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闊大陰沉的武寧殿裡,此刻是一片令人壓抑的靜謐氣氛。(網,最快文字更新精彩!)

康三元一身大妝的端坐在地下的一張小錦凳上,正在忍受難耐的等待——她剛剛婉轉真誠的向這個國家的皇上陳述了景年的歸隱之意,以及自己和孩子期盼景年立功之後,全家一起南山種豆的心。

另外,她並沒有說景年在西北被困後陳啟迭不肯兵救援之類的話,只是巧妙的說:她聽傳聞說景年和將軍們如今被胡兵圍困,百般的救不出,如今只能指望皇上隆恩,想辦法救他和一眾將士們的性命……

這一番話將該說的都說了出來,不該說的全都蓋了過去,基本上是天衣無縫了,就看皇上願不願意放景年一馬。

皇上——那個穿著明黃服色,看起來少年老成的男子正紋風不動的端坐在御案後,他兩隻白皙纖長的手扶著御案兩端,目光則端正的對著案上的一摞摺子,一動不動,看起來是正在認真揣摩康三元方才的一番話。

只是他揣摩的時間有點長,維持這個動作基本上已經有兩盞茶的時間了,康三元頗有些耐不住,心中思量了一番,正要再開口加一把力,說些:“景年的身體也不好,這些年常有病痛,所以思歸隱之心日盛,當然,若朝廷需要他,他還是會肝腦塗地報效朝廷”云云。

卻不料這個老成的皇帝先開口了。

看起來貴氣逼人又高高在上的年輕男人抬起了頭,從御案後走了出來,康三元忙也依禮站起。

皇上明澤,在那厚厚的富麗堂皇的地毯上走了兩遭,目光帶著些驚奇的打量了康三元一番,方緩緩的開口道:“夫人為鎮國侯千里上京,其情可嘆。西北之事實則也是孤心頭之病——為鎮國侯和將士們被困青庸城的事,孤也是夜不安眠,食不甘味。只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必陣前的將士們如今也有力不能及的緣故,不過請夫人放心,鎮國侯乃是我清乾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孤一定會著將士們全力以赴的營救,只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戰場上的事一切皆不可預測,還要看三分天意……”

“如今,夫人且先請回封地,待軍前訊息一來,孤定然命人送訊息與你們母子,你看如何?”

康三元聞言便明白了,自己的一番話並未起作用,這個皇上是在敷衍自己。她輕輕的咬了一下嘴唇,在退出之前放下了最後一句話:“多謝皇上隆恩體恤,鎮國侯和將軍們他日知道了皇上今日之言,定會為有皇上這樣的明君而竭誠以侍,肝腦塗地也要為皇上守住西北、西南等蠻夷之地——”

明澤一愣,站在殿裡神情莫測的看了她一眼。

康三元走出皇宮,覺得雙腳有些軟——皇上沒有搞定,景年十有**是保不住了。

她失魂落魄的向回走,一路上絞盡腦汁的思索著還有什麼法子——要是張齊在就好了,張齊在還有個商量的人……

但因康三元不放心家裡,她將他留下看家了……

這樣又累又急又焦躁的狀態中,康三元到了家——景年在京師的別院,就是康三元初到京師成親前住的那一座院子。一進門,老管家卻面帶喜色的迎了上來,聲音帶著點顫抖的道:“夫人,有兩位大人:韓大人和王大人正在廳裡等您吶,等了小半晌了——”又壓低了聲音,聲音掩飾不住喜悅的道:“內中的韓大人現在兵部任職,就是管西北戰事這一塊兒的,夫人您想想法子叫這位韓大人幫襯幫襯,咱們侯爺說不定就有救了——”說著,眼圈忽然一紅,老管家便用袖子擦眼睛。

康三元此時的心情比他更想哭,只是,她又忙又急的根本顧不上哭,這時聽了老管家之言,便忙問這王大人可是樞密院的王冕知大人?

老管家忙放下袖子回道:“正是他,夫人——”

康三元便放了心——既然是王冕知,那麼這個韓大人一定是他的至交了。三步並作兩步的趕往廳裡。

一進門,果然見王冕知和一個頭戴平頂冠,身穿月白緞子錦袍的男子正相對而坐,在低頭談著什麼,那白衣男子是背對著她的,因此王冕知先看見了康三元,站起身來施禮問康三元:“姐姐此行如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邊指著身側的男子對康三元道:“我給姐姐帶來了一位故人,姐姐可還記得他?”

