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 第五章 凌晨開匣玉龍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船帆高掛在天,大船轉向東北,再次啟程出了。此時天色全黑,船上也飄起了炊煙。那老林本是寶公麾下的火頭,廚技甚精,便著意給賓客們做了一桌菜,但見醃肉醬菜、鮮魚海產,一應俱全。他怕和尚道士吃不得葷,另又煮了一鍋大米粥,粥裡添了香菇、竹筍等乾貨,亦是色香味俱全。

那不孤雖是出家人,飲食卻不忌葷腥,眼看船上有酒有肉,自是張口大啖,便與七名徒兒吃了個暢快。那“鬼醫”王魁與天絕僧卻都茹素,只管喝些米粥、佐些醬菜,其餘酒肉一概不沾。

苦海裡水氣濃重,大船雖只沿著外圍走,四下仍是悽風苦雨,天幸甲板上有棚遮蔽,眾人席地而坐,卻也不曾淋溼。只見那點蒼小七雄調皮貪玩,邊吃邊吵,不時追撲小獅為戲,逗得老陳、老林哈哈大笑。

面前盡是陌生人,不孤師徒、“鬼醫”王魁,並同少林武僧天絕,諸人都是素昧平生,那崔軒亮生平頭一次當主人,應對不免生嫩,老陳、老林便從旁照料,另找了幾個貼心船伕,留在艙內看顧二爺。

此時崔風憲昏睡不醒,呼吸也甚微弱,老陳心懸二爺病況,便問王魁道:“王先生,我家二爺的傷怎麼樣了?何時可以下床行走?”

王魁喝了口粥,淡淡地道:“他這回能撿回性命,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要想傷勢痊癒,少說也是個月以後的事了。”崔軒亮恨恨地道:“那些朝鮮人出手可真歹毒,來日遇上了他們,非得報仇不可。”

王魁搖頭道:“冤冤相報何時了,老弟,我看你也別想著殺人放火了。其實人家對你叔叔已是手下留情了。”眾人訝道:“手下留情?是這樣麼?”

王魁道:“你沒瞧那柄長劍透胸而過,卻沒傷到令叔的心臟,若非人家刻意避開要害,他怎麼還能活?”老陳咦了一聲,道:“這麼說來……那個姓柳的其實不想致二爺於死地了?”王魁嘆道:“應該是吧。你們雙方又沒什麼深仇大恨,動不動便要置人於死地,天下哪來這麼多人好殺呢?”

“高麗柳聚永、濟崔中久”,這兩人過去都是“神功大王”的隨扈,輩分高,武功自也精強,當時崔風憲已無還手餘地,憑那柳聚永的劍法,若要取他的性命,斷無失手之理。想來對方真是有意放他一馬了。

聽得人家刻意相饒,崔軒亮也不知該說什麼,他默默低頭,想起嬸嬸還在家裡等著叔叔回去,忍不住又紅了眼眶。不孤問道:“小兄弟,聽說那批朝鮮武官登上你們的船,是為了追捕一個倭寇來著,是麼?”崔軒亮擦拭了淚水,道:“是啊,他們……他們一窮追不捨,就是要找一個東瀛人。”

不孤點了點頭,又道:“我看崔中久、柳聚永這些高手都來了。那東瀛人到底是什麼來歷?怎能驚動這批宮廷侍衛?”

崔軒亮搖了搖頭,道:“不曉得。反正他們強兇霸道的,先把咱們的船攔了下來,之後硬要咱們的下艙。叔叔不讓他們進去,雙方便打起來了。”

四下一片沉寂,那天絕僧原本默默無言,忽地問道:“崔小施主,他們要抓的那名東瀛人,可是叫做‘大內榮之介’?”崔軒亮咦了一聲,忙朝老陳、老林望了一眼,低聲道:“對……那崔中久好像有提到這名字……”

不孤微微一凜,忙道:“天絕老弟,你看出什麼了嗎?”

天絕僧點了點頭,道:“據小僧猜測,這批朝鮮武官是為‘不宿刀’而來。”眾人愕然道:“不宿刀?那是什麼?”

