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還有人選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帶著滅國之威。

大宋西夏的大軍連勝金人。

整個大宋跟瘋了一樣。

復興報的戰報傳到一地,該地人人都會人聲鼎沸,傳出歡呼的聲音。

太師宗澤不負所托。

帶著麾下勐將。

不僅成功拿下西夏,更是指揮劉錡,折可求沙洲,肅州,數場大捷。

如今功成身退。

攜折可求,劉錡,韓世忠,岳飛等勐將和記功官,到了登州。

迎接凱旋的太后遠航船隊。

船隊在北上遭遇幾次風浪,好不容易在抵達廟街,已經知道西夏之戰完勝的訊息。

雙喜臨門。

整個船隊都樂瘋了。

原本還想著,回程時候各商船裝滿了各種作物,礦石拖累了船隊的速度,讓船隊慢慢回去。

太后,新帝帶著朝臣先坐單艦。

知道征伐西夏的功臣們在前往登州的路上。

登州也來了十來條艦艇接應他們。

朱璉乾脆決定帶著完整的艦隊一起回去。

總不能西夏軍押著俘虜,繳獲到登州,自己空手回去的道理。

當幾百條船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船隊抵達登州的時候。

“恭迎太后,新帝迴歸!”

嘴上是這麼喊。

岸邊的宗澤,梁揚祖以及麾下文臣武將都是意氣風發。

船上的朱璉聽著十二響的禮炮回應,何嘗不是心潮澎湃。

“宗卿家,梁卿家,李卿家,諸位卿家辛苦了!”

“為大宋,萬死不辭!”

“為大宋,萬死不辭!”

禮法大多數時候不僅是國家的門面,也是一個國家的凝聚力。

從船艦上看向碼頭,宗澤,李綱,梁揚祖帶著文臣武將分列整整齊齊。

紫色,緋色,綠的官袍穿戴一絲不苟。

手持笏,身微躬,橫平豎直。

船上的士卒整齊的列隊船舷,站的筆挺敬禮。

看的不僅甲板上的太學生和朝臣心潮澎湃。

也看的趙柔嘉,朱璉,眼睛裡都有溼潤。

“宗卿家,李敏已經在新都開始修建我大宋昭勳閣!“

宗澤當然知道李敬的親哥哥李敏在負責燕京新都建設。

而且知道新都建設時間漫長,趙柔嘉親政至少還有八年時間。

可是昭勳閣如何排名,是把所有大宋功勳排入還是單單靖康和靖康建國兩朝,目前都沒有商議。

但是朱璉此話表示,極大可能是所有靖康建國之前所有大宋的名臣武將排列,但是肯定會有宗澤的名字。

不管皆是他會不會在世,也會跟帝王一起,在太廟接受世人煙火。

“謝太後,微臣此生無憾!”

朱璉扶起行禮的宗澤,笑著對李綱,梁揚祖,朱勝非,岳飛,韓世忠,劉錡,折可求說。

“諸位愛卿也要竭力為朝大宋廷辦事,本宮絕不會辱沒了你們的功勳!”

封賞要及時。

朱璉話音一落下,就揮手讓趙金兒宣讀對西夏諸軍的封賞。

韓世忠,劉錡,折可求,彭衝均進階三個爵位。

岳飛郡王爵位已經到了武將文臣的最頂端,看李敬咧嘴著笑他已經沒有繼續進爵的可能,也毫不在意,對著李敬裂開嘴大笑。

他才不在乎,宗澤不是一樣在爵位上賞無可賞,只能賞錢。

高高興興的領賞謝恩。

岳飛賞不了爵位,可是勝字軍麾下的封賞財物,顯然比其他幾軍要厚的多。

劉錡所部,除了晉升為銳字軍以外,也得到了厚賞,包括陣亡將士的撫卹,也照三倍發放。

這份封賞是根據送來的戰功表述,朱璉還拿出來讓朝臣太學跟反覆討論過的,在場的人都不覺得這個封賞有什麼不公平。

不僅滅西夏的武將得到了封賞。

竭力主持政務改革的梁揚祖,朱勝非,張叔夜等文臣也獲得了封賞。

尤其是賞錢上面,朱璉大方的很。

他在靖康大陸上停了一個多月,找到六個超大型的銀礦,還有幾處金礦。

銀行,船廠,鐵作坊,鐵礦來迎接的管事都拿到了賞,所以夥計都可以拿著名冊到皇家銀行領錢。

登州城內城外都樂瘋了。

“宗帥,西夏之戰,打的那麼好,西域之戰,你要不要上陣指畫指畫!”

