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稅收改革(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了使話題更容易進行,我遂謂諸葛亮問道:“要討論如何進行土地改革,當下最緊要的,我們還是需要知道如今的土地制度出現了什麼問題。所謂對症下藥,便是如此而已。”

諸葛亮頭稱是,當下言道:“便如伯虎昨夜所,土地乃是權力的象徵。如今漢室之所以衰微,便正是因為天子手中掌握的土地過於少了。卻不知伯虎以為,如何做,能使當政者擁有大量土地?”

土地是權力的象徵。諸葛亮這話得夠精闢啊,我不得不歎服。感嘆中,我應道:“天下之濱莫非王土。”

諸葛亮聞言,隨即問道:“伯虎意思便是,恢復夏商周時期的土地王有制?”

我笑道:“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只不過,井田制於當今,過於落後了。”

諸葛亮亦是笑道:“亮豈不知。”這時笑完,遂嚴肅問道:“卻不知針對土地改革,伯虎有何良策?”

我遂道:“漢朝**,以致天下民不聊生,歸結原因,不過是因為土地兼併過於嚴重。當前我荊州要百姓安居樂業,首先便要從如何抑制土地兼併這個方面考慮。”

“土地兼併?”聞言,諸葛亮卻是微微一愣,旋即笑道:“昨夜便聽聞伯虎有如此形容,至今卻仍是不解這四字是何意思。願伯虎細言之。”

他這般,倒是讓我忽然反應過來了,當下急解釋道:“土地兼併,顧名思義,便是指土地不斷地被兼併到一起,由有實力的豪族掌控。換句話,便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或者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各豪門望族對土地的熱衷程度,軍師自然深知。他們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可是願意採用各種卑劣手段。尤其是在災年裡。這對那些大地主、大官僚來,便是天賜良機!農民守城減少,交不了稅收,便只能依靠變賣自己的土地給地主們,用以生計。如此,便是許多擁有土地的農民在天災**之時,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各大豪族佃農…”

諸葛亮聞言顯然有些感觸。這時嘆道:“各大豪族擁有了土地,如此,便可與朝廷作對了。”

我苦笑道:“軍師所的,不過是土地兼併對朝廷穩定危害的一個方面而已。實際上,土地兼併帶來的後果,往往可以促使改朝換代了。”

諸葛亮想了想。贊同道:“所以,天下誰土地擁有最多,誰的影響力就更大,權力也更大。要想天下太平,自然天下擁有土地最多的,便應該只是當今的天子!”

我笑笑,不置可否。

這時諸葛亮看著我不話,想必是知道前番之言。基本與話題無關了。又言道:“伯虎適才所言,亮只看到土地兼併的一個方面。卻不知另外一個方面,是什麼。”

我應道:“當土地兼併嚴重時,必然會有兩種矛盾突出起來。一是天下無地貧農與各大豪族間的矛盾,二便是天子同各大地主之間的矛盾。軍師前番看到的,便是後一種,天子與各大地方豪族的矛盾。”

諸葛亮聽著,了頭,示意我繼續下去。

我頓了頓,續道:“而土地兼併嚴重時,這些矛盾如果發展下去,必將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天子採取抑制兼併的措施,使各大地主、大官僚土地兼併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從而促使天下穩定。二便是,直接將要導致農民戰爭的爆發!”

諸葛亮聞言略有所思,過了半響,方才感嘆道:“黃巾之亂,便正是如此!”

我頭,言道:“正是如此。所以,主公若想統一天下,還我漢室天下一個太平的話,當下,不得不制定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到這裡,我頓了頓,卻是嘆氣道:“只是抑制了土地兼併,必要要觸及各大豪族的利益,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這話的時候,其實我早已經聯想到了當初荊北是如何落入到了曹操之手的那些事情。自然,得罪地主階級,哪一個當權者,都必然要付出代價的。劉備先前與荊州豪族間利益發生了衝突,結果,代價便是,曹操一來,他們立馬裡應外合,葬送了荊州大半領土。

我這麼想,諸葛亮此時又如何看不來?

