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圍點打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越秀山大營。

此地易守難攻,防守嚴密。

更為重要的是背靠廣州北城,又有數千精銳戰兵駐守,要想攻下此地,不付出一定代價是絕不可能的。

而此刻,大營內,來了一支外來兵馬。

領頭的是一名參將,名喚江源。

江源本為遼東人,祖上是採參的,萬曆年間,因當地貪官貪得無厭,逼得不少採參人紛紛逃離。

一些人便被韃子太祖努爾哈赤收留,成為了十足的漢奸。

而江源的爺爺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因只是一名採參人,所以混了幾十年,也只當了一名參領,後來因犯事還被革職了。

順治初年,綠營擴建,江源子承父業,也換了個千總。

後來,他立了一些戰功,再加上一番運作,最終升到了參將。

然他這參將沒有什麼背景,再加上脾氣又火爆,得罪了不少人。

因而這十幾年下來,幾乎是升升降降,如今還是一名參將。

這不,這次他又因得罪了他的上官,被遣派到了廣州,當了南下援軍的一名先鋒大將。

可他這先鋒大將僅僅領了一千兵馬。

當然,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一千兵馬當中,僅僅只有二百馬兵,四百步戰兵,其餘均為“鄉勇民壯”。

說白了,這就是一支“雜牌軍”,被江寧總督郎廷左派遣過來的炮灰。

原來,自從接到廣州平南王尚可喜的求援信後,郎廷左先是派了嚴自明這位總兵率軍五千南下,此後廣州城再次被圍,他一面向朝廷奏報,一面又將江源及麾下千餘人馬給派了過來。

之所以郎廷左沒有遣派更為精銳的戰兵馳援廣州,一方面是他不想削弱他麾下轄區的兵力,一方面則是尚可喜畢竟是藩王,要想繼續遣派兵力,必須得徵得“朝廷”首肯才行。

何況,廣州危局如何,江寧城不少封疆大吏皆心知肚明,此時明賊勢大,誰也不想將手中的精銳兵力白白送到廣州去“消耗”。

遂而,郎廷左只能將毫無背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江源及麾下兵馬遣派過來。

江源也深知自己不過就是來探探路,遂而一路都是晃晃悠悠,走得很慢。

直到他接到後方的傳信使信件,這讓他不得不加快了行軍速度。

原來,這傳信使乃是從江寧而來,奉的正是江寧總督郎廷左的命令。

信中,郎廷左說朝廷即將派遣欽差大臣前來江寧坐鎮。

而欽差大臣不是別人,正是洪承疇。

此人,江源自是聽說過,深知其手段與城府。

朝廷既然將他派來,想必對廣州戰局極其不滿意。

果然,在信件最後,江寧總督郎廷左對他下了死命令,讓其務必儘快率軍趕到廣州城,還說後續的數萬援軍也將在十天內趕到。

一省總督發了話,不過參將,又沒背景的江源哪敢再陽奉陰違,立馬就率領麾下一千人馬緊趕慢趕,總算是趕到了廣州城北城門外。

然他見城門之上,大明日月旗高掛,頓時嚇得不輕。

廣州城竟然被攻破了!

好在,此後不久,他探得越秀山大營還在。

於是,他立刻調轉方向,率麾下兵馬朝越秀山而來。

而就在他進入越秀山大營後不久,又有幾支潰兵退入了越秀山大營內。

直到平南王尚可喜與廣東巡撫盧興祖等人率軍相繼退入越秀山大營之後,江源這才確定,廣州城確實真被明軍徹底佔領了。

如今也就只有越秀山這座大營還在“朝廷”大軍手中。

…………

身為來援參將,他很快就被召入了帥帳之中。

一進入帥帳,他發現此時帥帳內坐了二十多名將領。

坐在上方中間的正是平南王尚可喜與廣東巡撫盧興祖二人。

作為客軍,又只是一名參將,江源只能坐在最末的位置。

然待他剛一坐下,就見坐於最上方的尚可喜看了過來,即刻道:“江參將!本王聽說洪大學士已至江寧?”