別看宗澤七十多了,還剛從戰場下來。

精神狀態極好。

李敬甚至感覺他比在磁州剛遇見的時候,年輕了一些。

剛到臨海居,看他從朱璉的車駕上下來,就笑著逗弄他。

“你小子沾上毛,比猴都精,還要我指畫?一邊去玩,無聊不要耍我老頭子!”

嘴上讓李敬一邊玩,卻把手伸出來,把李敬拽到了臨海居主樓。

還主動跟朱璉打了個招呼,他好久沒看見李敬,想跟他好好聊聊。

生怕這小子一熘煙跑去看顧無雙,喬清瀾去了。

他是真心感謝李敬。

昔日磁州守衛戰的時候,他做夢也沒想過,能親自帶兵把金人趕到西域去。

也做夢都沒想過,有生之年,可以帶兵滅了西夏。

而且這一切的水到渠成,都是眼前這個投緣的年輕人給他鋪墊好了的。

“穩住,不要忘了初衷!”

西夏一戰,宗澤感悟很多,尤其是岳飛,韓世忠,劉錡都是李敬器重的武將,他們的能力,人品都值得信任。

即便是李敬想反,這幾個人也未必會跟著李敬走。

此刻的大宋朝廷,蒸蒸日上。

根本沒有宗澤顧慮的地方,他只是習慣性的怕李敬年少成名,飄了。

“宗帥日後如何打算?”

“告老,雲遊,你小子打下來的藩屬國,我一個沒去過!”

大宋自靖康之變以後,疆域勐的一下子膨脹起來。

偏偏復興報連篇累牘對白山黑水,對南洋風情,對西洋民俗做了詳細的介紹。

李清照,陳卓,黃燦,包括幾個長公主,妙筆生花。

光文章詩詞,就讓人心生嚮往。

美洲的還沒有開始編撰和介紹。

若問宋人現在最想要去的地方。

幾乎每個人都說說西洋。

讀報越多,越深受其害。

李敬和宗澤對望一眼,會心的大笑起來。

“宗帥,要不要在我大宋海軍兼個西洋都統的職務?”

“不想兼,去了西洋,我還去美洲呢?”

宗澤眼睛瞪得像個鈴鐺,從磁州之戰開始,他就是一隻是李敬的上官。

怎麼著,你這個樞密使臨了了還想統領我。

“要是西洋可以到美洲,並在一起呢?宗帥還可以做一個環球航行第一人。”

李敬的疆域堪輿圖畫的世界就是一個球。

怎麼可能是一個球。

住在球下半截的豈不是要掉下去。

儘管這小子解說那些萬有引力他聽不懂,但是李敬一點讓大宋疆域拓展到這些地方。

宗澤不得不信。

“宗帥,未來三年內,我不一定會開啟西域大戰,但是西洋一定是經略重點!”

西域之戰,難在補給。

為了防止金人四處遊擊,把平民捲入戰爭。

大宋把西夏党項各族都遷徙了。

金人也擔心宋軍效彷霍去病,遊牧閃擊。

也把高昌回紇遷徙到了花剌子模故地。

這樣兩軍相當於在無人區作戰,還隨時可能派兵襲擊對手補給線。

本來就貧瘠,苦寒的地方,更難補給。

所有宋軍要準備西域之戰,除了開掘疏浚河道,還要修整道路,甚至編練輔軍。

短時間根本無法開打。

攤開了堪輿圖,李敬在跟宗澤詳細講述紅海北端運河的重要性。

完顏宗翰西夏戰敗,極可能重兵攻略西方,借西方各國人口,財富,恢復元氣。

李敬的意思,不能光讓金人佔便宜。

西洋應該增兵。

西洋遠航接著回來又遠航美洲,李敬西域之戰之前,是別想著再出去了。

反正宗澤現在身體還不錯,也想去看西洋,不如讓他領兵。

“碰上你這小子,我倒了八輩子黴,還剩下的一點點光陰也會被榨乾,不就是領兵西洋嗎?我接了,把劉錡,彭衝,鍾彥鬱,折彥質調給我,我再去打幾個藩屬國下來!”

宗澤話音剛落下,門外就傳來一陣笑聲。

兩人在會客室們開啟,朱璉帶著李清照和一群朝臣湧了進來。

他壓根沒想到,這是李敬和朱璉合計的一個陰謀。

李敬在船上就擔心宗澤萬一告老,心中那口氣謝了。

也不知道能活多久。

像他這種人,有事做,可能會更長壽。

“宗卿家要是覺得為難,體力不支,本宮調韓世忠將軍去西洋!”