天絕僧道:“傳說東瀛匠人善造刀,所鑄兵器鋒銳異常,可他們好勝心重,仍覺不足,心魔作祟,便造出了一柄上幹天和的‘不宿刀’,從此為東瀛上下帶來無限災禍。‘不宿’之意,便是永不歇宿。據說這柄刀殺氣重,無論什麼東西近到了刀鋒一尺內,便會自行受力裂開,也因這柄刀找不到歇宿之所。只好以血做鞘,永不歇宿的殺人。”

眾人毛骨悚然,猛聽王魁一拍大腿,喊道:“對了,對了,這柄‘不宿刀’,該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南刀’吧?”耳聽又來了一柄怪刀,不孤不由哦的一聲,道:“南刀?那又是啥了?”王魁解釋道:“我少年時曾聽九華先師提過,他說東瀛有柄不世出的兇刀,生具魔性,無論誰拿了這柄刀,便會不停的殺人,直到斬殺萬為止。我看天絕老弟說得這柄‘不宿刀’,八成便是這柄‘南刀’吧?”

“南刀”殺人萬,“不宿刀”殺人無宿,二者俱是嗜血魔物,性確實有些相似。老陳、老林顫聲道:“這……這應該是同一柄刀吧,不然東瀛才那麼點大的地方,這個殺人萬、那個殺人不打烊,全國上下豈不早給殺光了?”

這話雖然好笑,可眾人聽在耳裡,卻是殊無一分笑意。不孤喃喃地道:“永不歇宿的殺人,這……這也可怕了些,天絕老弟,世上真有這柄怪刀麼?”天絕僧靜默下來,道:“當然有。據說不宿刀就是落在‘大內榮之介’手中。”

“什麼?”眾人大吃一驚,一時間議論紛紛,崔軒亮呆呆忖想妖刀的模樣,寒聲道:“大師傅,這柄刀真那麼厲害麼?難道、難道會比那個柳……柳聚永的佩劍還鋒銳麼?”

天絕僧道:“柳聚永的佩劍是柄古物,傳說此劍削鐵如泥,乃是高句麗‘大武神王’賜給名將怪由的佩劍。只是此劍雖說鋒利,卻僅是人間凡胎,若要與‘不宿刀’的明王加持相比,卻是天上地下,相差不可以道裡計。”

崔軒亮駭然道:“明王加持?那……那又是什麼東西?”天絕僧道:“傳說‘不宿刀’鑄造時觸犯火戒,曾請‘不動明王’下凡,以金剛火焰打造刀身,是以這柄刀是天界戰神之物,一旦降世,便會為人間帶來無窮戰火。”

眾人大吃一驚,又聽天絕僧道:“據說榮之介拿到妖刀後,立時逃往夢海,先殺了一名海賊,佔下一處小島,其後更以此地為根據地,開始收編各國海盜勢力,凡遇不服者,一概當場斬殺。短短五年內,他便坐擁數千黨羽,四出劫掠燒殺,為禍之烈,可說空前未有。”

眾人駭然道:“難道……難道都沒人去抓他麼?”

天絕僧道:“年前榮之介潛回日本,親手將幕府大將軍源義教刺殺。此後日本幕府再也無力圍捕此人,只能任憑他隱身於夢海。”

不孤蹙眉道:“夢海?到底是什麼地方?”天絕僧道:“夢海便是苦海。”那不孤乾笑道:“天絕老弟,你的問可真淵博了,怎會知道這些東瀛故事的?可是從哪本:“是啊,什麼不動明王的,連老朽也沒聽過,可是有哪位高僧轉告你的麼?”天絕僧淡淡地道:“王大夫說對了,這些事是‘道衍大師’親口轉告的。”

聽得“道衍”二字,不孤與王魁都是霍地站起,大驚道:“道衍?你說得可是姚廣孝麼?”天絕僧頷道:“沒錯。道衍大師早年曾在嵩山修行,與我寺方丈本為舊識。多年前他自知大限已到,來日無多,便到我寺禮佛。當時我寺方丈與他秉燭長談,小僧也曾隨侍在側。”