那人便轉過身來,人未說話,先就笑了,對著康三元彎腰大施一禮問:“夫人,可還記得小桃源竹林東側的阿離否?”——竟然是小桃源一別後,多年未見的阿離!

康三元呆了一呆,又驚又喜的上前一步道:“阿離,果然是你!”細細的打量了他一番接著笑道:“幾年未見你的模樣倒還未變——”阿離和王冕知聞言便都會心一笑。

康三元讓兩個人坐下,接著便又問阿離如何認識的王冕知,怎麼就進了兵部之類的。

原來,當年景年一封薦書,阿離便任了云溪開封少尹,兩年後,因政績出色,調任門下省任侍郎佐侍中,後去刑部,任職一年後,如今新調入尚書省兵部兵部司,任侍郎已有半載有餘。而大臣們中拉幫結派的很多,王冕知和阿離便都屬於“少壯派”,平日原有私交。

如今,王冕知見了康三元之後,便將康三元之事說與阿離商議,卻不曾想阿離也是康三元故交,且阿離也正為景年之事憂慮。於是,王冕知便約他一道悄悄的來康三元家守候,想知道康三元面聖的結果之後,再做後續的打算。

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將來龍去脈全部梳理一通之後,阿離從袖筒裡拿出了一個摺子道:“這是西北新送上來的摺子,是道密摺,今日恰巧只有我在,我就悄悄的拿了出來——我琢磨著這摺子上倒是能做些文章——”說著遞給康三元看。

這摺子不是一般常見的那種,紙質比平常的摺子要厚,呈棗紅色,摸起來質感像牛皮,更奇特的是寫字的這一面有花紋奇特的暗色底紋,形狀上看倒像異族的某種標誌。

康三元細細的看了一遍摺子的內容,大意是說:西北圖蘭國的國王忽圖爾?扎不蘭,統治著西北戈壁內外除莫兒墨領土之外的疆土,這個人和莫兒墨是親戚,現在,他見莫兒墨和清乾兩敗俱傷,於是提兵三十萬南下,要趁機吞食莫兒墨的土地,並已和寫摺子的人說明了他並不想冒犯清乾國的意思。

寫摺子的人建議朝廷繼續按兵不動,待這個扎不蘭國王和莫兒墨兩敗俱傷之後,再伺機逐個殲滅。

康三元看完摺子之後,便明白了阿離的意思:是想改摺子的內容。

比如將摺子改為圖蘭國國王提兵三十萬來助莫兒墨,莫兒墨許諾得清乾後兩人均分天下之類的。如此,清乾的大軍就不能再按兵不動了,不但要動,還要動的迅,不然兩下裡夾擊,可就真有滅國的危險了。而舉國最善打仗之人,非景年莫屬,他,也就不能死了……

康三元握著牛皮紙,臉上露出了自上京以來的第一次難得的微笑,繼而又想到這事關係重大,於是又躊躇起來,為難的道:“阿離,這個雖好,只是萬一被查到豈不是害了你,還是趕緊送回去吧,我再想別的法子”

阿離還未答話,王冕知卻在一邊道:“姐姐莫要擔心,玉廉(阿離的字)兄正是管這個的,這摺子他不查無人查得”阿離便笑道:“阿元,朝廷裡打馬虎的事兒多的很,你放心,這個無礙,只要瞞的好誰也查不到這裡,這個寫摺子的人這輩子怕是也回不了朝廷——我們悄悄的改一改摺子,激一激皇上是再無不妥的”康三元聞言方略略放心。

阿離一邊說著一邊又接過了牛皮紙,卻又皺起了眉頭,看著手中的摺子略帶為難的道:“只是有一處不妥,這摺子若要改,就要大動篇幅,而與這摺子類似的紙張易找,摺子上的暗紋卻難造,此人給皇上上密折,用的紙張都是這個——若論書文我雖善摹,畫卻不行,冕知兄這點與我相同。我聽冕知兄說你甚善畫,阿元,這種花紋你可能畫得?”

“時間頗緊,這摺子明日就要呈上去,若是尋外面的畫匠來作,又怕授人以柄,於事有害,是以特來尋你——”說罷,阿離和王冕知兩人俱望著康三元。

康三元聞言又細細的端詳了一遍那繁複的暗紋,一言九鼎的道:“我行!”

