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明治的野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75年的農曆新年大朝會格外隆重盛大,扶桑國明治天皇遠赴帝都長安覲見大唐帝國皇帝陛下,北美、中美和南美各國政要紛至沓來,獻上各自的新春賀禮。

這其中,尤其以明治天皇獻上的國禮“108舞姬恭賀聖皇陛下群像”最為精緻和巧奪天工,受到了皇帝陛下的高度評價。

這108舞姬全部按照扶桑傳統人偶技藝製作,穿著華麗的和服盛裝,位於町屋,殿堂或者莊園等不同的場景,身著日式髮型和傳統的日式打扮作為裝飾,形象栩栩如生,堪稱巧奪天工。

這是扶桑國集中全國上下770餘名技藝精湛的匠人,分為木匠,油漆匠,珠寶匠,絹絲匠,瓷器和傳統漆器匠人等門類,全都是頂級匠人,歷時一年多精心製作而成。

這些等身玩偶無一不製作精美,栩栩如生,每個細節都精凋細琢,堪稱藝術佳品。

它展現了扶桑社會上百姓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人偶藝術是扶桑文化傳統中的一種民間美術,傳承歷史悠久。

最常見的只是巴掌大小的人偶,明治天皇供奉的108舞姬等身人偶尚屬首例,乍一出現就贏得了滿堂彩,陛下不禁龍顏大悅。

大明宮傳旨下來;

“1875年新春遊園會,朕深切體會明治君拳拳心意,足堪慰藉。當與明治君御園賞春同樂,御賜金幣百鬥,糧食萬噸,以資嘉勉。”

從規格上來說,各國政要全部是以國禮待之,只不過有的親切有的疏遠罷了。

像一些南美國家委內瑞拉奉獻的神像,皇帝李察看了以後只是澹澹的點了點頭。這玩意兒大明宮的寶庫裡堆積如山,各地的博物館也有很多存貨,壓根不稀罕。

聖諭賞賜100金幣,絹十匹,布十匹,駿馬一匹以資嘉獎。

這與扶桑國受到的重賞天差地別,不客氣的說,就是打發叫花子。

大唐帝國眼中可不揉沙子,在新春大朝會的時候賀禮敬獻的敷衍,賞賜下來的更打臉,完全就是羞辱。

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扶桑國明治天皇現年23歲,登基親政已經8年多了,但一直處於不尷不尬的狀態,難以實際上掌控國家大權。

大唐帝國給予了幕府大量軍事援助,使扶桑國內的形勢脫離了原本歷史走向,“尊王攘夷”的革新派並沒有取得內戰的勝利,反而被打的連連敗退。

“明治維新”並未如期出現,代之以聯合政府的新格局。並且產生了第一屆和第2屆名義上尊奉天皇的內閣政府。

這是政治妥協的產物,實際上架空了天皇的權利。

以武家政權為代表的幕府由於統冶不得人心,如今已退居幕後。搖身一變形成了以保守派為主的黨派,第二屆政府首相松田慎之就是其代表。

在松田慎之內閣上臺以後,取締了上屆政府許多革新政策,變革立場出現了大幅度的倒退,並且將明治天皇視作傀儡不聞不問。

種種窘境,迫使扶桑國內的革新派力量和明治天皇將求助的目光轉向宗主國,這才有了此次新春朝覲之旅。

位於舊金山海灣的別宮,如今是扶桑明治天皇臨時居所,由大唐皇帝陛下親自賜予,作為天皇一行的暫居之所。

從這裡居高臨下可以眺望整個灣區的美景,向西則是湛藍而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壯麗風景美不勝收。

明治天皇負手站在宮廷遊廊中,神情憂鬱的眺望海灣。他的身邊是外交部大臣鈴木幸和御前大臣山本隆之,這兩人都是革新派的中流砥柱,也是天皇陛下的親近心腹之人。

“盛唐氣象泱泱萬千,幅員廣達數萬裡,當真乃是大國之壯闊氣象也!”明治天皇眼中閃著火熱的羨慕之意,口中情不自禁的讚歎道。

19世紀扶桑皇室和上層華族大多從小接受了完整的華語教育,能夠嫻熟的使用國文,吟唱徘句,書法,圍棋和琴藝,視之為高雅脫離低級趣味的活動。

而大部分不懂華語的中低階層和族町民,則被視為低階粗俗的低賤之輩,謂之;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者。

