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江寧風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江寧城。

南唐李昇立國後,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定為國都,與東都江都府並稱東西二都。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裡問王家。千閭萬井無多事,闢戶開門向山翠。楚雲朝下石頭城,江燕雙飛瓦棺寺。

吳士風流甚可親,相逢嘉賞日應新。從來此地誇羊酪,自有蓴羹味可人...."

彼時的江寧城,富庶繁華,安寧祥和,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百姓安居樂業,悠閒度日。

才子佳人風流俊俏,溫和近人。

彙集大江南北的各色美食,讓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

閒暇時泛舟於秦淮河上,登**賞朝霞暮雲,遊古剎憑弔先人遺蹟。

又或是邀約三五友人,於勾欄瓦子間**言歡,聽歌女婉轉楚楚糜音,看舞姬婀娜身姿,若是性致高漲,還可灑下重金邀約美人共度良宵。

倘若囊中羞澀也不要緊,投上拜帖,寫上自己所作的辭賦文章,又或是新穎曲調,送美人審閱。

要是文採斐然投其所好,受到美人青睞,便可受邀前往閨閣相見。

等到話語投緣,相談甚歡之後,已是月上中天,共赴巫山行雲雨已是興之所至,水到渠成。

再退一步說,若是個窮酸才薄之輩,既無萬貫家財又胸無點墨,那只有拼相貌了。

如果自信長相上不輸宋玉潘安,當然也可以靠臉吃飯,自有不差錢的嬌娘們願意養一幫美男奉承自己。

要是無錢無才無臉的三無青年,又想抱著親近美人的機會,那想來只有去應聘龜公比較合適。

江寧城中連區劃片的瓦子裡,多的是迎來送往的男侍,塗脂抹粉、搔首弄姿者不在少數。

不管世道如何興盛,賤業行當總是不乏投身者。

傍晚時分,落霞消褪,天色暮沉,江寧城中規模最大最興盛熱鬧的西梁河瓦子迎來客流量高峰期,諸多錦衣華服的士人豪客呼朋引伴遊走街巷,尋找今夜心儀的買醉留宿之地。

也有許多身穿朱裙羅裳、佩戴流玉翡翠的大小娘子,手執各色樣式花紋的紈扇,相約流連於金銀玉器坊、香料鋪子、果脯食店。

瓦子勾欄是大型商業娛樂綜合體,絕不僅僅是買醉**,服務物件下到三歲上到八十,各不統屬,互不干擾。

舉家出遊者也數不勝數,繁榮熱鬧程度遠勝開封。

西梁河瓦子主街上,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有倆人沿街閒逛而來,混雜在熙攘的人群中毫不起眼。

