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短視是人的通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王振國是真心拜師。

一來是他對中醫非常痴迷,想要有一番作為;

二來則是對啞巴爺爺敬佩得無以復加,他自幼就喜歡鑽研醫術,只是未曾遇到名師,多是根據古籍自學。

現在遇到啞巴爺爺這樣的人物,王振國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衝動,按照傳統禮節,磕頭拜師。

啞巴爺爺只是聽劉青山說起過王振國這個人,對他的情況和品行不甚了解,所以老爺子抬頭向劉青山望過去。

劉青山也知道,王振國不是趨炎附勢之輩,而是出於真心來拜師,於是笑著朝師父點點頭。

啞巴爺爺這才用手比劃幾下,小六子就在旁邊翻譯:“爺爺說,可以收你當記名弟子,以後再考慮是否錄入師門。”

王振國大喜,他剛才一衝動,就萌生了拜師的念頭,萬一老爺子不答應,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幸好有劉青山相助,這才得償心願。

“嘻嘻,王師兄,給師父敬茶吧。”小六子眉開眼笑地給王振國端過去一盞茶。

小丫頭當然希望爺爺多收徒弟,人多才熱鬧嘛,這或許跟從小生長的環境有關。

“師父請用茶!”

王振國給啞巴爺爺敬茶, 激動得手臂都微微顫抖。

啞巴爺爺抿了一口,伸手拍拍劉青山的肩膀, 算是接納了這個記名弟子。。

王振國站起身, 朝劉青山一禮:“師兄。”

雖然王振國已經三十多歲, 不過劉青山也坦然受之。

港島的宋一針老師兄,都七十多了, 還不是照樣和劉青山平輩兒。

“老王,這是咱們師門的信物,我替師父贈送給你。”

劉青山還真有大師兄的樣兒, 掏出來一塊紅山玉,遞到王振國手上。

小六子也把脖子上掛著的玉佩拽出來,展示一下,王振國這才笑著謝過。

“這個玉佩前兩年小鬼子買的時候, 就價值一萬美金,老王你好好收著。”

劉青山又叮囑一句,免得王振國把古玉弄丟嘍。

王振國手上一哆嗦,玉佩差點掉地上, 他也想不到, 這塊看上去不起眼的玉器,竟然如此貴重。

“哈哈哈,恭喜王老弟, 搞得我現在都想磕頭拜師啦!”吳醫生也在旁邊湊趣。

說得王振國臉上樂開花,彎腰抱起小六子:“小師妹,哈哈, 我今天實在太高興啦!”

“王師兄, 你的鬍子太扎人。”小六子的腦瓜直往後躲。

“哈哈, 師兄一會領你去供銷社買糖。”王振國都高興的不知道怎麼好了,想起了給小孩買糖吃這招。

卻見啞巴爺爺手裡比劃幾下, 王振國現在還不懂師父的手語, 連忙望向小師妹。

“爺爺說, 叫師兄一會兒把你研究出來的藥方給他,一起參詳參詳。”小六子也就給他翻譯。

王振國大喜:“是, 師父, 幾個方子就在我包裡呢, 這就拿給你看。”

啞巴爺爺抬手擺了擺,示意不急, 這種事情, 還是回家之後, 沒有外人的時候再慢慢商量。

雖然啞巴爺爺非常豁達,有濟世之心,但是這藥方不是他的,所以還是要注意保密。

藥方保密這種事情,在行內太常見了,每一味藥的劑量不同,藥效就相差許多。

所以許多中成藥,都標明成分是什麼,但是並沒有標註劑量。

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雲~南白藥了,都知道主藥是三七,但是其它成分和劑量搞不懂,你就仿製不出來。

當初在抗戰的時候,雲南白藥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連那位委員長都動心了,想要把藥方弄到手,最終也沒有成功。

接下來自然是參觀一下製藥廠,先看提煉紫杉醇的車間。

幾名外籍專家看到啞巴爺爺,立刻都恭恭敬敬,跟小學生似的行禮問候。

他們都有自己的訊息渠道,知道啞巴爺爺在米國那邊做出的功績。

老外就這點好,你要是有本事,他們就真服氣。

等到和劉青山打招呼的時候,一個個就變了模樣,全都笑呵呵地上前擁抱,嘴裡哇啦個不停。

“劉,你咋才回來涅,都想死俺啦。”一個大老外熱情地抱住劉青山,嘴裡更是說著一口彆扭的普通話。

本來腔調就有點怪, 再帶上濃濃的當地口音, 聽了就叫人忍不住想笑。

劉青山拍拍這傢伙的肩膀:“梅森,你的漢語學的不錯,回國之後,要好好推廣。”