於是,傍晚時分,一輛不起眼的灰色馬車運來了十大捆半牛皮半紙張的紙——是阿離和王冕知花了整個下半晌,好容易找到了一家漿紙小作坊,現這家造的紙紙質與那摺子有些相仿,於是阿離又剪了那摺子空白的一角給匠人做樣本,命他依樣加工了一番,看起來有九分像了。

康三元接到了紙,便在一間小偏廳裡埋頭配色,用細細的花枝筆一遍一遍的試色。為避嫌疑王冕知和阿離已經回去了,等著康三元摹出假摺子來,送到阿離住處他重寫了明日好夾帶回兵部。

這一夜是康三元穿越以來過的最漫長又最短暫的一夜,不知道廢了多少張紙之後,康三元終於摹出了一本跟原本差不多一模一樣的摺子——暗色的尖頭絲狀花紋盤桓交錯,形成一個個複雜的王冠形狀,均勻的鋪在棗紅色的牛皮紙張上,看起來華麗又樸拙,竟將那紙張原有的一分不足也補齊了,阿離看了很滿意。

第二日這摺子就被呈到了清乾國的皇上手裡,第三日,早上沒有動靜、晌午沒有動靜,到了下午,一道明黃的摺子飛一般的被送到了西北。

王冕知站在京都外寬敞堅硬的大道上,目光關懷的叮囑康三元道:“姐姐快些回去吧,侯爺那裡定無不妥了,在京城多留也無益,路上萬事小心——”

一邊將給康三元的幾個孩子的禮物細緻的安放在車上,又道:“阿離叫我帶話,兵部這幾日忙的一團糟,他今日不能來相相送了,說等侯爺回來後,他逢著機會請個外差到你們那裡住上一段日子就有了”

王冕知這些話都是揀輕鬆的說的,為的是叫康三元放心上路。康三元也明白他的意思,心裡想著在渝州城時王冕知的模樣,不由得感嘆時光荏苒。揮手道別後,康三元回源安郡。

一路上邊走邊隨時打聽西北的訊息。

西北,這會兒也正亂成了一鍋粥……

千古風流多少事

圖蘭國國王扎不蘭和莫兒墨其實早在五年前就有過約定。

扎不蘭和莫兒墨論起親戚來,還是姑表兄弟。五年前莫兒墨野心勃勃,提兵打清乾,妄圖將忽布里圖山南北收入囊中。但又怕後方虛弱,扎不蘭會乘虛而入,因此,莫兒墨當時曾和扎不蘭暗中盟約,約定兩人從兩翼,各出兵三十萬合力滅清乾,功成之後,清乾的天下兩人各分一半。

倒正與阿離和王冕知偽造的密信上的內容一致。

不過,由於扎不蘭為人過於小人,莫兒墨已經與清乾國大軍對陣了,扎不蘭的人才出臧布山口,且明裡是助戰的姿態,暗中卻是坐山觀虎鬥,妄圖待莫兒墨和清乾國兩敗俱傷之後,他坐收漁翁之利。

後見莫兒墨中了景年的計謀,扎不蘭認為清乾元氣正盛,不可與之為敵,於是,置莫兒墨的求援於不顧,自帶大軍回漠北,並內心忖度莫兒墨必死無疑,因此,北歸途中一路放心大膽的將莫兒墨的幾片肥沃土地收歸囊中。

莫兒墨因為此事對這個表兄既恨又厭,五年後,也就是如今,莫兒墨韜光養晦兵強馬壯,要再次南下尋清乾報仇之時,扎不蘭曾經擺出一副重修舊好的姿態,主動要與莫兒墨重續當年之盟,莫兒墨卻只給了他一句話的答覆,說:“豺狗焉能與虎豹同行?”

