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尊號武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五月十五號,陳遠打算回城了。

金陽部這邊已經準備好了遷出人口。

金陽部與洛瓊部合併之後,城內聚集了三十萬人。

後來又來了五萬多解放奴隸,早已經人滿為患了。

陳遠決定再遷走金陽城二十萬人。

這樣一來金陽城只留十萬人,生活水平也將翻倍提升。

這二十萬人包括全部洛瓊部十萬人,金陽部十萬人。

陳遠的人口大遷徙計劃早就想要實施了。

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這次西巡的主要目的,也是對華夏國的人口佈局做一次全面的調整。

西部二城各留了十萬人左右,金陽城留十萬,遊擊峽谷留三萬。

多餘人口全部東遷,陳遠心中有一份領地擴充套件計劃,需要大量人口。

現在人口差不多有了,計劃也快要開始實施了。

在金陽城,將人口全部帶走。

鼎內空間已經有六十多萬人了。

陳遠現在應該可以直接突破到八級中期了。

他要回去先閉關突破,然後立刻開始他的地盤擴張計劃。

這次遷入鼎內的人口完成簡易生活區建設以後,有二十萬人被分配到了石場礦山。

他們的任務是瘋狂採集石料,為後面的建城做準備。

陳遠決定狠下心來,全力佈局儘快將基本面鋪開。

防禦體系一旦建城,人族也就算了高枕無憂了。

五月二十號,陳遠回到了山瑤城,駐紮的民兵全部撤走,只留下兩萬人的朱雀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後放出了十萬移民在山瑤城定居。

