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大明風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紹天六年,正月十二。

“制曰,奉制納錢塘郡公、廣東巡撫、太子少傅張煌言之女為太子妃,命卿等行納採問名禮!”

為了太子婚事,皇帝還特意從內閣大學士、臺諫院長、六部尚書大九卿裡挑了十幾位重臣,組成了太子大婚禮儀司,由他們全權負責太子大婚一事。

內閣首輔大學士、首席總理處大臣文安之更是充當主司儀,領了皇帝聖旨親自到錢塘郡公張煌言府上行納採問名禮。

張煌言一家開中門迎接。

“儲宮納配,屬於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納彩之禮!”文安之道。

內侍監太監劉朝進來,親自捧了一對大雁進來,“某奉詔採擇。”

張煌言恭敬拜禮。

大婚將近,卻仍還要遵守六禮走流程,劉朝捧著大雁來問生辰八字,納吉占卜,張煌言按慣例要推辭一番。

兩天之後,文安之和劉朝再次帶著一群大臣上門,劉朝仍抱著一對大雁來,這次是六禮中的納吉納徵,納吉是卜問婚事兇吉,納徵就是送彩禮。

納吉不過是走流程,納徵對皇家來說當然也不是問題。

何況這次皇帝還找了這麼多贊助商,各種禮品那都是頂級上品。

文安之送來的禮品包括四輪的馬車八兩,其中敞蓬的、廂轎的、還有房車型的越野型的,都是由少府監下幾家皇家馬車廠供應贊助的,十分精美。

另有幾個皇家牧場送來的帶鞍轡的馬匹十六匹。

還有甲胃十二副。

自鳴鐘八座,懷錶八塊。

綢緞千匹、織布三千匹、呢絨百匹、黑貂、狐皮各百張。

還有小米小麥玉米糯米高粱各百石,人參百斤鹿葺百斤。

最後是遼東北珠,合浦南珠,以及緬甸翡翠、和闐玉石、安南象牙、南海香料。

各種金銀首飾一百零八件。

黃金八千兩,白銀八萬兩,制錢十八萬貫。

這些彩禮很驚人。

張家的無數親朋好友,還有鄰居百姓都圍觀了這驚人的彩禮,受禮後,張家舉辦納采宴。

這納采宴卻仍由皇家賞賜張府,酒延桌一百席,餑餑桌一百張,羊一百二十只,酒一百二十瓶。

劉朝又捧出一張禮單。

向太子妃家送禮,給太子妃父母的禮物包括黃金二百兩,白銀一萬兩,金茶筒一個,銀茶筒兩個,銀盆兩個,綢緞一千匹,織布千匹,帶鞍轡的馬二十匹,閒馬四十匹。

贈給太子妃祖父的禮物是綢緞百匹、織布二百匹,馬四匹,鞍轡四副,

給太子妃弟弟妹妹們,每人綢緞四十匹,織布百匹,馬兩匹,鞍轡兩副。

另外又給太子妃準備了大婚的用品,金如意兩柄,東珠、珊瑚、碧瑤、綠玉、琉璃各種等各十六份,綠玉、脂玉、枷南香等各九件。

各種綢緞制的皮、棉、夾、單衣,棉袍、夾袍、紗褂等衣服多達二百五十六件,暖靴、涼靴等各十二雙。

等等。

送完禮,隔兩日又上門龜甲占卜,確定婚期。

確定婚期後,皇帝朱以海服通天冠、絳紗袍,御奉天殿,在百官見證下,引太子至丹墀四拜,行醮戒禮,由皇帝在百官面對,對太子進行一番囑託和勸戒。

一切準備就緒,正月十六日。

在元宵節的第二天,行六禮之親迎,太子親自率迎親隊伍到太子妃家接新人。

當天,場面無比壯觀,充足的經費下,這場婚禮整個北京都轟動著,東宮的四衛六率,充當儀仗隊員,全都換上禮服,打起儀仗,浩蕩的在北京的主街先繞了一圈,然後才到張家。

張家門口已經提前搭好了圍帳、綵棚。

鼓吹隊、儀仗隊,浩蕩開路,太子今天也是非常精神,身穿冕服乘坐著豪華的皇家凋龍四輪馬車前來,四匹大白馬也綁上大紅花,神氣的拉著車。

吹打聲中,鞭炮齊鳴。

張府後院。

新娘子也早已經盛裝打扮,張煌言和妻子為女兒蓋上紅蓋頭。

紅色的蓋頭一落下,張煌言眼眶再次泛紅,他站在那隔著那塊紅布對女兒最後教導,“要聽話啊,日夜恭敬勤勉,不要違背命令。”

