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稷下之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兵刑工吏戶禮,分別管理著大明的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全國刑罰、政令以及稽核刑名的;營造工程事項;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等事務;戶籍、財經;考吉、嘉等五禮之用及科舉考試以及藩屬和外邦往來之事。

現在又多出一個第七部,也就是學部,看樣子是管理全國的教育事務了。

都說這'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甭管是文化教育、道德教育還是體質教育,從小時候培養才最為容易塑形,也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此舉關乎大明的後代子孫。

“四皇兄是什麼意思?”摸了摸下巴,朱松繼續說道:“難不成要與六部同?”

“對,萬歲爺正是想要建起第七部來!”姚廣孝點點頭,道:“這學部與其他六部的官職、品階相同,同樣設定了學部尚書以及左右侍郎等官職。”

“看來四皇兄是早就已經有了全盤的謀劃了。”聽著姚廣孝的話,朱松倒是沒感到有啥怪異的,只是對於一部的成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這麼說,你們這是來本王府上來要人了?想要孔老夫子去學部做尚書嗎?”摸了摸下巴,朱松突然皺起了眉頭,“不過,孔夫子年事已高,去做這個剛成立的學部尚書,怕是夫子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來完成一部的建設吧?”

在一部建立之初,缺的就是組建這一部所需的人才,像孔宣這樣的老夫子,治學治了一輩子,讓他編纂個書籍、教育教育孩子、草擬文獻、旨意等倒還可以,你叫他去完善一部的整體建制,這不是浪費人才,殺雞亂用刀嗎?

“王爺您誤會了。”解縉搖搖頭,說道:“學部初建,依照官階的設定,學部之下,除了處於國度的統管部門之外,其下,分別設定了國級的'稷下學宮';承宣布政使司級的'稷下學殿';府城級的'稷下學院';以及縣郡級的'稷下學堂'。”

稷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乃是戰國時期田齊的官辦高等學府,始建於齊桓公田午,位於齊國國都臨淄稷門附近,而朱棣比當年的田齊還厲害,他所要建立的'學部',竟然直接把稷下學宮給囊括了進去。

“孔老夫子在咱們大明育人無數,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姚廣孝接過了話頭,笑看著孔宣道:“我們是想請孔老大人出山,擔任學部的左侍郎,兼任'稷下學宮'的宮主,同時向老大人的那些弟子們發信,讓他們前來京城。萬歲爺會根據學子們的學識與德行,為他們安排各'學宮'、'學殿'的教學官職。”

朱松這回不說話了,畢竟這件事情關係到國家利益,而且朱棣這樣做,也是為那些不曾高中的學子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就業機會,甚至他們也可以自稱為'本官',畢竟甭管是'稷下學宮'還是下頭的教學部門,都是官辦,食君祿呢!

孔宣已經被解縉他麼的話驚住了,半晌之後也陷入了猶豫之中:“此事乃關乎我大明後世千秋萬世,老朽,老朽擔心不能完成此事,有負萬歲爺所託……”

“哎,孔老大人切莫妄自菲薄。”姚廣孝搖搖頭,“作為衍聖公的子孫,孔老大人可是除了當代衍聖公之外,不論是品學、德行還是威望,都是最高的,稷下學宮教由您來掌管,定然可以為朝廷培養更多的人才。”

孔宣明顯已經意動了,但還是道:“可老朽已答應王爺教導小王爺和……”

“無妨!”朱松在一邊擺手道:“等到學部正式成立了,南京城自然也會有'稷下學堂',到時候只需進學堂學習也就是了,本王這也是響應朝廷法令了!”

