的現實。人們除了物質上的追求外,也對精神上的追求有更高的期待。當然,當時中國確實比較富裕,所以才有精力搞那些風花雪月的東西。”

“但是,帝王的愛情,從來就不是單純的喜歡。他們的悲劇,才顯得那麼悽婉。”我話鋒一轉:“後面的事估計大家都知道了,我也不用多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平民或許才可以追求真正意義上的愛情,而帝王只能作帝王。”

“為什麼呢?帝王不是擁有一切嗎?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嗎?”高妍非常不解。

“帝王擁有一切權利,但也擔負一切責任。玄宗皇帝早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皇帝,也就是職業考評是優等。創造了太平治世。到這時,他認為自己的工作任務完成了,要享受點私人樂趣了。於是,楊貴妃就是跟他共榮華的人。但是,帝王的愛好會涉及政治。由於對楊貴妃的寵愛,皇帝封她的兩個姐姐為夫人,封她的哥哥為宰相,不僅打亂了國家的幹部選撥體制,而且這個楊國忠,權力慾望膨脹,造就了大量的政敵。為滿足楊貴妃的一時玩笑,收安祿山為乾兒子。當然,安祿山胡旋舞跳得好,皇帝也喜歡。後來,安祿山反叛,責任當然不好由皇帝來負,政敵們就把責任怪罪到楊國忠身上,當然這也沒有錯。但是要殺楊國忠,就必須殺楊貴妃,因為大臣們害怕事後貴妃報復,所以皇帝為了自己保命,貴妃就被自己最愛的人賜死了。”

我看了一眼沉思的高妍,隨口說到:“凡是擁有重大權力和重大財富的人,愛情從來都無法單純。”

我沒有意識到這句話意味著什麼,但從反應上看,肯定是對妍子的心理產生了震動。同時,我也看到了小池異樣的眼神。(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