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出手敲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進入1873年3月後

世界經濟形勢苗頭越發不好,法國率先祭起高關稅的法寶,將國外的工農產品拒之門外,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對等反擊。

唐國,德國,英國相繼宣佈提高針對法國及法國殖民地區的關稅,英鎊,唐元和法郎三大貿易區互相割裂情況加重,阻礙了全球貿易的進展。

為了維護自身產品市場,在歐洲各國紛紛提高海關關稅的情況下,形成了一股保護國內市場的風潮。

大唐帝國在這股貿易保護風潮中,難以避免的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商品出口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1873年第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國際貿易出口值大幅削減達37.2%,火熱的經濟發展彷彿兜頭澆了一盆冷水,迅速冷卻下來。

面對不利的國際貿易環境

大唐帝國政府迅即採取措施自保,聯合美國南北雙方,以及簽署南美統一市場的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智利,安第斯總督府等國家和地區,形成美洲貿易同盟,統一提高了對歐洲進口產品的關稅,涉及十一大類共計723個品種。

這次“美洲貿易同盟”統一行動,展示了大唐帝國在美洲強大的領導力量。

對於沒有參加統一行動的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等國,大唐帝國立即採取了嚴厲的懲戒措施。

帝國皇家海軍在加勒比海加強巡查,先後查扣了37艘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籍貨船,並且以不執行南美統一市場決定的名義,將其全部押解至巴拿馬省科勒港。

貨物悉數拍賣,貨船則扣押在軍事基地。

這一舉動

等於封鎖了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對外貿易航線,這導致其國內物價飛漲,想要出口的大量農副產品堆積在碼頭腐爛,想要進口的商品卻運不進來,無論出口商還是種植園主都遭受到了重大損失。

位於太平洋沿岸的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等國則收到通知,其經由陸路向歐洲和北美輸出產品的通道已經封閉,海上南下至火地島轉往歐洲的航線也被叫停。

理由是近期海況不佳,經由火地島進入大西洋的航線徹底封閉,不允許貨船通行。

什麼時候重新恢復,只有天曉得?

大唐帝國自身的貨船則不受此限制,依然可以暢通無阻的往來於歐洲航線,這種區別對待,讓一些南美洲國家氣得直翻白眼。

這一行動也遭受到了歐洲國家的紛紛指責,但在利益面前,帝國的要求貿易保護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大唐帝國此時展露出強橫的帝國主義嘴臉,奉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並且透過巴拉圭在玻利維亞邊界挑起爭端。

一些巴拉圭騎兵頻繁越過邊境,洗劫玻利維亞邊遠鄉鎮,殺人放火無所不為,大肆劫掠婦女,引發了地區局勢的動盪。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唐帝國放狗咬人了。

巴拉圭作為“南美普魯士”之稱的小國,在南美洲戰爭中遭遇到毀滅性打擊,全國上下46多萬人口損失一半。

到了1869年戰爭結束前只剩下24萬多人,男性人口不足2萬(包含8歲以上,70歲以下全體公民)。

由於得到大唐帝國的鼎力支持,在戰後的幾年時間裡,每年約有七、八萬的青壯年華裔移民落戶巴拉圭,使這個南美洲小國迅速回血,重新組建起20多萬個小家庭。

據1872年底統計,巴拉圭人口重新回升到59.3萬人,大股的移民潮已經過去,但還在以每年3~4萬人的速度增加。

然而,隨著青壯年華裔移民越來越多,當地婦女出現了很大缺口,一時半會兒難以解決。

環視周邊

烏拉圭本來是人口比巴拉圭更少的小國,南美洲戰爭後,也迎來了一大波華裔移民潮,出現男性移民過剩的情況。

阿根廷在南美洲戰爭中被霍霍的不輕,其主要人口聚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周邊地區,該省人口已經超百萬,亦有相當數量的華裔移民。

巴西則是當今華裔移民主要的去向,以每年6~7萬的規模持續輸入,從1869年開始預計將持續15年之久,總共輸入超過百萬華裔勞動力,以彌補黑奴貿易暫停形成的巨大勞動力缺口。

這部分移民資金,由巴西帝國政府支付,並由大唐帝國成熟的跨洋移民體系支撐,已經形成了一項有利可圖的移民貿易。

大唐帝國駐巴西官員根據輸入勞工條約,負責監督華裔勞工平等待遇和同工同酬的執行情況,目前看來一切尚好。

智利是以白人移民為主的南美洲國家,多年來軍政府執政,軍事力量較強,國內環境較為穩定。

環視周邊鄰居一圈,似乎只有玻利維亞最好欺負。

秘魯和玻利維亞再加上哥倫比亞,這三個國家是南美印加帝國傳統的疆域,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獨立後,也是南美洲人口大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873年初,除了人口大國巴西1400餘萬,阿根廷150萬人以外,剩下的人口大國就是哥倫比亞590餘萬人口,秘魯375萬人口,委內瑞拉440餘萬人口,智利315萬人口,玻利維亞230萬人口……

