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那就是罪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儘管回到登州的關勝有些憂心。

可是他跟李敬也一樣,看見趙柔嘉樂瘋的樣子,什麼胸中塊壘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李敬,大爺,韓將軍,我們可以把龍蝦帶到玉門關去嗎?”

“好像龍蝦不可以,幹蝦才可以,李敬,把玉米,土豆,辣椒這些從靖康大陸的帶回來的作物都帶上,我還要拜託無雙定做幾十套父皇的龍袍,蘇繡的,湘繡的,蜀錦,我都要!”

距離出發,去玉門關迎接趙桓歸來,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

趙柔嘉開心到起飛,明天都在為趙桓的歸來做準備。

那副開心滿足的小表情。

讓人覺得大宋的天都是陽光明媚的。

看的關勝心裡暖暖的,他算是有些明白李敬了。

倒不是因為李敬心善,只是他比較重感情。

從二龍山救下朱璉母女,一路扶持,風雨同舟,如今趙柔嘉即將得償所願,她期盼的父皇歸來。

趙桓離家之時,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國家慘不忍睹。

歸來之際,開疆拓土,國泰民安,大宋以煥然一新。

他們這些武將也算是功德圓滿。

對於關勝而言,即便是趙桓再次發起滅金之戰,他也引不起興趣。

或者等著趙桓回來,他就該請命為大宋鎮守一方了。

但是韓世忠不一樣。

他沒打夠呢?

遼東之戰敢上一個尾巴,西夏之戰摧枯拉朽,遠征之戰淺嘗即止。

朱太后要設立大宋的昭勳閣,這點點功勳,怎麼配得上自己的才華,配的上大宋太廟的香火。

折可求已經拉著軍餉和補給返回西北了。

他和梁紅玉在巴巴的在登州,看看能不能撈得到出征吐蕃的仗打。

“靖王,遼王,我們這麼從西域一撤退,完顏宗翰可高興了,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兵分兩路,繞過裡海,直撲西方諸國!”

李敬和關勝對望一眼,兩人豈能不知道答應完顏宗望的請求,等於成全了金人。

在宋軍身上憋了一肚子的火的金國君臣,肯定要把怒火發洩到西方諸國身上。

兩人不由的暗自好笑。

韓世忠不清楚,但是關勝出征前就明白了李敬的想法。

不管是中亞還是西方。

別看他們這一時期都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但是宗教的影響力,足以讓他們在外敵入侵時候團結起來。

大宋軍乃是仁義之師。

並不適合直接出兵統制很多地方,很容易因為軍紀,陷入反抗軍不斷遊擊的戰爭泥潭。

倒是殘暴的金人更適合殺戮,用奴役的方式,摧毀他們心中的信念。

有了靖康大陸,南洋,西洋源源不斷的提供財富,相比之下,用兵西方的需求沒有這麼迫切,李敬更希望儲存大宋的元氣,讓人口儘快膨脹起來,然後用宋人佔滿已經發現的沃土。

“良臣老哥,不要著急,宗帥打垮了東征的十字軍,也沒有急於推進,等我們修通了運河,哪怕金狗佔領了整個歐羅巴洲,我們也能打的他屁滾尿流!”

“靖王,鋼字軍,彭衝,部分陸戰營,靖字軍陳兵紅海,運河修通了,有我忠字軍的事情嗎?”

走了一趟西域的韓世忠,更渴望大軍遠征,滅了金國在中亞的城邦,把他們攆到更加西邊的地方去。

倘若金人真把趙桓釋放回來,依照和約,很長時間宋金都不會正面開戰。

他進行練成的騎兵,將失去用武之地。

“良臣,一將功臣萬骨枯,天下無戰事,乃是我兄弟袍澤最幸運的事情,等太上皇平安歸來,康字軍將效彷靖字軍,駐防各地,為我大宋鎮守河山。”

華夏歷史上,君臣可以同甘苦,卻不能同享福的例子太多了。

宗澤老了,趙構回來肯定不會忌憚宗澤。

自己跟李敬走的太近,難免被人猜忌。

關勝跟李敬商量過後,乾脆也把兵一份為伍,大部分步卒派去南洋,靖康大陸。

騎兵分散在東北和西北。

所以他跟韓世忠說的是真心話。

眼看著韓世忠不甘心的模樣,又開口勸戒。

“良臣,你也不要擔心沒有仗打,就西洋那些國家,自以為天高皇帝遠,或者不甘心礦產和財富繳納我大宋,很容易反叛,你還年輕,有的是滅國的機會!”

