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太平宮裡不太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平宮裡,一座不起眼的觀音閣內,朱秀見到了昭聖太后李三娘。

還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容顏蒼老如七八十的老嫗,蒼髮如霜,腰身句僂,只穿一件灰色老舊的三寶法衣,大袍長袖,籠罩那乾癟瘦小的身軀。

若非親眼所見,實難相信這樣一位寒酸衰老的婦人,就是堂堂一國太后。

雖說李三娘這位前朝太后和大周朝無關,但郭威可是明發制誥,向天下人表明願尊她為皇太后,尊榮不減分毫。

這也算是郭威給予劉漢王朝最後一絲體面。

朱秀不敢怠慢,畢恭畢敬下拜行禮。

李三娘盤腿坐在蒲團上,身後是供桌和觀音金身。

供桌上擺放幾塊靈位,朱秀瞟一眼,發現供的是劉知遠之父劉琠、丈夫劉知遠,和他們的三個兒子,劉承訓、劉承右、劉承勳,以及養子劉贇的靈位。

牌位上沒有新增任何頭銜諡號,只是書寫諸如“亡夫”、“亡子”加以名諱,和尋常百姓人家裡供奉的牌位沒有任何區別。

李三娘搓捻著手中珠串,笑吟吟道:“不必多禮,此處沒有什麼太后,只有一個虔誠禮佛的老婆子。”

張規拿過一個蒲團,朱秀接過,拜謝後盤坐在李三娘身前,微微鞠身低頭。

張規也在一旁盤腿坐下。

小太監張德均則忙活著端茶倒水。

不大的殿閣裡飄蕩一股酥油氣味,想來是供桌上的長明燈裡散發出的,還有一種獨屬於佛閣的靜謐感。

朱秀望著眼前褶皺滿布的老婦,心裡不禁輕嘆口氣。

時至今日,李三娘都不知道,兩年多前,劉承右正是死在自己一番苦心設計之下。

可以說,他才是殺死隱帝的罪魁禍首。

面對李三娘,朱秀心中難免有些慚愧。

倒不是因為弄死劉承右,而是因為讓一位無辜的母親失去她最後一位親生的兒子。

在兩年多前,那場震動開封最終導致天下劇變的動盪變局裡,李三娘或許是唯一一位無辜之人。

只可惜,她終究只是一位婦人,在劉承右執掌皇權後,她根本沒有能力影響朝局走向,只能眼睜睜看著劉漢江山,被她的好弟弟李業和最寵溺的小兒子劉承右搞得烏煙瘴氣,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慘遭橫死的下場。

朱秀知道,如果劉承右不死,開封城不會那麼快告破,李三娘也不可能以前朝太后的身份,繼續在新朝享受尊榮。

郭威再怎麼顧念舊情,也不會允許李三娘繼續活在世上,讓劉漢餘孽以她的名義據守開封不投降。

劉承右一死,開封人心大亂,鄴都大軍順利入城,劉漢餘孽不過是跳樑小醜,不足為懼。

郭威再順勢表態迎奉李三娘為太后,讓她繼續在新朝享有無上尊榮,如此一來,既不負過往舊情,也向天下人彰顯新朝新君的無量氣度。

兩年多來,郭威對太平宮的恩榮一直不減,他卻再也不曾踏足過此地一步,只是在每年端午、中秋、元日新年時,讓德妃董氏替他來探望李太後。

他們之間的恩怨、情誼,早在兩年多前就一筆勾銷了。

朱秀有些恍忽,在李三娘和郭威身上,他看見了獨屬於一個時代的悲哀和無奈。

曾經,郭威和劉知遠夫婦的情義有多深厚,在劉承右處死郭威滿門家小之後,他和劉家的仇恨就有多深刻。

“兩年未見,朱侯爺風采依舊。”李三娘輕笑聲裡流露絲絲蒼老暮氣。

朱秀忙道:“太后鳳體也一如既往地康健。”

“呵呵,老了,不中用了。”李三娘搖搖頭,嘆息道:“去年每日晚膳後,張規還攙扶我繞這太平宮走一圈。

今年以來,卻連走半圈都嫌累,這兩條腿稍微多走兩步就疼痛不已....”

朱秀道:“不如微臣請元景潤老太醫入宮為太后診治?”

