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他去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場靖康之難,大宋不破不立。

如今太后,靖王推動的一系列舉措,別說身在局外的很多百姓看不懂。

連趙佶和李綱也看不懂。

金人攪局西夏,健兒在苦寒之地廝殺,監國太后和靖王冒險出海,為大宋尋找高產作物。

梁揚祖挨著一個個地方一個地方主持各府,路民意代表推選。

四個月時間,李綱巡視了江淮,兩浙。

到臨安,少不得拜望太太上皇趙佶。

臨安學府已然一副繁華氣象。

有趙佶這個才子皇帝做招牌,不僅有無數學子到臨安求學,更有大量藩屬國王族,官員到臨安學習官話漢文。

“上皇,臨安這個學府山長,可還習慣?”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趙佶搖著頭,被俘以後的種種屈辱,彷彿歷歷在目。

歸來以後。

一朝天子一朝臣。

哪怕太后是他的兒媳婦,如今的大宋,也不是自己說了算的。

“微臣也很不習慣,現如今的朝廷,事無巨細,連村寨宗族也在細緻盤整!”

“哦,盡有這種事,說說看?”

畢竟是自己傳下去的江山,趙佶表面退隱,其實對梁揚祖的改革非常上心。

大宋復興報每期都在觀看,不漏掉每一篇文章。

“上皇,您看啊,從山東政治改良開始,縣衙就必須派遣派出司法機構深入鄉鎮,族法,宗規,一律不得代替國發,任何族法不得違背大宋律法,宗族內部也只能用經濟手段懲處,不得濫用私刑!”

“這個朕聽說了,山東推行時候,各地畏懼靖康武三軍,推行很順利,很多宗族勢力很強橫的地方,就遇見了麻煩,官員不願意去得罪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未來的大宋官員政績考量,是需要民意代表評議的。

推動各種道路,水利建設,也需要宗族勢力支援。

北方戰亂過後,百廢俱興,宗族勢力單薄,構不成阻力。

南方就麻煩了。

宗族勢力很強橫,尤其是家裡出過朝中重臣的家族,家族的產業,農田,人口佔據一個縣或者橫跨好幾個縣的比比皆是。

李綱最近巡視,發現好些個地方官員很多不願意得罪宗族勢力,派出的司法機構如同虛設。

拿下了,他們還很委屈。

既要依靠宗族,發動民力,選舉民意代表監督政務,又要整治宗族,這不是悖論嗎?

弄的李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性子急的李綱等不及朱璉和李敬回來,就跑來找趙佶吐槽。

“李卿家,你是知道的,朕剛繼位的時候,也是勤政愛民,可是朕運氣不好啊,沒碰見宗澤,李敬這樣的幹才,反而被一群奸佞湖弄了!”

原本還擔心趙佶到了臨安,被遺老遺少那些儒腐哄著復辟,如今聽見趙佶這麼說。

李綱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看來趙佶這幾年在金人哪裡的苦沒有白吃,回來時候急於掌權又被李敬蠻橫的舉動嚇住了。

開始面對現實了。

“笑什麼笑,朕是說,如今能親眼看見大宋的太平盛世,朕很欣慰,你也知道,昔日朕喜歡出宮微服私訪!”

不是李綱想笑,他是實在忍不住。

出宮去玩就是玩,跟著幾個奸佞妓院廝混都搞的舉國皆知,居然厚著臉皮說自己微服私訪。

看見李綱大笑,還不以為意。

“論說,臨安不是都城,沒有昔日的汴梁繁華,可是這才太平幾日,街道上各種海產,南洋,西洋的各種珍奇貨物,三司的精鹽,鐵器,水車配件,那些傷亡士卒和家卷搞出來的蜂窩煤,鹹魚,海產,李家的瓷器,水泥,奶粉,南洋水果,雜貨,比大宋之前各位祖宗在世時候,不知繁華幾何!”

都是人,誰也不能做到不食人間煙火。

別看大宋發行了那麼多金元,銀元,街上的稻米,布匹,不僅沒有漲價,還略微降價了。

南洋的稻米一年三熟,產量很穩定。

西洋多了港口和藩屬國,不僅可以販運茶葉和瓷器,鐵器,西洋的棉花紡織城棉紗,運到福建,臨安再織成布匹,隨著李家各地鋪設的批發市場,低價優質的提供給宋人。

富裕的不光是各種作坊和商戶的東家。

吃飽穿暖的宋人越來越多。

各地巡視的李綱當然感覺得到,他甚至能感覺先行政治改良的山東,大量人口投入從軍,航海,沿海工坊中掙錢,即便在家的也在組織開礦,組織大面積種植茶葉,水果,大蒜等等經濟價值更高的作物,更加富裕。

“當下大宋治國的方向無錯,雖步伐激進,無傷大雅!”

