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該不該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沒有足夠的人氣,福寧宮也冷冷清清。

趙佶在李敬回來以後,乾脆搬去了退位後一直在修繕的龍德宮。

也就是他以前住的端王府。

龍德宮原本跟皇宮隔著兩堵牆,都在趙桓執政期間,被趙佶讓人打通了。

也成了大宋皇宮的一部分。

可趙佶還是睡不慣。

靖康之難歷歷在目。

想起自己從西洋,還有各地回來的女兒們都回到皇宮。

鼓了好幾次勇氣,乾脆去找她們,說個對不起。

他也知道,靖康之難,自己責任遠比趙桓大的多。

害的兒女們被金人侮辱,慘死。

彷彿一塊石頭堵在自己胸口。

登基大典之後,朱璉和趙柔嘉要回臨海居,未來的大宋國都也會遷到燕京。

汴梁這些破舊的公主府還是官賜的宅子,朝廷有收回去的權利。

公主們就不想耗費錢財打理了。

都被朱璉召到了皇宮居住。

後宮挨著皇后住所有的是地方。

趙佶也是禁軍帶著,才找了過來。

有些尷尬的是,不僅一堆女兒在這裡,連鄭太后,喬,王兩個太妃也在。

“你們都在啊?朕找玉盤,想問點事!”

明面上,朱璉還是讓趙佶來垂拱殿聽政,可實際上,趙佶看出來了,自己的意見並不重要。

自從李敬當著自己面殺人,一群康王侍衛在火統下橫屍紫辰殿。

趙佶就像變了一個人。

彷彿回到了北狩路上。

處處透著小心。

趙玉盤看見鄭憐玉她們三人都把臉扭過去。

嘆了一口氣。

站起身來,把趙佶請到了隔壁屋子。

讓親隨端來了水果,自己也重新給趙佶沏茶。

“朕不是一個好皇帝,更不是一個好父親,靖康之難,你們受苦了!”

趙玉盤輕輕的舒展了眉毛,還是沒有停下手中沏茶的動作。

自己的這位父皇,當初最寵愛的是趙福金和趙纓絡,如今卻不敢獨自面對二人。

這種話,或許不是李敬回來翻盤,壓制了趙構,根本說不出來吧!

“李敬,對你們好嗎?”

這話一出來,趙玉盤嚇得差點手裡的開水都扔了。

原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懷了個李敬的孩子,原來連消息閉塞,不受人待見的父皇都知道了。

“大宋的大長公主,天不怕,地不怕,朕還記得,當初你死活要指婚一個武將?”

哪怕神經粗壯,趙玉盤也好一會才找回泡茶的節奏。

把沖泡好的鐵觀音,雙手奉給了趙佶。

“父皇,靖康之難,就是我大宋趙家人的劫,劫後重生,能遇見李敬,我很知足.......”

“知足就好,就是委屈你們了,還要幫皇后拉攏武將。”

“不委屈,真的不委屈,一點也不委屈,不管是我還是五妹,八妹都是自己情願的,很幸福呢?”

看著趙玉盤眼裡流露的滿足,趙佶笑了。

還不到五十歲的趙佶被路上吹起來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父皇,別管朝廷的事情了,大宋有了李敬,未來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在杭州先把學府的撐持起來,然後女兒們有時間就帶您去西洋,南洋,還有李敬說的那個美洲去玩,您也親眼看看這個遼闊的世界,女兒給你說,宋軍在西洋佔領了一個很大的島嶼,周圍的小島如仙境一般,美豔不可方物!”

“朕就是擔心你皇兄被金人害了,想讓他早點回來,你都不知道,完顏宗望可狠了,一言不合,北狩路上殺了你好多弟弟,還有朕的皇孫,女婿!”

趙玉盤也走過北狩路。

她何嘗不知道金人的狠辣。

趙桓落入金人之手,他能看出趙佶也很愧疚。

“皇兄能不能回來,這都是他的命,或許命好,跟我們幾個姐妹一樣,苦盡甘來,或者命不好....”

會寧府都被李敬端了,完顏吳乞買也被俘虜了。

金人說是同意交易,其實就想亂我大宋。

朝堂也好,宋軍也好把能做的都做了,還在磨刀霍霍,準備殺向西北,不就出趙桓誓不罷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餘的,都要交給運氣。

趙玉盤覺得自己運氣不錯,沒有靖康之難,她怎麼可能遇到李敬。

除了一個名正言順的駙馬,李敬把能給她的安全和幸福都給了。

他很知足。

“不說,這些了,女兒,幫我說說,李敬是個什麼人,構兒說他有曹操梟雄之姿,有司馬懿鷹眼環顧之相....”