年長者約莫三十多歲,中等個頭,略顯瘦削,神情恬淡,像是個清逸翛然之士,名叫徐鉉。

年少者十二三歲,身材敦實,面貌白淨忠厚。

他的長相有些奇特,讓人看一眼便能留下印象。

寬廣的額頭,兩道平直濃眉,眉下一雙眼睛竟然生有重瞳。

他的嘴唇略微豐厚,齜出兩顆整齊潔白的門牙,整個嘴部略顯前突,俗稱"駢齒",就是齙牙。

仔細看的話,竟然覺得有幾分可愛,像只白胖兔子。

他的名字叫作李從嘉。

此二人錦衣玉帶,氣質不凡,自然不是尋常百姓。

徐鉉出身吳郡徐氏,也算是吳郡望族,家族世代不乏在朝為官者。

徐鉉幼時便是名動江左的神童,號稱十歲著文章。

步入仕途後,擔任率更令,管理宗室文牒和獎懲賞罰,算是個得罪人的苦差事。

徐鉉性情寡淡,在官途上無欲無求,自覺無法勝任,數日前很果斷地遞交辭呈,不幹了。

辭職以後的徐鉉心情愉悅,連日來都到西梁河瓦子尋找佳釀品嚐,每每嚐到美酒,便興高采烈地徹夜歡飲。

李從嘉的身世更是不凡,乃是當今唐主李璟第六子,受封為安定郡王。

十年後,他會為自己改一個新名字,李煜。

李從嘉是南唐朝廷和民間公認的天才,有文曲星轉世之名,小小年紀便精通詩詞歌賦,音律曲韻琴棋書畫更是無一不通。

天才人物之間往往更能相互吸引欣賞,徐鉉和李從嘉一見如故,以忘年交相稱。

李從嘉年紀雖小,為人處世卻十分老成,是一位溫潤篤厚的小君子。

今夜閒來無事,二人便相約前往西梁河瓦子聽曲。

二人邊走邊聊,李從嘉手拿一把竹製疊扇,輕輕搖晃,目光略顯好奇地四處張望。

身為皇子,又是個清寡性子,李從嘉極少到瓦舍裡遊賞,鶯鶯燕燕之所更是從不踏足。

不過他喜好聽曲,徐鉉說江寧城裡最動聽的歌喉都在瓦子裡,李從嘉耐不住好奇,便跟來瞧瞧。

路旁傳來爭執聲,兩輛馬車為了爭搶道路,結果發生擦碰,停下來理論,遊人們紛紛繞行,商販也忙著將攤子挪遠些,以免兩夥家奴動起手來受牽連。

如此一來,著實影響交通,徐鉉和李從嘉也不得不擠在人群裡,一點點往前挪。

"街口處明明掛有車駕一概繞行的告示牌,還有徼巡把守,為何他們還將車輛駛入?"李從嘉不解地問道。

徐鉉朝兩夥推搡到一塊的家奴看了看,淡淡道:"一方是尚書右丞袁鴻卿家,一方是宣政院同知宋洵家,都自以為是高門顯貴,視律令為無物。"

李從嘉皺起眉頭,兩顆門牙露在嘴唇外,神情嚴肅,看起來卻頗為滑稽。

"告示牌是江寧府尹所立,這些人肆無忌憚地依仗特權藐視法令,損害官府聲譽,百姓看在眼裡,心中定然有諸多不滿。"李從嘉搖搖頭道。

經過推搡,積蓄火氣,雙方家奴已經動起手來,撕打在一塊,怒罵聲尖叫聲亂作一團,不遠處有幾名徼巡,站在原地觀望,並不靠近,等他們打得差不多了才會上前制止。

徐鉉拉著李從嘉快步離開。

"區區開封府尹,如何敢得罪中央朝官,這些明面上的規矩,不過是立給普通百姓的。"徐鉉冷哼。

李從嘉小臉緊皺:"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回宮請求父皇下旨,嚴肅律令。"

徐鉉笑了笑:"小郡王嚴以律己,可惜並非人人皆能做到,掌權者尤是。"

李從嘉認真地道:"王朝帝都,盛世氣象,應該是君臣同享。倘若沒有城中數十萬百姓,又哪來這些繁華?"

徐鉉笑道:"小郡王能如此想,實乃唐國百姓之福分。可惜小郡王晚生了幾年,否則將來繼承大統,我朝必然是另外一番景象。"

李從嘉眼中閃過幾分慌亂,四周看看,拱拱手小聲道:"先生此話犯忌,切不可再說!我一心求學,不問政事,從來沒有為君之志!"

徐鉉捋須輕笑道:"小郡王自號'鍾隱閒人';,已經向所有人表明志向。"

李從嘉羞澀地笑了起來,兩顆微突的門牙越發顯眼,像只人畜無害的蠢萌白兔。

他天生異象,有聖人之貌,才情高雅,頗得李璟寵愛。

曾經,李璟也確實動過換太子的念頭,被左右近臣勸阻了,廢長立幼古之大忌,容易引起國家動盪。

可惜隨著年歲漸長,李從嘉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長兄太子李弘冀的猜疑。

李從嘉心智早熟聰慧,知道自己成了兄長的眼中釘,行事做人越發低調,醉心於經籍文章,從不過問政事,還給自己取了別號,叫做"鍾隱閒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刻意小心謹慎之下,兄長對他的防範忌憚有所緩和,日子也好過了不少。

李從嘉如此做,倒不是他故意掩藏鋒芒,他知道自己的性情志趣,從來不在爭權奪利,只希望能寄情於山水,做一個自在逍遙的閒散文士。

"駢齒"、"重瞳"之相,按照後世醫學標準,就是患有天生的上頜前突畸形,和瞳孔粘連畸變。

影響健康不說,還非常有礙觀瞻。

可放在這年頭,有這兩種長相的人可了不得,那可是天生聖人。

有史記載的重瞳者只有八位,李從嘉很幸運的成為了其中之一,也是最後一位。

也難怪兄長李弘冀對他不放心,自家兄弟裡出現這樣一位天生聖人相貌的傢伙,不提心吊膽才怪。

古人對於天生異象者抱有莫名的崇拜,長相越怪異越稀罕。

當然,若是怪的不成人樣,那就是妖怪了,直接打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