定盟之事遂罷之。

莫兒墨為防扎不蘭又行當年之事,特意留了五萬人馬駐守後方。

如今,莫兒墨又一次栽在了宿敵景年手裡,眼見再不補充兵力給養就要斷送在這上趾山口了,他依然不肯動用駐守在老營裡的人。

但莫兒墨不知道,扎不蘭其實早在景年一帶兵北上,就斷定莫兒墨會重蹈當年的覆轍。因此他迅的率兵出戈壁,開始鯨吞蠶食莫兒墨的屬地,莫兒墨留下的五萬精兵是好的,但也擱不住扎不蘭十萬兵的不停殺伐。

另外,扎不蘭還放出了旗號,說是因見莫兒墨陷入困局,因此他不計前嫌,千里來相助,因此一路上一些不知情的小部落還主動大開轅門迎接扎不蘭的大軍,莫兒墨在軍前聽說了這等,氣得當場吐血一口。誓今生來世一定要殺扎不蘭以報他屢屢端自己老巢之仇!

但莫兒墨誓歸誓,他也明白自己如今是回天無力了——前有清乾後有扎不蘭,他這次再也不會像五年前那樣好運氣,而真正的成了喪家之犬。

但莫兒墨不是能卑躬屈膝以求苟全性命之人,他見這般大勢已去,便豁出去了要和清乾國大軍以及扎不蘭的騎兵拼個魚死網破。

因此,他兵分兩路,一路北歸迎擊扎不蘭,一路則主動與清乾的大軍展開了正面的交鋒,其氣勢還是十分銳不可擋的。

這樣的形勢之下,莫兒墨自然無暇顧及青庸城,只命攻城的兵士按原定的計劃繼續——莫兒墨原本其實頗想收服景年的,又兼聽信了自己夫人明月的勸諫,認為如能將景年收為己用,定能如虎添翼,所以,他命人日日到青庸城下喊話,倒也不是詐降。

只是如今自己大勢已去,別說覬覦清乾,恐怕在荒原上也將無立足之地。那這個景年是必不會歸降自己了,所以,他轉而又愈恨景年,認為他不止造成了自己今日之敗,還對自己的一片誠意報以冷麵,明顯是在侮辱自己。因此,他命攻城的領按照原定計劃,無論如何,定要殺景年以洩憤。

景年在青庸城的日子於是更加的不好過了。

百般的法子都使盡了,手下可用的將士一日少似一日,好在在日夜不停的趕工之下,三條地道已經基本挖通——景年為了惑敵,在原有通道的基礎上,挖出了三個出口。

白天剛剛經歷了一場猛烈的攻城大戰,半夜時分趁著敵人疲勞入睡,景年帶著剩餘的人馬迅的從地道撤出了青庸城。

為了儘快的跑出莫兒墨的圈地,一行人不顧夜黑風高地形複雜等因素,縱馬狂奔。

然而好巧不巧,景年等人半道恰巧遇上了莫兒墨那支北歸去抵抗扎不蘭的大軍,真是剛出狼窩又如虎口,這下沒有了堅固的城池做堡壘,景年一行人毫無優勢,很快被殺的殺,俘獲的俘獲——景年亦被眾胡兵圍住。

眾胡兵中看來有會漢話的將領,見景年被困住,便放心的提馬上前喝問他是何人,景年此時已經是殺紅了眼,在刀戟叢中只顧砍瓜切菜並不理他,這將領旁邊一個副官倒是眼尖,一眼看見了景年腰裡掛著的前鋒將軍的腰牌,因此指與眾人看。

那會說漢話的將領一見,便立即飛馬到前頭報與主帥聽了,半盞茶功夫,只見他又喘吁吁的飛馬奔了回來,對著眾人做了個殺的手勢,指著包圍圈中的景年高聲喊道:“主帥有令,此人乃是燒大倉的那個!殺此人者有重賞!”說著甩了個響亮的馬鞭,退到一邊守著了。

因為聽說了此人是燒大倉的那一個,眾胡兵胡將紛紛血紅了一雙眼,又因為有重賞,因此一群彪悍勇猛的將領迅打馬衝上前來,且擺出了要將景年砍為肉泥的架勢,景年對這些視而不見,依然見兵殺兵見將殺將,招式狠辣、動作迅疾!