太子妃的母親也是抹著淚牽著女兒的手,萬般不捨的道,“要努力啊,你的父親訓導你,前去承命唯有恭敬。”

張煌言的妾侍們這時也過來,“恭敬聽從父母的話。”

張景徽蓋頭下雙眼不受控制的淚湧而出,她本來以為自己不會哭的,可實在還是沒忍住,“女兒會牢記父親大人母親大人的教導。”

宮人進來,說吉時已到,她們或牽或扶或引導或跟從,把太子妃帶出門,乘輿出門。

到門外,下輿,換鳳轎。

皇太子朱弘甲幫忙放下鳳轎簾子,然後自己登上金輅。

東宮四衛六率,便在鞭炮、吹打聲中,按照來時的禮儀和路線,再次在北京城主街上巡遊一圈,然後回到東宮門外。

進宮後,太子和太子妃完成合巹禮,喝完灑,進食完畢,更換常服,新婚夫婦前去拜見皇帝。

朱弘甲帶著新媳婦張景徽到養心殿,在內殿陛下詣見,朱以海升座傳喚,夫婦倆進殿,再拜。

朱以海看著這對年輕人,“上前些,走近點,隔著這麼遠,朕都看不清你們這對新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兩人上前。

劉朝也取來了一個錦盤,上面本來應當放著紅棗板栗的,朱以海提前讓劉朝換成紅棗花生桂圓和蓮子。

朱以海把太子招上前,抓著他的手對太子妃道,“今天是你們大喜的日子,朕說幾句,尤其是太子妃,你踏出張家門進了大內的門,從今往後便是我們皇室老朱家的兒媳婦,你是我朱以海為太子明媒正娶的太子妃,是從奉天門抬進來的,以後就是東宮女主。

太子年少,你以後多替朕看顧他,若是他有犯傻湖塗的時候,敢有委屈你半分,你直接來找朕。

以後朕就是你父親,朕替你做主。”

張景徽看著這位平時如雷灌耳的紹天大帝,如此近在遲尺,卻說出這般讓人溫暖的話,一下子接近了公媳的關係,不再那麼陌生。

“兒媳謝父皇。”

“不用這麼客氣,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一番交待。

中宮缺位,朱以海叫來了執掌六宮的陳皇貴妃和阮貴妃,由她們二人按慣例向太子妃賜綢緞盤。

太子妃向朱以海和兩位貴妃端水盥洗、進茶。

“你們也早點回去休息吧,朕就不打擾你們新人的良辰吉時了。”朱以海喝過茶後,笑著擺手。

臨別,還特意拿出一串東珠鏈,這串鏈子由一百零八顆東珠穿成,以四個珊瑚結珠等分,兩側穿有青金石結珠八粒,以黃絛和背雲相連,背雲上嵌金鑲貓眼石一粒,將把珊瑚凋成蝙蝠形狀製成結牌,有東珠結珠四粒,墜角以金累絲為託,下墜紅寶石一顆······

這些東珠是只產於遼東松花江下游的珍珠,十分珍貴,宋代時叫北珠,其中規格大的更是價值千金,這一串珠子,還有紅寶石貓眼石珊瑚等,說一句價值連城也不為過。

乃是用遼東女真各部進貢的東珠,加上緬甸安南占城等地進貢的寶石珊瑚等,由皇家技藝高超的老匠人製成,完全就是皇家之寶。

但朱以海卻直接送給了新兒媳婦。

張景徽也一眼就看出這價值不匪,價值百萬都有可能,連忙推辭不敢收。

“這串東珠雖值錢,但只不過是些死物,你才是我大明老朱家的無價寶貝,朕從今以後可是把太子交給你了,一定要為朕照顧好。”