“謝上皇,你這個茶很不錯,福建的吧?”

到了臨安以後,趙佶日子還是很愜意的。

朱璉僱傭了一些汴梁城逃出來的宦官,也派遣了一些官僕去伺候趙佶和他的嬪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些人都不用趙佶花錢養。

只是趙佶有些心疼當年命人在江淮,在福建經營的茶園,包括臨安的茶園,全部被鄭憐玉,喬淑雲,還有幾個女兒佔了,從金國回來晚了,眼睜睜看著茶葉賣了一個天價,毛都沒撈到一根。

雖說女兒和媳婦孝順,自己喝的什麼茶都不缺。

心裡不得勁啊。

兩人正在喝茶閒聊。

誰知道梁揚祖蹦跳著來了。

“太太上皇,李相,大喜啊,我宋軍在沙洲大捷!”

真是見了鬼了。

趙佶心裡不由的冒酸。

輪貪玩,自己比朱璉,趙柔嘉也不算太過啊。

明明朱璉帶著女兒都玩到海外去了。

當年朕而已只是出宮在汴梁城裡玩。

結局不一樣,宗澤帶著大軍,半個月時間拿下西夏,為大宋開疆拓土不說,還跟金人大打出手。

完顏宗翰都吃了一個大虧。

“同喜,同喜,宋軍鋒銳無人可擋,西夏疆域迴歸華夏,宋人再也不會遭受異族欺辱!”

李綱嘴上雖然附和著梁揚祖說大喜。

眉頭皺到一起去了。

西夏之戰,岳飛,韓世忠比他的鋼字軍打的好也就算了。

如今劉錡也比他的欽命軍打的好。

想起昔日阻撓劉錡所部升格欽命軍,從西夏戰報看,劉錡的表現遠好於折彥質和鍾彥鬱帶的欽命軍,感覺臉打的啪啪的。

“天佑大宋,有太后這般雄主,靖王這般強臣,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西夏之戰,未開打就成竹在胸,史上罕見!”

雖然朱璉是自己兒媳婦,可梁揚祖這般吹捧,還是讓趙佶很不舒服。

包括李綱在內。

這一屆的朝臣,一點都不可愛。

他們也不想想,趙桓的太子妃是朕選的。

大宋有今日的光景,那是朕目光如炬。

“梁相,你怎麼到臨安來了?”

“我從江南到福建,準備乘船去川陝,水師讓我在臨安轉船,正好來看看太太上!”

這幾個月,江淮,兩浙,江南,荊湖,梁揚祖馬不停蹄,都在督導各府路推選民意代表。

福建路已經推選完成,梁揚祖不知道福建路那邊的具體情況,他過去只是核查部分民意代表的資格,為大宋明年的全國民意代表議事做準備。

“水師可有太后和靖王的訊息?”

李綱最近都忙著巡視,今天才到的臨安,都忘了去問問水師衙門有沒有遠航船隊的訊息。

趙佶也不知道朱璉為了穩定軍心,民心,派遣了先遣船隊一條船回來傳遞訊息。

“他們在大洋彼岸,找到一塊比大宋還大的大陸,只有少量土人居住,哪裡還有銀山!”

“銀山,真的假的?”、

別說李綱驚了,趙佶也瞪大了眼睛,張大嘴巴。

“昨天才接到的訊息,太后把那片比大宋還大的大陸命名為靖康大陸,靖康大陸跟西洋不同,哪裡沒有國家,土人連鐵和銅都不會冶煉,據說他們正在移植一些大宋沒有的蔬菜,水果,高產作物到船上。”

“你說那個銀山,有多少銀子?”

昔日金人殺到汴梁城下,要銀子。

趙佶兩次受刮全城,也沒有滿足金人的要求。

還把老婆女兒弄去抵賬。

要是有銀山,他怎麼至於被金人擄掠到苦寒之地吃苦,還跟著金人一路西遷,幾次差點把命送了。

“不知道,反正聽回來的船說,銀山挖出來的石頭就是銀子,太后賞每個遠航的士卒,士子二十斤銀礦以上!”