“王爺,老朽這邊只能是對不起您了!”沉默了良久,孔宣先是躬身向朱松行了一禮,隨後道:“對'稷下學宮'宮主之職,老朽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

解縉、姚廣孝他們,在韓王府中商議了足有兩三個時辰,直到日上中天,太陽升至最高處的時候,兩人才在韓王府用過膳之後,回返了南京城。

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學部'新任的尚書是當代衍聖公孔彥縉。

孔彥縉之所以能夠成為學部尚書,並非是他有多高的組織機構的能力,而是孔子嫡系子孫,衍聖公的名頭佔了很大的成分,具體的組織架構,還是要靠下頭的那些從各部調遣,以及各承宣布政使司抽調來的官員。

相比起一輩子治學的孔彥縉,下頭這些官員們,才是籌建以及處理學部之事的主力,在他們的努力下,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學部竟然已經初見規模。

除了學部之事,當初在廣佈天下的時候造成轟動以外,兩個月的時間,足以讓這件事情沉寂下去,雖說百姓們茶餘飯後仍舊會議論,但是也是過去式了。

過了最新鮮的兩個時間,到了這一個月,百姓們談論最多的,並非是學部,而是即將由大明朝廷主持召開的'百國盛宴',屆時大明周邊所有的番邦之國的國王以及部分皇族,都會前來大明南京城中來參與此次的盛宴。

街頭巷尾,喧鬧的街市甚至是百姓們的宅子、酒館之中,都在談論此事。

“嘿,兄弟,你聽說了嗎?咱大明馬上就要迎來百國的使團了。”

“切,什麼就百國?咱們大明周圍五十萬裡的小國,加一起也就四五十個。”

“少扯.犢.子,到時候咱們還能去南京城,瞧瞧熱鬧呢!”

南京城外,朱松封地上的'一根骨頭'店子裡,朱松正帶著小家夥們在店裡啃骨頭,耳畔聽著店裡其他客人的談論,不由得笑著搖了搖頭。

“爹爹,您搖頭做甚子?”正吸著骨髓的朱玄焜,抬頭瞧著朱松臉上的表情,不由得問道:“難道他們說的不對嗎?咱們大明周遭可沒那麼多的番邦小國。”

“臭小子,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朱松撇了朱玄焜一眼,道:“咱們大明周遭有多少小國,禮部全都有記錄,雖說不足百個,但是也差不多了。”

“哦,這樣啊!”朱玄焜點點頭,突然把手裡的骨頭丟到了一邊,兩眼發光地瞧著朱松,道:“那爹爹,到時候咱們能回南京城嗎?孩兒聽說,那些番邦之人長得稀奇古怪的,大捲毛、高鼻梁、厚嘴唇的,孩兒很想瞧瞧他們呢!”

“爹爹,孩兒,孩兒也想去瞧瞧呢!”朱祺琳這個時候也抬起了小腦袋瓜。

“你們也想去嗎?成啊,反正到時候就算為父不去,京裡也會來人催為父回去。”朱玄焜問,朱松會直接拒絕,但是對於兩個小丫頭,朱松可是有求必應啊!

“我就知道爹爹對我們最好了。”朱祺月和朱祺琳小臉都笑開了花。

“好了,咱們再在這邊住個幾日,等半月之後,咱們就搬回南京城去住。”朱松摸了摸朱祺月的小腦袋瓜,溫和地說道:“對了,祺月、祺琳,一人兩根骨頭夠嗎?不夠的話,爹爹讓劉掌櫃的再給你們上一盆,好不好?”

“爹爹,我要一個人吃十根!”兩個小丫頭還沒說話,朱玄焜就搶著說道。

這小子的武道天賦確實不錯,剛過了六歲的生日,竟然就突破到了明勁中期,再加上小家夥正是長身體、補充練武所需營養的時候,吃得多很正常。

不過嘛……十根,雖說是燉骨頭,但是上頭的肉也不少,十根特麼撐也能撐死他!

咚!

朱松毫不猶豫地賞了朱玄焜一拳頭,道:“你小子還吃十根,不怕撐死你?”

“爹爹,您就知道欺負孩兒。”朱玄焜一臉委屈地摸著自己的小腦袋瓜,“孩兒正在長身體,別說十根了,就是二十根孩兒也吃得下,您總不能餓著孩兒吧?”

