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江湖生意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江湖生意經

由於王小武的門面離我很近,所以我也經常去他那裡走動。當時,我已經對北大圖書館感興趣的書借閱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沒有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小池經常的刺激和騷擾,我的生活更為零亂。

金姨也介紹過幾個生意場上的朋友,就是算命看風水之流的,拿點酬金,不多不少,算是富足。反正,算過的幾個都還沒出什麼大問題,所以,金姨在外把我傳得越來越神,生意也漸漸多了起來。

在多次推敲公司開辦地風水或生意行當的預測中,我發現自己預測出的結論範圍太寬泛,不太利於別人的操作,我自己也缺乏對生意的瞭解和掌握,決定多到市場去轉轉,王小武雖然開店,但他主要是負責管理和進貨,平時閒時多,也樂得陪我,所以,在他那裡,倒聽了不少來自實踐的高論。

我第一次找到他的門面時,看見櫃檯內的手機及配件品種較多,堆放稍顯零亂,有三個服務員,長相一般,倒是各自穿著不同手機品牌的廣告衣服。他沒在櫃檯前,我進去裝著顧客看商品,沒人接待我的樣子,服務員是在關注我,但也沒主動跟我搭腔,等我問她老闆在哪裡,我是他戰友找他時,一個小姑娘才迎上前來,滿臉堆笑,一邊讓人倒茶一邊讓人進去喊老闆,王小武把我迎了進去,門面後面,是他的倉庫兼辦公室,上面有閣樓,估計是睡覺的地方。

“你店子服務員態度不怎麼樣啊,我裝成顧客進來,都沒人主動招呼我。”我端起他遞給我的茶,喝了一口。

“怎麼樣,正宗六安瓜片,我家鄉名茶,慈禧老佛爺的最愛。”

“好,茶型精緻獨特、湯色純正、香味清新,等我喝完再談口感。”這茶確實不錯,我沒有誇張。

“莊娃子也懂品茶了,其實我也是裝逼,沒那閒功夫,這是用來招待客人的。”他拿起一個礦泉水瓶子喝了一口:“還是這傢伙解渴,我喜歡喝冷的,估計我騷得慌。”

“你剛才說我服務員態度不好?你錯得太遠,這些都是我精心調教的結果。”他自鳴得意地說道:“別看這個門面、這個品牌,我一個月賺的,比隔壁那個大品牌店的肯定多些,你外行了吧。”

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隔壁那一家是個著名品牌,門面裝修豪華、服務員也漂亮,怎麼就比不過他這一家呢?

他見我沒言語,就繼續說到:“定位要準確,就像當年我在部隊打籃球,當奇兵可以,如果當主力,肯定是壯士們包夾防守的物件,還敢搶板球,憑我這身板,一場球下來,四肢健全就不錯了,對不對?”

他繼續發揮:“增強顧客定位的針對性,擴大產品定位的接受面,此所謂自知之明。”

終於忍不住了:“麵條越扯越長,我不要酸,只要爽!”

“對了,見兄弟是個明白人,灑家快人快語。你敢說我服務員態度不好,我卻說她們盡得吾之真傳。進門一看,你這氣質,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不到隔壁去看品牌機,要麼是不講究、要麼是口袋寒酸,裝得一本正經,心裡卻在盤算,你給人就這種印象,怎麼的?不服?”

“說得有點像,我可能給人這種印象了。”這我得承認。

“我的精髓是:讓有主見的人自己作主,採取最小干預原則;讓預算緊的人自己盤算,不要揭露出他的寒酸。”他得意起來了。

“都哪兒學的,你這是在搞心理學。”

“本人開店的歷史也有些年頭了,實踐出真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當部隊文書的痕跡,始終在他的言語中閃現。

“店面倒還整潔,只是貨物略顯雜亂”我當然也要指出一些問題,打擊一下他的囂張氣焰。

“兄弟有所不知,此為中國幾千年商業傳統之精華:貨賣堆山。不求貨好,但求貨多,略為雜亂給人隨意之感,過於整潔造成心理不適。”

“這我就難以認同了,我看生意好的專賣店、品牌旗艦店整潔得過分,也沒影響它的生意啊?”比較才能說明問題,我認為,這一棒是打準了。

“此言差矣,我們沒有可比性,也就是說,我們賣的不是一樣的東西,大類不同,不相為謀。”