二十斤銀子,換成銀元就是三百二十個,銅錢三千二百貫錢。

臨安的宅院兩進的宅院也才不到一千貫,都夠買三套了。

“哎呀呀,有錢也不能亂糟蹋啊,水師月餉已經很高了,養家絕不成問題,怎麼給了那些丘八那麼多錢!”

趙佶心疼的滴血。

想當初,他在位到時候,怎麼沒再讓喬海造點大船,航行到對面大陸。

把銀子都挖回來。

虧大了。

看著趙佶肉疼的表情,彷彿賞的是他的銀子。

你這麼摳門,難怪沒有悍勇的兵將為你賣命,梁揚祖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他。

“遠航的船隊,出去就碰見了風浪,太學學生們差點吐虛脫了,女卷們也很慘,船隊都停航了,在港灣裡避風,等著御醫給他們醫治,他們也不容易,跟著太后和靖王出生入死!”

趙佶別了別嘴巴。

要是他們真死了才好。

一旦落實死訊,李綱也好,梁揚祖也好,都要跪請自己還朝。

大宋的權柄會再次落在自己手上。

尤其是那個李敬,只要他活著,大宋這幫權臣就沒一個聽自己的。

李綱看見趙佶的表情也覺得好笑。

一把好牌在手上打的稀爛。

偏偏人菜還不服輸。

朱璉看在趙桓和眾多長公主的面子上,每月給他這麼多錢養著。

對權柄的卷念,一天都沒有消失。

“梁相,你說鍾彥鬱和折彥質進攻吐蕃,會不會有建樹?”

勐然想起西夏之戰鋼字軍的表現,梁揚祖不由的露出了笑容。

剛想著怎麼安慰李綱。

趙佶就沒好氣的開口了。

“吐蕃有什麼好打的,想當年,吐蕃和西夏聯手,連童貫都打不過,吐蕃各部地處高山,除了養犛牛,都種不了黃米穀物,我大宋打下來,還不是要放棄!”

聽完趙佶的話,李綱臉都黑了。

梁揚祖在一邊嘴都笑咧了。

都說李綱說話不過腦子很氣人,趙佶這張毒舌也不差。

擺明了說,你李綱的兵,比童貫都不如。

兩人擺著這麼好的茶,看似一對交心君臣,實則互相傷害。

“上皇,微臣去川陝了,您可有交代?”

李綱,趙佶都明白他的意思,趁著現在種彥鴻重兵集結川陝,遇見政務改革解決不了的官員,宗族勢力,可以讓種彥鴻協辦。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福建,兩浙,江淮的好茶園都被幾個女人給弄完了,川陝那邊的茶,也只能將就著經營了,讓種小子給我買幾片茶園,我派人去管理!”

“好,我一定把話帶到,讓他孝敬上皇幾片茶園!”

這荒唐的旨意肯定讓種彥鴻哭笑不得,想起種彥鴻接到旨意的表情,梁揚祖噗嗤一下就笑出聲來。

種彥鴻跟著李敬一起搞的作坊,茶園,莊園可不少,南海,南洋都有。

賊有錢。

扛得住趙佶打的他的秋風。

只不過今年種彥鴻沒撈到仗打,還不知道怎麼埋怨。

李綱也有些詫異趙佶這麼直接。

回想這樣也好,只要趙佶不想著復辟,開茶園那點錢財算什麼,就算讓李敬和黃燦給他弄幾個作坊,他們也心甘情願。

“對了李相,倘若種彥鴻想打吐蕃大理,我當如何?”

西北打的這麼熱鬧,川陝的兵就挨著西南兩國。

種彥鴻要是得知宗帥派了鋼字軍打大理,肯定要罵娘。

梁揚祖知道自己管不了樞密院的事情,還是覺得可以問李綱要一個說辭。

李綱愣了愣。

暗罵梁揚祖就是個混蛋。

可他也看過戰報,非常清楚,是折彥質,折可求,鍾彥鬱他們不滿岳飛和韓世忠搶功,才有了出兵吐蕃北方部落,引誘金人來戰這個後續。

“隨他去,反正讓他看著自己後勤算賬,若是有可能,你還是要勸他今年不許動手,明年等太后,靖王回來,肯定會滿足他的要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