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卷 第一百五十二章 拍馬屁冠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部隊那個喝紅酒的老爺子正式退休了。賀處長給我打電話,說是老爺子前幾天喝酒提起我來,還誇我機靈,可惜當兵的時間不長,沒機會進步,要是在部隊當官,估計很有前途。

這話可當真聽,也可當假聽。但聽到了,就不能不有所表示。我馬上反應過來,問到:“老爺子最近喜歡什麼?我好準備一下,這麼大的人物,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請他。”

“他最近迷上了國學,凡是神秘的東西,他都喜歡,原來不這樣啊?退休後,反而有點迷信起來。”

那就好辦了,喜歡這,據點是現成的,山果居。

“處長,你在老爺子那裡打聽一下,他什麼時候有空,給我一個機會,找個雙休日,專門有個地方,是一個書法家開的,有點遠,在懷柔,但地方倒還清雅,人也很有素質,如果他有興趣,陰陽八卦的,我也能陪他聊一點,我請他老人家去瞧瞧?”

“兄弟,老爺子雖然退了,將軍的架子還在,你不能找些雜七雜八的人,這可開不得玩笑。”

“哪能呢?他幫我這大的忙,我沒機會感謝,怎麼敢亂來!”

“行,我先幫你打探一下風聲。”

這邊我和班長聯絡了,也跟鮑老板溝通了一下,他是老手,懂得捧面。其實,現在世面上充斥著許多國學偽大師。所謂的國學老師,也不過是資深國學愛好者,原來專業並不是國學,只是趕潮流的半路知識分子而已,要講專業程度,除了專門的大學教授外,大部分喜歡國學的人,水平倒趕不上武當山的道士。

賀處長來電話了,說老爺子這周雙休剛好有空,就定在這周星期六。所謂剛好有空,我估計他是一直有空,退休的人,天天喜歡找事幹。

班長提前一天去打前站,準備房間及酒席,還專門帶了我們酒吧的紅酒。我還跑到玉器市場,買了幾件小玉石工藝品,這是岳父說的:“退休老幹部,喜歡小玩意,光吃飯沒意思。凡是喜歡傳統文化的,都喜歡玩玉,你給他買幾件小的和田玉的工藝品,或者小的田黃石的印章,就行。”

岳父和老幹部打交道的經歷豐富,他說的應該沒錯。他還給我介紹了專門玉器店的電話,那是他的老熟人,開價也不貴。

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許多玉名氣很大,但價格沒有市場傳說的那麼高。一件玉工藝品,從原石購買、找師傅加工到進入市場,其成本,往往不到標價的一半。有的時髦品種,標價甚至是成本的五到十倍,賺的就是這些官員和新貴的大錢。

最值錢的東西,往往是玉料的稀缺性、加工的藝術性、審美的層次性高度融合的產品,但這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市場上非常少見。比如,岳父當年送我那座山子,我近年在市場上,很少見到這種品級的貨色了。

當然,買下這些東西,也得花不少錢,二三十萬是要花的。最主要的是那枚田黃印章,就花了十幾萬。田黃本是福建壽山石的一種,原來產量也不少,但因為乾隆皇帝偏愛,成了朝廷貢品,就身價陡升,從清至今,眾人趨附,以至於今天材料稀缺,到了按重量計算,比黃金還貴的程度了。

翡翠也是一樣,本來屬於緬玉一種,各色花樣,原來本來屬於玉石中普通一種,但因慈禧太后特別喜歡,價格就上來了。因太后特別喜歡翠色,所以翠的價格遠遠超過翡,它們本是同地同生同種,做玉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從玉市場價格的變遷來看,凡是文人喜歡的,就變貴,凡是帝王喜歡的,就變得特別貴。因為文人善於炒作,帝王握有權力。

在中國,傳說古代玉可通靈,是祭司進行祈禱的道具。從龍山文化出土的龍形玉,到中原地區出土的玉圭、玉壁,無一不是祭祀的神器。當然後來,文人在玉中找到了審美價值,也對玉的命運起了影響。李商隱所謂“藍田日暖玉生煙”,是描寫藍田玉的美,讓玉變得有感情,這是文人的慣用手法。其實,玉,本身就是一種石頭。祭司統管著文化和權力,後來政教分離,文化和權力,仍然分別影響著玉的價格。這就是淵源吧。

玉崇拜,估計是中華文明的早期共同特點,龍山、良渚、仰韶等,中華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都有玉崇拜的遺蹟。傳染到今天,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喜歡玉,或許是這個原因吧。