“我怕我皆時搶不過臨王和雲王。”

“不要擔心他們,他們兩都封王了,不能不知足!”

儘管兩人沒有參與西夏滅國之戰,可是種彥鴻卻派出使者,威逼大理段氏放棄執政,到大宋來做一個世襲罔替的閒散王爺。

今年兩人一南一北,也征服了許多吐蕃部落,帶回了部分吐蕃識字的貴族。

照李敬定下的戰略設想,未來大理,吐蕃都是各民族有識之士經過大宋的培養,成為官員,在朝廷的派駐之下,儘可能的民族自我管理。

所以吐蕃的戰事也會分階段。

現階段的任務已經完成,下一步要等著川陝四路和西北培養了大量吐蕃的官員,學會了大宋的朝政方略,才會讓他們帶著宋軍進藏。

李敬看著關勝彎彎繞的跟韓世忠說話辛苦。

乾脆直接說了。

“良臣大哥,西方那些國家,都是些狼崽子,若是蒸汽艦艇被這些人搶先發明,掌握,打到我到大宋,我華夏族會比靖康之難時候更慘,這種人,最合適金狗去收拾他們,等金狗屠了幾十個城,我軍再去佔領租借港口,展開貿易,到時候既不用犧牲太多將士,也能持續我大宋的發展,何樂而不為!”

“靖王的意思,運河修通,也帶上我?”

“我當然同意,可是眼下太上要回來了,好多個老臣都希望太上還朝,到時候我還是不是樞密院使也未可知!”

韓世忠是聰明人,很多事情稍微點破一點方向,他就能明白。

更何況李敬這次說的這麼直白。

他頓時恍然大悟,怪不得關勝說種彥鴻,岳飛都封王了,該知足了,也怪不得關勝要把康字軍分散各地,自請坐鎮一方。

看了一眼在遠處哼唱歌謠的趙柔嘉。

韓世忠和梁紅玉啞然失笑。

“謝過靖王和遼王,我忠字軍也應該效彷靖字軍,步卒帶著家卷西調靖康大陸,騎兵遠赴西洋,為我大宋坐鎮萬里海疆!”

李敬對韓世忠的欣賞世人皆知。

雖然忠字軍是朱璉命名,總歸是看在李敬的面子上,要不是李敬兩次三番舉薦,朱璉知道他韓世忠是誰?

如今關勝和李敬說的那麼明白,眼前的忠字軍即可能捲入一場漩渦之中。

不如自請分兵海外。

表面上是在避禍,其實也是分擔李敬為首的將勳集團擁兵自重的壓力。

關勝,韓世忠幾人聊天的時候,無人知曉。

可是樞密院把康字軍和忠字軍分散調動的奏摺呈送給朱璉的時候。

朱璉還是大吃一驚。

種彥鴻的勝字軍已經分散在川陝四路和大理各地,吐蕃東部了。

靖字軍更是從靖康大陸一路到廟街,扶桑,南洋,西洋,到處都是。

如今康字軍和勐字軍又要拆分駐防。

甚至忠字軍還要跟鋼字軍換防,把折彥質,鍾彥鬱調回來守住京畿,江淮。

難道真是因為趙桓迴歸在即,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嗎?

她連忙急召陳過庭,曹輔,鄭憐玉,喬淑雲。

這幾人一眼就看清楚了,陳過庭嘆了一口氣。

“昔日太太上皇迴歸,習慣性的收攏權柄,靖王也是無奈,為太上皇還朝做準備!”

伴君如伴虎,趙佶能否如朱璉此番信任武將勳貴集團。

誰也說不清楚。

關勝,種彥鴻,韓世忠,岳飛等遠離權力中心,為大宋坐鎮一方,也是儘可能遠離朝中爭鬥。

“太后,前幾日和陳卓,黃燦飲酒,他二人突然說起告老的事情,你也要有心裡準備!”

陳卓比宗澤小一歲,已經年過七旬,告老是情理之中。

可是黃燦才六十六。

朱璉頓時想起了他曾經對李敬用冶煉技術換趙桓提出異議。

恐怕也針對了李綱等人準備擁護太上皇還朝。

“韓世忠想去西洋,就派他去,種彥鴻,折彥質就不要調回來了,鋼字軍一點調動返回京畿,某些人嗓門又大起來了。”

喬淑雲很反感李綱欣欣然,等著趙桓還朝的樣子。

大宋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生活質量不遜色於仁宗當年。

趙桓能保證比朱璉做的更好?

