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本宮會去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果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

聽說每人都能拿到銀礦去皇家銀行換銀元,幫忙去探礦,去瑪雅城邦運輸作物,幫水師營地修築,還有另外賞錢。

太學生們都登岸了,陳過庭,黃燦,李芘,趙明誠分頭出去,探礦的探礦,探索瑪雅人文明的去收集文字和圖形資料,出來的遠航的水師船員,在閒暇之餘也到岸上幫忙。

並排靠在海灣裡的軍艦上,頓時冷清下來。

看見李敬沒走。

他這次倒不是去不成。

一是擔心他去了,朱璉和趙柔嘉可能會跟著去。

第二是因為劉雨亭他們帶回來的東西,加上描述的情況形容的跟少數民族的部落一樣,讓李敬對瑪雅這個失落的文明很失望。

感覺那份神秘感後人吹噓的比較多。

李敬沒有下船,喬淑雲,鄭憐玉,朱璉幾個人也沒有下船。

端坐在船艙之外的甲板上,一邊喝茶,一邊聽著祁虹他們演奏的樂曲,一邊曬著太陽。

“靖王,你說梁揚祖,朱勝非,劉韐,張叔夜,李綱他們在大宋各地瘋忙,宗帥這麼大年齡,還在西北鏖戰,跟西夏人,金人拼命,我們在船上如此愜意,是不是不合適?”

浮生難得幾日閒,朱璉這次出來,感覺更像是在度假。

其實她在登州也做不了什麼。

不過在登州的時候,總是能接到各地奏報。

感覺一切盡在掌握。

也許朝臣,士兵會很想家,朱璉卻不一樣。

哪怕回到皇宮,路過汴梁城趙桓昔日居住的太子府,她也沒有家的感覺。

不止是她沒有,連趙柔嘉也不喜歡汴梁。

反而在李敬身邊,心裡特別踏實。

“太后,沒什麼不合適,不管是梁揚祖披荊斬棘的變法,還是宗帥鏖戰沙場,或者說我等乘風破浪遠航,都是為了大宋,各司其職,按部就班,大宋很快能繁榮起來,掌權者不會用人而事必躬親,並非大宋之福!“

別看朱璉在朝臣之中做決策時候,氣場強大,笑容尊貴。

當身邊沒有外人的時候,李敬能感覺她的笑容很讓人沉醉。

“黃燦和陳卓聯名上的這道奏疏你看沒有?”

接過朱璉想女官索要,遞過來的奏疏。

李敬搖了搖頭。

黃燦渴望建立一個三司體系,為大宋開拓冶煉,機械,造船等工業奠定基礎。

陳卓更希望大宋能穩定繁榮,各地可以推行山東的成功經驗。

不管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作戰,兩人都是支援的。

甚至說只要李敬不造反,他們兩人就是李敬軍事上堅定的支持者。

負責樞密院的李敬管不了他們,也輪不上李敬管。

“黃三司使建議我們同意扶桑那個倭皇的請求,把他們發配西洋,回登州以後,馬不停蹄的讓船隊返航靖康大陸,把靖康武三軍和宗帥所部的礦場人手轉移到靖康大陸,優先挖掘這裡的銀礦,同時維持對瑪雅土人的戰事!”

對於大宋隔海相望的那個鄰居。

李敬沒有一點好感。

甚至感覺放逐他們去西洋,是便宜他們了。

還不如自己盯著,讓他們這輩子都當奴隸,成為宋人習慣的奴隸。

但是扶桑人已經知道大宋在割讓和租借的島上出金銀。

“靖王,靖康大陸真是個好地方,我等這趟遠航,不虛此行。你說過,這裡礦藏豐富,沿海的山脈背後,就有無數的牧場,良田,可不能荒廢了!”

酷愛種植的基因,已經深入華夏族的根裡。

不管是鄭憐玉還是喬淑雲,哪裡能見的土地荒蕪。

可是要開發美洲,必然涉及水師艦艇排程。

是優先考慮西洋通商,還是開發靖康大陸。

這個要看李敬意願。

“開發出了這片寶地,我宋人可以放心的生孩子,就算再多上幾個一萬萬,也決計餓不死。”

“開發這裡恐怕不容易,需要人力物力太多,一百年也未必可以讓這片大陸跟大宋一樣繁華!”