“嗯哪,多謝誇獎。”梅森一臉嘚瑟。

車間裡還有中方的工作人員呢,鍾教授和章教授都在,都忍不住望著劉青山笑:老外要是都說一口東北味兒的普通話,好像也挺親切啊。

其實這個還真有先例,後來島國一名乒乓球運動員,因為打小就在這邊訓練,就學了一口東北普通話。

再往前推,剛建國的時候,蘇聯的電影譯制片,大多是春城電影製片廠配音的,裡面的毛子,說話就是這個腔調。

和老外打完招呼,劉青山這才和鍾教授他們握手,嘴裡道著辛苦。

鍾教授笑著搖頭:“一點也不辛苦,天天好吃好喝,空氣也好,我這身體感覺都年輕了不少,劉總啊,以後我就在你們這邊養老算嘍。”

他年紀大,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齡,只不過趕上好時候,所以想多發揮點餘熱。

劉青山笑著點頭:“沒問題,到時候,還有農大的王教授跟您作伴。”

“那就一言為定。”鍾教授是真喜歡上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是因為他聽到王教授的事情,所以才萌生這個念頭。

說完又朝身旁的章教授一指:“小章也有這個想法。”

劉青山望望章教授,才四十剛出頭,好像距離退休還早著呢吧?

鍾教授隨後又解釋說:“小章的意思,是留在你們夾皮溝製藥,劉總啊,你們這裡還真是能留住人啊。”

劉青山也聽明白了,笑容滿面地表示歡迎,章教授為人有點市儈,不過能力絕對沒問題。

只是剛來的時候,章教授眼界有點高,眼皮子有點淺,看不上這個小山溝。

後來才漸漸發現,夾皮溝製藥廠發展的太好了,待遇也好,於是就透過鍾教授來委婉地轉達一下。

劉青山當然也知道章教授的小毛病,人無完人,瑕不掩瑜。

“劉,俺都喜歡上你們這嘎達,都想留下來啦。”梅森也把腦袋湊過來。

和他擁有一樣想法的還有幾個人,尤其是那幾個毛子,都使勁點頭。

在這裡住了一年的時間,這些老外,也同樣喜歡上這裡。

唯一困擾他們的是,這裡的姑娘都比較保守,生理問題不大好解決。

劉青山也照單全收:“只要你們自己能辦下來移民,我們這邊全部接收。”

幾聲“烏拉”響起,還伴著歐耶的叫聲。

米國團隊中,唯一的女士凱瑟琳湊到劉青山身前:“劉,上次和你回來的那位李先生,怎麼這次沒回來?”

香水有點太刺鼻,劉青山稍微往後挪了挪:“你說鐵牛師弟啊,他都成親了,凱瑟琳你就別惦心了。”

凱瑟琳遺憾地聳聳肩膀,惹得大夥一陣鬨笑。

來參觀的吳醫生和王振國,在旁邊也瞧得直發愣,在他們的理解中,外國專家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隨後又去了別的車間,像是麝香保心丹和速效感冒片的生產線,都叫這兩位大開眼界。

想不到在這個偏遠的小鎮,竟然還有這麼先進的裝置。

最關鍵的是,生產出來的藥品,供不應求,還能出口創匯,叫這兩位客人瞧著無比眼饞。

“小師兄,我們那邊的紅豆杉果子,能不能也賣給你們?”王振國向劉青山詢問。

“當然可以,我們這邊的原料,也是嚴重不足。”劉青山當然同意,這東西多多益善啊。

王振國就樂顛顛地要去打電話,劉青山又叮囑一句:“千萬別破壞那些大樹,不能殺雞取卵!”

