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白桿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對於白桿兵,秦明自然有所瞭解。

這是大明極為出名的“山地”兵種,乃是明朝末期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為其丈夫馬千乘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

此兵種所持的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於山地作戰。

當年,秦良玉就率領這支軍隊參與了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諸役,獲得赫赫功勳。

只可惜,在崇禎十七年,在與張獻忠的對戰之中,被“隊友”所坑,三萬白桿兵全軍覆沒,僅秦良玉隻身逃離。

不久之後,秦良玉病死,白桿兵也隨之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而秦家在秦良玉及其子馬祥翎死後,也幾乎沒有後人留下。

若是秦明將其召喚出來,倒是不好解釋。

不過,此時要對付八旗馬兵,他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畢竟渾河一戰,白桿兵已然用戰績證明,對戰八旗馬兵,白桿兵絲毫不落下風。

當然,最重要的是,廣東處於嶺南之地,八旗兵與白桿兵相比,顯然後者更佔優勢。

畢竟“白桿兵”就是“山地兵”,他等手中的白杆槍對付八旗兵極其有效。

…………

保昌城,南門城牆上。

一杆大明日月旗正隨風飄揚著。

忽然一名斥候忽然飛奔而來。

“急報……急報!”

隨著斥候在城門前下馬,一隻吊籃也隨之被放下。

很快,斥候就被拉了上去,至於那匹戰馬,自然被擱置在了緊閉的城門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畢竟此時還是戰時,城門一般是不會被開啟的。

甚至連壕溝之上的吊橋也是在斥候來到城門下後,才被緩緩放下。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很簡單,為的就是防備敵人突然發動襲擊,導致城門失守。

當然,那些都扯遠了,還是說回現在。

這時候,斥候進入城內後,很快就給守城的明軍副將帶來了一則訊息。

沒錯!

這位正是秦明率軍救援楊四二人,最終以慘勝擊潰韃子一萬多人的訊息。

而除了這個訊息以外,斥候還傳達了秦明帶來的命令。

“堅守保昌城,時刻保持警惕,以防殘餘韃子偷襲保昌城!”

副將暗自琢磨了一下秦明下達的命令,很快就想到了什麼。

不久之後一匹快馬從北門而出,朝著梅關而去。

…………

再說此刻,黎保昌城東南一百裡處,有著一座不起眼的小鎮。

此時小鎮內,早已成了一片修羅之地。

近萬餘韃子將整座小鎮的百姓都給屠了。

他等佔據了小鎮,並大肆搜刮糧草。

事實上,這一路,他們幾乎不敢多做停留,而是一邊殺戮,一邊搜刮糧草。

這麼多人,若是沒有糧草補充,這支大軍就會直接崩潰。

為此,鰲拜不得不下令一路屠殺,想盡一切辦法來蒐集糧食。

可是這一路屠戮而來,糧草根本就沒有蒐集多少,反倒時不時會有綠營兵逃離。

到如今,鰲拜與董衛國二人僅存了九千兵馬,其中八旗兵六千五百左右,綠營兵不過三千了。

要知道前不久董衛國可是擁兵兩萬,而此時僅存三千人馬。

這其中的一萬七千人,除了數千戰死,數千被俘外,大多都是走散或是直接當了逃兵。

畢竟這麼多人,糧草全無,純靠搜刮,哪能讓這些綠營兵吃飽。

而人都吃不飽,讓這些綠營兵該如何堅持下去。

畢竟那些八旗兵就是大爺,糧草都是優先他等。

何況八旗兵都是馬兵,而馬兵都擁有戰馬。

這麼多戰馬光是吃豆糧就是天文數字。

可如今鰲拜等只顧逃命,哪還有什麼豆糧,只能吃草。

可這位對於戰馬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頂多也就保證戰馬不至於餓死。

至於擁有全盛時期戰鬥力,那就想都別想了。

而戰馬戰鬥力下降,也就意味著八旗兵整體戰鬥力下降。

再加上大軍之中嚴重缺糧,人也吃不飽,這哪還有士氣與戰鬥力。

八旗兵都尚且如此,何況是那些綠營兵,能夠留下三千人,願意跟隨董衛國,已經算是不錯了。

當然,這三千人馬當中,董衛國真正能夠依仗的也就是那數百親兵,至於其他的綠營兵,他根本不全信。

畢竟人餓起來,可管不了那麼多,也就是親兵能夠稍微有所依仗。

至於那些八旗兵,就想都別想了。

董衛國看了一眼被鰲拜下令斬殺的數十顆人頭,心中就一陣膽寒與心季。

他明白,自己必須離這傢伙遠點,否則自己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的確,此時的鰲拜也到了崩潰邊緣。