諸葛亮見我感嘆,當下卻是臉色一肅,傲然道:“亮自知主公要匡扶漢室,難度極大。便如今,你我更當盡心盡力,為主公出謀劃策了。”

我應道:“這時我趙風的本分。”

諸葛亮聞言,未見有任何表情,這時又問我道:“卻不知伯虎以為,當如何抑制土地兼併?伯虎想來既知原因,必有良策,何不一併出?”

我遂言道:“要抑制土地兼併,其實最簡單的最能見成效的,莫過於就是反對土地私有制,將土地全部歸依在主公手中……”

聞言,諸葛亮急是驚訝道:“這如何能成?若是主公將所有土地歸為己有,那些原本的擁有者,何能同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笑道:“所以,改革要進行,難度是極其之大的。”

諸葛亮苦思中,過了一陣,搖了搖頭,苦笑問道:“卻不知還有何方法?”

我應道:“方法倒是有很多。”

諸葛亮道:“願伯虎細言之。”

我遂答道:“便是禁止土地的買賣。”

諸葛亮聞言,想也不想,便搖了搖頭,言道:“怕是禁止不了。”

我苦笑道:“風自然知道難度很大….”

諸葛亮聞言,嘆了一口氣,又問道:“可否還有更穩妥一些的辦法?”

我又答道:“有是有,卻怕是治標不治本,況且,實施起來,也有一些難度。”

諸葛亮急問道:“卻是何策?”

我心中思慮了一番,這時乃言道:“照如今這形勢來看,既是不能全部將土地掌握在主公的手中,又不能禁止土地買賣,那麼,便從這兩方面分別下手,各思對策便是。既然豪族現有的土地不能收回,那麼,大可將那些因戰亂荒蕪的土地歸納到主公手裡。而對於不能禁止土地買賣,我們大可限制便行了。”

諸葛亮聞言有些不解,乃問道:“如何限制土地買賣?”

我答道:“便從稅收方面著手。要想進行土地改革,相應的,自然也要有對應的稅收制度改革。”

“改革稅收?”諸葛亮細細思考了一番,最後言道:“確是可以。”

這時我問道:“卻不知如今漢朝,稅收以什麼為依據?”

諸葛亮言道:“便是以丁身為本,資產為輔。”

我聞言,隨即搖了搖頭,言道:“稅收如此,實在有些不公平了。”

諸葛亮笑道:“可不是!如今天下之人,貧富差距何其之大,每個人都按人頭繳稅,可不是苦了百姓了。亮自是早有改革的打算。”

我聞言遂問道:“卻不知軍師想出了甚法子改革?”

諸葛亮道:“自是將土地優劣分為幾等,而後以資產為宗,進行收稅。”

以資產為宗?我有些無語了。

在我的印象中,唐代實施兩稅法時,便是以每戶佔有土地頃畝、資產多少為收稅依據。既然是以資產為依據,可是由於土地有兼併現象,個人所佔有的土地數目有變化,這就要求必須每年核定土地,資產。而實際上,每年核定土地,是多麼大的一項工程啊,朝廷哪裡能年年如此?便如此,調查工作做不好,呃,是沒辦法做好,必然會導致官僚貴族、地主富戶可以用不報或少報的手段,達到少交賦稅的目的。結果自然會出現某些地區“十分田地,才稅二三”的情況。所謂“唯以資產為宗”的原則,實際上,終是很難貫徹。

當下聞言我仍是嘆道:“以資產為宗,確實是不錯的想法,只是,還是牽涉到了禁止土地買賣的問題。畢竟,若不如此,每年進行一次土地、資產核查,實是麻煩至極。”

諸葛亮聞言笑了,乃道:“如此看來,伯虎想出了問題的關鍵,自然會想出對策來了。此便是亮要與伯虎接下來必須要探討的問題。伯虎有何言,儘管來聽。”(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