玉也是石器時代留給人類的文化印記,人們天然喜歡石頭,也許基因中有祖先喜愛的痕跡。但進入金屬時代後,人們有工具來加工硬度較大的玉石了,於是,玉文化,才具有了普遍性。《詩經》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為錯。加工硬度很高的玉石,光靠他山之石,是很費功夫的,所以錯是金字旁,金屬冶煉技術的產生,錯就是用金屬做的了,加工起來比較方便,玉石就由神秘的祭司專屬,進入社會流行的層面了。

推論:凡是無法流行的東西,影響不了社會文化。

老爺子,是賀處長親自開車送的,我在路口等。等到後,寒暄一陣,我就在前面帶路,帶路前,我向老將軍請示:“首長,車速60,車距40,是否出發,請指示!”

我拿出當年軍人報告的氣質,讓老將軍重享當年指揮部屬的光榮。他果然來神,大手一揮:“出發!”

彷彿在指揮一支部隊,其實,就我們兩臺車。關鍵是,要讓他找到這種感覺,人生如戲。

到山果居門口,我已提前向班長打了電話。他和鮑老板在門口迎接。車一停穩,班長迅速拉開車門,請首長下車,首長當然很矜持。班長馬上立正站好,說到:“老兵陳某某,向首長問好!”

首長點點頭,問前車下來的我:“這小夥是?”

“報告首長,他是我的班長,今天向您報到。”我的戲也做得很足。

“好哇,你們人退伍了,隊伍還沒散,好!”老將軍的評價,我覺得非常中肯。軍隊中結識的有些感情,是一輩子也散不了的。

我向他們介紹了門口的鮑老板:“書法家,鮑老師,也是山果居的主人。”

老將軍雙手一拱,用了個標準的古代禮節說到:“不速之客,煩人清修,打擾打擾。”

鮑老板也拱手還禮:“先生屈駕,不勝遑恐,有請,有請。”

兩人一幅古代名士作派,賀處長差點笑出聲來。

進得院來,看見花木茂盛、石榴紅豔,石桌石椅,一塵不染。老將軍誇到:“山勢逶迤秋風意,果色燦爛豐收景。可居,可居!”這幾句,看出老將軍還是有功底的,要不然隨口一說,不可能出對仗,更不可能將“山果居”三字嵌入,可見,他愛好國學,也不是隨便附庸風雅。

鮑老師大為振奮,覺得可以談論學問了:“老將軍戎馬一生,想不到是位儒將。”

“豈敢豈敢,向鮑老師請教,我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

鮑老師開始酸起來:“晚生不過喜歡寫字畫畫而已,今得前輩指教,幸甚至哉。如前輩不棄,可否移步書房,晚生習作,還望指點。”

當然同意,本來就是來做文化人的,將軍豈不歡喜。

鮑老師引路,將軍腆肚而行,我等尾隨,不敢出聲,怕干擾這高雅之事,破壞這文化氣氛。

進了書房,將軍沒就座,立而環顧,看滿牆書法字畫;趨而近前,查書架古籍陳列。彷彿檢閱部隊,即將指點江山:“鮑老師書房古樸清靜,與墨香為伍;字畫師古創新,有自家風格。老朽渴望多年的生活志趣,鮑老師已然實現,羨慕得很。”

“將軍為國為民,這才是大志趣。如我等困守山居,舞文弄墨,倒小家子氣了。古人講人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小子沒一樣成氣。將軍表率將士而衝鋒在前,這是立德;出口成章而誨人不倦,這是立言;戎馬倥傯而南征北戰,這是立功。三立已就,小生空羨,不敢稍有比附大家,慚愧慚愧。”

這一通馬屁,拍得文雅!鮑老板果然高手,估計是長期江湖浸染,已然職業習慣。

單純恭維是不夠的,缺乏說服力啊。鮑老板第二招正發功執行:“歷來儒將書法,如稼軒、如武穆,是文人學習的難點,難在氣質,難在風骨。今老將軍至此,何不讓晚生體會英雄殺伐之氣,百萬雄師之勢,不枉晚生敬佩之情?”

這是要讓將軍寫字了,是不是有點將你一軍的意思。

將軍怕過誰,還怕你一個小文人看不起是咋的?況且,將軍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從職業中來,從級別中來,從千萬人的恭維中來,何嘗沒有時時吟詩、處處留墨的經歷?

