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荊州危矣(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卻我聞言大驚之下,直問高沛所言何解。那高沛聞言急是解釋道:“當初承蒙將軍搭救,我與那楊懷歸心主公,不久被派往上庸,拜見關將軍。豈知那關羽見了我二人,得知我二人乃是西川培關之降將,莫是以禮對待,便是任命也未曾讓我二人擔受!如此,我與楊懷一直感嘆。直到前番關將軍回了襄陽,才將我二人調去新城負責城防之事,沛自然心裡歡喜了!不想如今關將軍北伐曹賊之時,新城卻是忽然來了一朝廷使者。沛自知那使者乃是曹賊手下,故而欲殺之,被楊懷阻攔….”

不等他完,我立馬明白了,急喝道:“不用了!想必便是那楊懷如今當了那曹操的內應了!”

高沛急是言道:“沛幾番勸那楊懷,他皆是不聽!如今他在新城大權在握,沛已知他對我起了殺心,是以急奔宛城而來。”

我聞言便問道:“將軍為何不投江陵,反卻是往宛城來了?”

高沛道:“東南一邊,如今已被曹賊大軍與那楊懷兵馬阻斷,沛願往襄陽或荊州,情知為難,又聽聞關將軍在宛城,是以空身,急急過來….”話到這裡,高沛環顧了一下周邊,乃問道:“不知關將軍….何在?”

我應道:“今早上已引大軍回樊城去了。”一邊又問道:“將軍新城東南,如今已經被曹賊人馬堵住道路了,如此可是,如今新城之地,已然完全落入到了曹賊之手?”

高沛了頭,應道:“正是。”

我慌問道:“那上庸那邊,可是有了訊息?”

高沛道:“事急,不敢西投矣,故未知。”

當下,我急是陷入一陣驚慌之中。

上庸啊!趙雲!如今這情形,趙雲怎麼樣了?曹賊若沒有打破上庸。卻怎的又兵犯新城了?

我心下又是疑慮又是擔心。急是陷入沉思中,倒是忘了眼前事了。

這時高沛歇息了片刻,乃問道:“趙將軍何以至此?”

我從沉思中醒來,苦笑道:“如何不在此?如今,風便是掌管了這宛城的一切事物了。”

“哦?”高沛有些驚訝,問道:“將軍不是在培關麼?怎的忽然間又到了此處?將軍莫非有神遁之術?”

我一愣,竟是聽出了他話裡有意味。乃問道:“將軍在,你竟是已有幾月未曾聽過西川方面的訊息了?”

高沛聞言一臉苦笑,乃道:“沛一將,乃能知主公軍中情報?”

我聞言大是驚訝,又問道:“那將軍到了新城之後,也未曾有過我軍中情報?”

高沛應道:“便只知關將軍往北而來。”完又補充道:“且這訊息。亦是傳自曹操使者之口。”

我急是驚呼道:“不好!”

這曹操,太有心計了!我卻是萬萬沒想到,曹操如今竟是如此地早有安排!這新城斷了訊息,想必,如今這上庸等地也斷了訊息的!既是荊州這些地方斷了聯絡,想必,西川方面,對荊州這些平安城。自然也不會重視。更是難以有什麼探報了!

也便如此,我在想。這曹操,大概很早就已經派著軍馬,悄悄渡過漢水,穿插進了荊州!

曹操大隊人馬進了荊州,關羽如何會不知道?各地將領又如何不彙報?難道,曹操真有能耐能到處掩人耳目?百姓呢?他們不會….

我慌了,我想到了!百姓不能通傳,便只能明,這荊州的地主老財們,他們配合封鎖了訊息!

曹操大軍,荊州豪族,叛軍…..這形勢!我怎能不震驚!

事情沒有最壞的,只有更壞的!原來,我前番的估計,不僅沒有誇大,反而還是,我過於看此番曹操的動作了!

曹操此番用計,他急是看清楚了這西川和荊州的聯絡上存在問題,更是看清了,荊州留守大將關羽急功近利的脾性!

如今,這荊州,曹操派了多少人馬?

曹操從漢中回來了,這是不是在,他已經放棄了對西川的企圖?他若是放棄了西川的企圖,那麼,漢中之地,曹操有必要放著十幾萬人馬防守麼?何必要那麼多!若是曹操秘密派出餘部,順著漢水而下至荊州….

莫非,曹操如今出現在新城的人馬,便已經是漢中的人馬?

我不敢想,更是不能想了!越想,只怕我心裡約會有放棄宛城的想法!我倒是想,即刻引著宛城這三千人馬,先往上庸那邊去了!