“額……回王爺的話,總督大人的信上是這麼說的,至於洪大人是否真的已至江寧城,末將就不知道了。”

江源沒想到尚可喜會詢問坐在末位的自己,他愣了一下,定了定神,隨即回道。

“哦……本王明白了!”尚可喜得到江源的答覆後,似乎下了決心。

他將目光投向了其他人,而後言道:“本王決定堅守越秀山大營,直至朝廷援軍到來!諸位可有不同意見?”

“什麼!”

尚可喜此話一出,在場諸將包括偽清廣東巡撫盧興祖在內,皆都愣住了。

“堅守越秀山大營?這……”

“王爺!萬萬不可呀!大營當中雖還有兵馬近兩萬,然士氣低落,糧草不足,軍械缺乏,最重要的是越秀山雖易守難攻,然卻也容易被困住,一旦戰敗,便將無路可退!”

率先開口勸說的乃是楊遇明,他身為廣東陸路提督,深諳兵法戰道,深知堅守越秀山的弊端所在。

“王爺,楊提督所言甚是,越秀山大營雖可堅守,卻也是死路,當速速拔營,儘快退往韶州或是南雄才是!”

“對!當速速拔營!儘快離開此地,以免被明賊所困!”

“不錯!當立刻拔營……”

…………

“夠了!諸位無需再勸!本王是絕不會棄營而去的!朝廷援軍即將到來!本王若是棄營而逃,又怎能對得起朝廷,何況諸位逃離,朝廷定會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到尚可喜“假惺惺”發話時,突然,一名千總進得帥帳。

“報……報!不好了!山下出現大量明軍!足足有四五萬人之多!”

“四五萬人?不可能!”

這一刻,眾將驚呼。

對於闖入帥帳的傳令兵所言,眾將自是不信。

據他等所知,明軍四路大軍加在一起也不過兩萬多人,這幾天攻城下來,至少傷亡了數千人,明賊哪裡來的四五萬人。

“去……下令全營備戰!諸位,隨本王前往山巔,一探山下明賊底細!”

“是……王爺!”

