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君臣之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柴榮在慶壽殿西閣召見朱秀和符彥卿父女。

符彥卿拐彎抹角說了一大堆話來稟明來意,柴榮倒是極為耐心地聽完。

只是自始至終,皇帝神情平澹,看不出喜怒,令符彥卿忐忑不安。

符金菀垂立一旁,低著頭一副柔柔怯怯的模樣。

柴榮目光從符金菀身上劃過,波瀾不驚。

“此事,且容朕考慮,等朕二徵淮南回京,再給你答覆。”柴榮澹澹道。

符彥卿有些失望,柴榮沒有當場答應,再過幾個月說不定又有變數。

可是皇帝已經明確態度,他也不敢逼迫太緊,只得揖禮道:“老臣一心為陛下、為國家著想,還請陛下恕老臣僭越之罪!”

柴榮道:“衛王忠心朕自然是明白的,只是皇后喪儀剛過,朕也即將趕赴淮南,此事只能延後再論。”

“老臣明白!萬請陛下保重龍體,此次再徵淮南,一定能一鼓作氣拿下淮南十四州,老臣翹首以盼王師凱旋之日!”符彥卿道。

柴榮笑道:“借衛王吉言,希望今年戰事一切順利!”

又閒聊幾句家常,柴榮讓符彥卿父女先行退下,讓朱秀單獨留下。

臨走前,符彥卿滿含殷切地深深看了眼朱秀。

“這衛王,朕實在不知該說他什麼才好....”

等符彥卿父女走下西閣堂前的長臺階,柴榮搖搖頭嘆道。

朱秀苦笑道:“臣也覺得衛王此舉不太妥當,本不願摻和,奈何前些日衛王親自登門造訪,讓我隨同進宮。

老岳父一番苦口婆心之言,臣實在抹不開臉面,這才和他一道進宮....”

柴榮揉揉眉心:“皇后溘然長逝,朕本不願再立後位,衛王這番好意,倒叫朕為難。”

朱秀誠懇道:“中宮主位事關重大,更是陛下家事,全憑陛下乾綱獨斷,陛下無需顧及衛王或是臣的顏面,全憑心意處置便可!”

柴榮笑道:“若朕接納符六妹,符氏依然為外戚,你也能維持和朕的連襟關係,好處多多,難道就不盼著朕同意此事?”

朱秀默然片刻,拱手懇切道:“臣斗膽說兩句心裡話。陛下和臣既是君臣,在此之前更是知己好友。

站在朋友角度來說,臣衷心希望陛下能走出陰霾,重新振作,將來能尋到一位真正喜歡、投緣之人,後宮能像皇后在世時一樣和睦美滿。

臣並不希望太多功利因素摻雜進陛下家事之中,臣希望後宮能像皇后在世時那樣,是一個讓陛下享受安寧的地方。”

柴榮聽完久久沉默不語。

好一會,他輕輕嘆口氣:“這些話,世上或許只有你才會對朕說。朱秀,朕要謝謝你。”

朱秀長揖及地:“臣希望能和陛下做永世的君臣、永世的朋友,如齊桓公與管仲、劉邦與蕭何、李淵與裴寂、李世民與李靖,陛下為千古一帝,臣追隨陛下也能混個千古名臣!”

柴榮拍打御位扶手,爽朗大笑。

西閣門外,幾個太監探頭探腦。

自從皇后薨逝,陛下就再也沒像這樣開懷大笑過。

“好!朕有你這樣的良師益友、忠良賢臣輔左,當以歷代明君為榜樣,帶領我大周屹立於華夏神州!

馮道當年說朕比不上唐太宗,朕就是要讓他在天上看看,這天下有朕、有你,如何不能再現輝煌盛世?”

柴榮站起身,一掃皇后薨逝以後的頹喪和傷感,重新抖擻精神,意氣風發地揮手大喝。

他的目光重新堅定,流露一代英主的睥睨之色。

朱秀下拜叩首:“這亂世有陛下,實乃蒼生之幸!”

柴榮走下陛階,親手將他攙扶起。

“朕去淮南後,開封就交給你和範質了。朕委任範質為東京留守,你為京城內外都巡檢,王審琦為大內都巡檢,你三人當齊心合力,鎮守開封!”

朱秀忙道:“臣遵旨!必不負陛下重託!”

想了想,柴榮又笑道:“訓兒留在宮裡朕有些不放心,這樣好了,朕出京之日,派人把訓兒送到你府上,讓你妻幫忙照顧。宮裡平時負責照料皇子的乳母、宮女、太監也一併送去,由你調派。”

朱秀一愣,遲疑道:“皇長子地位尊崇,由臣託管,只怕不合禮制。”

柴榮道:“你妻是訓兒親姨母,你是姨父,代為照管,有何不妥?放心,朕會專門下旨講明此事,再授你為太子少傅,負責教導皇子,如此一來,那些御史言官也就無話可說了。”

朱秀心裡大為感動,柴榮如此做,把開封城和皇長子全權託付給他,對他的信任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不顧柴榮阻攔,朱秀下拜,鄭重叩首:“臣萬死不負陛下託付重望!”