他脾氣暴躁不說,而且連他都好幾天沒吃肉了。

而且大軍行軍速度很慢,一旦被後方追擊的明軍追上來,他等只需要包圍他們,餓都能把他等給餓死。

因而,此時的他心中別提有多煩心了。

而這人一煩,這脾氣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報……!大將軍,末將有急事稟告!”

突然,一名參領闖入了房間內

此時鰲拜正喝著一壺酒。

他一看到眼前的參領,氣就不打一處來。

可最後他還是忍住了,勐喝了一口烈酒,隨即冷冷問道:“何事?”

“大將軍……援軍快到贛州府龍南縣了”

“哦……可是洪承疇率軍來了?”鰲拜若有所思了一下,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事實上,他等率軍南下,並非是向正南進軍,而是朝著東南方向進軍。

其目的地不是別地,正是贛州府龍南。

鰲拜深知此時返回保昌城甚至是走遠路沿著梅山古道回吉安府顯然已經不可能了,只能往東南方向繼續行軍,進入贛州府龍南縣境內,才可擺脫明軍。

而本在吉安府的洪承疇原本是打算攻打梅關的。

然在他收到鰲拜與董衛國的行軍路線,以及這段時間的各方面情報後,他立刻就想到了秦明的意圖,當即就下達了改變行軍路線的命令。

他率兩萬五千綠營軍繞了一大圈往東進入贛州府,來到了這龍南縣,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果然,他確實等到了一群人。

準確來說是鰲拜的大軍。

此時成功抵達龍南縣的鰲拜麾下八旗兵已經不足六千了,而其戰馬也瘦弱的不成模樣。

至於董衛國就更慘了,來時兩萬大軍,抵達龍南縣時,麾下已不足兩千人馬了。

要知道這才不過短短半個月,就損失了這麼多人馬,實在是讓洪承疇都萬分震驚。

不過待到他瞭解到事情的經過後,他卻是明白這其中原因了。

“這姓秦的明賊不好對付呀!其麾下兵馬戰鬥力強大不說,且奔襲速度很快,又有大量火器與鐵甲戰兵,最重要的是這位小家夥足智多謀,很難以常理來判斷其動向!”

此時此刻龍南縣縣衙。

安排好大軍駐紮事宜後,洪承疇又詢問了一番糧草補給及糧道運輸的情況,當他獲悉索額圖還未將剩餘的一百萬石糧草運來時,心中隱隱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皺了皺眉頭,即刻對身邊的副將言道:“你且再去派人催一下索額圖大人,糧草關乎大軍出征的勝負,萬萬不可大意!”

“是!總督大人!”副將應了一聲,轉身直接離開了。

然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親兵忽然走了過來在他耳旁滴咕了兩句。

洪承疇臉色一變,即刻道:“去!立刻雖本總督前去迎接徵南大將軍他等!”

縣衙外,一隊騎兵呼嘯而來。

很快鰲拜就領著數百親兵來到了縣衙門口。

此時洪承疇正率領著數十名將領站在門口迎接。

“見過大將軍!”

“見過大將軍!”

眾將齊聲拜見。

然此時下馬的鰲拜卻是不為所動,他撇了一眼領頭的洪承疇,冷冷道:“洪大人客氣了,進去再說吧!”

話落,他立刻領著數十名親兵往縣衙走去。

眾將見此,紛紛裝作沒看到。

而此時的洪承疇卻是暗暗搖了搖頭,並未說什麼。

在他看來,這些對於他而言,根本不算什麼,他其實早就已經習慣了。

沒錯!