“手機屬於通訊器材,當然不同於百貨、副食、五金,但是,很多手機商店也很精緻啊,有什麼區別嗎?”我不太理解。

“什麼百貨、副食、五金,那是他們的分法,凡是賣東西,我將它分為三種:賣貨、賣錢、賣心,所以我們分類不同,不可比較。”他知道我對此理解起來有疑惑,繼續解釋道:“所謂賣貨,重在貨物的使用價值,關注點是它有什麼用處,我就是賣貨的,如果客人要買我的手機,我就重點介紹這手機的功能和獨特作用,比如,老人機字大聲音大操作簡便,價格低,丟了也不可惜,這是針對老人的。對學生,介紹學生機,可打電話發短信上qq,自帶單機小遊戲。對打工的,介紹上網功能較好的智能機,訊號放大功能強,土地山區都可用。對你這樣的,如果我摸不清頭腦,但隨你自由選擇,看你對什麼功能最感興趣。價值,不是凝結在貨物的必要勞動時間,是作用,功能。這叫賣貨。”

“你這是對手機而言,那麼對其它商品而言,什麼才是賣貨呢?”我對他這個分類法還是不太明白。

“對任何商品而言,著重賣功能,對顧客強調作用,賣點是用合適的價格達成顧客最需要的用處,都叫賣貨。”他斬釘截鐵。

“賣錢?我只知道銀行賣錢,用錢來賺取存貸差,用錢投資收紅利,你們搞商業的,怎麼賣錢?”

“凡是打價格牌,搞低價傾銷的,都是賣錢。這不但包括大量假冒偽劣,也包括許多批發市場。正規的老闆,以走量為手段,採取薄利多銷的方法賺錢;不正規的老闆,以次充好、假冒仿造,反正價格很低,針對的是對價格敏感的人,主要活躍在社會的底層,但有人也因此發了大財,因為顧客多嘛,一個便宜九個愛,人性就是這樣的。”

我承認,這樣的商店處處存在,在北京的幾個批發市場或者社群小商店,都有他們的存在,只要有消費群體,就有他們的市場。對此,我有點佩服他的分類方法了,接著請教:“賣心怎麼賣?”

“隔壁就是。凡是奢侈品、高階品牌,都在賣心。讓顧客在使用其商品時,有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逼格上的高階感、小群體中的認同感,顧客不一定對價格不敏感,但他們對自己營造出的心理態勢更為敏感。巨大廣告的存在、明星人物的推廣、高階群體的使用,讓顧客有一種自己也高階起來的心理優勢,他買的不是手機,是一種內心的身份認同感。”

“這三種生意,利潤有什麼檔次區分嗎?”談生意,利潤才是歸結點,這是經濟學課程帶給我的常識。

“那倒沒有,關鍵在個人風險偏好。風險最大的是賣錢,除了害怕顧客扯皮也害怕政府打擊,風險次之的是賣心,輿論風向或競爭對手的打擊,都可以改變一個商品的前途。我這個風險最小,當然,大賺的機會也少。”

“這就符合基本原理了,風險與利潤大多數是正相關。”我的經濟學也不是白學的。

“可以有個比喻,賣貨的開的是糧食店,價格適中、利潤均衡,但老百姓一天也離不了。賣錢的開的是雜貨店,老百姓有時需要,有時不需要,需要的時候比較價格,不需要時,愛佔便宜。賣心的開的是藥店,有病的就去,沒病的不進門,當然是心病。”

“你在挖苦人,王班長,嫉妒了?”我抓住了他的一個漏洞。

“人人都有病,你承認不?”他反唇相譏:“不過有人買得起藥,有人連藥都買不起。”這話雖然不錯,但有點尖刻了。

他沒有停止的意思:“在我們賣貨這一行,是商業歷史最悠久的,從利潤上說,前輩們早就總結了:坐商不如行商、行商不如官商,這三者利潤是有很巨大檔次差距的。”

“為什麼呢?你總結過原因嗎?”其實,我在學經濟學時,也聽到過老師講解過原因,他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市場經濟不發達時的特殊現象,沒作過多細節講解。

