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艱難的和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巴拉圭戰爭的形勢很不妙,這場爆發於南美洲的戰爭原本完全可以避免,一切源於巴拉圭總統洛佩斯的不現實的野心和魯莽,率先挑起了戰爭。

俗話說的“人菜癮大”,放在洛佩斯身上再合適不過。

作為一國總統,巴拉圭人民也跟著倒了血黴,身不由己的被捲入了這場空前殘酷的南美戰爭中。

客觀的說

巴拉圭是挑起南美洲戰爭的罪魁禍首,也是率先攻擊巴西和阿根廷的入侵者,1864年12月13日,巴拉圭向巴西宣戰,出兵馬託格羅索地區,從而挑起戰火。

由於阿根廷拒絕巴拉圭軍隊借道,透過阿根廷領土向烏拉圭投放兵力,巴拉圭又在1865年3月18日對阿根廷宣戰,繼而出兵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悍然入侵阿根廷。

覆盤這一過程

就能知道巴拉圭總統洛佩斯當初是何等的猖狂,何等的輕率,又是何等的目空一切?

看看人家普魯士是怎麼做的?

為了避免法國插手普奧戰爭的可能,避免兩線作戰可能,

普魯士在速戰速決擊敗奧地利以後,放棄了進軍維也納的巨大誘惑,放棄了從奧地利帝國割佔更多領土的誘惑,以奧皇約瑟夫-弗朗茨能夠接受的較小代價迅速簽訂戰爭合約,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也許,巴拉圭相比於歐洲老師普魯士王國,缺了一個鐵血宰相俾斯麥,能夠在羅佩斯總統頭腦發熱的時候,勸阻他冷靜些。

閒話少說

1865年5月,洛佩斯親自率部殺入科連特斯,巴拉圭軍隊起初長驅直入,打的當地阿根廷駐軍潰不成軍,一退再退,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另一部軍隊由尹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領,沿著烏拉圭河氣勢洶洶的殺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區。

洛佩斯樂觀的估計;

上述地區是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發動民間力量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

所謂;王師所至,義旗所指,老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一切都是洛佩斯總統的主觀臆想,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自身的入侵者角色。

實質上,當地人對巴拉圭軍隊的反抗此起彼伏,抵抗的十分堅決。阿根廷民兵襲擊運輸隊,打擊小股巡邏士兵,並且焚燒了巴拉圭軍隊的糧草。

面對不斷襲擾,巴拉圭軍隊疲於應付。使得巴拉圭軍隊在6月的一場殘酷大戰中失利,戰敗後,尹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率殘部投降。

尹斯提加力比上校慘敗後,洛佩斯率領的巴拉圭軍隊獨木難支,1865年10月,巴軍開始從科連特斯撤退。

而這意味著戰爭前期巴拉圭主導攻勢的結束,巴西帝國,阿根廷和烏拉圭由守轉攻,帶著強烈的復仇心理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調集大量兵力,開始展現人口大國的戰爭底蘊。

1866年4月,三國同盟的軍隊沿著巴拉那河反攻進入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的圖尤蒂紮營,意味著這場南美戰爭進入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

三國同盟以優勢兵力開始圍毆巴拉圭,戰爭進入更加慘烈血腥的階段,而戰場主要位於巴拉圭領土。戰火導致大量村鎮被摧毀,平民百姓深受其害。

為了解除巴拉圭艦隊的威脅,三國同盟動用了16艘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艦隊。

雙方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裡激戰,巴拉圭艦隊只有兩艘進口自大唐帝國的1500噸鐵甲護衛艦,面對數倍之敵,激戰二日一夜,這場南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最終以巴拉圭艦隊全軍覆沒告結束。

海軍會戰之後

巴拉圭艦隊全軍覆沒,這讓戰爭的形勢更加惡劣起來,因為巴西和阿根廷掌控了巴拉那河以後,截斷了向內陸輸送糧食和武器的渠道。

洛佩斯總統率部退到河畔的烏邁塔要塞,憑藉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

1866年5月,洛佩斯在圖尤蒂地區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以2.4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三國聯軍。

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18000人以上,也許真實傷亡數字還要翻倍,戰場上屍骸遍地,血流成河宛若地獄一般,這成為南美大陸上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戰鬥。

戰爭雙方在圖尤蒂地區投入大量兵力,捨生忘死的戰鬥,5月24日,盟軍重創巴拉圭軍隊,取得了陸上首場重大戰役的勝利。

圖尤蒂戰役是巴拉圭戰爭的轉折點,然而,由於巴拉圭軍隊不要命的頑強抵抗,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加上來自大唐帝國教官團的及時插手指揮,終於抵擋住了盟軍的潮水般反擊,將戰線穩定在該地區。

