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樹形戰艦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星球改造都步入正軌之後,陸元就開始考慮艦隊重建的問題了。

四五號星球還好,本來就有大量的地下冰川,水資源比較充足,不需要額外輸入水資源,可一到三號的那幾條小暗河的水分就很難維持菌群的持續消耗了,陸元必須得從外界輸入水分過去才能讓整顆星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而光靠那一千個樹人戰士能運多少水的?還是得建設一支艦隊才比較方便。

在四號五號附近的星域上有很多的冰態隕星,只要陸元能擁有一支艦隊運送這些冰隕星的話,水資源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而且想要向外界發展,一支超凡艦隊也是必須品,不然光靠本體航行的話,什麼時候才能飛到隔壁的星系去?

在菌群開始在五個星球上都發展起來之後,陸元就在四號和五號星球上開始建設他的戰艦生產線了。

因為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而且還嚴重缺乏能量物資,所以這幾條戰艦生產鏈只能生產出一些之前的常規真菌戰艦。

而且為了掩蓋那些真菌戰艦的科技殘留,陸元還得把那些科技成分給大幅度削減,只保留那些透過超凡手段可以解釋的功能。

畢竟科技文明都滅亡四百多年了,作為一個新生的超凡文明,他是沒有可能像那些參與過和科技艦隊作戰的老牌超凡文明一樣擁有部分科技手段的戰艦的。

所以戰艦也得重新設計,透過融合鱷希給他的那些通用資料來進行設計,儘量不讓別人看出破綻,而且戰艦的外形也得改一改,改成大多數的超凡戰艦都喜歡的本族外型戰艦。

因為陸元偽裝的是樹人種族,所以理所應當的,陸元的新戰艦外型就是球杈形態的。

經過生物副腦們的設計,一個呈樹杈型的新戰艦就新鮮出爐了。

它的形狀大概是這樣子的:

〉—〉>

是一根仿生樹枝的形狀,艦身上有五個枝杈突出去,這些枝杈是動力引擎,而主力艦炮的發射口則是在樹杈的主根斷口上,副艦炮則是密佈整個艦身,火力密集。

為了掩蓋實力,再加上能源材料的限制,這樹形戰艦的實力大概只夠得上以前常規真菌戰艦中的巡航艦而已,艦炮的威力也只是勉強達到了殲洲級別,航速大概是能達到百分之八光速,還是相對的低調奢華有內涵的。

戰艦生產鏈的建設很快就如火如荼的開展了,大量的金屬隕星被從外太空人工運回了四五號星球上,四五號星球上也開始了挖礦工作,把地表下埋藏的金屬礦產給挖掘出來供給兵工廠使用。

不過這些只是普通的金屬而已,哪怕用技術打造成更強韌的特殊合金,這樣的材料最多也只能支撐到陸元建設常規真菌戰艦而已,想要達到建設殲星艦這種級別的就必須要用到超凡金屬了,所以對能源物資方面陸元現在還是有很大的需求的。

金屬礦物現在還能透過周圍的金屬隕星和地下礦產進行收集使用,可能源方面陸元現在就不知道該怎麼填補上了。

戰艦沒有能源就跟航母沒有油一樣,不是他能不能打的問題了,是你連飛都飛不起來的問題。

可舉目望去,這樹人星系哪裡像是有能源的地方?也就剩顆快爆炸的……

嗯?恆星能源?

陸元想起了以前的戴森球,不過戴森球的能源收集是靠時間磨的,陸元現在可不想用這種慢吞吞的收集方法。

而且戴森球的建設也是需要大量的水分和生長物質的,這個星系是真的一窮二白,陸元消耗不起啊!

不過陸元之前好像得到過一份恆星能量炸彈的技術,把一個一次性的能量炸彈裝置扔進恆星裡面,它就會吸收恆星內部的能源,隨後一次性爆發出來,造成毀天滅地的爆炸。

好像一次效能抽乾一顆恆星百分之一的能量,如果能稍微改造一下這個技術,只吸收,不爆炸的話,那模短時間內陸元就能擁有一定量的能源儲備了。

陸元迅速的開啟了生物副腦的使用許可權,讓五個星球上的菌群開始啟動生物副腦元部件進行運算。

透過叢集網路找到當初的那份恆星能量炸彈技術,再把這份技術分成五個部分下發下去,讓五個星球的生物副腦進行解析和重新設計,打造出一個可以吸收恆星能源的裝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三個月後,陸元的樹形戰艦生產鏈正好建設完成,而恆星能量收集裝置也改造完成了,最終設計稿已經確定好了。

陸元一邊下令兵工廠開始啟動,先打造一批戰艦出來先,隨後又下令剩下的樹人按照設計圖紙打造這個恆星能源收集裝置出來,為後面的戰艦航行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援。

又兩個月後,這臺巨型的恆星能源收集裝置就打造完成了,而樹形戰艦也出產了兩批共計五百艘戰艦了。

這些新出產的戰艦已經利用輻射能結晶作為能源給前三號星球運送起水資源來了。

不過因為缺少能源,所以所以的艦炮幾乎都形同虛設,根本沒有能源可以讓他們開炮,這個問題二營長看了都得哇的一聲哭出來!

陸元什麼時候受過這種委屈啊!艦隊生產出來了,卻連發射艦炮的能源都沒有。

所以這套恆星能源收集器一出爐,陸元就安排著一支小艦隊運著它送到了恆星上。

現在樹人星系上的這顆恆星已經是處於紅巨星的形態了,整個恆星的形態距離陸元初次來到這個星系的時候已經膨脹了許多。

當它繼續膨脹到包圍住了一號星球的時候,陸元預估它就會開始產生坍縮,最終形成白矮星或者中子星。

當它開始坍縮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可以說這顆恆星已經滅亡了,因為他已經幾乎失去了作為恆星的作用,那時候整個樹人星系都會陷入混亂無序狀態,恆星活動要比現在還要爆裂數千倍,大部分的普通生物都沒有辦法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下去。

不過這個紅巨星的狀態還得持續很多年,現在暫時還是安全的。

等到它開始坍縮的時候,陸元的樹人帝國應該也離開了這個星系了,所以陸元並不是很擔心。

不過現在陸元需要在這種狀態下再抽走這顆恆星的能量的話就很難說會不會加速它的坍縮過程了。

所以這第一波能量抽取陸元決定先用最小的功率來進行,抽取能量後再持續的監測恆星的變化,等確定不會有劇烈的變化之後再繼續抽取。

不然恆星要是承受不住直接坍縮爆炸了的話,陸元就不得不放棄這個星系另找地方發展了。

周圍十光年內都沒有別的星系啊!以百分之八的光速航行,陸元得飛上個上百年才能找到別的落腳點!他可不想再浪費這個時間了!所以他還是比較謹慎的對待這次恆星能量抽取工作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