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二百一十三章 數字化解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果問,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學科是什麼?我估計,是數學。今天所發生的大量社會現象,是數學發揮作用的後果。比如手機,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手機是數字機,就有對數學充分的運用。

電話是用來傳輸語音的,傳統模擬機將聲音訊號轉換為電信號,透過電波傳送,另一端將接到的電信號再次還原成聲音,就實現了通話。

自然界所有的聲音都是模擬信號,也就是邊界不清晰的大量毛刺的不典型波型,過去電信號的轉換也是這樣,用電波來模擬聲波,就實現了聲電轉換。

但數字信號就不同了,它將連續的不太規則的電信號,壓縮製作成規則的高低電平碼,並按編碼規則進行調製解調,形成了今天的數字機。

這些說起來比較拗口的專業術語,也是我在進入手機這個行當裡,在小蘇和李茅的嘴裡現學現賣。當然,電腦的發明,也與數字信號規則有關。機器預設高電平為1,低電平為0,就是將並不嚴格相等的電壓輸出,簡單認為只有兩個模式,0和1,這就是電平數字化後,運算的基礎。再加上二進位制數學,以及邏輯代數也叫布爾代數,就可以進行算術的運算,或者“與”、“或”、“非”的判斷了。

最早的密碼也是模擬的,連續並且自然,帶有某種工藝的美感和製作者創造的神秘。比如虎符,比如羊皮纏繞的棍子,這是不可複製的手工藝術。但後來,密碼就完全變成了一種數學遊戲,其中最精彩的階段是,尋找最大質數,這幾乎耗費了數代最優秀數學家的畢生精力。

數學一經產生,就非常強大。周易就是將社會執行模式數學化分析的典範,孔子帶了個頭,給了各類數字貌似科學的解釋。文人是搞藝術的,但也受了數學的影響,搞起藏頭詩來。比如一首五言詩:快馬三鞭至,上山四季經;茅頂六月雪,房下雲霧新。這本來是寫仙人在高山絕頂修道隱居的場面,但如果從密碼學的觀點,這就是一首藏頭詩,密語為:快上茅房。還隱藏著另一個含義:無我。也就是沒五的意思,看看詩中,有三四六,獨獨缺了五。

當然還有數字對聯的,有梯子詩的,有回文詩的,這就是文字的數學遊戲了。

著名現代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一個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標準是:能否實現數目字管理。也就是管理的數學化。

在古代,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是模擬化的。比如《禮記》中所記載,當別人問你家小孩子多大了?正規的回答是:可以接待賓客了、可以駕車了、可以拉弓射箭了。這是非常模糊的回答,是從功用上來定義孩子的大小,與數字化年齡關系不大。

古人認識天地,是從混沌開始的,建立了天人合一的概念。所以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是用模擬類比的方式,來思考和推測。比如天地有五行,人就有五官;比如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皆有不忍之心。這種類推,成了文學藝術最主要的敘事方式。

這種方式被濫用後,就容易得出似是而非的結論,甚至完全錯誤完全相反的結論,是非常不可靠的。比如蘇軾的詞:月有陰睛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兩個判斷也許都沒錯,但它們之間有聯絡嗎?幾乎沒有聯絡,為什麼要寫到一起來,還讓人們讀起來覺得那麼美?這只不過是反應了人類自古以來,模擬類比的思維習慣。符合習慣的東西,不管正不正確,總是讓人舒服的。

回過頭來想,那些讓我們充滿舒服感覺的文學名篇吧,幾乎都充斥著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種將兩種事混為一談的本事,我們稱之為藝術,並且樂在其中,這是不是人們模擬思維的習慣,在起作用呢?

當然,在今天,我們如果在科學論文中,也採取這種方法,肯定要被導師罵的。邏輯關系何在?數學聯絡何在?

