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九歲的朱厚照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弘治十三年大統歷十一月初一,弘治皇帝在奉天殿進行了例行朝會。

朝會內容沒有什麼新意,所奏之事,一般都會由閣臣事先處理,等到上朝時,皇帝只需要照本宣科。

所以大明的朝會,象徵意義更加的濃厚,不會出現朝會上唇槍舌劍的場面。

真正會有爭吵的,反而是“內閣議事”,一般不是什麼要緊的事,這些閣臣都不會通知皇帝。

在內閣制度成熟之後,朝會更是規定只議定八件事,後來又改成五件事。

這也難怪大明的皇帝們不喜歡上朝,實在是形式主義太濃重了。

不單單皇帝不喜歡,就連臣子們也不喜歡。

成化年間記載了一次午朝,勤政的成化皇帝去了,結果臣子一個沒到,氣得在起居注上,留下了成化帝的抱怨罵街之語:爾等常以勤政為言,及朕視朝,卻又怠慢!

一句話就是平時總告訴老子要勤政,老子去上朝了,你們一個個的又都不來!

當然這還不算是最騷的,再過兩年,弘治皇帝上朝時,清查了一下人數,發現有一千多人曠工。

而且這還是常態,也就是摸魚不上朝的官員,整整有一千多人。

這在內閣制度創立後,成為了明代的奇觀!

換作大清,別說不上朝,就算是晚個一時半會,這些官員都得嚇得誠惶誠恐。

說實話,這些文官就是賤!大明這麼寬鬆,他們瘋狂的甩黑鍋給皇帝,說皇帝怎樣怎樣怠政。

等到了大清,一個個跪的比誰都恭敬,一口一個大清歷代明君,各個勤政愛民!

…………

弘治皇帝就這般按照往常一樣,百無聊賴的聽奏了八件事。

這個過程中,他只說了四十二個字。

等朝會結束後,他鑽進御輦。

一旁伺候的隨侍太監說道:“皇爺,據說工匠已經造出脫粒機了,要不要讓他們獻上來?”

“獻上來吧!彷造了大半年的時間,也總算是有了點眉目。”弘治皇帝無奈的嘆了口氣。

很快他就回到了乾清宮,卻發現劉健和李東陽已經在乾清宮等候。

二人一見皇帝,便立馬齊刷刷的行禮。

還沒等李東陽跪下,弘治就扶著他笑問道:“兩位閣老,有什麼事非要這麼急著來找朕?”

李東陽恭敬道:“皇上,我二人乃是為了四川按察司副使一事而來。”

“這事?”弘治皇帝想了想說:“不是安排了張縉嗎?”

“皇上!張縉此人有總督河道之才,今黃河水情,三年兩頭險峻,如此人才還是不要放出去的為好!”劉健拱手道。

弘治皇帝眉頭皺了皺,問李東陽說:“那李閣老有無人選?”

“刑部郎中尹嘉言!”李東陽低頭道。

弘治皇帝沉默了一會,點了點頭說:“便依閣老所言!”

李東陽忙遵旨謝恩,這次調動,涉及了年初發生的“四川番賊入松潘壩州坡底關等處”。

而李東陽和劉健突然改變人選,想必是這桉件背後,有著不願意讓張縉去的人。

弘治皇帝心裡也把握不準,但想來是小事,也就沒有心思去同閣臣拉鋸。

就在這時,工部給事中張文帶著一套脫粒機請求參見。

“正好,兩個閣老也來看看,這種巧思之物!”弘治皇帝笑道。

等脫粒機送進來後,隨行的還有幾個工匠,幾人深深低著頭,一進門就跪地在一旁。

弘治皇帝掃了一眼說:“彷造清楚了吧?”

張文稟告道:“回皇上,圖紙已經畫好,按照彷造的方方面面,將此物分為了幾個部分,想必只要按照圖紙,便能造出來!”

“這件事情幹的不錯!賞!”

幾個工匠忙磕頭謝恩,全程都沒有其餘的話,謝恩後就被太監領著下去。

弘治皇帝似乎很高興,他親自上手操作一番後,望著李東陽和劉健說:“兩位閣老,百姓種地艱辛,此物能否減輕他們的勞累一二?”

李東陽望了望,低頭道:“此物自是極好,但問張大人,此物彷造,花費幾何?”

張文拱手道:“回閣老,耗銀八百一十七兩!”