現如今歷史上

扶桑國全面西化運動完全走了樣,衷心仰慕盛唐天威,漢學之風反而愈刮愈烈,將大唐帝國視之為處處模彷的目標。

明治天皇的感慨由衷而發,外交部大臣鈴木幸和御前大臣山本隆之站在這山巔高處,俯瞰壯觀的灣區景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寬闊的舊金山海灣宛若兩隻巨臂深入太平洋中,海灣裡巨輪雲集,成千上萬的海鷗凌空飛翔,在湛藍天空下構成一幅壯美畫卷。

岸上的城市建築風格各異,遠遠的一直鋪展到天際盡頭。這就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帝都長安,一個人口超過360萬的超級大都市。

此情此景,怎不叫人震撼?

“陛下所言極是,真難以相信三十年前,這裡僅僅是一個人口兩三萬人的小港口城鎮,發展的太快了,變化的也太大了。”

“山本君,這就是現代工業的力量啊。大唐帝國成功的經典範例為我們指引了道路,第一個要大力殖民擴張,第二個要全力發展工業經濟,這才是扶桑國強大的根本。”

“鈴木君說的太好了,我大和民族想要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全面學習大唐先進文化和技術,乃至於教育制度的各個方面是強大的必由之路。”

“可恨啊……松田首相大人是頑固的保守派。上任以後倒行逆施,阻礙了我扶桑國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種種革新舉措,大開歷史倒車。我等革新派閣臣人微言輕,當真痛心疾首啊!”

“是啊,看著歐美列強發展越來越壯大,全世界大肆擴張殖民,不由得內心焦慮萬分,留給大和民族的時間不多了。”

“喲西,兩位愛卿所言極是。”明治天皇緩緩吐出腹中的一口濁氣,極為認同的點點頭,繼續說道;

“當今最為首要之事,是確立萬世不移之皇統,明尊卑,定上下,用大腦指揮四肢統一行動,才是最正確的事情啊!

朕仔細研讀大唐帝國數十年來的發跡史,貫穿始終的就是大唐皇帝英明神武的決策,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

沒有內耗,沒有陽奉陰違,沒有聽一套做一套的矇蔽聖聽,這才是治國之本。

中樞定,天下安。

朕未嘗見頭腦不清醒而能成大事者,國內的舊幕府幾大世家,就是阻礙“大政奉還”的毒瘤,朕深慮之。”

年輕的明治天皇不願意做傀儡,所謂的“大政奉還”前面還有一句,叫做“辭官納地”,是十幾年前,革新派當初掀起倒幕浪潮的口號。

“大政奉還”,就是確立以天皇陛下統治為基礎的皇國,幕府應該交出手中權力,奉還大政。

“辭官納地”是針對最後一任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必須辭去一切職務,交出權利,交出江戶城和幕府藩地,退隱山林。

如今歷史改變了

在大唐帝國插手後,這一切的目標都沒有達成。

為了避免陷入長期內戰的災難性局面,形成了保守派和革新派聯合執政的格局,內裡矛盾多多,積弊叢生。

聽了明治天皇的話,外交部大臣鈴木幸眉頭緊皺,臉色凝重,以他的微薄之力也無法改變當今扶桑嚴重內耗的局面。

只能長嘆一聲,道;

“值此內政風雨飄搖之時,鈴木只能勸諫天皇陛下一句;請陛下稍安勿躁,緩圖大計。

舊幕府勢力根深蒂固,統治扶桑數百年之久,豈是一時半會兒能夠剜除?

若一招不慎,內戰又起。

只能寄希望於大唐聖皇陛下憐我扶桑百姓疾苦,金口玉言支援天皇“大政奉還”,才是當今內政的唯一出路啊!

只是大唐聖皇天心難測,我等唯有耐心等待,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獲得回報吧?”

外交部大臣鈴木幸模稜兩可的話,明治天皇並不滿意,但也無可奈何。

扶桑國天皇雖然號稱萬世一系,實際上就是被供奉在高處的傀儡玩偶,數百年來既沒有自己的軍隊,也沒有自己的皇田皇莊,更沒有文官班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有的一切,都仰賴諸藩力挺,將其作為對抗幕府統治的代表性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

明治天皇妄想成為大唐聖皇一樣的獨裁君主,那豈不是青天白日想屁吃嗎?