姚廣孝是天下奇人,傳說他精通兵法韜略,號稱是天下第二智囊,只略遜於祖的席謀臣劉國師。聽得姚天師臨終前曾至少林,想來必有重大事情。不孤心下一凜,忙道:“怎麼?他……他可是有什麼遺言要交代你們麼?”天絕僧道:“道衍大師來訪時,身已不大行了。他說自己一生光明磊落,了無遺憾,只有一件事始終讓他耿耿於懷,他希望我寺方丈念在多年交情的份上,能為他了結這樁最後的心願。”眾人哦了一聲,忙道:“什麼心願?”

天絕僧道:“他有個朋友住在東瀛,因故不能返國。道衍大師掛記他的近況,便盼我寺方丈能替他去一趟東瀛,能將那人帶回中土,安頓於少林後山。如此他才能安心離開人世,再無一分遺憾。”聽得那人如此要緊,居然得勞動少林方丈親自出海接人,眾人自是錯愕不解。不孤訝道:“好小,這般勞師動眾啊,後來呢?你們方丈去接人了嗎?”

天絕僧搖頭道:“沒有,敝寺方丈兩次造訪,卻都沒找到人。”不孤訝道:“他***,少林方丈快顧茅廬了,那小還敢拿喬啊!他到底是什麼來歷?可是什麼東瀛貴族麼?”天絕僧搖頭道:“不,那人並非東瀛人,而是個漢人。”眾人微微一愣:“漢人?那幹啥住到東瀛?他到底是誰啊?”眾人頻頻追問內情,天絕僧卻只低頭喝粥,置若罔聞。王魁怫然道:“老弟,話別只說一半啊,到底那人姓啥叫誰,姚廣孝又為何找他,你漏*點口風吧。”不孤也道:“是啊,老弟猛賣關,大夥兒聽了難受,快說吧,咱們只是聽一聽,又不會傳揚出去。”說著朝七名徒兒瞧了一眼,道:“你們快毒誓,絕不外傳此事。”

“毒誓囉、毒誓囉……”點蒼小七雄嘻嘻哈哈,正要胡言亂語,卻聽天絕僧嘆了口氣,道:“眾位施主,出家人不打誑語。非是小僧不肯說,實是我已經答允了方丈,終生不提此人的名字,請諸位莫要讓小僧為難了。”

這話甚是厲害,一下堵上眾人的嘴,眾人再想追問,也是無計可施了。不孤呸了一聲,便又坐下喝酒,他連喝了五六杯,心思便又轉到“不宿刀”上去了,不禁嘿嘿一笑,道:“我說那幫倭寇怎能如此張狂?原來是仗著那柄臭刀來著,說不得,老道這回要是遇上了他們,順手便除了幾個,也好給姓減些禍害。”不孤乃是點蒼耆宿,武功高強,等閒不出海,若有他出手剷除倭寇,那天下人都是有福了。老陳、老林聽到耳裡,紛紛鼓起掌來,點蒼小七雄當仁不讓,便一一抱拳答謝。不孤聽得連番吹捧,飄飄然起來,便道:“其實真說起來,你們家二爺也真是莫名其妙,你想想,那東瀛人涉嫌如此重大,搞不好便是什麼‘大內榮之介’,怎麼崔震山還硬是護著他呢?難不成真是老糊塗啦?”不孤正要再罵,卻聽老陳道:“道長,都說來者是客。那東瀛人既給二爺救了起來,便算是咱們船上的客人。那幫朝鮮人沒憑沒據的,二爺豈可隨意交他出去?”

不孤嗤之以鼻:“什麼話?這倭寇禽獸不如,何其歹毒,咱們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崔震山堂堂的愛國老將,這次怎會如此糊塗?”