這十萬人是金陽部的人,以後就劃歸山武統轄了。

山武之前是易城城主,現在又被調回山瑤城做城主。

陳遠最近一直都會在易城駐守,八十重以前他不會離開太遠,不然西部的通道就失效了。

陳遠回到山瑤城以後,東部三城的通道恢復了作用。

長老們得知陳遠在西部搞了人口大遷徙也都非常贊同。

現在主要的精力要放在經營東部上,畢竟東部的生存空間要比西部好很多。

陳遠見過長老們,立刻給大家安排了任務。

樊明長老帶人去勞部落舊地考察修城的事宜。

那裡現在被妖族佔領,所以要八級的樊明長老過去。

看看妖族的情況,如可以有必要,可以派兵清理掉那裡的妖族。

至於遊擊城那邊,總體規劃做好,就不不需要樊明在那裡監工了。

人口多了,陳遠底氣也足了。

鼎內遷入四十五萬人,除了二十萬挖礦去了,五萬支援遊擊城建設。

剩下的二十萬人中挑選出十萬精銳,陳遠正在對他們進行分組編隊。

他要擴充戰兵數量了,五大兵團的兵力都將翻倍。

二十萬精銳戰兵,絕對能和妖族剛上一剛了。

烏林長老的活是向南探索,之前偵察兵們已經將地形勘探的非常全面了。

所以烏林長老只需要帶著設計師們,在一些條件不錯的位置勘探一下地勢水文等情況。

另外,元辰和陳卓負責帶人從山瑤城往南北。

陳卓這邊有風然跟著,她對山瑤部以北地形較為瞭解。

元辰這邊則是桑吉跟著,山瑤城南邊是他們當年活動的範圍。

這三個人王高手的任務都是一樣的。

最好是在現有城池周邊一天之內的路程,找建成的地方。

人王老爹也領了任務,在鼎內空間開發耕地。

人口暴增,耕地面積極度部族,必須儘快擴充套件耕地面積。

陳遠從西部回來的路上,抽了一波大河水,還在西部的荒地狠狠的刮了一波地皮。

現在鼎內空間可以開發的荒地超過千萬畝,陳遠的目標是儘快開出來三百萬畝地。

原本他是打算開兩百萬畝的,但是人口遷入太多了。

而且未來幾年鼎外的農業生產也暫時發展不起來,只能在鼎內多開發出一些耕地。

韓康老爺子也有任務,而且是還幹他的老本行。

少天部遷徙來的十五萬人包括四萬多谷山部的遺民,他們在靈獸養殖方面非常有經驗。

韓康老爺子負責帶著這些谷山部遺民,在鼎內空間擴充套件禽畜養殖事業。

四十五萬人分一分就差不多,等選好建成地址,他們還要在逐漸的往外遷徙。

隨著人口恢復和發展,城市群將會越建越大。

陳遠打算以後鼎內鼎外同時重視開發。

以前將建設重點放在了鼎外,導致鼎內空間發不足。

現在有了機會,鼎內開發也可以搞起來了。

任務都安排完了,陳遠立刻開始閉關。

遷入四十五萬人,遊擊峽谷留了十萬人。

鼎內繁榮度增加了三十五萬,足夠他提升個兩**了,應該可以勉強進入八級中期。

雖然陳遠可以將全國人口全都召集到鼎內,但他並沒有這麼做。

最主要的是,即便全都進來了也不夠他突破到九級的。

不到九級,八級中級還是初期,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義。

與其勞民傷財耽誤生產工作,不如順其自然慢慢提升。

五月二十號,陳遠和雲瑤打了招呼,便開始閉關了。

不是整數關口的突破,不會出現巨量噴血的狀況。

雖然偶爾也會噴噴血,但是陳遠已經習慣了。

噴了八次血之後,陳遠終於在六月十號這天,將禁制破解到了第七十二重。

空間:方圓三萬七千裡,繁榮度:77000。

生命:35510096,繁榮度:720000。

人類:781109,繁榮度:720000。

靈氣濃度:5.01%,繁榮度:50001。

科技繁榮度(可展開):2670000。

綜合繁榮度:4237001。

備註:解除第七十三重禁制需要4330000點繁榮度。

讓陳遠很無語的是,人口所能提供的繁榮度竟然到上限了。

這就尷尬了,看來不光是把全國人口遷徙來都不夠的問題,而是人口所能提供的繁榮度實際上是有限的。

看來想要提升人皇鼎繁榮度,還要從科技入手。

這次西行,他又多了一向科技,修行。

不過才三階,看來是從他這次西行開始,少天部才算正式歸心。

這個修行專案就是少天部提供的,只不過這個等級著實感人。

看來過一陣要開始琢磨如何推行一下無極功了。

對於無極功的推行,陳遠有自己的打算。

他是想只針對六級以上的年輕高手,才會賜予無極功修煉。

而六級以下或者年紀較大的六級,相對來說,資質並不算好。

現在這個時代與其專注修煉,不如把心思放在國家發展上。

現在華夏國的發展重點,仍舊是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的提升,修行只能算是輔助。

以後等到社會繁榮度達到一定程度,陳遠才會考慮徹底推行無極功,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況且社會發展以後人皇鼎光環提升,就算沒有無極功大家的修行也沒落下。

陳遠順利突破了兩重禁制,實力又有了不小的提升。

但是現在每次實力提升,他都覺得自己的腦海中被封著一些東西。

隨著他的實力提升,那東西越來越清晰。

陳遠現在終於確定,那是那他一些記憶。

怪不得他總覺得好像前世的記憶少了一些。

看來等到自己突破到九級或者完全解鎖人皇鼎禁制的時候,就能看到那些記憶碎片了。

……

華夏二十年六月十一號。

禮部尚書竇飛,跑來找陳遠彙報稱號和尊號的事情。

還有四天就是國慶,之前陳遠就決定今年國慶的時候改稱號。

所以作為主管部門,禮部最近一直在忙著這個工作。

現在整個華夏國也沒有什麼經典書籍可供參考。

唯一能用的,就是陳遠編寫的歷史教科書。

華夏十年之後,中學階段增加了歷史、地理和生物等課程。

其中歷史課就有一些比較“超前”的知識。

比如皇帝、封建等字眼,都是陳遠設計出來的。

所以禮部議定稱號的時候,也是從歷史書上找參考。

而且陳遠是靠人皇鼎發家的,人族也是賴人皇鼎以生存。

所以禮部是想讓陳遠直接稱皇帝的,有皇有帝一步到位。

但是陳遠與卜長老聊過之後,卜長老的意見是暫時不用皇這個字。

因為人皇鼎暫時並未全部破除禁制,而且陳遠的修為也只是八級。

這個時候稱皇帝,顯然並不是最佳時機。

這幾天卜長老來了鼎內空間,他是來幫著準備國慶活動的。

卜長老誠心歸附以後,對國家的重大事件還是很上心的。

而且改制稱尊這種事情,當然要把他請來。

陳遠一想,的確是這個道理。

問了一下其他大佬的意見,也都差不多。

於是定下了一個帝字。

稱號定了,禮部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議尊號。

其實陳遠剛從西部回來沒幾天,禮部就選了好幾個尊號出來。

不過陳遠最近一直在忙著領地擴張規劃發展的事情。

事情忙完又直接閉關了,所以直到今天禮部才來找陳遠商量這個事兒。

為了商量尊號之事,陳遠把各城城主還有各位閣老全都找來了。

有了人皇鼎通道,他們來去自如。

所謂尊號,中國古代時候指的是,皇帝生前接受的尊崇褒美的稱號。

“華帝?”