革新派諸藩即便實現了“奉還大政”的目標,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皇國統治,也不會任由大權旁落,而讓天皇實施獨裁統治。

那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革新派諸藩發動倒幕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權利,實施革新舉措清除積弊,全面向大唐帝國和西方學習先進文化制度和工業技術,發展國家,而不是為天皇執掌大權掃清障礙。

這完全是兩回事兒,不能混淆在一起。

如今的扶桑國內局勢很有點像歷史上的北洋時期,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就是傀儡,基本上啥事兒也問不了。

而北洋政府政令無法通達全國,各地軍閥各行其是,有的保守,有的革新,有的開歷史復辟的倒車。

扶桑國現在也一樣,以西南四強藩薩摩,長島,肥前,土左為主的革新派力量,在改革方面力度非常大,已經遠遠走在了扶桑政府推出政策的前面。

而在一些保守的藩地,似乎又回到了封閉的幕府時代。

整個扶桑島內是四分五裂的格局,內閣推出的革新舉措,有的藩鎮大名會執行,有的藩鎮大名視若罔聞,有的藩鎮大名則強烈反對。

反之亦然。

這種局面一旦爆發內戰,有可能分裂成軍閥割據的格局,重演華夏歷史上曾出現的那一幕令人遺憾的歷史階段。

可以說

扶桑如今是站在和平與分裂的十字路口,進一步則大力推行革新舉措,強國興民,逐漸成長為世界列強之一。

退一步則四分五裂,陷入軍閥割據的亂局中去……

可能是諸強藩鼎力支持造成的錯覺,明治天皇竟然覺得自己行了。

憑這個尊貴身份,就能摘取政治鬥爭最大的果實,進而推行獨裁皇國統治。

年輕的明治天皇甚至無數次的夢見獲得萬民敬仰,率領扶桑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就像他心目中的偶像大唐聖皇一樣……

每每從夢中醒來,往往悵然若失……

這是夢境還是現實?

午夜夢迴的明治天皇總是分不清楚,在寢宮裡一會兒哭一會兒笑,讓人錯以為神經有毛病,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御前大臣山本隆之神情不滿的瞪了一眼鈴木幸,這才彎腰行一個90度鞠躬禮後說道;

“妄圖得到大唐聖皇的施捨是不可靠的奢望,改變朝局還要靠自己,要把命運掌控在自己手中。

要發動忠義之士誅國賊,包括首相松田慎之在內,他們都是德川慶喜將軍的利益代言人,必須切腹自盡,以謝天皇陛下。

還有那些頑固保守的藩主大名,歷史上把持關白大位的幾大世家,皆是國賊之流,應統統予以誅殺。

只有忠義之士的熱血才能喚醒麻木的國民,報效皇國就在此時,而不是什麼緩圖大計。

離開之前,我已經交代學生們和朝野間愛國忠義之士;殺身成仁就在現在,就在今朝。

真希望返回扶桑前,能夠聽到那些國賊授首的好消息啊!”

御前大臣山本隆之這番激進言論,明治天皇和鈴木幸都不奇怪,只是紛紛的把期待的目光投向遙遠的西方。

山本隆之是屬於激進革新派,若放在後世就是造成社會動亂的極端分子。

他們的忠實信徒會頭上纏著白布,身穿白色和服,舉著武士刀狂喊著“誅國賊”當街殺人,殺完人以後也不跑。

而是在砍下的血淋淋人頭面前,雙膝跪地安坐,剖腹自殺以謝天皇陛下,全都是十足的危險分子。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明治天皇現在心中反而升起了一種期待;

若此事能成,砍下首相松田慎之的腦袋,倒也不失為破局的好方法。

肉體毀滅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雖然在文明國家廣為詬病,很少會出現,但這其中顯然不包括扶桑國。

激進革新派就是危險分子的代名詞,他們不但砍殺那些頑固守舊派大臣,還會誅殺報社記者,社會知名人士和支援幕府的平民町眾,在江戶城裡掀起一股股血雨腥風。

另外說一句

江戶城在第一屆內閣成立後,被定為首都,如今改名叫東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