不錯,上庸之地,如今成了重!成了局勢不能明晰的疑中心!曹操若是漢中或是長安人馬深入荊州,上庸必是路經之地,而那裡,可是有趙雲的存在!莫要忘了,趙雲手下還有千餘白耳兵,加上上庸守軍一二萬,也是一支精兵,曹操要輕易踏平,必須得先過趙雲這一關!

我相信,荊州西面的情況,如今最清楚局勢的,便只有趙雲了!

我相信趙雲,他一定知道怎麼做的!

思及此,當下,我急對高沛言道:“將軍如今,可否應承我趙風一件事?”

高沛遲疑道:“不知將軍有何事需要末將去辦?”

我言道:“去上庸!”

高沛驚訝道:“去上庸?!”

“是的!”我笑著頭,旋即止住笑意,而後鄭重地道:“去趙雲將軍那邊,代我傳句話。”

高沛聞言遲疑道:“將軍所言,那趙雲將軍此時尚在上庸?”

我再是頭,言道:“告訴趙雲將軍,求他務必守住上庸!無論荊州目下情形如何,切不可引兵出城。”

高沛頭,算是應承了下來。

我又道:“上庸如今得到的情報,一律當成是曹操的謊言!上庸如今有大隊兵馬來,無論是西川的,或是荊州的,無論規模,一律當成是曹操士兵,到上庸城下,便可格殺勿論!上庸若是有荊州百姓來投,一律置之不理!上庸若是….”

高沛不斷頭,而後道:“將軍不用了,這等道理,沛已知曉。便是沛一到上庸,便只叫趙雲將軍按兵不動便可!”

我很是滿意地頭,言道:“以靜制動,當是如今上庸守兵的唯一可行辦法。”

高沛乃道:“事不宜遲,沛這便急回上庸而去。”

我笑道:“不忙。將軍一路辛苦步行而來,可待歇息片刻。且此番去上庸,自然要喬裝一番…”

高沛道:“謝將軍提醒。沛這便去換身尋常衣衫。”

如此,我便命人將高沛引去府上用飯。

這日深夜,高沛自是快馬而出宛城,直奔上庸去了。

而府中,我自然一個人在苦苦琢磨,如今這紛亂的局勢。

宛城如今這幾日看來,怕是不會再有何戰事了。不過,這表面上的平靜,其私底下,不得便暗藏洶湧波濤。

時間,便在這平靜中慢慢過去。

宛城周圍一直未見有曹兵動靜,雖然如此,我又何敢大意,便直是狂派著探馬打探邊境情報。

荊州方面不見諸葛亮有書信來,我自是猜測不是諸葛亮的錯,二是訊息的渠道被阻斷了。徐庶不見書信來,更是如此。

關羽一軍,出宛城已有十餘日,此時,安排是已經抵達了樊城。按時間推算,也馬上該出發去襄陽了。

荊州何其之大,一動亂起來,只怕又要天翻地覆了。若是再像上一次那般,曹操聯合東吳舉兵來犯的話,這荊州如今的局勢,怕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亦是要提前上演了。

不過,正如當初周亮所言,如今這東吳尚在揚州與曹軍對峙,何會有餘力更是有理由和曹操合謀呢?如此,荊南四郡以及江夏郡,暫時有可能安寧。

劉備已經得罪過一回荊州的豪強,便眼下荊州危急時刻,怕是諸葛亮無力也不敢再得罪一番了。如此,便只能靠著劉備荊州的留守人馬以及新近訓練的士兵,苦苦撐住。

曹操果真沒有遷都的想法,這一,更是應證了宛城是他故意送給我們的。而這些天,探馬也過來得來訊息,言許昌之內,朝廷進行了大幅的人員調整。不用,漢室忠臣一個個接二連三倒下,朝廷之中,曹操逐漸安排了自己的心腹,掌管朝事。

獻帝死了。是的,死得有些匪夷所思,卻也合情合理。天子一死,本來應該天下震動的局面,在這特殊的一刻,也沒有出現。至於皇帝的死,此時天下的百姓,自然大多是認為重疾突發暴斃身亡。曹操騙人的手段,自然有一套。

新皇帝出現了。便是獻帝死後,他的一個叫什麼劉聰的兒子立馬便被曹操扶上了皇位。公元1年,原本的建安十六年,如今變成了建興元年。

而最近,平常百姓中談論荀彧荀侍中的死,也多發議論其是因為獻帝已死,以致傷心而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建興元年九月,荀彧有幸與獻帝安葬在了同一個地方。這是違背常理的,卻也看出來,曹操最終還是將荀彧風光大葬了。是念其過去有助於他,給了荀彧大漢第一忠臣的讚譽,或是….天下人,誰會去追究?

天下人看到的只是,如今曹操還是忠於漢室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