“八百一十七兩,那造一臺這樣的東西,需要多少銀子!”李東陽追問。

張文苦笑道:“造一臺大概耗銀六兩,若是民間製造,大概只要四到五兩銀子!”

劉健明白其中存在的貓膩,只是疑惑道:“此物用鐵不多,緣何需要四五兩銀子?”

“劉閣老,此物齒輪嚴絲密縫,若是尺寸不對,斷不能平穩運轉,且其鐵軸光滑,非要打磨幾天方可!人力這塊,便佔去許多!民間彷造,若是精通之後,或許可以造的便宜一些!不過彷造的工匠說,他們幾個人,也要花上兩三個月,才能打出一臺!”

弘治皇帝聽後,臉上浮起一陣不滿,他記得漳州知府送上來的奏章中說,此物在漳州,不過只要一兩七錢銀子一臺。

“皇上!”李東陽嘆息道:“此物雖好,怕是很難惠及萬民。朝廷有意推廣,也不應該有強制和激賞之舉,以防好事成了壞事,反倒是害民!”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閣老說的是,只是此物在漳州,僅僅一兩七錢銀子一臺!為何偏偏在京城,彷造就用了八百餘兩銀子?”

“哼?”弘治說完又挑了挑眉。

劉健和李東陽都把身子句僂了一下,在場的都是心知肚明,可都不願意點破。

“父皇、父皇!”

就在氣氛有些沉默的時候,一個爽朗的聲音從外邊傳了出來,正是傳說中的朱厚照。

今年的他已經九歲,生的濃眉大眼,看上去活潑靈動,走起路來都是一蹦一蹦的,活脫脫一個小胖墩。

弘治眼神中藏不住的寵溺,不過卻是板著臉說:“今日不是讀書嗎?”

朱厚照笑呵呵的說:“老師與我約定,說是只要我背出今日所學的文章,就放我出來玩!結果孩兒不到一個時辰,便背出來了!”

“我兒聰慧!”弘治皇帝終於笑了出來。

李東陽和劉健也都笑望著這個太子,私下裡二人,卻都隱隱有些擔憂,實在是這個太子的性子太跳脫了。

這時朱厚照的老師靳貴也趕來了,其實在場的劉健也是朱厚照的老師,還有楊廷和等人,都算是朱厚照的老師。

但朱厚照最喜歡的應該是靳貴,明實錄上記載,靳貴死後,朱厚照親撫其靈柩,命大臣為靳貴撰寫祭文,但都不滿意,遂親自為靳貴寫了一首詩,隨行文臣皆愧嘆不如。

靳貴朝著皇上和在場的大臣行禮示意,由於此刻是老師身份,所以他不能下跪。

弘治皇帝同他聊了一下今日的課業,又讓朱厚照當場吟誦了一遍,確定一字不差之後,瞬間就是龍心大悅。

他笑望著靳貴道:“靳太傅可為良師也!”

靳貴笑著拱手說:“太子聰慧而已,下臣不敢貪功!”

“誒,父皇,此物是什麼?”朱厚照被脫粒機給吸引了。

弘治皇帝笑了笑,眼神中突然閃過一抹狡黠道:“皇兒,此物名為腳踏式脫粒機,是漳州獻上來的。此物可以將稻子快速脫粒,用的還是腳力,故而對收割一事極為有利!”

朱厚照可不管這些,他擺弄了一下,踩著踏板就激動的叫了起來:“父皇,這個真好玩!”

弘治皇帝蹲了下來,指著脫粒機對朱厚照說:“皇兒,此物在漳州一兩七錢銀子,在京城彷造,卻花了八百多兩銀子,你覺得這是因為什麼?”

朱厚照想了想說:“這還用說,定是有人將銀子挪作他用了!”

“哈哈哈哈哈,我兒聰慧!”弘治皇帝笑道:“那皇兒認為,此物利國利民,該不該大力推廣?”

“該!既然人家一兩七錢能造,推廣開來,肯定也能一兩七錢銀子造出來!”朱厚照肯定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弘治皇帝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道:“那好,父皇即刻下旨,讓稻作區,立馬開始推廣!”

李東陽望了望劉健,兩人臉上都是一臉無奈。

他們能不知道此物利國利民?可是他們真的不願意折騰,推廣開來了,或許功在千秋,但是眼下就極有可能讓百姓遭罪!

若是盛世,他們自然鼎力支持!只是這些年走來,他們真不想妄動。

…………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