短視是人的通病,尤其是窮怕了的人,要是得到發財的機會,那絕對瘋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多地方的資源,都遭到滅絕性破壞,就是這個緣故。

“放心吧。”王振國拉著呂小龍,去廠長室打電話。

兩地相距幾百裡,採摘下來的紅豆杉都不用烘乾,直接運過來就成。

反正也參觀完了,大夥都一起往辦公室溜達,吳醫生掏出來一張藥方,跟啞巴爺爺探討,這藥方就是啞巴爺爺給大鬍子校長開的。

小六子在旁邊給當翻譯,一些醫學名詞,也說得頭頭是道,叫吳醫生都刮目相看。

啞巴爺爺這個藥方,是針對徐校長個人的,如果想要普遍使用,還需要辯證。

很快,王振國打完電話,也加入進來,一起跟著討論學習。

這就沒劉青山啥事了,他索性去對面的野菜廠溜達一圈,順便定一下晚飯。

這個季節,也是野菜廠最忙碌的時候,來這出售山貨的人,都排著長長的隊伍。

有單人的,也有屬於夾皮溝聯合體的,這一類通常都是大宗的生意。

出售蘑菇木耳的最多,也有少量是來賣松露的,專門有幾名維克多派過來的手下,在這裡負責驗收和裝運。

松露的保質期雖然還可以,但也是越新鮮的香味越濃,所以都是裝箱之後,馬上就運走。

劉青山正瞧著呢,就聽到隊伍前面有人嚷嚷:“俺們這松露你們咋不收呢,欺負人是不是?”

他走過去檢視,卻是幾個年輕人,為首的那個人拎著個籃子,裡面放著十幾枚松露。

有兩個老外哇啦哇啦地跟他解釋著什麼,他們也聽不懂,而翻譯這時候剛好不在,雙方雞同鴨講,根本無法溝通。

劉青山湊上去,一臉嚴肅地向那幾個年輕人道:“你們挖回來的松露,根本都沒有成熟,所以我們不會收。”

成熟的松露,會散發出獨特的香氣,所以像豬狗等嗅覺靈敏的動物,可以分辨出來。

普通人或許嗅不到,但是專業人士,卻可以。

在歐羅巴那邊的松露產地,除了有專門尋找松露的松露獵人之外,還專門有一種松露鑑定師。

就像鑑定文物的鑑定師一樣,只不過人家專門會鑑定松露的品級。

外地人來購買松露,通常都會請一位松露鑑定師,支付一定的佣金,這樣才能選到品質上佳的松露。

聽劉青山說完,領頭的那個年輕人嘴裡嘟囔一聲:“明明都是一樣的嘛。”

劉青山搖搖頭:“當然不一樣,沒成熟的松露,味道相差許多,根本就不值錢,我問問你們,這些松露,你們是怎麼挖出來?。”

“在林子裡挖的唄,你哪那麼多廢話,不收的話,俺們回家自個嚐嚐。”那個年輕人轉身準備走人。

“不能走。”劉青山冷聲說道,“縣裡和鎮上,對採挖松露有著明確的規定,不許大面積翻挖,那樣會破壞整個松露生長的環境。”

說到最後,劉青山已經聲色俱厲:“你們這些松露,到底是怎麼挖出來的?”

要是牽著訓練的獵狗或者母豬,找出來的松露,多半都是成熟的。

而現在這個月份,剛剛進入松露的成熟期,所以很明顯,這幾個年輕人就是漫山遍野亂刨,才弄到這些未成熟的松露。

這種行為,必須打擊。

不然的話,大夥都這麼幹,用不了幾年,松露資源就會枯竭。

在後世,這樣血淋淋的教訓,不勝枚舉。

“要你管,走啦走啦!”領頭的青年顯然也有些怕了,趕緊開溜。

早有野菜廠的安保人員,將他們攔住:“走,上派出所去!”

那幾個青年一瞧大事不妙,還試圖逃竄,可是這裡的保安,都是退伍兵出身,三下五除二,就把這幾個傢伙全都撂倒,推推搡搡,押去派出所。

那些排隊賣山貨的,都瞧得一愣一愣的。

劉青山看到大夥有點驚慌,於是高聲道:“鄉親們,山裡的資源,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所以我們才要一邊採摘,一邊保護。”

“細水長流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這樣咱們山裡的資源,才能持續發展,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山民們都紛紛點頭,這幾年,沒少宣傳這方面的事,大夥心裡還都是有數的。

就是剛才那幾個愣頭青,年輕不懂事,需要好好教育一下。

小風波過後,繼續收貨,劉青山去食堂轉了一圈,安排飯菜。

正跟大師傅研究菜譜呢,就看到吳桐領著小六子急匆匆地跑進來,小六子嘴裡吆喝著:

“哥,出大事啦,路作家得獎了,好像是得了一個什麼耳朵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隱為者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