老陳不知如何辯駁,一時啞口無言,卻聽崔軒亮道:“道長,你弄錯了,我叔叔不是那種人。他常說做人要問心無愧,該你做的事,一樣都不可以少,否則便是王八蛋。他既然救起了那名東瀛人,便會好好守著他,絕不會隨意交他出去。”崔軒亮此際侃侃而談,把叔叔平日的教誨一一道來,竟頗有名門之風,大將之貌,王魁等人一旁聽著,自是暗贊在心。不孤卻是大大的不以為然,搖頭道:“照此說來,令叔便算事先得知那人是個倭寇,還是一樣會救他起來囉?”

一旁老陳、老林道:“道長放心,二爺便算事先得知對方是個倭寇,他還是會把人救起來。”不孤愕然道:“為什麼?”老陳道:“咱們趕海人有條行規,只消看見溺水之人,不論對方身份是高是低,為人是好是壞,咱們都得救他起來。否則便是違背了做人的本分,與禽獸無異。”

不孤嘿嘿一笑,道:“好個無異於禽獸啊。那我問你們一句,要是你們的殺父仇人溺水了,你們救他不救?倭寇殺人如麻,手上沾滿了漢人的鮮血,你救他一個,不等於害死了十個漢人同胞?”說著拍了拍崔軒亮的肩頭,道:“小兄弟,咱們做人要講大是大非,你可千萬別你二叔,滿腦的婦人之仁,只會害人害己,知道麼?”

眾人聽他把話說得重了,都是敢怒不敢言,老陳、老林雖想出言反駁,卻也想不出什麼大道理。一片寂靜間,忽聽天絕僧笑了一笑,問王魁道:“王大人,你行醫救人前,可會先問病患是好人壞人?”王魁搖頭道:“當然不會。”

天絕僧微笑道:“為什麼?”王魁低頭喝粥,淡然道:“懸壺濟世,職責便是救人。咱們眼裡只看得到活的死的,哪知什麼好的壞的?”

不孤怒眼斜瞪,喝道:“好你個老王!當真是行屍走肉啦?你怎麼不怕救活一個壞人之後,卻反而害死了成千上萬的無辜好人?”

王魁皺眉道:“你可真是無聊。我又不是包青天,哪知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難不成我看診前還得升堂審案,查他個祖宗八代再說?”

眾人聽地哈哈大笑,不孤卻是惱羞成怒,大聲道:“放屁()!放屁!看你這般善惡不分,難不成連你的殺父仇人上門問診,你也要乖乖給他治病了?”王魁打了個哈欠,道:“老頭兒七老八十了,哪還有爹?可不須擔心此事。”天絕僧道:“殺人不過頭點地。畢竟死者死矣,無論怎麼殘殺仇家,卻永遠無法讓死者復生,縱使報仇得手,卻又能改變什麼?是以貧僧所知的俠客復仇,用心本就不在殺人,而是在於貫徹公道的是非。”不孤大吃一驚,顫聲道:“公道的是非?”

天絕僧頷道:“正是。人死不能復生,然而天下的公道卻不能死。所以俠客復仇時必然不忘自己的良知,無論結果如何,他們也不會背叛起初下海的志向。否則心中的公道已死,又何以再奢談天下人的是是非非?”

天絕僧道:“諸位施主,崔老英雄或許救了一個壞人,但他並未做錯事。他的所作所為,全都本於做人的良知,縱使外人以刀劍相逼,他也不曾改變初衷。在貧僧眼中,他實乃頂天立地的俠義中人,足稱‘國之大俠’而無愧。”天絕僧說法已畢,眾人盡皆合十。只聽不孤長嘆一聲,拱手道:“慚愧了,慚愧了,老道活了七十多歲,見識卻還比不上你一個小老弟,一把年紀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正嘆息間,身邊幾名小道士嘻嘻哈哈,笑道:“師父說不過人家,變成老狗啦。”不孤怒道:“咱是老狗,那你們幾個算是什麼?”赤川愕然道:“對啊,我……我變成赤狗了。”說著指向同伴,一一派名:“你是玉狗,他是海狗、那是天狗。”話聲未畢,忽聽一名小童哭道:“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進香肉鋪啊!”眾人回頭望去,那哭泣小童正是“黑川”,想起黑狗多半活不過冬至,不免大哭了起來。

眾人說了一陣話,崔軒亮忽地怔怔掉下淚來,王魁訝道:“小兄弟,你又怎麼了?”崔軒亮擦拭了淚水,低聲道:“我不想要叔叔做大俠()。”眾人愕然道:“為什麼?”