眾胡將雖然一時近不了他的身,但卻也是勝券在握的,因此倒不急不忙的繼續纏鬥,寄望於用時間拖垮他。

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景年坐下的白馬漸漸顯出暴躁來,而景年也略有疲態,招式上明顯慢了一些,眾胡將於是逮著機會一擁而上幾下裡夾擊,想將景年立即砍為肉塊。而景年其實是詐疲,見眾人上當一窩蜂的撲了上來,他立即目露精光,幾個閃轉間,手裡的劍已經劈下去了幾次,周圍立即倒下了好幾個,眾胡將於是瑟縮,又散開了一些,不遠不近的纏鬥,景年眼中露出一絲狡黠,竟然還心情甚好一般彎了彎唇角。

鬥了一會兒,他又呈現出了疲態,這次,眾胡將不敢再貿然上前了,若即若離的觀望了許久,估摸著對方確實疲乏了,這才又一聲唿哨,一擁而上,然而,景年又一次得意的挑起了眉頭,於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之後,眾胡將再也不敢輕信。

這時,在一邊觀戰的那位會說漢話的胡將忍不住了,他轉頭喊來了一個跟隨,命他去前頭隊伍中調二十個弓箭手來,準備亂箭射死這個難纏的清乾前鋒將軍。

就在這緊要的關頭,不遠處的樹林裡忽然斜刺裡衝來了一支清乾人馬!

領頭一員大將坐下一匹黑馬跑的如同風一般,轉眼到了近前。眾胡兵便有些慌亂,與這隊清乾兵卒們很快就廝殺在了一處。這位領頭的穿紅袍的戰將則一馬當先,一路血光的扎進了幾名胡將的包圍圈中,一邊拼殺,一邊衝著那位清乾的前鋒將軍喊了一句:“侯爺你先走!我帶的人給你殿後!”

而那位前鋒將軍似乎是殺人殺上癮了,竟不為所動,只和那位紅袍戰將錯了個馬身,依然殺得有條不紊……

話說這位來救援的紅袍將軍,正是張也。

張也之所以能在此時趕來,是受了陳啟迭的委派,而陳啟迭,自然是接到了朝廷的密旨。

陳啟迭其人,打仗雖然平平,但做事頗為謹慎,他知道自己資歷淺,在軍中威望自然遠不如前鎮遠將軍景年,因此他頗擔心景年的親信以及西北眾守將等不聽自己調遣,為此他想了許多法子,比如:他一上任便將原戍邊的守將能換的換,不能換的則減兵,不能減兵的,則將人招至自己帳前,為的是好掌握。

像張也,便是被他裁了軍的,陳啟迭以充實大軍兵力為由,自作主張的抽調了張也大部的精銳,只給他留下了三千守城兵卒,是以,張也在聽說了景年的困境之後,百般聯絡竟然無法聚集滿三千人去解青庸城之圍——陳啟迭為了防止景年的舊人私自增援,還故意設了一次酒宴,將那些將領藥倒後綁到了囚車裡,罪名是“酒後滋事”

張也等人雖然也給皇上上過奏摺,陳述陳啟迭的不妥之行,但奏摺出去,皇上只說“如今大敵當前,將士們暫且委屈一二…還是謹慎守城戍邊,鼎力協助陳將軍……”

眾人便明白陳啟迭是皇上的私人,皇上明顯的是偏聽偏信了。因不能和皇上翻臉,眾人便袖手等著看陳啟迭的笑話——後來陳啟迭果然連連出笑話,兵敗如山倒。景侯爺又被重新啟用,帶兵來西北。

眾人正議論說,窩心的日子終於要過去了,陳啟迭終於要完蛋了。景大將軍此來,我們眾人今後又有了依靠了時。景侯爺卻被困青庸城,而陳啟迭則是一副勢在必得的巍然不動——既沒有增援的意思,也不見對自己的未來有擔憂之色。那明顯的,這是朝廷的意思了。

眾人這方明白了,五年前景侯爺為何明明的接到了皇上命他繼續追擊莫兒墨的旨意,卻依然欲擒故縱,有意的叫莫兒墨逃脫。甚至下了嚴令,命所有的將士“只許追,不許殺”——那就是信不過皇上,斬草留根,以為後路啊。

這裡景年在張也所帶之人的接應下,脫離了胡兵的包圍,經過一夜的休整之後,又從後方包抄了莫兒墨的大營,與沃兒河南岸的陳啟迭大軍遙相呼應,兩下夾擊,將莫兒墨的一半主力消滅在了沃兒河河岸上,伏屍遍野、血染長河……莫兒墨亦在此戰中死。