“資訊不對稱,資源不對等。”他又喝了口水,精神更為抖擻:“坐商與顧客對商品的資訊基本是對稱的,因為顧客可以透過貨比三家,來確定價格或質量的好壞,買賣雙方可以博弈出一個所謂公平的價格,利潤肯定高不了。行商就不同了,他們利用甲乙兩地資訊的不對稱,把三元錢從甲地進來的貨說成是五元進來的,再以六元賣給你,你也認為可以接受,但他卻賺了對本。官商是資源不同,利用行政手段可以打擊競爭對手,或者利用壟斷地位控制價格,完全是用一個政府的力量跟你一個商人鬥,你沒辦法贏。”他又拿起水瓶,搖了搖,發現沒水了,又放下,正身平視,如當年指導員上課一般:“壟斷,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你小子做不了官商,那你為什麼不做行商呢?”我知道,求得更大的利潤,是商人的職業道德。

“今天的中國,行商怕是要消亡了。”他長嘆一聲:“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只要是國產的,什麼東西什麼價格,出廠多少、批發多少、零售多少,早就不是秘密,就說這個六安瓜片,在北京與在六安,零售價格只差了個運費,你怎麼做行商?聽說,浙江人跑到海外去做行商了,估計有賺頭,我要抽時間去看看。”

“我班長說得對,你就是個不安分的人。”我知道,他在一個地方呆不長,這是他的本性。

“就當去旅遊,據說非洲網路最不發達,要當行商的話,那裡可能遍地黃金。”他突然望著我:“去不去,老弟,看黑妞、曬太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要去也不跟你去,你手長,好處都被你先撈了”我不忘打趣。

“你猜,隔壁那家為什麼生意不太好嗎?”看樣子,他談興正濃。

“不知道,虧它還開這麼久,也沒倒閉。”

“它位置就不好,我告訴你個秘密,這是風水問題。”他這麼一說,我倒來勁了,我是專門預測風水的,我知道,衙門要朝南,經商最好朝北,這些我都沒給王班長說過,他主動說風水,我很想聽聽他的理論。

“你看,一個門面,不管它在哪個巷子,都是正數或者倒數第三間最好,隔壁是本街第二間,生意肯定比不上我這第三間,明白了吧?”他得意地朝我遞了個眼神,聲音也比原來低些。

“還有這個講究,什麼原因呢?”

“貨比三家,事不過三,這條街都是賣手機的,走到第三家,顧客的心也定了,生意成功機率就高多的,中國人,就愛這個三”

他這麼一說,讓我突然聯想到,八卦的卦象也是三爻,天地人也講是三才,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難道,三,包含著某種巨大的規律?這就非常玄幻了。

正當我在深思時,他又扯到另一個話題上了:“其實,隔壁那家店也不需要它賺錢,它只是那個品牌的展示櫥窗,你知道,按我的分法,那個品牌是賣心的,利潤率很高,主要體現在與通訊商的合約機上,這個店只是在北京做做樣子,裝成很高階的架勢就行,反正公司船大,它只是個廣告效應,賺錢不在它這裡,但它這樣的門面又必不可少,佔住眼球、佔住話題,就佔住了市場。”

“我看你賣的品牌很多,當然也是二流牌子,難道就沒有合約機嗎?”

“有是有,但這些品牌合約機掙不了多少錢,只起個找存在感的作用,它主要還是靠走量,所以需要大量的門店銷售,要不然,我怎麼能拿到這麼多品牌的代理權?關鍵是我的銷量好啊。”

“你實話實說,你每月銷量究竟有多少?你賺得了多少?”我是我好奇的。

“自己人,我不騙你,我的生意是季節性的,如果是學生開學,我們就要到校園設點,找些兼職的學生向學生推銷,如果是春節前,就要到打工者聚集地,找打工者中的機靈人推銷,他們最懂自己人的需求,他們也最需要賺快錢。高峰期的時候,我一天可以出貨上千臺手機,利潤可近十萬,平時低潮期,有時一天也賣不出五十部,店面和人工成本都不夠。”

“那按年算呢?”我緊追不捨。

“什麼按年,我到這裡做手機生意還不滿一年,怎麼算?”

“那你說,按至今為止,你賺了多少?”

“我沒細算,盤下這個店子花了點錢,算來,成本已經賺回來了,如果現在我不做,把店子盤出去,加上已經付賬的存貨,估計有個六七十萬的賺頭,你覺得怎麼樣?”

“相當牛啊,抓球是手長,抓錢你也行啊。”我是真心佩服,他不僅有理論,還有實實在在的效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