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鳩摩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龍寺有蟬,蟬聲屬實擾人,故寺裡的小沙彌們為了師父們清淨,經常會拿著木棍在一棵棵青樹下往樹頭拍打。

段譽學了《北冥神功》,知道這門內功心法是自家的不傳絕學與人換來的,沒有經歷過練武苦痛的他,竟是盤膝打坐了一整夜,感覺到時涼時暖的內力在體內流轉,就是渾身腰酸背痛的,他也覺得值了。

剛用過膳食,他走出門外見到一個小和尚在拿著木棍趕蟬,想著自己練了一夜內功,活動一下身子也是好的,就上前與小和尚說了幾聲,自己拿過木棍,開始循聲找蟬。

他這個人,做事一向認真,從小無論是讀書還是禮佛,就是心中煩躁的時候,也能在其中尋到樂趣,練武、趕蟬也一樣,不知拍走多少擾人的知了,少說過了一個多時辰,他漸漸去了天龍寺後山的僧房,忽然發現,僧房周圍竟是聽不到一聲蟬鳴。

他心中正是好奇,忽然見到一縷劍氣自僧房二樓窗前落在一棵青樹上,然後樹上一根手臂粗細的樹枝就被劍氣刺穿斷掉,還未容他震驚,窗前又有無數縷劍氣飄出,那棵剛剛少了枝幹的青樹就又少了一樹落葉。

這時他才想起,葉前輩昨天就被安排在這裡住下,伯父說他看了自家的《六脈神劍》有所明悟,這應該就是他悟出的武功吧?

葉仙將雙手收回袖中,有些失望地看著那棵青樹,半日一夜的頓悟,他所明悟的指劍術無非還是以指代劍,最多不過是六脈神劍的程度,沒有像自己預想的那樣,真正以指為劍。

說的簡單些,就是他現在的指劍術,並沒有脫離了持劍術的範疇,威力或許不差,但意上終歸是差些。

不過,本來就是偶有明悟,他也不會真的舍自己專長去非要好生鑽研出一門無論意還是招式上都圓滿的指劍術,失落片刻後,心境就回覆到了以往的淡然如水。

忽然,一聲房屋倒塌的聲音響起,聲音不大,但傳來的方向卻緊隨其後飄來了一股濃煙,便聽著段譽在僧房下呼喊:“葉前輩,好像是枯榮禪師那裡出事了。”

葉仙心中瞭然,估計是鳩摩智來寺了,如此看來,六脈神劍的原版還是沒能逃過被枯榮禪師玉石俱焚的下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也就是在段譽持棍趕蟬後的不久,鳩摩智便孤身闖到了枯榮禪師幾人學習六脈神劍的木屋外,之後發生的事情沒有因為葉仙這個異世界蝴蝶發生太大的改動,雙方做賭,六人以各自一路的六脈神劍贏了第一局,到了第二局時,鳩摩智以掌法力道去與六人各自一路的六脈劍氣比試內力。

六人心性說是大丈夫真不為過,或許他們其中一人包括枯榮禪師在內單對單打不過鳩摩智,但六人齊上施展各自拿手絕學,未必不能將那番僧擒下,然而卻因鳩摩智言到六脈神劍不過如此,他們偏偏就要以各自學了一天的一路六脈神劍對敵。

鳩摩智第一輪賭輸了,但也看清楚他們心性不善變通,又一個個心高氣傲的,遂想了一個法子,以渾厚掌力牽扯六人的六路劍氣,自己又不可能當即就落敗,逐一擊破便能勝下這局。

事後,鳩摩智也確實勝下了這一局,天龍寺六人中武功最高的枯榮禪師最先意識到,如果自己幾人以六脈神劍必不可能再勝過鳩摩智,但不以六脈神劍,又要被人大放厥詞,心下一狠,便有了玉石俱焚之心,全力催動禪功,趁著那番僧不注意的時候,用著一陽指隔空打翻了木屋中的燈臺,屋是百年松木搭建而成,遇火即燃,轉瞬整座木屋都燃燒起了熊熊火光。

鳩摩智當即就猜到了枯榮所做為何,面色一惡,怒道:“枯榮大師,你竟是將那秘籍燒了也不讓小僧一看!”

枯榮禪師表情肅然說道:“六脈神劍乃我天龍寺至高絕學,我等想燒就燒,想留就留。國師,今日你註定要竹籃打水,念在大理與吐蕃兩國井水不犯河水,我等今日不會為難國師退去。”

“爾等頑固不化!”鳩摩智心有不甘地怒視天龍寺六人,這時才看注意到六人中還有一個較為年輕的僧人,在來之前,他就調查過天龍寺眾人的實力,其中沒有關於其的任何記載,但對方內力武功都是半隻腳在超一流境界徘徊,不應岌岌無名,難道?

……

六脈神劍對段家子弟來言,非是出家不可學,而又為了方便掩人耳目以充六脈神劍中的一路劍指,段正明在觀看六脈神劍之前就被枯榮禪師剃度。

段正明忽然感覺到一股勁風向著自己襲來,定睛一看,卻是那番僧向著自己出手,下意識緊繃起了身子,擺出段家步法要迎敵。

然而鳩摩智武功尚在枯榮禪師之上,又是猛不跌出手,雙手一推一拿,段正明就被他按住了身上兩大重穴,生死盡落他人之手。

這一變故,讓幾位僧人都措不及防,先前他們見鳩摩智談吐不似陰險狡詐之人,所以在看到枯榮禪師燒了六脈神劍之後,多少放鬆了警戒,心道那番僧要知難而退,誰知,其表象心善卻陰暗歹毒的很。

枯榮禪師目光凌厲地看向鳩摩智,知道不能說出正明的皇帝身份,雙唇微抖壓抑著怒火道:“大輪明王這是何意?難道還要以佛門高僧的身份學賊子做那要挾人之事?”

鳩摩智麵皮極厚,不以為意說道:“枯榮大師雖將六脈神劍燒了,但你們六人一人一路劍指,集全了同樣是六脈神劍。小僧奉勸大師最好不要有僥倖之心,在下做事一向謀而後動,別人不擒,偏擒手中之人,什麼原因大師心裡清楚。”

“你……”

段正明雖被剃度,實則只是權宜之計,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出家,況且他掌權大理多年,若生出變故,大理定然要亂。

一時間,枯榮禪師五人默然,敢怒不敢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