而北歸的那支兵也在幾個月之後,被扎不蘭消滅殆盡,原屬於莫兒墨的大片肥沃的疆土,如今幾乎盡數落入了圖蘭國之手。

皇上明澤在京都聽聞了訊息,則有意將莫兒墨的疆土也分一半入囊中,扎不蘭自是不肯,然又不肯此時與清乾為敵,扎不蘭遂生一法——將自己的胞妹送與明澤為妃,允諾將同莫兒墨一般,年年進京上歲貢,兩家永結盟好。

明澤覺頗不划算,在內殿與諸重臣計議良久,諸臣俱以為這位圖蘭國國王遠勝莫兒墨,不僅疆土更廣更豐饒,兵馬也更強壯,非清乾此時的兵力可以撼動,為免於兩敗俱傷,還是暫時相安無事的好。

明澤也不是糊塗人,知道這內外幾次的用兵已經攪得清乾家宅不寧、國庫空虛了,但又擔心這個扎不蘭養肥了以後比莫兒墨更難對付,因此一時委決不下。

後來,還是懶惰求全的心佔了上風,決定暫時就接受扎不蘭的示好,等他哪天要炸毛了,再派精兵強將的降伏他也不遲,強將,他明澤手裡有個最好的。

又是三個月之後,西北的佈防之類的重新修整完善,大軍也陸續回撤,這一場比上次更持久的西北之戰暫時落下帷幕。

元武年三月十五日,富麗而威嚴的大殿裡,寶鼎中的香篆嫋嫋,兵部尚書郭子垣彎腰立於御案前,手裡捧著一本奏章正娓娓讀來:“……大國不可無利器,利器者,上將也…為君者宜善視之、善用之,方可保天下無虞……若過嚴則亦被有心之人利用之,為禍天下,反為不美……”

“……君亦不可一日無憂……常懷遠慮者,方可雄視西北,駕馭東南…置天下於股

掌之間……”

上聞,默不語,繼而頷,似有感嘆之意。

上此折之人,據聞是個年輕的樞密院禮房副都承旨,幾年後,其人升為樞密院副樞密使……——

作者有話要說:貼~下章就溫馨結局了~麼麼大家~我這幾天牙疼病又犯了,臉腫了半邊,一點都不能靜下心來更新,所以拖了幾天,抱歉。

另:《撿來的官人》參加了悅讀紀女性原創大賽的比賽,親們有空去幫我投一票吧~地址:在第四期入圍作品穿越季系列,謝謝大家^^

大團圓

四月末的天氣暖意融融,微風過處,燻人的花香撲面繞身,尤其是這日正當午的時刻,氤氳暖香的空氣烘的人直想睡覺。

一身月白掐金服色的景侯爺正攥著摺扇,亦步亦趨的跟在一個嬌小柔媚的女子身後——那女子穿著一件月白湘裙,外罩著杏黃色金秀暗紋薄衫,看起來嫋嫋婷婷又瀲灩不已。

此時,她手裡正抱著一本頗厚的、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書,在涼亭子外的草地上逡巡,看起來是在品度哪塊草皮更適合坐下來……

景侯爺見女子總不理他,便有些著急,緊走了幾步趕在了女子的前頭,立住腳認真的問:“娘子,難道…分別了半載你已不認得為夫了不成?!”見女子只橫了他一眼不語,景侯爺便摸了摸額頭一笑,又皺眉道:“今早我剛到家那會兒你還不是這般模樣,怎麼說了幾句話後你便不理我了,這卻是為何?”

萬般不解的望著眼前人。

那女子將被風吹亂的書卷卷了卷,握在背後,好看的蛾眉皺了起來,見折磨夠了他便開口道:“你也知道我是剛剛才生氣的,你先問問你在西北都幹了些什麼吧,剛剛你也說了,西北的事早在一個月前就好了,那你為何今日才到了家?不要和我說路上難行之類的話,我都問過霍頓了,你們路上好走的很——”說著面帶薄嗔的瞅了他一眼。

景侯爺聞言眉頭一時緊皺一時舒展,末了心中一動,一雙狹長的黑眸因歡喜而亮閃閃起來,他寵溺的攬住了女子的雙肩,唇角帶笑、美目含情的故意道:“唔,娘子以為我為何遲遲不歸呢?”