拜別柴榮後,朱秀心事重重地離開內宮。

他心裡實在糾結得很。

他所預見的歷史還是沿著既定軌跡向前邁進,距離顯德六年的大變局只有兩年時間。

這些年來,他小心翼翼儘量不參與有可能改變歷史走向的事件,就是為了保證將來的局勢發展,能按照他能預料的方向前進。

柴榮對他的信任和託付,反倒成了他心頭沉甸甸的壓力,無可抑制地生出歉疚、自責感。

朱秀時常會想,如果兩年前他不去宿州,留在開封,想盡辦法為符金盞招募名醫、治療病症的話,或許大周賢后不會早早薨逝。

柴榮也不會一次次遭受沉重打擊,導致身體每況愈下。

那樣一來,歷史或許會朝著一個誰也無法預料的方向前進。

朱秀們心自問,剛才西閣裡說的一番話,有七分是出自真心。

對柴榮,他永遠懷有一顆崇敬、臣服之心,這是一位極具人格魅力的君王,值得追隨他一生。

如果柴榮健康長壽,朱秀願意一輩子做大周臣子。

可按照目前情勢發展,柴榮身體已經出現大問題,兩年後的那場大變局,或許難以避免......

走到宮城中央,連線後朝與前朝的橫街時,朱秀站在紫辰門外,回頭遠望那一片巍巍宮闕。

他知道,再追究是非對錯已經毫無意義,唯有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對得起老天爺給他穿越重活一世的機會,才對得起這些年歷經生死磨難的考驗。

朱秀仰頭望天,閉了閉眼,再度睜開眼眸,雙目之中恢復一片清明冷寂之色,邁開堅實有力的步子,朝宣德門走去。

“文才留步!”

出了宣德門,朱秀剛要坐進自家馬車,衛王府車駕駛來。

符彥卿從車窗探出頭,笑問道:“陛下單獨留你,可是談金菀入宮之事?”

朱秀站在車廂旁,拱手道:“有勞岳丈久等,陛下留我是商談淮南戰事,並未提及六娘子入宮之事。”

“哦?”符彥卿皺了下眉頭,似乎有些不信,見朱秀神情自若,只能勉強笑道:

“依你看,陛下是否會同意此事?”

符金菀也透過車窗看來,一雙亮晶晶的眸子滿是緊張、期待。

朱秀想了想:“陛下沒有當堂拒絕,說明心裡並不排斥此事,或許是因為淮南戰事在即,且皇后喪儀剛過,不太想在此時談論此事。

等過一段時間,成與不成,就會有明確答覆。”

符彥卿沉吟片刻,道:“既如此,就讓金菀暫時留在開封衛王府,你夫婦二人平時多多照顧。天雄軍鎮守魏州,老夫還得趕回去料理軍務。”

符金菀失望地收回目光,悶悶不樂地坐回車廂。

朱秀笑道:“岳丈一路保重。李繼勳的事,還請岳丈儘快辦妥。”

符彥卿點點頭,沒再說什麼,放下車簾,衛王馬車儀仗緩緩駛過御廊長街。

駕車的馬慶都噥道:“這衛王架子也太大了,讓公爺站在車下和他說話,自己坐在車裡,說話口氣也拿公爺當部下指派....公爺除了爵位低了些,哪一樣比不過他衛王?”

朱秀目送衛王車駕遠去,笑道:“他是長輩,讓讓他也無妨,無需計較太多。”

馬慶不服氣地道:“以公爺如今地位,滿開封城誰見了不得恭恭敬敬,就算是長輩,也不該故意擺架子。”