“你小子能吃多少,你爹我還不知道?”朱松沒好氣地瞪了小家夥一眼,“劉掌櫃的,再來上三盆,一盆直接端過來,另外兩盆我要打包帶走。”

“好嘞,您稍等!”人高馬大的劉川,憨厚地笑了笑,“我這便去準備。”

雖說這八九個月以來,朱松時常帶著小家夥們,在商業街和小吃街閒逛、轉悠,但是他病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除了那些被選進'維持隊'的人之外,兩條街的掌櫃的們,認識朱松的並沒有幾個,這樣也是為了行事方便。

“王……老爺,南京城傳來訊息,讓您回一趟南京。”就在朱松他們清掃乾淨第三盆肉骨頭的時候,韓青山急匆匆地從一根骨頭店面外頭衝了進來。

“哦?”正在啃骨頭的朱松愣了一下,扭頭瞧著韓青山,道:“急事?”

“嗯。”韓青山點點頭,道:“老爺,馬匹已經準備好了,就在店子外頭。”

“看來日後想清靜都不成了。”朱松嘆了口氣,道:“行了,我自己回南京城就行了,你把三個小家夥送回府去,若是沒有意外的話,你們也都要一起回京了。”

話音落地,朱松就站起身來,直接朝著店子外頭而去。

……

南京城,奉天大殿中,一眾朝臣們除了有數的一二品大員子大朝會伊始還未曾開皇宮之外,其餘的文武官員們都已經各回各家、各找各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此刻,朱棣高坐於龍椅之上,以解縉、徐暉祖為首的那些一二品大員們,全都坐於大殿之中,朱棣對他們還不錯,至少沒讓他們白站那麼長時間,在他們面前擺著一些小桌案,桌案上放著瓜果菜餚以及美酒。

看似是在這裡開著宴會,可實際上卻是在商議有關'百國盛宴'之事。

“列位臣公,根據里布呈遞上來的奏摺來看,韃靼、瓦剌、真臘、暹羅以及蘇門答臘等番邦的國王、公主、王子,都已經到了大明。”

朱棣手裡拿著把小刀在削著兔子肉,瞧著大殿下頭的二十多名臣子,道:“相信再過些日子,就能到南京了。李明,你們工部準備得如何了?”

李明是工部右侍郎,這幾個月以來,一直在城中主持建造著,安排番邦國王以及皇族們居住的場地,這場地的規格很高,甚至可以說是皇家別院。

畢竟,這些前來大明的人,可都是各國的國王、王子、王后,他們代表的可是番邦的臉面,而大明為了彰顯自己的面子,自然也不可能讓這幫人去住鴻轤寺下的館驛,再怎麼著,也得顯示他們的身份高貴,不是?

“啟奏萬歲,因為這建造的別院是改建的,到目前為止都已建造完畢,內部裝飾也完工了,只差最後的查驗了。”

李明是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長得倒是富態,一笑起來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活脫脫一個大肚彌勒佛。

“呵呵,那就好。”朱棣呵呵笑了起來,“這件事情你辦得很不錯,待此番事了之後,朕自然會對你等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萬歲爺,既然別院已經建造完成,微臣需要去熟悉一下。”朱棣話音方落,坐在角落的一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就站起身來,“別院之中的佈置,需要有各國的特點,只有熟悉了別院,微臣才能夠佈置好房間。”

說話的這個中年人名叫韓空,乃是禮部尚書,鴻臚寺歸於禮部之下,自然是由韓空來管著了,再說這次的'百國大宴'乃是大明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斷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韓空這樣的請求也算是有情可原。

“不過是招待番邦罷了,這有什麼好熟悉的?”這時候,朱松的聲音從大殿之外傳來,直接向朱棣行禮:“臣弟見過四皇兄!”

“松弟來了?免禮吧!”瞧見朱松,朱棣伸手續抬,道:“叫你回京一趟可真困難吶!行了,你先做一邊等會,鄭和,你再去準備一桌酒菜和瓜果抬上來。”

鄭和點點頭,轉身吩咐太監去準備。

朱松這邊卻是尋了個座位坐了下來,對朱棣道:“四皇兄,百國大宴終究是咱們大明朝廷主辦的,就算是讓那些番邦的國王住草堂,他們又豈敢說個不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