李太後擺擺手:“老毛病了,早些年元景潤扎過針敷過藥,有所好轉,如今不過是舊疾復發而已,照著以前的方子抓藥便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元景潤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還是不要勞煩他了。”

朱秀想了想又道:“馮老太師的孫女是元老太醫親傳弟子,醫術了得,微臣待會出宮,就去老太師府上走一遭,請馮娘子入宮為太后施針。”

李太後饒有興致地道:“就是那位鍾情於你的馮娘子?三家爭婿之言,果然不假!”

“呃....”朱秀老臉赧紅,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李太後輕笑出聲,滿目慈愛,如同看著自家兒孫。

“你倒是跟老身說說,符娘子、馮娘子、史娘子之中,最喜歡哪一個?”

李太後興致勃勃:“老身跟馮道、符彥卿都是老相識了,這兩家嫁女,老身可是要把兩位娘子召進宮見上一見的。

史家久居涇州,老身倒是不太熟悉,早些年也見過史匡威一面,印象裡是個不長頭髮的沙陀悍將,相貌嘛....嗯,有些差強人意,他生出的閨女,不知是何模樣....”

朱秀笑道:“太后好記性,史大將軍腦袋受傷,故而多年來一直不曾蓄髮。太后放心,史大將軍的相貌的確不太美觀,不過史娘子繼承母親容貌,兼之沙陀女子的健美,身材高挑五官俊挺,是一位充滿異域風情的美人。”

張規偷笑道:“若不是美人,朱侯爺又怎會念念不忘?”

李太後笑得十分開懷:“你們年輕人啊,還是太過注重美貌了,須知娶妻娶賢,納妾納色,妻子的賢惠與否,事關家族興旺,不可完全以容貌而論。”

朱秀道:“太后教訓得是,不過若能兼具美貌和賢惠豈不更好?三家娘子在微臣看來,都是這樣智慧與美貌並存的佳人。”

李太後歡愉而笑,“老身算是聽出來了,朱侯爺是想盡享齊人之福,把三家娘子盡收懷中。”

朱秀嘿嘿道:“太后法眼如炬,微臣這點心思哪能瞞得過您!”

李太後莞爾:“你啊,誠如官家所言,就是個貪心狡猾的小滑頭!”

張規幫襯道:“朱侯爺乃當世俊傑,少年得志,人又長得俊俏,哪家女子見了不喜歡!

要是雜家是女子,見了朱侯爺照樣邁不開腿!”

張規抹了粉的臉笑得十分瘮人,配合公鴨嗓發出的尖細笑聲,聽得朱秀毛骨悚然,有種唐僧掉進妖精洞的惡寒感。

李太後關切道:“就算你喜歡三家娘子,也得從中挑選一人作為正堂妻室,可有鐘意人選?”

朱秀老老實實地道:“微臣尚未考慮清楚,此事,恐怕只有等官家決議。”

李太後笑道:“按照官家的意思,肯定是想讓你娶符氏娘子。”

朱秀有些驚奇,李太後久居深宮,連宮門都不出一步,怎會如此斷定郭威的心思。

不過李太後並未解釋,只是笑而不語。

其實以她對郭威的瞭解,有此猜測倒也不奇怪。

李太後輕笑道:“等官家賜婚,老身就下懿旨,讓那位娘子進宮,接受誥命冊封,順便也替你把把關。”

朱秀忙道:“多謝太後為微臣操心。”

李太後嘆口氣,幽幽道:“這宮裡太久沒有喜事了,趁著這次太原郡公和你成婚,是該好好熱鬧熱鬧,沖沖晦氣....”

朱秀從李太後的神情和語氣裡感受到些許異樣,似乎有種落寞、傷感之情,那感覺,好像一個人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想趁著最後的時光,好好感受人世間的喜樂。

朱秀嚇一跳,趕緊搖頭驅散腦中胡亂想法。

李太後身子確實消瘦不少,整個人肉眼可見的衰老許多,但也未到油盡燈枯之時。

按照歷史軌跡,她最少還有數年壽命。

“聽聞你母親北上開封途中意外落水,傷了肺腑,休養這段時日,可有好轉?”李太後又問道。

“有勞太後掛念,家母病情還算穩定,得益於元老太醫診治,已大有好轉。”

“如此就好。”李太後笑了笑,“你母親年歲幾何?”