此後三個月,直至八月中旬。

戰爭雙方在圖尤蒂地區反覆拉鋸,每天都爆發大大小小的戰鬥,盟軍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洛佩斯在遭受連番毒打後成熟起來,為了巴拉圭國家和民族的存續曾向盟軍求和,但遭到斷然拒絕。

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切齒痛恨道;“英勇的帝國士兵們,去殺光那些巴拉圭狗崽子,一個都不要留。”

十天以後,在巴拉圭河沿岸的庫魯派蒂,主動發起攻擊的盟軍陷入包圍中,遭遇到戰爭中的重大失敗。

庫魯派蒂之戰中

盟軍方面承認的傷亡達9000人,實際上傷亡數倍於此,此次失敗是盟軍遭遇的空前打擊,不得不停下窮追勐打的攻擊勢頭,等待後方增援抵達回一波血。

就在這個時候

大唐帝國照會戰爭雙方四個南美洲國家,計劃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持召開國際調停會議,為這場影響整個南美洲局勢的戰爭尋找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停戰方案。

會議計劃於11月6日召開,英國聞訊後立刻表示要參與國際調停,並且拉來了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大唐帝國也拉來了普魯士,義大利,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利堅聯盟國,共同組成了九國調停團。

這是大唐帝國外交第1次擔綱國際調停召集人的角色,也是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影響力的標誌性事件,所以從上到下都極為重視。

外交部大臣羅奉先親自率隊乘火車抵達巴拿馬,然後轉而乘船經過加勒比海順著大西洋海岸線一路南下,於10月底便抵達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抵達後,便與相關各方密切接觸,聽取各自的訴求和停戰條件,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斡旋工作。

在這一階段

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同盟表現的較為合作,雖然內心較為排斥大唐帝國的國際調停,但懾於大唐帝國的霸道和強盛實力,不得不捏著鼻子虛與委蛇。

提出的停戰條件也是獅子大開口,主要有三條;

第1條,要求巴拉圭割讓佔其總面積2/3領土,北部省份歸屬巴西,東部省份歸屬烏拉圭,南部省份歸屬阿根廷,包括巴拉圭盛產馬黛茶的河谷地區。

第2條,要求鉅額戰爭賠償,總額高達3600萬唐元,這相當於巴拉圭26年的財政收入總和,並且以海關稅收抵押,直至戰爭賠償清空為止。

第3條,要求在巴拉圭駐軍,要求巴拉圭不得保留軍隊,開放國內工業,商業和農業領域,給予戰勝國以超國民待遇等等一大堆條件。

從骨子裡說

三國盟軍就不願意參加什麼勞什子國際調停,但是迫於大唐帝國的淫威,不得不屈從。

要知道在美洲的這一畝三分地上不聽招呼,大唐帝國隨時會藉故發飆。

但英國在這次國際會議上摻合一手,又給三國盟軍增添了不少勇氣,感覺自己又行了,似乎能夠與大唐帝國掰掰手腕子。

此次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會九國參與調停,搞得聲勢相當大,但是雙方立場相距甚遠,和平談判的程序推進非常艱難。

三輪會談,三輪破裂,臨近1866年底還沒有見到任何達成和平協議的曙光。

這其中既有戰爭雙方自身的原因,也有英國人在裡面挑撥生事的原因,搞得和會雷聲大雨點小,長時間的拿不出實際成果。

歐洲有句諺語;英國老走過的地方,魚塘裡的魚都會打起來。

大唐帝國外交部大臣羅奉先算是見識到了英國人攪屎棍的能力,本來在私下裡施加壓力,烏拉圭和阿根廷先後都鬆口了,願意靈活的調整談判要價。

巴西帝國方面也不再頑固堅持,可是等英國人代表轉了一圈後,卻又紛紛的推翻原有承諾,簡直讓人氣的吐血。

在各方拉扯之下,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談磕磕碰碰的進行了五輪,時間來到了1867年1月底,依然沒有任何達成最終合約的可能性。

無奈之下,只能宣佈和談破例。

大唐帝國在世界外交領域的第一次亮相,最後只能遺憾的無果而終。

和談失敗最受傷的應該是巴拉圭,然而巴拉圭總統洛佩斯完成意識不到這一點,一方面繼續動員全國男性人口積極備戰。另一方面公開譴責三國聯軍方面缺乏平誠意,試圖以血腥手段抹平巴拉圭這個國家,英勇的巴拉圭人民將會抗爭到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給大唐帝國做狗的正確選擇,庫魯派蒂之戰的勝利,讓洛佩斯總統感覺自己又行了。

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能做人誰想做狗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