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金龍牌腳踏車投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崇禎六年,二月底。

海港城,輕工業區,第一腳踏車生產廠。

這天,許遠帶著多名的高層人員,前來進行視察,出席了第一批100輛金龍牌腳踏車批次下線的剪綵慶祝儀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許遠對這座自行車廠十分重視,從廠房的選址建設開始,就非常關注工廠的建設進度,工人的培訓進度,研發團隊的研究進度,並且先後投入了近10個億的資金,從現代社會採購了各種各樣的機床設備、生產加工裝置、流水線裝置,甚至是原材料等,缺少什麼就提供什麼,可以說是有求必應。

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腳踏車在明末世界的本地化生產。

包括研發人才的本地化,技術工人的本地化,大部分原材料的本地化。

最終生產出幾乎不依賴現代社會的腳踏車出來,不說實現100%的本地化自主生產,也要把依賴度大幅的降低。

那麼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被命名為金龍牌的腳踏車也成功量產了出來,許遠最初設定的目標都實現了麼。

寬敞的工廠廠房中。

對著組裝流水線上,一輛輛的半成品腳踏車。

廠長曾孝平親自為許遠介紹道:

“莊主,構成一輛腳踏車的零件,大大小小約有300多個,但我們經過設計上的簡化,在對腳踏車使用功能影響不大的前提下,去除掉部分的零件後,成功減少到了153個。”

“原材料方面,也儘量尋找本地化替代,並與鍊鋼廠那邊合作攻關,冶煉出了效能達標的錳鋼和彈黃鋼。”

“再利用切削機床、衝床、鑽床、拉絲機床、鐳射加工機床等先進設備,加工出了所需要的各種零件。”

“到目前為止,組成金龍牌腳踏車的153個零件中,錳鋼車架實現了自主生產,28寸輪轂實現了自產,還有輻條、剎車片、車鈴鐺、齒輪盤、腳踏、擋泥板、彈黃坐墊等150個零件,都成功實現了自主生產!”

“僅剩下滾珠軸承、鏈條、橡膠輪胎,這3個零件,暫時還無法實現自產,但只要給我們時間,並解決了橡膠的原材料供應問題後,我們一定能攻下這三大核心零件,造出百分之百自主化的腳踏車!”

曾孝平一臉自信的說道。

許遠則被嚇了一跳。

153個零件,能自主生產出150個,從零件數量的層面看,自主生產率已經達到98%的誇張程度了。

這已經非常不錯,相當可以,遠遠超出許遠的預期了。

剩下的滾珠軸承、鏈條、橡膠輪胎這三大核心零件,在現代社會的採購價格並不貴,下跑量訂單的話更便宜,他不需要花多少的錢,就能購買幾十萬、幾百萬件,佔據的倉庫空間也不大。

“夠了夠了,這三個核心零件,你們暫時不用急著攻關,我這邊會給你們大量提供,你們接下來工作的重心,是想辦法提高金龍牌腳踏車的產能,流水線的產量越大越好,也不用擔心銷售不出去,不管你們一年生產出十萬輛、百萬輛,全都能賣得出去,只管開足馬力的生產就行。”

許遠大手一揮,一臉豪情的道。

“莊主,目前有幾家配套零件廠的產能有限,零件合格率也不是很高,我估計,現在的產能只有每周五百輛左右,後期會增加到一千輛,但要想繼續提升,就有些困難了,必須得再採購一些機床設備。”

曾孝平苦笑道。

每週生產千輛。

那麼一年的產量就是五萬輛,對比大明兩億左右的人口基礎與消費能力,這個產能暫時是完全夠用了。

“成本呢,製造這麼一輛金龍牌腳踏車,生產成本大概是多少?”

對著一輛外形鋥光瓦亮,已組裝完成的金龍牌腳踏車,許遠又問道。

“除三大核心零件外,造這麼一輛腳踏車,各方面的成本加起來,大概要50銀元,等產能提升,效率提高,成本可降低到30銀元左右。”廠長曾孝平身旁的一位工程師回答道。

“還行,這成本控制的還可以。”

許遠點了點頭,就算按50銀元的生產成本算,而從現代社會購買一套的滾珠軸承+鏈條+橡膠輪胎,最多只要百元左右,即實際的生產成本是50銀元+100RMB,較之於以600至1000元/輛的價格,直接從現代社會購買整車,其實成本並沒有降低,甚至付出的貨幣成本更高,但98%的零件自主率啊,不知省去了他多少的麻煩。