看完了黃燦和陳卓兩人奏疏。

李敬還真不敢小覬天下人。

兩人也在上書中判斷,開發靖康大陸,至少要一百年。

遠非一代朝臣能做完。

越早開發,對大宋西域之戰,對大宋改制越有好處。

既然瑪雅文明的土人善於耕作,不如動員墾殖軍團和靖康武三軍在扶桑礦軍,一同展開對瑪雅文明的全線戰事。

瑪雅土人人口眾多,上千萬,生產力低下很大緣由是沒有鐵器和工具協作耕作。

俘虜的瑪雅人,能教化儘量教化。

之後安排他們在墾殖軍團指揮下,開發美洲大陸,替大宋耕種。

甚至可以調撥部分党項,回,蒙古,女真和其他民族混編,在水師官兵和陸戰營的管理下,開發廣袤的牧場,為大宋飼養馬匹,牲畜。

“太后,可以讓樞密院和三司共同設計靖康大陸的開發,扶桑的兵也可以調,大宋海軍的重心,還是要放在西洋!”

說完的李敬,讓陳書倩找來西洋的堪輿圖。

“西洋受制於一個節點!”

堪輿圖畫的很詳細,有非洲大陸和歐亞大陸這邊的海陸分界線。

“這裡,不到四百裡,如果用運河打通兩邊的海域,我大宋船艦可以直達地中海,這樣我們在和金人西域交戰的時候,宋軍帶著僕從軍,就可以登陸金人的西邊,兩面夾擊金人!”

靖康大陸這邊除了大宋,沒有其他的國家有開發此地的航海能力。

所以可以暫緩。

但是跟金人的戰事不能展緩。

趙桓等不起。

朱璉一下子明白了李敬的用意。

連忙點頭。

“本宮相信靖王,等黃三司使,陳尚書回來,就跟他們說清楚,以西洋打通商路為先,靖康大陸開發可以進行,但是不能耽誤西洋商貿!”

君不密,則失臣......

朱璉當然能知道李敬的用意。

什麼發動福建,兩浙,廣南的海商開闢海路,跟歐羅巴人的交易。

都是煙霧彈。

或者讓大宋的絲綢,瓷器遠航,確實可以讓沿海工坊,商人得到好處。

潛藏其中的還是兩路夾擊金人。

如果能將金人主力牽制在西域,登陸的水師陸戰隊,僕從軍極可能成為急救趙桓的奇兵。

靖康之難,一別近三年。

朱璉腦海中趙桓登基做皇帝時候的樣子已經模湖,宗州城外囚徒的樣子,無比清晰。

想必女兒也如同自己一樣。

一定要救趙桓。

唯一的辦法,打到金人受不了,哪怕天下海角,也沒有他們容身之地。

這時候才可能妥協。

“哎,黃燦,陳卓雖說都是朝廷棟樑,靖王,才是我大宋擎天一柱!”

連開發西洋和靖康大陸的先後,也關乎大宋戰事。

鄭憐玉在一邊感慨的很。

女兒趙玉盤跟李敬的事情,她裝作沒看見。

趙玉盤在南洋沒有回來,她也曾懷疑是不是有了。

此刻她心裡很複雜,李敬讓她作為全國的民意代表使者,可以正大光明的參政,不在依附於趙佶,她很感激。

更感激這小子比較重情誼。

對待身邊每一個士卒,女人,都盡心盡力。

她很好奇,趙玉盤誕下帶著李敬和自己血脈的外孫,長什麼樣子。

如果回到了登州,自己是不是找個藉口,乘船到南洋,去看看女兒。

朱璉聽見鄭憐玉的話,也表示認同。

感覺自己跟李敬的緣分很奇妙,二龍山救她的時候,她從來沒想過趙桓留下的後手,成為真的。

李敬一次次出擊救人。

竭盡全力,救回來趙氏皇族和女卷這麼多人,卻沒有把趙桓救回來。

滿腔希望,一次次覆滅。

面對空手而歸的李敬。

自己連一丁點責怪的想法都沒有。

倒不是因為李敬扶持周寧,梁揚祖進行政治改良,改革,也組織宋軍把金人打的丟盔棄甲,最後自己被宋人稱頌為千古一後。

她只是單純的覺得李敬很親。

親的像自家兄弟,因為能力的關係,比種彥鴻,關勝,岳飛這些同樣看起來親的武將,截然不同。

他是大宋朝廷的柱石。

“靖王,寫本小說吧?我們這幾天想聽你講話本!”