崔軒亮哽咽道:“做大俠一點好處也沒有。叔叔行俠仗義,卻是好心沒好報,差點就給壞人殺死了。等我日後練好了武功以後,我才不要做什麼大俠。”想起叔叔還躺在艙裡,昏迷不醒,更是淚如雨下。天絕僧一旁看著,忽道:“崔小施主,你覺得那些朝鮮武官很殘忍麼?”崔軒亮忍淚道:“沒錯,他們明知叔叔是好人,卻還要這般對待他。真是沒天良了。”

天絕僧道:“小施主莫要動氣,其實他們也是身不由己的。”眾人茫然道:“身不由己?為什麼?”天絕僧合掌道:“他們是國士,故而不受善惡所律。國士者,報國志士也。他們的一切動心起念,全在於‘為國為民’四個字。故而不受善惡是非所節制。武士者,上焉者為國為民,號為‘國士’,下焉者為知己死,人稱‘死士’,他們為國家、為姓、為主上知遇,都可以拋卻性命,甚且殺害自己的親人家小,在所不惜。不過這些人無論看來多壯烈,他們都不是俠士。”王魁咳了一聲,道:“天絕老弟,聽你這番俠道見解,當真讓人茅塞頓開。卻不知你自己是個武士、抑或是個俠士?”

天絕僧道:“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釋門中人所求者並非眾生的對錯,而是六道的因果,此即貧僧畢生所求。”眾人靜了下來,一時只在思話中深意。天絕僧也不再多言,只管低頭喝粥。也不知過了多久,崔軒亮忽又想起一事,忙道:“對了,方才那群朝鮮人裡,還有個厲害人物,他……他個生得好大,背後好像還負了口棺材,你們……你們認得他麼?”

眾人面面相覷,只見不孤搖了搖頭,王魁也是一臉不解,二人望向了天絕僧,齊聲問道:“老弟,你曉得這人的來歷麼?”

這天絕僧形容枯瘦,年紀約莫是在十以上、五十以下,雖不算江湖耆宿,見聞卻為廣博,他見眾人望向自己,便點了點頭,道:“崔小施主說得是‘目重公’華陽君()。他是方今朝鮮國主李祹的至交,也是當今朝鮮的無雙國士,精力武功,俱在巔峰之時。”崔軒亮喃喃地道:“華陽君?他……他姓華麼?”天絕僧搖頭道:“不,‘華陽君’是他的封號,這人本姓明,雙名國勳。”眾人微起愕然:“名?哪個名?”“名!名!名!來報名!”點蒼小七雄活蹦亂跳,大嚷大叫,不孤往他們腦門上各賞一拳,罵道:“別吵!”忙又來問:“天絕老弟,到底是哪個‘名’啊?”

天絕僧道:“左日右月,天光地明。這便是‘目重公’的姓。”

眾人吃了一驚,看朝鮮姓氏多與漢人相同,最常見是金、李、樸、安、張等五姓,亦有不少崔姓、柳姓之人,卻沒聽過這個“明”姓。不孤也不認得這些異邦之人,喃喃道:“明國勳?這名字倒也神氣,他……他背上不還負了口棺材麼?那裡頭裝的又是什麼東西?”天絕僧道:“據我猜測,那石盒裡藏的是柄刀。”眾人微微一愣,齊聲道:“又是刀?”天絕僧道:“若貧僧料得沒錯,當年朝鮮開國大君李成桂的佩刀,便藏在那石匣裡頭。”王魁大吃一驚:“什麼?李成桂的佩刀?你……你說的是‘神功震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