數字化的社會,將所有現象賦予數字屬性,並用數學規律加以計算,這就產生了新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從而嚴重影響我們的心理。

攀比心理,涉及人的基本心態:嫉妒。這是同類競爭的產物,但在古代,並不那麼明顯。比如你家有房有地,我家有房有地,並不顯得相差多少,人與人之間也貌似和諧平等了。但在今天,房要折算成平方計算,地要折算成畝,這大小就區別開來,數字區別一明顯,嫉妒心態就強烈。攀比有了數學這個強大的計算工具,就變成了一種流行心態了。

本來,老祖宗告訴我們,五十步不要笑百步的,只要質相同,量的大小可以忽略。但今天,五十步就是要笑百步的,彷彿有了數學,量,就成了決定一切的因素。

現在有個說法,說是一萬小時定律。說一個人,要成為某個行當的行家,需要從業一萬小時。這種簡單數學歸類甚為可笑,因為,它忽略了性格、愛好、天賦等基本因素,是不成立的。比如,著名密碼專家沈昌祥院士,他幹了好幾年洗車修配工,師傅總嫌他笨,因為他耗費的一萬小時,連門都沒入。他笨嗎?

現代金融,把一切折算成錢來計算。計算是方便計算了,但折算成錢的初始起點,往往出入很大。比如中國的股市,當你看到市盈率、市淨率等資料的時候,你曲線分析,你看波段,你計算模型,充分運用數學能力。數學家被人搶完了,就去搶學高能物理的、學流體力學的,因為他們的數學好。運算半天,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分析框架,但這座大廈,往往是建立在沙堆之上的。該企業在上市前就做了假賬,企業淨值為假,初始值錯了,所有的運算結果就都錯了。

解析幾何,就是把空間問題進行數學分析,建立座標,進行計算。但這個方法也在向不屬於它的範圍延伸。有人在分析社會發展模式時,也採用座標第的象限法,說第一象限是增長,第二象限是衰退,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各代表什麼之類,說得振振有辭。但我,我要問的是,社會發展模式只有四種嗎?如果有第五種型別怎麼辦?社會發展是連續的嗎?如果有跳躍和突變怎麼辦?

當你沿著某條路線追求人生目標時,最大的悲哀是,你努力半生,沿路拼搏,到頭來,發現這條路線是不連續的。

這就好比班長,當他努力想成為城裡人時,在部隊努力當志願兵,回到家鄉進縣城工廠,結果,這條路是不連續的,工廠突然改制,他前半生的努力變得毫無意義。

打個比喻,逛街走進了死衚衕,逃命來到了懸崖邊,這就是數學上的不連續,不管處於哪個象限,都是絕望。

但是,人生的真相,真的是可以這樣解析的嗎?不對,也許另有出路。比如易經的分析模式就給我們啟示,再好的卦,也有變壞的一天,再壞的卦,也隱藏了變好的可能。人生不是線性代數,不是一條唯一的線,而是一個面,無數條道路,隨機應變,變則通,通則久。

班長利用了他命運中與自己線路交叉的兩個人,改變了自己的軌跡,一個是向班長,給他貸款買車跑運輸。一個是我,給了他一個嶄新的平臺。

我本人也曾經歷絕境,路徑不連續,象限入底層。流落街頭,於販夫走卒中求食;舉目無親,異鄉外地裡捱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絕境,因為天無絕人之路,換條道走走,就通了。我遇上了董先生,生命展開了新的畫卷。

好吧,就算生命不是一個線性問題,不可以用線性代數來描述,那是一個面的問題嗎?可以用座標來描述嗎?或者是一個立體的問題?或者是一個趨勢性問題?或者是一個極限性問題?或者是一個機率性問題?我們有幾何學、高等數學、流體力學、統計學、概率論等分支理論等著你。如果你對突變的描述不滿意,我們還有拓樸學等著你,反正,你逃不掉的。

但,我沒見過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成為可以透徹人生的大師,是數學沒大用,還是人生沒希望?

數學,是邏輯思維方式在人腦中對自然的模擬,總有失真的成分,也有推斷的極限。

比如,它無法窮盡世間的所有變數,而影響人生的變數是非常多的。比如我遇到了董先生,比如班長遇到了我。僅在中國,這機率,十四億分之一的變數,就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況且,數學模型的標準化,是與事實不符合的。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這是事實。

它無法推斷人生軌跡的精確趨勢。雖然數學一開始是為精確而來,但在微觀層面,有測不準原理,有熵,有薛定諤的貓,在宏觀層面,有時空的扭曲。但所遇到的最接近事實感觀的模擬方式,一是易經八卦的模式,二是螺旋式上升這個模式,能夠大體上統一宏觀和微觀。

從佛經來說,有一種解釋是,世界不是連續的,連續只是我們思維的錯覺。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像是在看電影,每秒二十四幅靜止畫面的播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貌似連續的影象。世界是靜止和突變的。如果是靜止的,時間就不存在了,時間不存在,生命則也是幻像,也不存在。這是什麼理論?我都不存在嗎?嚇我一跳。

也許,人不能兩次跨過同一條河流,哲學上講,今天的與過去的沒多大關係,完全不同。但我從哪裡來,明明有記憶啊?怎麼辦?