趙佶還沒說完,趙玉盤就笑起來。

別說趙玉盤覺得李敬跟曹操,司馬懿差別很大。

趙佶也覺得俊秀爽朗的李敬,一身正氣,眼神清澈,一眼就給人好感,不像那種覬覦趙氏江山的逆賊。

“父皇,月俸夠花嗎?”

自從趙佶到了臨海居,一個月兩千金幣,比朝堂任何一個大臣的錢都多。

趙佶自己也知道。

但是對於一個集結各種愛好於一身的人,在位時候大手大腳花錢,賞美人那個豪爽,前幾日趙玉盤,趙福金給他的寶石,翡翠飾品統統一個不剩。

見獵心喜的人,又喜歡收集書畫古玩奇石。

怎麼可能夠花。

趙佶苦笑,沒好意思開口。

趙玉盤轉身到後面臥房櫃子裡拿出了一袋子金幣。

“臨安有個茶園要發售,我們幾個姐妹湊點錢把他買下來,派幾個能幹的人經營,父皇不要干涉經營,每年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好茶,也能給你補貼用,其實我們這麼做也多餘,李敬說過,父皇書畫雙絕,詩詞俱佳,大宋商事繁華之後,定然一字千金!”

堂堂大宋太上皇,居然能賣書畫為生。

趙佶也很憧憬,自己的書畫在離開權勢的加成以後,究竟能賣多少錢,忍不住自己都覺得好笑。

“行,我等著女兒們孝敬的茶園!”

本來還推辭趙玉盤手上的錢袋,可架不住女兒強行往懷裡塞。

大笑著的趙佶連去找其他女兒的心思都沒有了。

“轉告福金,瓔珞,金羅,瑚兒你的一群妹妹,朕對不住他們,看著柔嘉登基大典以後,朕就去臨安,一定把這個學府辦好,辦成青史留名的好地方,對了,朕對不住的還有憐玉,淑雲.....”

初春冰冷的金元,趙佶抱著很暖心。

北狩時候,做夢都想回到大宋,享受這份天倫之樂。

也是被豬油蒙了心。

非要聽完顏宗幹和趙構所說為趙家好。

宗澤,李綱,朱璉這些外姓人,為趙家的付出,比自己更大。

餘下的,都交給天命。

“大姐,這種事怎麼能吃獨食?”

“就是,臨安買的茶園,一定要李敬說的那個龍井茶!”

“大姐,每月的月俸,皇嫂賞的錢,我都攢著呢?”

剛轉身的趙佶,聽見趙纓絡的聲音,轉身看見趙福金,趙富金,趙纓絡,趙金羅,趙瑚兒,趙金兒,趙串珠,趙圓珠一排的長公主一人拿了一個錢袋子,全部往他懷裡塞。

還有趙金印,趙賽月,趙金姑,趙金玲幾個沒成年的,擠著姐姐,墊著腳尖,也拿著小錢袋子給他。

老眼根本管不住眼淚。

噗噗的往下流。

“好女兒,朕的好女兒!朕對不住你們!”

說完的趙佶,頭也不會,一手抱著錢袋子,一手擦臉,逃一樣的離開。

在遠處看著鄭憐玉,喬淑雲幾個人看的淚眼婆娑。

當所以人都以為趙佶不出么蛾子,登基大典就不會出事的時候。

靖字軍,勝字軍,康字軍,武字軍,忠字軍在遼東訓練的各自五千士卒,已經登陸海州了。

名義上是接的新馬。

其實都已經裝扮成了來觀禮的各地民眾,偷偷到了汴梁城。

在劉錫的接應下,佔領了皇宮外幾乎所有的制高點。

宗澤真是佩服李敬到了極點。

這種警戒的任務,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連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靖字軍都不信。

制高點上,都是各軍混雜而成。

別看現在的城牆空空蕩蕩,皆是能嚇很多人一大跳,宮牆,城牆,五軍各抽調一人為一組,崗位上周圍都是其他的陌生人。

監控汴梁城的同時,也得到監控自己人的命令。

這樣既能讓這些兵用強弩,火銃,實彈上崗,又能最大可能保證他們不出現內奸。

萬眾矚目的大典終於開始了。

各路地方官,大宋朝臣,文武官員,皇室親卷,宮中女官,各國國主和使者早早的迎候在大慶殿外。

趙柔嘉一身硃紅的龍袍很合身,在這天色微微明亮的時候,也很醒目。

哪怕被朱璉牽著。

給人感覺也是蹦蹦跳跳的出場。

隔著老遠,就在跟武將前排站著的李敬用力揮手。

所有人臉上都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

“太上皇昭告天!”