“既然鮑老師如此高看,我也不妨展示新學。如有不妥,請大家斧正。”

當然筆墨伺候,把我們一通忙亂。四寶已就,將軍立於桌前,暫未動筆。閉目深思,呼吸起伏。如運氣、如構思、如聚精、如會神。突然,雙目怒張,筆沾飽墨,字隨腕出,瞬時即完。題頭、落款,章法嚴格,程式井然。

只一個“氣”字,如鬥大,如走蛇,屈裡拐彎,如不細看,還真差點認不出來。

我們不敢讚歎,因為我們不是文人,故意讚歎有拍馬屁之嫌。鮑老板沒有立即說話,只是左看右看,近看遠看,一時,如恍然大悟,興奮異常。

“前輩用筆真是大丈夫氣概!在書法上,晚生不敢說見多識廣,也可算小有見識,今天才第一次見識將軍龍虎氣質,如此揮灑虯勁,當屬首次。如果前輩允許,晚生想將自己心得,彙報一下。”

“但講無妨,不許誇張!”將軍對自己的作品倒是很有信心,擺出一幅得勝凱旋的姿勢,雙手叉腰,目若無人。

“氣者,天地交融之物也。緩者如風如雲,疾者如雷如電。晚生看將軍運筆氣勢,頗有聚氣而驟發,風雲跌宕之感,雷電崩裂之威。故猜測,將軍書道,實則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我追求的目標,但筆力尚不夠,估計是年月不饒人,力量衰減之故。”看看,將軍假裝謙虛,實則自得。他說自己筆力不夠,是老了,那麼,年輕時,甚至是可以出神品的吧。

“力不在勁而在韻,歲月滄桑,前輩筆法老到,不才雖然年輕,但其心得訣竅,自是晚生所不能。晚生再看此字走勢,上急而下緩,偏鋒起勢而中鋒結尾,可見是模擬人生感慨,早年衝殺疆場,當劍走偏鋒,意氣用事。晚年悟透人生,得中正氣質,人生圓滿。不知晚輩猜測如何,還望前輩指點。”

“鮑老師果然行家,居然猜透老夫用意。是才!是才!”

這一頓互相吹捧,基本使用文言,要沒點功底,還真沒這高度。

將馬屁進行到底,是鮑老板的任務,也是他的強項。馬屁雖然臭,但文人以文言的形式,先把它改造酸。佐之以酒,可以到達醉的程度。

傳統文人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以文言為對話密碼,以互粉為心理安慰,過得很有意義喲。文人相輕,是在背地裡說的。面對面,文人的常態是:互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飯菜上桌,請將軍上席就座。選單是班長親自與廚師定的,本來比較豐盛,但一次不能上多。最多五個菜,吃一下,就撤下,換新菜上來,這是講究,主要是去除土豪氣,顯得清雅。

“前輩蒞臨,本該盛筵。耐何山居陋室,難有佳餚時鮮;野地粗菜,愧對高士風雅,慚愧慚愧。”這是鮑老板自謙,用“高士”來稱呼老將軍,也算是老詞新用了。

“此番甚好。故人具雞豚,邀我至田家。難道孟浩然不是高士?何況,杜工部之草堂、劉禹錫之陋室,仍不滅文人雅趣。老夫操勞一生,難得清閒,君所造山居,才是最為寶貴的啊。”

這一通感嘆,引出一句古詩,牽扯三個古人,將軍真敢往上捅詞。

班長拿出酒來,有黃酒、白酒、紅酒,俱是上品,供人挑選。將軍當然是喝紅酒,其它酒,身體不允許了。當然,將軍也是開通之人:“諸位但憑自己愛好,不可盡學我。”

鮑老板毫不猶豫讓班長給他倒了紅酒,觀察了一會,估計是在想詞。有了:“將軍年輕時,估計是白酒居多吧?”

“當然,部隊的人,講究喝酒如打仗,酒場如戰場,所以火力不足的,一般不上。”此時不用文言,因為他此時身份是將軍,不是文人,與當初寫字時不同。

“想必將軍當年,肯定是酒中豪傑、桌上丈夫。今天迴歸淡雅,也是道法自然。”鮑老板真能扯,喝酒也道法自然。

“這就是規律,不可違背,不可逃脫。古人說,道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誠哉是言。”將軍引古人言,又轉回文人身份,看樣子,他很喜歡文人這個頭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鮑老板端起杯子,仔細看了看紅酒的顏色,謙虛到:“將軍飲酒必有豪氣。以此酒當配琵琶曲、夜光杯,無奈晚生無力供奉,只能以此玻璃杯充當夜光杯,以清談來當琵琶曲了。將軍,請用酒!”