如果時間不存在,那麼空間也就無法安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空間無變化,則不稱為空間,是死寂的,空間也就沒意義。時空都不在,何處為真實?

佛經經常運用的一個詞彙:一時。就是這個時候,是一個靜止的瞬間概念,甚至沒有時間的長度,是個頓號。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續,我還怎麼樣理解這個世界?我存在於哪裡?

想想都恐怖,還叫我不要畏怖,啥意思?

人們追求金錢,這是可以量化的東西。但人們還追求許多更豐富的生活形式,這是為滿足心理感受而來。比如對感情的追求,對感觀刺激的追求,對某種理想某種責任的追求,對成就感或自我認知的追求等,慾望是廣大的,無限的,只要身體和心理能夠承受。

頂點是希望,底線是恐懼。

我今天生活在這個比較富足的家庭中,原以為沒有波瀾,想象中的幸福元素,幾乎都已經具備,原以為可以自得其樂。但是,內心蠢蠢,身體躍躍。

比如,我的錢可以供我們下半生無憂,但一提起掙錢,我還是精神百倍,這是什麼緣故呢?在溫州,我也見識過一些隱形的富豪,他們親口說,錢對他們來說,僅是數字上的變化,但一有好的賺錢機會,他們還是如狼似虎地前進呢?

一個人當改變了質的問題後,量的積累就形成生活的習慣。比如,十八歲的時候,是最鍾情的時候,那時給你一個女人,你準備對她鍾情終身。當你有了老婆結了婚,身邊躲著一個隨時可用的異性,質的問題解決了。許多人就會追求量的擴大,找女人玩,如同積累玩具,各種類型都要嘗試一番。這在溫州新貴中,情況比較普遍。

我們在一起,討論一個生意賺了多少錢,這是量的比較,其實對生活質的影響不大。有人在一起,討論玩過多少女人,也是量的比較,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更有一個中年人,發達後與老婆離了婚。他對大家的討論顯示不屑,他公然宣稱:你盡找中國人玩,只求數量不求質量,我們要比,就要比玩過多少國家的女人。

其實,這些關於數量質量的指標,都可以數字化,並進行分析和計算。比如對感情的質量,也可以用心理指標來量化,猶如量化疼痛指標一樣。但是這種質量的產生,是非連續性的,分析出來的結果,不可以作為指導下一次感情產生的指引。

當一見鍾情發生時,是突出其來的,沒有防備,就像我遇上了小池,整個世界都變了。

有時,我在分析我與妍子的交往過程,由熟人到朋友到兄妹到夫妻,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我總感覺這個量變導致的愛情,是不真實的。沒有突變那一剎那的震撼,就沒有心靈衝擊的腳印。

我感到有點愧疚,對妍子,對小池,也對我自己。

不過,當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美女走到你的身邊,對視她那藍色的眼神,每個毛孔透露出的慾望,你動心不動心?我不知道,王班長描述的黑人少女的味道,也許是另一種審美,但我知道,我最近想這方面比較頻繁,也許是禁慾期的緣故。

心理雖然有自已的運行機制,但身體的需求總是觸發的因素。一個老人,當身體慾望已經消退,雖然還能夠欣賞異性的美,但迫切性不高,所以對心理衝擊就不大。如我這樣青壯年齡、強壯身體,心理稍有波動,人就往身體的下半身想象,這是自然的。