對於滿漢之爭,他早就領教過了,此前他一直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將自己抽離出風波之外。

此次南征,他依舊如此。

畢竟他已經年過古稀了,想在此戰之後,就告老還鄉。

…………

片刻後,堂內。

氣氛顯得異常沉悶,這時候的鰲拜坐於堂上最中間的位置,而洪承疇則坐於左側首位,至於董衛國則識趣的坐到了右側首位。

鰲拜這時候掃視了在座眾將一眼,隨即道:“本將軍奉皇命征剿明賊,此戰當速戰速決,本將決定,先攻潮惠,斷其鄭氏大軍與張煌言部老巢,而後揮師西進!”

“什麼?要攻打潮惠二府?吾等不是要去救援廣州城嗎?為何要南轅北轍去攻打潮惠二府!”

“沒聽大將軍言說嗎?吾等是攻擊明賊老巢,這樣直接逼迫明賊迴轉兩府,這一招叫圍魏救趙!”

“可……萬一明賊未曾回援這可如何是好?”

“夠了!都閉嘴!攻打潮州與惠州,此決定本將軍已然決定!洪總督,爾等麾下綠營兵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前往廣州府!”

“大將軍的意思是分兵?”洪承疇喝著茶,不急不慢的看向了鰲拜。

“怎麼?難道你不贊成分兵?”鰲拜冷眼看向了洪承疇。

“不!恰恰相反,大將軍,本督並不反對分兵,本督只是覺得不該去廣州府,而是直接攻打南雄府保昌城!”

“保昌城?洪總督有辦法攻下此城?”

“不錯!”洪承疇點了點頭。

鰲拜一聽這話,卻是暗自冷笑一聲,不過他並未繼續說什麼,而是道:“那就這般決定了!本將軍將在三日後出發進攻潮州,南雄府就交與洪總督了!”

“大將軍請放心,本督不會讓大將軍失望的!”

越秀山。

大營內,此時營寨少了許多。

不是因為營寨損毀,而是因為營寨之中根本就沒有這麼多人。

如今整座營寨內僅剩下了三千人。

而這三千人幾乎都是各位韃子武將的親兵家丁,至於剩下的兵馬,幾乎全都下了山,投降了明軍。

而此時的山上幾乎沒有糧食了,這三千人已經靠吃樹皮熬過了兩天兩夜,要是再熬下去,只怕就會餓死。

思來想去後,偽清平南王尚可喜決定還是選擇投降。

只是他的這個想法還未實施,這天夜裡,他的營寨內就傳出一陣廝殺聲。

緊接著就是一陣倉促的腳步聲與金屬撞擊聲。

“殺……殺了這韃子王爺!吾等投明軍去!”

“對……殺了這韃子王爺!隨本將投降下山!”

很快,營寨就分成了數波人馬,開始互相激鬥了起來。

而偽清平南王尚可喜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狐狸,他早就不相信其他任何人了,所以在裝作示弱的同時,故意埋伏了伏兵,這不他直接將那些“造反”者一網打盡了。

而後,他趁著黑夜,率領僅存的一千五百人,朝著城內殺去。

然而,他的拼死突圍,反其道而行之,卻並沒有成功。

原因很簡單,張煌言猜到了偽清平南王尚可喜的打算,組織了數倍兵力,將其一網打盡,就連尚可喜都被砍下了頭顱。

可以說整個廣州乃至是廣東,已然沒有韃子了。

這越秀山大營的韃子乃是這廣東最後一支全軍覆沒的韃子。

…………

也就在張煌言部與周全斌部攻下越秀山大營時,此時的秦明也在率軍於一處小鎮休整。

他已經探查到鰲拜的東向了。

儘管讓其淘汰了,可重創了八旗兵,那是肯定的。

而且,此時的廣西,隨著戰役訊息不斷傳來,晉王李定國正拼死攻打桂林府。

然此桂林府乃是都統線國安的老巢之地,即使李定國調集了重兵,也沒有將桂林城攻下。

對此,李定國自是十分鬱悶。

然事已至此,他也沒有任何辦法解決。

只能繼續耗著。

不過就在此時,戰局又發生了變化。

從湖廣而來的韃子援軍開始攻打柳州府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