他懷抱中的“娘子”——康三元,聞言則疑心更加重了一層,掙開他的雙臂將手中的:“誰知道你又去哪裡高樂去了……你的事我也懶得管,總之不要拖累了我們就好——”

這話倒說的景年一時又摸不著頭腦了,忙又跟上來,皺眉轉著手中的摺扇暗自揣摩。

康三元見景年遲遲不回答,便忍不住了,對著一堆的花花草草幽怨的道:“我生景熙那會兒你幹的那些事別以為我不知道,我今日有言在先:你出去玩我不管,只是我們從此分房而居好了;如若你要納妾,那我也不攔著,只是我就帶著三個孩子搬到別處去住,那個…你每年要按時送銀兩給我,三個孩子養活起來花費不小,你明白嗎?”

什麼?!忽然的就扯到搬出去了?!景年聞言手中的摺扇便有點晃不動。

他略帶緊張的將自己在西北逗留期間的種種言行過了一遍,實在想不出康三元這番懷疑從何而來——只不知道霍頓這廝都對康三元說了些什麼,景年惱惱的想。

康三元說完了這番話,沒有等來景年的解釋,回頭見他一副皺眉沉思的模樣,便愈加坐實了自己的猜測,心中又氣又惱,目光如刀的在他身上切割了一會兒,便“哼”了一聲,自甩袖子要走。

這裡景年盤點完了自己出門在外的所做所為,見康三元已經甩袖子要走人了,便連忙緊走幾步攔在前面,眉頭輕皺,萬分無辜的道:“三元,我在外這些日子實在沒有什麼,像幾年前喝花酒那一次也只是喝酒而已,醉了也就睡了,不信你可以問別人。啊,西北,我在西北確是連花酒也並沒有喝過啊?”景年頗委屈。

康三元橫了他一眼,道:“我怎麼聽說你大半夜的還去人家小寡婦家裡了,據說還不止一家,還去過不止一次,還說要帶個女人回來的……”

景年聞言面上頗為驚詫,尋思了一會兒道:“唔,當地百姓家中我是去過幾次,可也不是晚上,一般是晚飯前趁著軍中無事我才去,為的是採買些東西。要說帶回女人來,我只見了一個頗俊俏伶俐的小丫頭,原想帶回來陪景熙玩,可惜她小叔父一家不樂意,也就罷了——這又是誰這般渾說?”

康三元一聽,見這兩件事都對景,臉上氣色便緩和了一半,斜睨了景年幾眼,見他確實一臉的誠實無欺,轉過臉來,便不由得面上含笑了……

軒敞明淨的錦畫堂內,景年驕傲又滿意的站在一隻紫檀色大木箱邊上,箱子大開著,露出裡面一層層的錦繡布匹來,有的輕如蟬翼,有的豔若雲霞,箱子另一邊站著康三元,和兩個丫頭扯著一塊繡滿奇異花紋的薄紗正在品評。目光中滿是驚豔之色。

這屋子水磨的地面上還羅列著幾十只巨大的木箱、藤簍之類的傢伙,有開啟的,也有沒開啟的,裡面琳琅滿目,全是各種珍奇之物。

景年在一邊點評康三元手中的薄紗,說是當地一位半百的女繡工耗時數載方織就的,不可多得,只此一件。

不可多得,至此一件的東西太多了,康三元只揀自己感興趣的那些一一瀏覽了一遍,天就黑了,於是留待明天再看。景年說:“我知道你平日最喜這些,家裡外頭的料子想必你也穿膩了,這些東西的式樣顏色都是我細細選過了的,娘子看可還合意?”

嗯,這些東西是很合康三元的意,這才像個做丈夫的嘛,在外面見了好東西先想到的是往家裡拾掇(呃,這是康三元對好男人的要求標準之一……)

晚上,全家團坐吃團圓飯,裡裡外外的擺了十幾大桌,景年謝絕賓客,今日只先同家人共樂,席間的種種豐盛自不必說,景熙景沅許久不見父親了,在飯桌上爭著搶著的和父親報告家中之事,景年一則十分掛念和疼愛這兩個小子,二則父子久別重逢,舐犢之情更勝平日,便不苛責兩個小家夥的舉止,十分耐心而寵溺的任他們問東問西。倒是小女兒妙妙,尚在襁褓之中,不知父親為何物,景年抱她,她也只是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觀望,並沒有表現出興奮之情來。