哥倫比亞,秘魯和玻利維亞三國關係相對緊密,據國內人口以印第安人為主,輔以少量土生白人和混血,是典型的農業社會結構。

在大唐帝國崛起於北美後,四處的殖民擴張伴隨著血腥鎮壓的政策,其國內的印第安人備受打壓,在社會人口中佔比日益減少。

北美本土的許多印第安人被投入苦役營,南部原屬於墨西哥的一些省份中,經濟發展較為滯後,備受歧視打壓。

大量的印第安婦女為求生計,紛紛北上進入富裕家庭做工或者淪為玩物,男性則進入礦山或者種植園中打黑工,未來一片灰暗。

大唐帝國皇帝視察南部省份期間,曾經爆發過弒君暴亂,這場波及範圍極大的暴亂,遭到帝國軍方的血腥鎮壓。

兩個帝國公爵家族和數十個南美貴族被全族夷滅,數十萬印第安人遭到清算,或是被鎮壓或是被投入礦山苦役營中……

種種因素疊加,致使印第安人口比例在大唐帝國急劇減少,總體佔比僅僅1%多一點,這一減少趨勢還沒有見到轉折的一天。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看到中美洲印第安同胞的悲慘境遇,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這4個以印第安人為主的南美國家,怎麼可能會對大唐有好印象?

即便每年正月大朝會,南美各國都會派遣高規格政府代表團前往帝都長安朝覲,那也是面子上的功夫,暫時屈服於帝國赫赫武威。

從內心裡

這些南美國家與大唐帝國極為疏遠,不願意參加南美統一市場和安第斯關稅同盟等地區組織,始終保持著與大唐帝國的距離。

對這幾個貌合神離的南美國家,大唐帝國早就有意要敲打一下,指使小弟巴拉圭動手只是開胃菜,帝國南方大軍早就虎視眈眈,飢渴難耐了。

這其中

邊境與巴拉圭接壤的只有玻利維亞,其國力較弱,因為出售鳥糞礦產獲得大量收入,整體經濟尚可,所以被列為首先打擊的目標。

入侵玻利維亞的以華裔武裝騎兵為主,他們以兩三百人為一隊,動則呼嘯而來,擄掠得手以後便迅速撤離。

由於其裝備精良戰鬥力強,騎兵機動性高,玻利維亞僅僅數萬人的軍隊壓根無法抵擋,只能集中守衛一些大中城鎮。

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入侵者呼嘯來去,擄掠鄉鎮大量年輕婦女和財富,牛羊。

玻利維亞軍隊總數不足5萬人,除了萬餘人裝備火槍以外,大部分印第安士兵依然使用冷兵器,如何能夠抵禦武裝到牙齒的巴拉圭騎兵?

短短兩個多月時間

巴拉圭騎兵肆虐玻利維亞邊境數省,擄掠年輕婦女兒童竟達十幾萬之多,大量的村鎮被摧毀,幾十萬躲避戰火的難民湧入周邊各大城市中。

忽然增加的人口壓力,讓這些城市苦不堪言,食品和其他生活資料都出現了短缺情況,導致物價飛漲。

危急之下,玻利維亞只能求助於鄰國秘魯。

兩國間的淵源極深,1821年7月28日宣佈脫離西班牙統治獨立,成立秘魯共和國。

1835年,秘魯與玻利維亞合併,成立秘魯─玻利維亞邦聯,1839年邦聯瓦解,形成了現在的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個國家。

哥倫比亞,秘魯和玻利維亞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印加帝國的一部分,語言、宗教、習俗相同,往來交流頻繁。

由於秘魯是最早出售鳥糞富裕起來的國家,軍隊武器裝備較好,並且聘請了歐洲教官訓練,是三國中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對小弟兄的求援,秘魯立刻行動起來給予部分軍火和物資援助,幫助緩解當前的困局。

可是他也有苦難言,因為大唐帝國封閉了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航線,秘魯豐富的鳥糞資源無法外運,只能被迫以低價出售給大唐帝國。

僅此一項,每月便損失高達數十萬唐元,這簡直是割肉啊!

一個月數十萬損失,那麼一年或更長時間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