“回稟太后,家母哀帝天佑三年生,現年四十有六。”

“哦,年歲倒是跟老身一般大,呵呵,還真是有緣。”

李太後想了想:“聽聞官家冊封你母親為五品令人,按照禮制,命婦應該進宮拜謝皇后。

如今後宮主位空虛,德妃病重,就讓你母親進宮一趟,由老身給她冊封誥命。”

朱秀忙道:“區區小事不勞太後,還是讓禮部官員去操辦吧。”

李太後笑道:“人老了,想找個能說得上話的伴不容易,淮南人多信佛,正好可以跟你母親講講佛事。”

朱秀還想婉拒,張規輕輕扯了他袖袍一下。

朱秀猶豫了會,只得道:“家母只是一介農婦,不識禮數,入宮後若有衝撞之處,還請太后見諒。”

李太後見他答應,高興道:“你放心便是。老身夫婦當年在河東,閒暇之餘也常常親自下田耕種,老身自己也是農戶出身,和你娘一定能聊得來。”

李太後又詢問了一番他在江寧的經歷,朱秀挑選些有趣新奇的講給她聽,妙語連珠,逗得李太後開懷大笑。

快到酉正時,朱秀準備告退出宮,李太後猶豫了會,嘆息道:“還有一事要勞煩你,老身誦經的頌缽數日前丟失,一直沒有找到,張規去宮闈局問了幾次,想著再討要一個,可一直沒有答覆,能否託你幫忙尋一個送進宮來?”

張規插話,忿忿道:“這太平宮裡有人手腳不乾淨,連太後的佛器都敢偷!”

李太後眉目低垂,只是嘆息,並未否認,看來類似情況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

朱秀驚訝道:“何人如此大膽,當真放肆!”

張規氣惱道:“何止法器,兩年前在坤寧宮,有宵小蟊賊連皇帝受命寶都敢覬覦....”

“張規,不許胡言!”李太後蹙眉呵斥,張規只得悻悻閉嘴。

朱秀心中一驚,知道李太後不想過多談論此事,也識趣的沒有追問,起身告退,張規送他走出觀音閣。

一路順著宮城甬道往右承天門走,朱秀見四下裡無人,低聲道:“方才張寺人所說,有人覬覦皇帝受命寶之事,究竟怎麼回事?”

張規道:“兩年前在坤寧宮,太后命老奴搬出皇帝受命寶,準備獻給官家。當天夜裡,不知哪方賊人,膽敢擅動寶盒,取出寶璽,連包裹寶璽的黃綢子都扔在御桉之上,瞧那樣子,應該是把寶璽拿在手中把玩了一番。

可惜沒有人贓並獲,等老奴趕到時,那賊人已經逃了。”

朱秀想了想道:“能進入坤寧宮的只有當天值守的內殿禁軍,這個膽大妄為之人,應該就是在當日宿衛的禁衛裡!”

張規道:“奴婢也知賊人應當出自內殿禁軍,可太后有令不許追查,此事只能作罷,到如今,連官家都不曾知曉。”

“太后是擔心官家知道,震怒之下有人人頭落地?”朱秀問。

“正是如此!”張規搖搖頭,“太后心善,說是開封城經此大變,已經死了不少人,不能再有人命無故葬送。”

朱秀也感佩道:“太后仁慈啊!”

張規氣惱道:“太后仁善,可有的奴婢卻狗眼看人低,不把太平宮放在眼裡,更不把太后當回事!太平宮裡的用度一直短缺,宮闈局每每敷衍了事,就連去年應該整冬供給的木炭,也只夠燒兩個月。

太后命老奴莫要與人爭執,省著點用,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可太后的腿疾,就是去年冬日復發的!再這麼下去,太后鳳體如何受得了!”

張規越說越委屈氣憤,抹著眼淚,倒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李太後遭遇小人詰難,自己卻又無能為力,感到憤怒傷感。

朱秀沉聲道:“太后尊榮不容任何小人踐踏,張寺人放心,此事我定會稟明官家,好好整頓宮廷!”

張規感激拱手:“此事全仰仗朱侯爺了!唉~朱侯爺有所不知,太后空有尊位,實則這宮裡沒幾個奴婢會放在心上。

有亂嚼舌頭的,背地裡說的話難聽著呢!

這大內宮廷,最是看得出人情冷暖之處,太后仁慈,不跟他們一般計較,可老奴決不允許這些腌臢東西欺辱到太后頭上!”

朱秀肅然起敬:“張寺人真乃忠義之士,請受下官一拜!”

說著,朱秀不顧張規阻攔,鞠躬揖禮。

“請張寺人照顧好太后,不出數日,這宮裡風氣定會有所轉變!”

“朱侯爺慢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