原來,部隊有一個老士官,是從高原上下來的。他是解放軍雷達站的戰士,在西藏的雪山頂上執勤,後來實在受不了,找關係調到內地部隊。

有一次,我們問他,高原當兵的感受。他講了好多事例,一點也不仙風道骨。比如下多厚的雪啊,看過期好多天的報紙啊,好多天吃不到蔬菜啊,冷到零下多少度啊。這些量化的數字描述,對我們沒有多少衝擊力。但其中有一句話,倒是讓我們記憶猶新:在高原呆久了,下來後,見到母豬,都是雙眼皮的。這個比喻,簡直神了。異性的缺乏,幾乎讓這些戰友的審美,喪失了人性。

其實我們中隊,指導員也是深諳此道的。中隊全是男人,久不見女性,有時他會安排大家出門,集體上街齊步走,與其說是吸引了街上女性的目光,倒不如說是滿足了戰士們久違的異性體驗。他要求,中隊喇叭放歌曲時,儘量多放一些女歌手的歌,估計是為了平衡性別需求,以舒緩這幫熱血男子躁動的內心。

這些突變的描述更接近真實,數學有時在感情描述上,有點不好使。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這樣的問題不好回答,就是回答了,你也無感。不如說“高山上修廟還嫌低,面對面坐著還想你”,這就有衝擊力了。有時量化某個事物時,忽略了計量單位,也就忽略了本質。

大梅的孩子滿百天了,這樣的描述,很費周折,不好想像,不是一個好的說法。我媽的描述很直觀:“小家夥可以滿地爬了呢。”

用能力來描述年齡,是不是可靠些?我媽沒學過禮記,但孩子可以駕車了、孩子可以接待賓客了,這類表達方式,如果不是出於自然,就是出於傳統,是非常好的表達。

當然,李茅的數字化仍然很神奇。小蘇主導的試製的手機很快就出來了,我們原來的手機就有雙卡雙待的設定,只是制式作了微調。李茅的影象顯示,只是軟體,預裝進手機系統中,除錯出兼容性就夠了。

很快,手機寄了過來,我專門在光線暗淡的地方拍了一些照片,拍攝物件是偏黑色調的不同物體,在顯示屏上察看其分辨程度,感覺效果不錯。黑的程度稍有不同,顯示區別就很明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我問李茅:“這是最終版本嗎?”

“不是,還要根據顧客需求和當地反饋,不停改進,還要在與其它軟體相容的情況下,為漏洞打補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看來,你當時堅持讓技術團隊留在公司中,是有道理的。”

其實我知道,李茅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他這樣說,一是恭維,二是肯定。小蘇問我前,估計已經跟李茅商量過這事,他倆的習慣,我還算瞭解。

手機樣品十部,空運快遞,很快就到非洲了。王班長的反饋也跟著來了:“夥計,你那個手機真好,黑人的臉真的分辨得清。這單我接了,保證大賣。”

“你就這麼肯定?”我對他的激動保持懷疑,他這個人容易激動,感情外露。

“你知道吧,我把好幾部手機,送給了幾個官員的夫人,僅一天時間,她們就把原來的電話換了,用我們這個,什麼原因?女人愛自拍,效果好唄。”

這是他的敏銳,高官夫人,就是榜樣,活廣告,根本不需要更多推廣,枕頭風,就可以動搖官員的決策了,世界上的男人,都有這個通病。

我把代理費的事情跟他說,他表示不太同意:“小莊,我們倆都是生意人,你不想讓我吃虧,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你反過來想一想,我做過吃虧的生意嗎?當年我送你一臺破二手車,今天不賺好幾十倍回來?我們雖然打高階市場,但畢竟不是國際一流品牌,還得要有價格優勢。一百元在中國不起眼,但在非洲兄弟面前,也是大錢了。況且,如果我們定價過高,利潤過於明顯,會引來國內競爭者的仿效,引狼入室,不是不可能。我要走高階路線、用低價搶灘,打的是速度和鋪展面,讓國內競爭者意識到後,又沒機會來了。一是成本不划算,二是與我們硬搶市場,他成本高得多。我們先入為主的條件,就是時間。”

他繼續說到:“低價走量,讓合約機的中端市場迅速鋪滿,走自己的路,讓後來者無路可走,價格是關鍵。節約每一步的成本,從代理費做起,不放過每一個流程,積小成多,我們就會取得完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兄弟,等對方產生品牌依賴,假裝推出偽高階的二期、三期型號,再慢慢提價,你算算?”

這又是一個數學問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