“不用,太后,微臣做夢都沒想到,有生之年還有這樣的機會為大宋征戰夷狄,微臣反正要去西洋,就當給為大宋調教幾個勐將了!”

宗澤心裡非常清楚,岳飛,折可求,關勝,種彥鴻,韓世忠都是未來戰爭西域的主力。

劉錡的銳字軍,李綱的鋼字軍作為輔助兵馬,有些可惜。

鋼字軍在吐蕃還是打的蠻好的,剿滅了臨近西夏的吐蕃幾個部落,按照約定時間,又迅速撤回。

銳字軍大部分是步卒,昔日劉錡成軍的時候,李敬就讓他按照山地步軍來選材,練習,西夏之戰也繳獲了一些馬匹,但是不夠全軍裝備。

還不如放到西洋去。

他們比另外的幾路精銳更需要對手,需要戰爭的磨礪。

彭衝,劉錡都不錯,給折彥質,鍾彥鬱一些壓力,如果在西洋打成了精銳。

完全可以在西域之戰之時,從身後插金人一刀。

“太后,新作物回來,是歸屬戶部勸農司管理嗎?我怎麼聽說,你們從靖康大陸上帶回來一些我大宋都有的作物?”

相比宗澤的未來。

梁揚祖和李綱更加關心遠航的船隊帶回來的作物。

傳說可以畝產千斤,作物本身也抗寒耐旱。

光運回來不行,還要儘快投入耕作。

“靖王和陳卓是這樣安排的!”

有競爭,才有動力,才能物競天擇。

宋朝的農業管理機構十分龐雜,比如戶部、司農寺、地方政府等一些機構都負有管理、監督農業生產的責任。

除此之外宋朝還首先設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勸農機構“勸農司”。

朱璉同意了李敬的請求。

除了司農寺,勸農司。

在山東,河東,江淮,福建和廣州各選一個地方,成了七八個種苗培育場。

將運回來的各種作物進行種子培育。

根據作物特點訂立培植的土地,生產情況的規程。

誰耕作精細,高產,質量好,予以重獎。

橡膠樹,可可除外,那玩意只能在南海和南洋種植。

至於靖康大陸的同類作物,分別由司農寺和勸農司進行雜交繁育,這樣的種植場李敬已經在福建,山東設立了兩處,水稻,小麥,西瓜和一些蔬菜作物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良種選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宗澤之前光顧著帶兵跟金人打仗,都沒注意到李敬在農業方面的這些嘗試,在一邊聽的瞠目結舌。

聽完太后的解說,知道是李敬在主導這些事情。

一邊拍著李敬的後背,一邊給他豎起大拇指。

“李相,此番本王去西洋,你可願同去?”

當初宋金之戰過後,李綱就說過,打敗了金狗,就跟著宗澤一起去西洋。

這次聽見宗澤提起,他卻在搖頭。

“本王要把靖王盯著,讓他給大宋多做一些實事!”

李綱這話一出來,一群人給了他白眼。

說什麼盯著李敬做實事,其實他還是信不過李敬,怕他反了。

尤其是現在宗澤去了西洋,李綱頓時感覺朝中沒有人壓得住李敬。

可是朱璉不是這麼認為的,第一個站出來幫李敬說話。

“靖王哪裡有那麼多時間跟李卿家周旋,遠航船隊從靖康大陸帶回來一些戰俘,那些土人非常善於耕作,也比較適應南洋氣候,一些作物也適合南洋氣候,等一些貨物卸下來,船隊完成編組,靖王要去南洋!”

兩個長公主生孩子沒有回來。

李敬在登州呆不住。

雖然水師沒有壞消息帶到登州,可也沒有好消息。

自己還不知道兩個孩子是男是女。

回來要陪著喬清瀾,要陪著顧無雙。

然後馬不停蹄去南洋。

儘管朱璉已經猜到了李敬去南洋的目的,但是她一點都沒說破。

只是頭疼。

論說李敬是趙柔嘉夫婿的最佳人選。

可這麼跟長公主不清不楚的,以後怎麼辦啊。

趙柔嘉的孩子跟他的姑姑的孩子一個爹,還稱兄道弟。

不選李敬,還有人選嗎?

西夏之戰,錯失了營救趙桓的良機,短時間無力開啟西域之戰,能不能把趙桓救回來還兩說,放眼大宋,還有誰比李敬輔左趙柔嘉更讓人放心?

自己這個女兒人小主意大,不是誰做他的夫婿都可以接受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