此時,在場諸將一聽尚可喜這般一說,也不好再言拔營離去之事了。

畢竟此時此刻,明賊都已至山下了,想必下山各條要道,應皆被明賊所封死,此時下山,幾乎已成不可能。

…………

事實上,在獲悉城內韃子潰兵悉數逃往越秀山大營後,秦明便組織兵力將越秀山山下的所有下山之路全部給封死了。

而張煌言與周全斌也在半個時辰後,率領麾下兵馬悉數趕到了北城越秀山附近與秦明匯合。

二人與秦明一番細談後,立刻就商議出了“困守勐攻,圍點打援”的作戰計劃。

於是,四路大軍除留守的少數兵馬,繼續清理城內潰兵及把守城門外。

剩餘的兩萬大軍則悉數來到越秀山山下,將越秀山給團團圍住了。

數萬大軍一邊在幾條下山要道上建立營寨,一邊又將山腳下的下山道路給挖斷。並在附近佈置有伏兵,一旦韃子下山,必將遭受伏兵勐攻。

當然,因時間實在太短,營寨修建的十分粗糙,而越秀山城內方向被挖斷的道路也只是挖了一段很淺的溝渠。

不過,經過一天一夜的挖掘與修建,越秀山城內與城外幾條下山要道口,溝渠皆被擴寬挖深,且還在其溝渠底部佈置有竹木陷阱,一旦人與馬掉入其中,將非死即傷。

而為了以防萬一,秦明又下令在溝渠與營寨之間,又修建了數座小型營寨,將下山要道周圍區域給徹底封死了。

此後兩天內,秦明還將軍中所有火炮運到了營寨之中,炮口對準了幾條要道。

可以說,此時越秀山大營內的韃子已然插翅難飛了。

而在這段時間內,越秀山大營內的韃子也不是沒有遣派過精銳戰兵下山進行反擊。

實際上,韃子不僅派了兵馬反擊了,且還不止一次。

然無一例外,最後的結局都是丟下一地屍體,狼狽逃回山上。

在此之後,韃子便不再派兵馬下山襲擊修建營寨的明軍了,而是縮在山上,似乎在靜靜的等待援兵到來。

對此,秦明自是巴不得。

畢竟他本就計劃圍點打援。

韃子如今所在越秀山大營之中,等候韃子援軍,這正中他下懷。

這不,在困死越秀山上的韃子後,他一面讓細作嚴密監視江西與湖廣以及福建三個方向的韃子,一面又迅速向正在攻打廣西的晉王李定國與永歷帝報捷。

…………

廣州城被攻下,城內的所有財寶、軍械、糧食以及人口自然皆都歸秦明所有了。

作為一省省府,又是兩廣最大的城池,其人口曾經一度高達數十萬之多,後雖被韃子所屠戮,人口驟減,然這些年下來,又恢復到了全盛時期三分之二的人口。

再加上廣州城自古以來海貿發達,有錢人眾多,遂而,秦明在攻佔此城後,收穫自然頗豐。

儘管最後被張煌言與周全斌分去了一部分金銀等物資。

然他還是從廣州搜刮出五十萬兩白銀以及黃金八萬兩。

至於糧草等其他物資,初步估計也至少值個一百萬兩,加上各種軍械及製作軍械的數十萬斤精鐵、銅塊及數萬牛角、牛筋等原材料。

這一次,可以說,秦明是賺翻了。

而除了這些物資外,秦明還大肆在城內招兵買馬,僅僅不到兩天,就招募了數營人馬五千多人。

儘管都是新兵,未曾訓練,戰鬥力幾乎為零,可卻皆都是青壯。

再加上俘獲反正的三千韃子綠營兵。

秦明麾下的兵馬一下子暴漲到了兩萬三千多人。

…………

一晃又是三日。

這天,秦明剛視察完營寨,就收到了一個好消息與一個不好的訊息。

好消息是,晉王李定國護送當今陛下已成功攻佔廣西西北數府之地。

且晉王的大軍一路勐攻,廣西各府的韃子守軍幾乎是望風而逃,根本沒做多少抵抗,就放棄了城池。

更讓秦明意外的是,偽清廣西總督於時躍居然在此時公開反正,豎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

他率麾下反正的三千督標營兵與都統線國安麾下數千大軍在南寧城內激戰。

最終,都統線國安擊敗了於時躍,於時躍不得不率領麾下數百殘兵投奔了正往南寧城攻擊而來的晉王李定國大軍。

那位永曆陛下聞訊,自是大喜過望,立刻就準備封於時躍為國公,然此決定卻遭到了一眾大臣的一致反對。

而晉王李定國麾下的一眾部將也都反應激烈,紛紛上奏表示,可暫且將於時躍封侯即可,不可將國公之位封於他。

畢竟晉王李定國為朝廷立下的戰功如此顯赫,也不過才封王,你一介剛投奔的降將,一下子就封國公,那還不亂套了。

如此而被諸將與眾大臣集體反對後,永歷帝雖心中不喜,然卻並沒有表露出來,反而“虛心”接受了眾大臣及軍中諸將的勸導,下旨將於時躍封為了南寧侯。

雖是侯,然南寧乃廣西首府,這侯也算是比較頂級的侯爵了。

…………

而對於廣西風雲突變的局勢,此時就在昆明城內的平西王吳三桂,卻依舊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彷彿根本就不知道晉王李定國在一路攻向南寧一般,而是縮在王府之中,誰也不見。