“渺渺蒼天,護佑趙宋,順應天意,傳承至今,趙氏有女,聰慧孝順.......”

稱帝的儀式很繁雜,趙佶宣讀了兩刻鐘的祭天文稿。

緊接著百官跟隨新帝,皇后,第二次轉場。

朱璉代替趙桓昭告大地。

第三次轉場,才到了趙家祖廟。

手握一卷詔書的趙柔嘉親自進祖廟,昭告趙氏列祖列宗之後。

迎來了趙柔嘉稱帝的第四次轉場。

百官跟隨者新帝的腳步,走出了皇宮,走上了馬車。

四匹阿拉伯馬很神俊,卻沒有第一輛車的幾匹大宛馬高大。

“母後,為什麼讓小姨和無憂上第一輛車,李敬怎麼不陪在我們身邊?”

顧無憂一身鮮亮的鎧甲,被朱鳳英牽著,威風凜凜的站在第一輛馬車上。

看著城外的百姓跪地高喊官家。

而李敬和種彥鴻,一人一邊。

護衛在開路馬隊後的第一輛豪華四輪馬車。

趙柔嘉很不理解。

朱璉也覺得李敬似乎有些謹慎過頭,萬一日後百姓把顧無憂認作新帝就麻煩了。

誰知道馬車穿過汴河上一個小橋的時候。

就聽見了火統的聲音。

連續幾響,然後跟著是弩箭,爆炸聲。

第一輛馬車上的車棚勐的拉起。

幾個女官連忙護著朱鳳英和顧無雙趴在馬車上。

關勝,岳飛,劉錡,韓世忠,折彥質一群武將抽出兵刃,護衛在幾輛豪華馬車周圍。

周圍的百姓驚呆了,眼看著要亂成一團。

街道上的禁軍和調集的精銳都在吼著肅靜。

宗澤非常清楚,這是城內警戒的士兵,發現了臨街附近的賊人異動,率先開槍。

心裡不由的暗罵。

這些賊子好狡猾,張所的開封府軍拉網排查了所有沿線住宅,城中制高點的士卒們都盯了三天,抓捕了兩批可疑人等,居然還有漏網之魚。

直到禁軍配合各軍精銳控制了異動的院子。

解除警訊的口哨聲響起。

李敬才發出了讓儀仗前行的命令。

彷彿就是一個小插曲。

趙柔嘉在城南搭建的祭臺上,完成了對百姓承諾的儀式。

繞道城外,走上了城北城牆。

這個昔日趙桓封賞勤王大軍的地方。

禮炮十二響過後,朱璉替代成為太上皇的趙桓,乘坐著馬車,檢閱了各軍儀仗。

分列式威武的宋軍,踏著雄壯的腳步,手持威武的短槍,結成為方陣,在萬勝的吶喊聲中,在汴梁護城河外走過。

騎兵戰陣,各種火炮戰陣依次走過北門城樓外面。

萬勝的呼喊,振聾發聵。

狠狠的震撼了一把朝中文臣和汴梁百姓,讓西洋各種國主,使臣交頭接耳,一臉嚴肅。

也給了趙柔嘉無窮的勇氣,踩在矮凳子上,不停的揮舞雙臂。

城外百姓傳來吾皇萬歲的高喊。

“李副使,謝了,我忠字軍經此檢閱,無愧大宋精銳之名!”

韓世忠,關勝,劉錡,折可求,李綱都在城牆上。

緊張的看著自己的兵,舉著代表自己名號的旗幟,從城外列隊而過。

“豈止是精銳,沒聽見百姓的呼喊嗎,我恨不得拉著所有的兵過來看看,看看我綱字軍今日走出來的威風!”

“知足了,我關勝這輩子最慶幸的就是接了李敬書信,帶兵勤王,昔日官家封賞的一幕,彷彿就在眼前,關某等著策馬西域,同金狗決戰的那一天,哪怕馬革裹屍,也在所不辭!”

這場閱兵準備並不充分,時間也很短。

可是在場的朝臣,百姓,經歷過靖康之難以後,對軍隊的理解也不同了,大宋需要鐵血男兒,保家衛國,保護大宋的子民。

親眼看到大宋如此強軍從眼前走過,淚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模湖了雙眼。

原本李敬,李綱他們接到的儀式,閱兵式以後就回皇宮。

誰知道朱璉走到了喇叭面前。

“靖康之難,山河破碎,百姓流利,天佑大宋,得眾賢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大破惡虜,復我河山,大宋的百姓們,你們說,該不該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