至少對許遠而言,這樣的結果是讓他非常高興和滿意的。

這也證明了古人的聰明才智,尤其是華夏先祖,是絕不會弱於現代人多少的,因為只有優秀的基因才會流傳下來,現代的華夏人能行,那古代的華夏人也一定能行!眼前這座腳踏車工廠裡的工人和工程師們,就是非常好的證明。

而腳踏車的本地化生產基本實現。

加上前面的生物柴油廠。

以及接下來就會開始進行試生產的合成氮肥廠。

成功實現自主或即將實現自主的專案,已增加到三項了,相當於心中的三塊大石頭落地了。

當然擺在許遠面前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得到自主生產的,也遠遠不止這三項,不過生物柴油代表能源;腳踏車代表人流物流貨流,代表著經濟的活力;化肥則代表穩定高產的糧食。

即便是在現代社會,能源、物流、糧食這三大塊,都是基礎中的基礎,在別的領域出現點問題沒關係,若是在這三個方面也出了問題,哪怕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國家,也會迅速的崩潰,陷入人間地獄的狀態。

相反,只要能確保能源、物流、糧食這三大塊不出問題,哪怕是這個國家受到全世界的封鎖,內部也不會出現大的亂子,因為只要能吃飽喝足,加上少量的娛樂就夠了,在生存問題面前,高階晶片不重要,電腦遊戲不重要,吃不到洋快餐買不到西方奢侈品更不重要,離了這些不會影響正常人的生存,所以完全不必對什麼晶片戰、科技戰之類的感到擔憂焦慮。

扯遠了。

而只要能源、物流、糧食這三塊基石實現穩固,接下來許遠就能從容不迫很多,哪怕後面的發展節奏慢一些,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必處於火急火燎,過度忙碌的狀態,甚至可以有時間享受一下人生。

搖了搖頭。

甩掉腦中紛亂繁多的想法。

視線又落回到面前這輛造型跟二八大槓頗像,略顯傻大笨粗的金龍牌腳踏車上(但沒有中間的那根橫槓)。

“對了,我們這款金龍牌腳踏車的質量怎麼樣,載重情況如何?”想到一個問題,許遠忽然問面前的一位年輕工人道。

“莊、莊主大人,這、這個車質、質量非常好……”這位年輕工人嚇一大跳,最受人尊敬的莊主老人家,居然親口問他問題了,他當即激動的面紅耳赤,說話結結巴巴,腦袋一片混亂。

“不要急不要害怕,慢慢回答,我又不是老虎,不必如此緊張。”許遠笑著安撫一句道。

年輕工人臉更紅了,但口齒明顯利索了很多:“莊主大人,我們這個腳踏車質量是非常不錯的,主體車架是撞不壞的龍骨,故稱之為金龍牌,載重的話,車頭可坐一人,中間的斜槓可蹲坐一人,後座能坐一人,加上騎車者,最多可坐四人,載貨的話最多能載300多斤,不會把輪轂壓彎……”

“好好,小夥子,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許遠又問起這位工人的個人情況。

“回莊主,我叫陳劍南,今年十八歲。”

“這份工作幹的還習慣麼,能吃的消麼?”

“能!這份工作不累,不用在外面曬,還能天天摸到腳踏車,我可喜歡這份工作了,收入也不少,每月18塊銀元,知道我在自行車廠上班,左鄰右舍們可羨慕了,上門給我說媳婦的媒婆也不少,可我不想太早成親,可煩這些媒婆了……”陳劍南眉色飛舞的說起了自己的情況和煩惱,引來一片善意的鬨笑。

“哦,那你有夢想麼,給我說說你的夢想。”許遠和藹的問。

“有有,我的第一個夢想,就是攢錢買一輛我親自組裝的金龍牌腳踏車,第二個夢想是學習怎麼造出更好的腳踏車,第三個夢想是想造出更多輪子的車,不僅能裝很多很多的貨,也能裝很多很多的人,還跑的特別快,跟那些挖掘機、收割機一樣!”

年輕工人陳劍南完全放開了,大聲說出自己的夢想。

“好,有志氣,有志氣啊!你的這些夢想,一定能全部實現。”許遠豎起大拇指道。

“哈哈哈哈~”

廠長曾孝平等人也都開懷大笑,廠房們頓時充滿了歡樂輕鬆的氣氛。

這其樂融融的一幕,不僅被一旁的記者拍攝記錄了下來,也會以新聞廣播稿的形式,在晚上七點,透過設立在上百座集體莊園中的無線電接收裝置和擴音喇叭,準時播放給兩百多萬的許家莊莊民聽,成為每天飯後睡前的固定收聽節目,而工人陳劍南今天的活潑表現,在廣播播出後,他定會成為一位小小的名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