而各地駐守的兵馬,也是如往常一樣“裝聾作啞”。

這位平西王的詭異態度,自然讓不少人紛紛猜測其意圖縮在。

不少人都在猜測,這位平西王只怕也是想給自己留條退路。

再加上雲南與貴州兩地,駐防的八旗兵所剩無幾,各地官員也為平西王馬首是瞻,韃子勢力已被吳三桂清洗殆盡。

也就在此刻,忽然一則關於吳三桂擁兵自重,準備打出反正旗號的留言很快就流傳開來了。

然對於此留言,平西王府依舊一言不發,既未承認,也未否定,其態度很是模湖。

…………

四川,成都城內。

偽清四川總督李國英從漢中的總督府迅速南下至成都城坐鎮。

而隨同一同南下的還有議政大臣蘇克薩哈。

作為原左良玉麾下總兵,李國英在左良玉死後不久,便與左良玉之子投降了韃子。

後來隨同左良玉的兵馬一同編入漢軍鑲紅旗,官職也是一路高升。

不久前,他更是從川陝總督變為了四川第一任總督。

作為武將出身的他,打仗自然不含湖。

他不僅打過大西軍,征討過南明兵馬,還攻打過反清的土司,可以說作為武將,他的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然此時,面對眼前蘇克薩哈提出的要求,他卻是一籌莫展。

“大人,本督恕難從命!平西王如今擁兵近十萬,又佔據雲貴兩地,而本督麾下不過一萬五千兵馬,即使加上地方兵馬,也不過三萬,兩者懸殊實在太大,且平西王並未公開反叛,遂而……”

“那又如何!定西將軍愛星當下阿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想必是被吳三桂暗害了,如今雲貴之地又只知他吳三桂,不知朝廷,雖未反叛,卻實同反叛!”

蘇克薩哈冷笑一聲,隨即言道。

“可……蘇克薩哈大人,如今兩廣局勢不妙,若是將平西王逼反,只怕朝廷會怪罪吾等……”對於蘇克薩哈這位議政大臣之言,李國英自是暗自不屑。

在他看來,蘇克薩哈雖是議政大臣,然對局勢的判斷遠遠比不上他。

“李總督,莫非是怕了?”

“你且放心,洪承疇已被朝廷任命為欽差大臣,都督五省綠營兵,不日就將發兵三十萬南下,且朝廷還派了鰲拜鰲大人率一萬精銳的八旗兵南下,吳三桂就算被逼反,那便連同明賊一起滅了!”蘇克薩哈冷冷笑了一聲,即刻道。

“可……”

“報……總督大人!數萬夔東的大順軍餘孽突然南下,進攻重慶府!”

就到這時,一名心腹大將步入堂內,對著李國英耳旁滴咕道。

“數萬大順軍餘孽南下?可查探清楚,是否如前年一般,只是虛晃一槍?”

“這……回總督大人,只怕此次是真的,因為此刻重慶府府城已被大順軍餘孽給團團圍住了!”

“什麼!”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為何本督到現在才知曉?”李國英瞬間一驚,立馬一拍桌子,立刻站了起來,大聲對那心腹將領呵斥道。

“總督大人……這是……是三日之前的事情,因大順軍餘孽遣派細作截殺了求援信使,遂而……”

“快……!快去快去擂鼓,即刻召集諸將來前堂議事”李國英聽完心腹之言,不敢怠慢,立馬就對其言道。

待心腹離開後,他轉頭又對臉色難看的蘇克薩哈言道:“蘇克薩哈大人,本督還得去召集諸將,商討如何馳援重慶府,就不作陪了!請!”

“李總督客氣了,本大人還是與總督大人一起去吧!”

…………

江寧城。

也就在廣州城被攻破之際,總督郎廷左正向兩人說著什麼。

“素大人!洪大人,下官所言句句為真,兩萬兵馬已是極限,要想再湊集更多兵馬,除非……除非將江寧城的駐守戰兵也悉數調集南下!”

“兩萬兵馬?太少了!”

“湖廣出兵三萬,福建與浙江出兵各兩萬五千,四川李總督那也答應出兵兩萬,江西也有一萬五千兵馬,江寧怎能只出兵兩萬,至少得三萬!”

對於郎廷左所言,洪承疇微微搖頭。

他將目光投向了一起到江寧坐鎮的索尼,而後道:“素大人,離開京城前,太皇太后特意交代,糧餉軍械就麻煩大人您了!”

“麻煩倒是不麻煩,就是這江南之地也不平靜,本大人剛剛也找人瞭解過,要想供給十數萬大軍三月糧草,只怕有所困難,不過本大人已上奏朝廷,將從山東、山西等地調集糧餉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