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抽取恆星能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做好了恆星能量的抽取準備之後,一個巨大的接近直徑十公里的720面晶體裝置被幾艘戰艦平衡的拉著四個角穩穩的放進了紅巨星的表面。

紅巨星的表面溫度雖然是要比正常的恆星表面溫度要相對低上一些,可經過測量,現在的紅巨星表面溫度仍然高達四千攝氏度。

原本用來充當恆星能量炸彈的能量抽取裝置體型是直徑大概一公里左右的。

不過那是抽取壓縮過後就爆炸的裝置,陸元想要再次把壓縮的能量給再次分批取出來使用的話自然是不能這麼做的。

所以那多出來的九公里直徑其實就是為了把抽取的能量給壓縮結晶成通用的能量結晶儲存起來的。

而體型的增加自然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性,紅巨星表面這麼高的溫度自然就讓一眾科研人員有點擔心這個能量抽取裝置會出現什麼問題。

畢竟現在他們的手裡什麼都缺,很多以前能做出來的隔熱合金現在因為缺乏材料都沒有辦法做到。

這已經是在窮盡整個樹人星系的所有能用的資源打造出來的隔熱合金了,如果它支撐不住的話, 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物副腦他們也沒有辦法再製造出另一臺更先進一點的裝置了,畢竟這是材料科學的限制,不是你空有理論就能夠彌補上的。

用法陣降溫的話也不太可行,裡面本來就是精密到極點的能量抽取裝置, 你法陣的能量一是會干擾能量抽取, 二是可能剛啟動就被內部的能量抽取裝置給先自行吸收了, 沒有什麼卵用。

沒有穩定的超凡材料刻畫法陣,光靠樹人星球上貧瘠的普通金屬是幾乎沒有辦法做到利用法陣來降溫的。

到現在陸元才明白能源物資對一個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居然高到這種地步。

一個達到過四級文明的重建文明竟然也會因為材料的短缺而擔心能源收集裝置的外殼不能承受區區四千度的高溫!

在一眾科研人員緊張的觀察中,這個擁有720個橫切面的多面晶體裝置最終還是緩緩的沉入了紅巨星的表面,徹底的融入了紅巨星的內部。

晶體的內部監控裝置實時的反饋著裡面的情況。

“內部溫度檢測正常,繼續深入紅巨星內部,在達到指定深度之後將開啟恆星能源抽取工作!”一聲機械提示音在監控室傳了出來。

“太好了,第一道難關過去了,只要在到達指定的深度的時候整個晶體能量收集裝置還沒有因為溫度的影響出現其他問題的話,這次的能量抽取工作就基本上成功了三成了!”一號高興的對陸元說道。

陸元也很開心,畢竟能在物資這麼短缺的情況下完成這項工作,他也是比較激動的。

沉降深度:一公里,十公里,一百公裡,五百公裡,一千公裡,三千公里,八千公里,一萬公裡……

在沉降到紅巨星表面以下兩萬公裡之後, 整個晶體能源收集裝置就開始懸停在那裡了。

現在晶體裝置周圍的環境溫度已經達到了一萬度高溫了, 溫度要比表面高出近三倍!

晶體裝置的表面依然還堅挺著,並沒有因為這樣的高溫而發生變化,第二道難關也挺過去了,整個監控室的操作人員都松了一口氣。

“開啟最小功率的能源抽取準備,此次抽取的能源量級為整個紅巨星千分之一的能量,時刻監控整個紅巨星的資料波動,一旦波動過大立馬停止裝置的能源抽取!”一號井井有條的安排著各種事項。

在以前陸元當甩手掌櫃的時候,一號早就鍛鍊出了面對各種情況的應對手段。

在確定了紅巨星的各項資料正常之後,晶體裝置開啟了能源收集工作。

整整720個晶體橫截面開始釋放出一股強勁的吸力,紅巨星內部大量的能量開始被快速的抽取進了晶體裝置的核心處。

這些能量在被核心處的能量轉換裝置給轉換成了溫和的通用能量之後就被轉入了二層空間進行壓縮工作。

原本半氣態半液態的通用能量在二層空間龐大的壓力之下開始快速的固化凝聚,化為了一坨坨不規則的能量結晶。

隨後這些能量結晶就進入了第三層空間開始被切割分裝成一塊塊規則的長方體能量磚儲存了起來。

因為壓縮的壓力極大,所以這些能量磚的密度和純度都能算得上是中品到上品之間的,核心處還會出產一些極品能量晶。

這些能量晶的能級非常的高,一塊長方體能量晶在稀釋過後足夠一艘戰艦正常航行0.1光年,也就是足夠戰艦行駛946,000,000,000公里,這個距離如果是用工質燃料來推進的話,估計噴完一整艘戰艦的工質都不夠吧。

當然,實際上也不是說這能量真的能持續推進這麼久,因為戰艦的太空航行除了剛開始的推進之外,剩下的都可以交給慣性的,所以這個距離也不算太離譜。

而現在,這樣的高度濃縮能量結晶方磚在晶體裝置的內部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

隨著時間的推移,晶體內部堆積的能量方磚也越來越多,而紅巨星的各種監測數據也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收集的能量達到了這次定下的千分之一標準之後,一號果斷的下令晶體裝置停止能量的吸收開始返航。

很快,那晶體能量收集裝置的720面橫截面就停下了能量的抽取,轉而在正對紅巨星核心的晶體面上開始反向輸出剛剛抽取進內部還沒有晶化的半氣態半液態能量,能量的反推力量讓整個晶體裝置緩緩的遠離紅巨星的核心,慢慢的開始浮出紅巨星的表面。

兩萬公裡,一萬五千公里,一萬公裡…………

很快,整個晶體裝置就返回了紅巨星的表面,像是紅巨星生出了一個小寶寶一樣噗的一下飛了出來。

隨後幾艘戰艦就扣上了拉環把整個恆星能量抽取裝置給運回了一號星球上。

回到了星球表面之後,720個晶體面被開啟,裡面堆積了很多的晶體方磚,大概佔據了最外層空間的十分之一左右。

因為本來設計的時候就是設計它能一次性吸取百分之一個恆星的能量的,這次只抽了千分之一,自然這能量方磚只堆滿了空間十分之一的地方。

不過這數量也不少了堆滿了0.9立方千米的空間,這些方磚的個頭雖然也很大,可細數一下的話也差不多有一億塊能量方磚了,這個數量還是很可觀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