這一通敬酒詞,搞得我們幾個陪酒的,杯子舉了半天。第一口酒喝完,鮑老板離席,專門到將軍身邊,拿著將軍的碗筷,夾了一個元子添了一勺湯,送到將軍面前。正面退回到座位:“小子謹佈菜,前輩請用膳。”

這一通禮節,估計是在《禮記》上有。但最早我的印象,在《詩經》中也有記載,可以說是復古到了極致。

一個現代人,如我如班長如賀處長,看到此處,即使沒有吃醋,也覺得太酸。但將軍不以為怪,反倒以復古為榮,啟箸示意,眾人開吃。

生活本沒什麼意思,如果迂腐地搞,就造出點意思了。老鮑吃得搜腸掛肚,將軍吃得欣欣向榮。文人點子多,有時為難人。將軍興起:“何不以此情此景為題,各人現吟一聯,集結成章,不負佳期,如何?”

“本人才疏學淺,恐惹前輩笑話。但也想壯膽一試,以博長者開顏。”鮑老板畢竟老手,謙虛和答應都讓他一個人說了,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鮑老板繼續說到:“晚生提議,就以前輩今日所書氣字為韻腳,以合雅集之主題,如何?”

眾人稱善,也不敢有異議了。

這裡有個竅門,就是要越說越好才有意義。但這就意味著,第一個說的,要甘當最後一名,甘願成為笑柄。班長不是文人,但精通人情,自告奮勇,打頭炮。

“既然說到氣,我先說,要不然被你們說了,我就沒詞了。我說今天的天氣,我的是:藍天顯風高,金色滿秋意。對不對,請大家指教。”班長這是故意露拙,展示了中學語文水平。

“對仗也還工整,滿字用得還好,只是意味平常了些,合格,合格。”將軍點評到位,看樣子,他的水平是超過了中學生的。

我肯定是第二個說的,我的句子要比班長好一些,又要留下後面的增長空間,這可是個難題。想了半天,終於出來了:“我說山氣,自己想不出來,也是借用將軍進門時的詩句,我的是:果碩滿山林,花魁算秋菊。”

“貼切,符合山果居特點,寫實是寫實,意境卻說不上了。”將軍點評也算中肯。其實我的句子中有個秋字,與班長句子的秋字,位置和字都重合,是不太好的,他沒看出來。

賀處長,已經想了很長時間了,他估計拿捏得比較好,因為他跟著將軍的時間比較長嘛,這種事估計不是第一次碰到。

“我說的是才氣,就是才能的才,不是發財的財。”他這樣一說,反倒讓我想笑。他後勤部門的,天天接觸錢財,現在要故意避開,啥愛好?

“詩隨情感來,書法自然去。”

他說完,望了望老將軍,老將軍點了點頭,說到:“這兩句像樣,對仗也好,意思也好,就是像在說大道理,缺少煙火氣。”反正都有他的道理,文無第一,公說公有理。

鮑老板文人,當然得掀起高潮,要引申到今天的現狀,要附和出古人的風雅。“接著賀處長的詩書話題,我想昇華一下:紅酒有古詩,蘭亭出美序。請前輩指教。”

“甚妙甚妙,諸位,鮑老師之句,確乎超出眾人之上,紅酒的詩大家剛才都聽到了,蘭亭序,是書法聖品,也是因文人集會時所寫,不正切合當下,比擬先賢嗎?況且,從對仗說,紅酒對蘭亭,天衣無縫,古詩對美序,自然天成,上佳上佳!”

鮑老板不好意思,客氣到:“前輩謬讚,晚輩無地自容。”

大家都望著老將軍,他沉吟良久,作出捋鬍鬚的動作,雖然他下巴鐵青,並無鬍鬚。估計是在戲中所學,模仿關公儒將人設,形成長久習慣。

“我說的是我自己,我的是:寒暑戰南北,日月任東西。”

大家聽了後,暫時沉默。因為文人的評價權只能是文人,我們等著鮑老板故伎重演。他果然照抄將軍書法時的做法,點頭搖擺,反覆吟誦,終於開竅,讚歎到:“誰敢如此!誰敢如此!唯有前輩您有此句,方才配得上征戰歲月、方才配得上任爾東西。前輩這是對一生之總結,也是返璞歸真後的徹悟,這意境不是造作出來,簡直是前輩一生真實刻畫。從文字上來說,東西南北,縱橫四方,非將軍氣度,不可如此。我等若如此,則是大話笑柄。日月寒暑,非徹悟自然,不可如此,我等若如此,則是鬧劇顛狂。晚輩今日開眼,得見錚錚風骨、得見揮灑逸放。雖東坡再世,尚缺武俠豪情;如稼軒重生,無此戰功偉績。晚輩今日親聆,如沐浩蕩秋風,不亦爽乎!”

如此馬屁境界,說者優雅難當,聽者衣冠肅然。(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