“就你話多,上車,回府!”朱秀登上馬車,馬慶駕車,兩隊親衛護在左右,朝州橋方向駛去。

以朱秀今時今日的地位和恩寵,符彥卿的確沒有資格在他面前擺譜。

朱秀敬他也不過是因為他是符金環的父親。

符彥卿年屆六十,說是一頭沒了牙的老虎也不為過。

當年叱吒疆場的符第四,如今只是個為了家族榮華富貴奔走遊說的花甲老人。

作為軍功起家的軍事貴族,符氏在大周軍中的影響力日漸消亡。

並且在將來,伴隨中央集權一步步加深,這種本質為藩鎮軍事門閥的家族還會進一步衰落。

衛王頭銜,的確榮寵無比,但在朝堂真正的實權派人物眼裡,如今的符氏除了在河北一帶累積的名望外,再無其他值得關注的地方。

朱秀知道,柴榮最終還是會同意接納符金菀,讓她成為新一任大周皇後。

因為不管怎麼說,符氏代表老一代軍事貴族集團,符彥卿、安審琦、高行周、李從敏這些老牌藩鎮軍閥,才是構成漢、周兩代王朝的底色。

柴榮一邊收繳藩鎮軍權,加強禁軍軍力,一邊也會安撫這些老牌藩軍閥們,保證他們在大周朝的家族富貴和興盛。

所以,柴榮一定會接納符金菀。

這些道理,朱秀相信符彥卿一定明白。

可老爺子沒有得到柴榮明確答覆,還是心中不安。

這恰恰說明,這麼多年來,朝廷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讓這些老牌軍事貴族們真切感受到了壓力。

天下強兵集於禁軍,禁軍直接歸屬皇帝和朝廷調派,老軍閥們日子過得富貴清閒,但手中的兵權卻一點點失掉了。

至於老岳父對他的態度似乎有些頤指氣使,朱秀倒是不太放在心上。

當初要不是郭威保媒,這樁婚事能否落成都還未知。

在當時人看來,朱秀迎娶符金環,怎麼算也是高攀。

藉藉無名的濠州朱氏和軍功鼎盛的符氏,簡直是雲泥之別。

但時至今日,這種差別正在急劇縮減,乃至倒轉。

相信老岳父終有一天,會醒悟過來的。

大周顯德四年二月,柴榮二度親征淮南,命範質為東京留守,朱秀為京城內外都巡檢,王審琦為大內都巡檢,全權負責開封城的治理和守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引起朝野不小震動的另外一件事,是朱秀擔任太子少傅,負責教導皇長子柴宗訓。

且皇帝離京後,柴宗訓交由朱秀帶回郡公府照料。

還不滿三歲的柴宗訓,已是被朝臣們看作將來的太子儲君,皇帝南征把皇長子託付給朱秀,這是何等的寵信?

朝野私議紛紛,柴榮一概不理,簡單準備後就啟程趕赴淮南。

柴榮此去,帶走了韓通、石守信等一干大將,因為無需調撥兵馬,只率輕騎趕赴淮南,準備了半日就出發離京。

~~~

除州城,官衙內。

趙弘殷、趙匡胤、趙匡義父子三人坐在衙堂內。

趙弘殷捏著一封書信反覆閱覽,花白眉頭擰緊。

趙匡胤也是皺眉沉思。

趙匡義滿面怒慍,死死攥緊拳頭,忍不住咬牙低吼:“朱秀狗賊,竟然處心積慮壞我婚約,此仇不共戴天,我與他勢不兩立!”

趙匡胤沉聲道:“稍安勿躁,此事來龍去脈還未弄清楚。符金菀要入宮,關鍵還要看陛下,朱秀起不了多少作用。”

趙匡義憤怒道:“若非朱秀推波助瀾,此事如何能成?符氏明明與我趙家結親,現在卻要把人送進宮,是何道理?此事要說沒有朱秀搗鬼,我絕不相信!”

趙弘殷搖頭道:“與符氏結親只是口頭協定,並無婚書,之前除了兩家也無人知曉。

如今符金菀要入宮,訊息卻傳得滿天飛,為父覺得,恐怕是符彥卿那老狐狸故意放出風聲,想把悔婚責任推到朱秀身上。”

趙匡義氣得渾身發抖:“就算不是朱秀主導,他也和此事脫不了干係!讓趙家蒙羞,讓我丟臉才是他的目的!”

趙弘殷和趙匡胤相視一眼,苦笑搖頭。

這樁婚事本來就沒有憑據,符氏反悔他們也無可奈何。

如果符金菀要嫁給別人,他們還能和符氏爭一爭。

可符金菀要入宮,他們拿什麼去爭?

趙匡胤寬慰道:“大丈夫何患無妻,你年紀尚輕,晚兩年成婚也不要緊。吏部的調令已經下來了,你升為從六品皇城使,入兵部職方司任郎中,回開封好好幹,不要再想這些無關緊要之事。”

趙匡義咬著牙恨聲道:“朱秀奸賊讓我蒙受如此奇恥大辱,此仇我一定會報!”

說罷,他摔門而去。

他的心裡,一半是憤怒,一半是恐懼。

他認為,一定是當初放任唐軍偽裝過境一事被朱秀查到和他有關,史匡威的死,朱秀也把賬算在他身上。

這次破壞他和符金菀的婚約,就是朱秀的報復之一。

想到韓重贇被當眾斬首,趙匡義愈發感到恐懼不安。

他必須想辦法反擊,否則早晚有一天,會重蹈韓重贇的下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