景年見女兒長得白白嫩嫩的,十分歡喜,吃完飯後抱在懷裡逗弄了許久,看起來父子相得甚歡。

晚上諸事皆宜,景年這才露出疲乏之色來,挽著康三元便要回房早早安歇。

康三元覺景年回來這一天,兩人也沒有多少獨處說話的時候,此時便從善如流的歸房了,關起門來康三元方細問景年這一路平安坎坷,以及朝廷之事。

這些事景年其實不願讓康三元過多知道的,他認為外事是男人該一力但當的,不應叫女人為這些煩難或者憂心。

因此,他將這幾個月來的情形往好裡美化了幾分之後,方簡略的跟康三元敘述了一遍。末了,他握住了康三元的手,長眉壓低了幾分認真的問道:“三元,你進京時可有什麼人為難過你?”

康三元覺出景年的目光中帶著隱隱的殺氣,本來她還想抱怨幾句林夫人或者那個故意拖延自己的掌禮官的,見狀便不敢再提,只說:這個倒沒有,只是我自己笨了些,摸不找門路險些耽誤了時日。

景年顯然看出她的用意,但神色還是緩和了一層,他將她的小手放在手心裡輕輕的撫摸著,又問:“那進宮後呢,皇上可給你委屈受了?”

康三元認真回憶了半晌,覺得除了讓自己在宮裡等了許久才見人之外,那個年輕的皇上對自己倒十分客氣溫和,確實也沒怎麼委屈自己,便將進宮前後,及皇上的言語舉止等細講給景年聽。

景年聽了臉上的神色倒緩和了大半,低聲道:“他還算知禮的,我料他也不能難為你們母子……”

夜裡,四月末的輕風帶著花香從窗縫裡緩緩吹入,簾攏搖動,暈黃的燭影照出床上的一對璧人,男人汗溼的墨半拖在肩上,潤墨的眸子含笑望著身下的女子,臉上的神情似乎迷茫又似乎沉醉。

女子烏逶迤,星眸微暘,白嫩的皮膚上有些微淡紅的印記,她一隻手正抱在男子的腰上,另一只則輕輕的撫摸著男子柔韌有力的腰身和光滑的脊背,嘴角的神情似乎帶嗔,又似乎含笑。

那男子望著她的臉上的紅雲,便不自覺的顯露出了迷人的笑意,腰上更使了三分的力氣,汗溼的額頭抵在女子的烏上,略帶沙啞的嗓音在女子的耳邊輕輕的絮語:“三元……這幾個月…在那裡,我可真著急,想你多少次…你可有想為夫……”

女子眼波輕啟,在燭光中微微的睨了他一眼,便將摟住他腰身的手收緊了,人也抬身貼了上來,額頭抵在他的咽喉處,牙齒在他的肩頭上輕輕的咬了一口,道:“你說呢?”

“那……三元…你心裡可是愛著為夫的……”男子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直了下身子,與女子臉對著臉,目光卻一點都不含糊,直而迫切……

女子的美目在男子的臉上打了一個圈,接著她便“噗通”一下合著眼倒在了枕頭上,半嗔半笑的沉默了半晌,長� ��的睫毛輕顫著,就在男子要失望時,她卻忽然睜開了眼,深潭一般的眸子波光瀲灩,她燦燦的笑道:“你——如今甚合我意……”

一道喜悅的光芒照亮了男子汗溼的俊顏,他忍不住的低聲一笑,長臂一身,便將女子緊緊的裹在了身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小別勝新婚。

鎮國侯景年因西北一役,而重領鎮遠大將軍銜,與陳啟迭分為左右鎮遠大將軍,共掌三軍。更封其夫人康氏為望郡夫人,另增加封地博遠郡、望桑郡,並賜冠帶綢緞珍玩奴僕若干。鎮國侯謝恩,但不接受掌軍之事,皇上遂從之。

長公主明月,自莫兒墨死後,一直流落西北各部,居無定所,曾數次要求回清乾,皇上拒之。

又五年後,玄英皇帝明澤因國務繁雜,操心太過,纏綿病榻數月後,卒於太清殿,時年三十歲整,其時太子明昭尚年幼。玄英皇帝無奈之下,於病中設立四位輔國大臣,以御虎視眈眈的幾位明姓親王,其中輔乃鎮國侯景年。

鎮國侯不奉詔,玄英皇帝愧悔無顏,抱殘病之軀親到景府再三懇請,鎮國侯長嘆,無奈應之。帝遂放心西歸。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