李敬寫完了《天龍八部》之後,本來想寫射凋。

可是射凋中,金人佔據了大宋半壁河山。

他都不知道,寫出來,會不會被人罵。

甚至說他對映大宋亡國。

“太后,若是靖康之難時候,沒有我,也沒有你,大宋會如何!”

“鐵定亡國啊!”

朱璉還在發愣,鄭憐玉就拍手表態。

“沒有靖王,大宋鐵定沒救了,宗帥雖然意志堅定,也能團結各將領,但是他年齡大,又沒有冶煉武器裝備的才能,搞不好黃燦都在敵營回不來了,趙構根本擋不住南下的宋軍,苦的是大宋老百姓!”

聽完鄭憐玉說的,李敬堅定了自己不寫的射凋的決心。

經歷了靖康之難的大宋越挫越勇,打的金人連老家都放棄了,遠遁西域還要被宋軍不死不休的追擊。

大宋百姓心裡那份天下無敵的心氣,好不容易樹立起來了。

不能洩氣。

要是世人都知道話本是自己寫的,豈不是在王婆賣瓜,說不定還說他自戀。

“算了,我就不寫大宋的故事,寫個江湖的故事!”

“太好了,反正這幾日也無事,我們就聽你的江湖畫本!”

“回程的時候再寫,我覺得對於靖康大陸的移民,開發,可以作為太學課堂的題目,讓學子們做一做,萬一他們有更好的主意呢?”

李敬說完,在場的一群女人笑的花枝亂顫。

從稷下學宮開始。

這都是第三批學生了。

太學生是被坑的最慘的。

黃燦,李芘,李清照分別用冶煉,司法,政務出題,讓他們自己查船上帶來的資料解決問題。

一個個被各種題目折磨的欲仙欲死。

好不容易完成了策論。

等待他們的舌戰群儒就是噩夢。

聽見上岸幫忙,跟從牢獄裡放出來一樣,寧願幹活也不願意回船上。

船隊在中美洲一停一個多月。

總算是用銀礦,各種種子,農作物裝滿了軍艦和駁船的船艙,部分炮位都騰出來種莊稼了。

負責勘探的幾路大軍也回來了。

倒是劉雨亭和李致帶的大軍被李敬留下了。

還給他們留下了先遣艦隊的兩條船。

繼續用征戰的方式跟瑪雅人接觸,建設港口,尋找合適的煤礦。

發了財不回家,猶如錦衣夜行。

終於回家了,艦艇上的官兵,學子,都在歡呼。

沒能回家的將士雖說有些羨慕,並不氣餒,因為出外勤的軍餉都快趕上打仗了,此時回家可掙不了這麼多錢,他們早已經準備好了書信,回程的艦隊回把他們帶回家的錢和書信一起,交到親人手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哎呀,終於要回家了,出來這麼長時間,也不知道宗帥把西夏打回來沒有!”

陳過庭的感慨,讓所有人頓時想起朱璉和李敬的打賭。

紛紛笑起來了。

“這麼,這次出來沒有西洋好玩?”

倒是喬淑雲很好奇,這群傢伙明明去了西洋回來沒幾天,又鬧著來遠航。

給人感覺出來以後,還有些想家。

“怎麼說呢,西洋是復仇之戰,艦隊整日都在考慮對沙班塔爾的戰事,加上船上還帶著僕從軍,要充實一些!”

遠征西洋,每天腦子裡都是戰事。

特別到了後期,抓緊在新帝登基之前,拿下巴格達。

時間過得飛快。

因為繳獲大量的馬匹,找到硝石礦,這些都是大宋征戰急需的物資,相比之下這些農作物就沒有這麼急迫。

感覺也就沒有這麼刺激。

再說雨林裡穿梭很艱苦,尤其是找到橡膠樹和種子非常不容易,連兩個大銀礦都要穿越雨林。

所以差不多都感覺西洋更加好玩。

“就是,這裡的海灣很漂亮,可是科倫坡,就是我大宋從沙班塔爾勢力搶下來那個大島附近的海島更漂亮,太后和新帝有閒暇一定要去看看,從南洋出發到哪裡並不遠,茂德帝姬還在幾個海島上,插上了我大宋的旗幟,並且讓人銘刻碑文記錄。”

“本宮會去的,如果可能,新帝也會去的!”

當聽李敬說,如果打通了運河,可以東西夾擊金人。

朱璉對西洋的感覺立馬跟以前不一樣了。

倘若宋金西域之戰開打。

她決意跟隨艦隊遠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