竇飛提出了第一個字,意思是華夏的華。

“不行,不賣燃氣灶。”陳遠立刻出言否決。

“夏帝?”竇飛又提出一個夏字。

“不行,聽著和下地幹活一樣。”

竇冉立刻出言反對,他負責耕作,平時聽到最多的就是下地幹活。

“武帝?”竇飛繼續提。

“嗯……待選。”陳遠左右看看,沒人反對了,於是便將之納為備選。

“文帝?”竇飛接著說。

“嗯……這個也待選。”又一個待選。

“昭帝?”

“神帝?”

“聖帝?”

……

竇飛提了半天,差不多有二三十個字。

隨後大家一商量,定下了四個待選尊號。

分別是:武帝、文帝、宣帝、昭帝。

“國師?您的意見呢?”陳遠轉頭看向卜長老。

“嗯……武帝似乎好一些。現在正是戰亂時期,以武為尊號,可以彰顯強軍建武的決心。”卜長老認真的想了一下建議道。

其他幾位聽了之後,也都表示同意卜長老的觀點。

其實陳遠也更傾向於武帝。

華夏十六年以前,雖然多是以發展社會經濟為主。

但是往後的更多年,甚至他的後半生可能都是以征戰為主了。

其實,以後破除了人皇鼎八十重禁制稱皇帝的時候,還可以加尊號。

尊號這玩意,還不是按照皇帝的意願自己想加就加的。

特別是現在這種沒有大臣掣肘的時代,陳遠的意志基本就是最高意志。

有的人可能以為,文、武、昭、神等字眼一般是用在皇帝諡號上的。

實際上,皇帝活著的時候,也一樣會用到這些字眼。

比如唐玄宗李隆基,他的尊號就是“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而宋太祖趙匡胤的尊號也是“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

由此可見,這些字眼屬於生死通用。

最終陳遠拍板,選用武字作為尊號。

既為華夏武帝。

六月十三號,鼎內空間的場地開始佈置起來。

原本那個閱兵用的大型的校場,後來作為五大兵團的訓練場。

現在正好收拾出來做國慶典禮廣場。

在鼎內舉行大型活動,各城都能參與,比在鼎外空間舉行活動要方便多了。

以後的華夏運動會,各種大型祭天儀式什麼的也都可以再鼎內空間舉行了。

華夏大城的天壇則可以作為城市的祭祀用地,各城之間分別搞活動也要有些地方。

陳遠甚至在想,以後條件好了,是不是要修個大型的會場,比如鳥巢那種。

不過他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幾十萬人的大型場館,現在的華夏國根本修不出來。

和實力無關,主要是技術性的。

陳遠是至高神,再鼎內空間舉行大型活動的時候,都要大聲說話才能讓人聽見。

其他七級人王講話的時候,如果不是扯著脖子喊,離得遠的根本聽不見。

再低一些修為的,根本就不能在大型集會上發表講話,因為離得遠了就聽不見了。

除了聲音傳遞,還有空間規劃、造型等,很多東西都是暫時沒有實力做到的。

所以這事兒只能先放放。

雖然這次國慶大典不準備大操大辦,但是也一樣邀請了十萬人觀禮。

都是各大城市的名宿族老,還有華夏國的各級官員,以及各行各業的先進工作者代表,還有居民區的代表等。

人員佔比為八比二,鼎內八萬鼎外兩萬。

因為各部族老名宿,基本都被送到了鼎內空間養老。

這樣的人員分配,不會耽誤各城的生產建設工作。

十三號下午,禮臺搭建完畢,十米高,一百個臺階。

十四號,各方參會人員進入鼎內空間。

各項準備工作就緒。

十五號,國慶大典正式開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