倘若趙桓回來,學著朱璉逐步放手政務,不管是對趙桓也好,武勳集團也好,都是一段君臣佳話。

何必生生的要搞出亂子。

這就是見不得大宋安穩。

喬淑雲的抱怨,朱璉是有心裡準備的,關勝出征之時,她就給趙桓去了一封親筆信。

她監國的初心只是因為自己是趙桓的皇后,理所應當為趙桓守著江上,包括趙柔嘉稱帝也是為了幫趙桓看著天下,母女兩人渴望趙桓迴歸,也認為趙桓迴歸以後,還政給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事實,絕非如此簡單。

她知道自己可以影響趙桓,可是未必能替趙桓做一些決策。

朱璉也吃不準趙桓回來以後,會不會還朝,不過她對於趙桓的心性還是信任的。

從來不覺得趙桓會做恩將仇報的事情。

“其實你們大可以放心,太上皇或者不甘心放棄皇帝的權利,可他是明事理的,也不會虧欠你們這些功臣,至於某些人想投機取巧,擁立太上皇還朝的機會想立從龍之功,他們不會如願的!”

話是這麼說,朱璉還是同意了喬淑雲的建議,沒有讓鍾彥鬱,折彥質帶兵回來。

倒是多長了一個心眼,讓趙金兒給她彙報了最近自己那位春風得意的堂姐的一些情況。

果然,她兩次去見了李綱。

自詡孤臣的李綱也拒絕了好多朝臣的拜訪。

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他們也不想想。

當初自己和趙柔嘉在二龍山被金人追殺的時候,是誰救了自己母女。

為了換回趙桓,李敬連師父傳授給他傳家的技藝都拿出來給金人做籌碼了。

眼下世界各地都被大宋海軍,靖字軍和各路精銳插上了宋旗。

大宋皇家銀行府庫空前充裕。

連各地地方賦稅,都依照不同的條件,返還三到十年不等,讓各地休養生息,修建學堂,道路,水庫等各種設施。

此時此刻,這些人蠢蠢欲動?

朱璉才不信他們是一心謀國,無非是想借權利交接獲得私利而已。

其心可誅!

倒是俠氣鄭憐玉在離開了觀海樓之後,立馬去找到了李綱。

要知道,趙玉盤,趙福金是在她的鼓勵下接近的李敬,甚至趙瑚兒在接近岳飛時候,也得到過她的鼓勵,如今他倒想問問李綱,他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

“李相,聽說你在聯絡朝臣,迎接太上皇返回汴梁還朝?”

“迎回我大宋靖康皇帝,不應當還朝嗎?靖康皇帝正值壯年,因為他的北狩,太后被迫監國,臨閭關外被迫傳位,如今歸來不還朝,綱常何在?至於聯絡朝臣,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鄭院使慎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綱看著鄭憐玉來勢洶洶的質問,他自認為問心無愧。

不過他可不承認自己聯絡朝臣。

“折彥質,種彥鬱也是你請旨調回來的?你想幹什麼?”

“沒有啊,誰告訴你我請旨把鋼字軍調回的?”

聽見李綱否認自己調回忠字軍,鄭憐玉的氣消了一大半。

“樞密院已經將奏疏呈送監國太后了,只不過太后不準!”

“這該死的李敬,又坑我!”

別看鋼字軍以李綱為主將,諧音命名,其實李綱還真管不了鋼字軍的太多事情。

不管是軍餉,補給,還是軍功,撫卹,都是樞密院在做。

甚至李綱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原因,給鋼字軍下過一道軍令。

當此趙桓歸國之時,李敬故意把鋼字軍調回來,儘管李綱不知道緣由,但是很容易讓人聯想他有什麼想法。

“你真不知道?”

鄭憐玉對於李綱還是瞭解的,此人從來不避諱心中所想。

一直覺得趙柔嘉繼位不是大宋長治久安之策,甚至影響大宋後來帝王的傳承。

趙桓回來,他肯定要諫言趙桓還朝的。

也不會去管究竟誰是得利者。

“本王是真不知曉,大宋樞密院有宗澤,李敬負責軍務,把各軍管理的井井有條,太后都無需掛心,更何況是我!”

“行了,我也不管李相是何主張,但是我提醒李相,太上皇若還朝,若是有人離間靖王和太上之間的關係,從而引發大宋大亂,那就是罪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