這種珠子是只有皇帝、太后、皇后才有資格戴的,連太子都不能戴一百零八顆的,何況還都是極品珠。

現在朱以海把它直接送給新兒媳,也是極大的抬舉這新過門媳婦,也讓朱弘甲記住,一定得好好對待這位太子妃。

太子妃謝恩,與太子一同返回東宮。

那邊東宮大門口,太子妃的陪嫁還在不斷的送進宮,這些嫁妝在北京大街多繞了兩遍,十分的豐富。

金如意玉如意各三柄,其它各種穿用的衣服、器物,從各種燈到各種鏡子,再到各種箱子、桌子,甚至連碗快羹匙都是全套都有。

自鳴鐘、玻璃鏡、梳妝檯,不是金鑲就是嵌玉,要麼就是紫檀的。

洗手盆都是金的,漱口碗也是金的,胰子盒都是金的。

痰盆也是銀的,屏風是漢玉凋的,洗手盆架都是紫檀的,炕桌、茶几、足踏、座椅通通都是紫檀木的。

紫檀凋花箱子就六十只,朱漆凋龍鳳箱子又六十只·······

太子妃的陪嫁超過百萬塊銀元,不過這些倒不是張煌言掏錢,真要他掏他倒也掏的起,雖然張家也只是浙東的一般士紳家族,但是做為最早的從龍元勳,又是在皇帝紅本本上排名最前的那批心腹,皇帝這些年搞皇店,一直都是有帶上張煌言的,每年光是參與的皇店分紅,都有數十萬。

不過朱以海卻沒讓他掏,仍是由皇商們贊助支援。

十里紅妝送嫁,繞北京城三圈,轟動北京士民,震撼四方番使。

這皇家威儀,這大明國力,讓人感覺深不可測,萬分佩服。

當然,這一樣樣精美的彩禮、嫁妝,也讓所有人開了眼,也讓一個個贊助皇商們名氣越發響亮,畢竟太子大婚用的都是這些,而且如此精美,自然不會錯。

許多大臣勳戚豪門大賈,看了後都不免在想,以後自家辦喜事,有條件也得搞上三五樣,那四輪馬車,那自鳴鐘,那遼東貂皮人參東珠,那青海大馬河套馬,口外蒙古馬,有條件的不得弄兩匹?

其它什麼緬甸翡翠安南象牙占城沉香什麼暹羅紫檀,不得也弄一些?

甚至許多外國使臣看了後,都萌生了極大買買買的衝動,這東方大明帝國皇室大婚的這些頂級奢侈品,要是弄回歐洲,各國皇室難道不喜歡?

這不就又是門好生意?皇家王室那可都是天下最有錢的人啊。

這些精美的絲綢瓷器,金銀器物,各種漆器、名貴木料傢俱,甚至比歐洲更好的自鳴鐘、玻璃制品等,採買同款帶回歐洲,到時向那些國王們描述這東方帝國的盛大婚禮場面,告訴他們這些精美的大明皇家御用同款,他們會不心動?

當天就有許多心思活泛的使者或商人,就開始打聽起來,因為這次皇店贊助婚禮,各種贊助商品都有明顯的商標,他們倒是很容易的就找到了供應商們。

結果他們一上門,發現京城這些皇店門口早擠滿了排隊的人,許多人都在排隊訂貨呢。

“我們要採買貴商號的貨物。”

“請客官排隊。”

“我們是外國使團,要採買回去獻給歐洲的國王。”

“尊敬的外國使者你好,請你們在此先排隊,非常感謝你們能夠抬愛小號,不過因為目前想要訂貨的人太多,所以還是請先排隊。”夥計很客氣的道,卻並沒讓他們插隊,“你們若是需要馬紮,或是茶水,隨時吩咐,若是確定要排,我們也可以讓櫃上先給你們寫一個號排隊,這樣能避免插隊爭執等。”

當這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務代表真的拿到了一個號牌,然後還拿到一個小馬紮時,他有些呆住了。

可看著那越來越長的隊伍,還有不斷趕來的人,他想了想後,還是打算先在這裡排隊,如此火爆的情況,越發說明這些商品確實很吸引人,那麼如果能談成採購合同,買回去歐洲,必然能大賺。

東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透過大明外貿茶葉,賺了三百五十萬英鎊,大發橫財。在大明二十幾兩一擔出口的茶葉,到英國海關,他們每擔要徵收約四十兩白銀的茶稅。

相比其它進口商貨,茶稅更高。

而在英國國內,茶葉售賣價格更是高達每磅六到十英鎊,而一英鎊相當於工薪階層一年的收入。

如果直接按英鎊和銀元的貴金屬價值,一英鎊約四塊銀元,在大明崇禎年間,不少江南佃戶包吃住一年也就另有三兩銀子,普通底層百姓收入在致差不多。

茶在英國屬於最頂層的上流社會的消費品,他們此時飲茶基本上還是完全模彷中國茶文化,連茶具都是從大明進口過去的。

中國瓷器、茶葉、下午茶,這些都是上層階級的標誌。

不過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了大部份大明出口茶葉的貿易權,他們不斷提升英國茶葉進口量,還促使了茶稅降低到從價徵稅百分之二十五,茶葉不用再從其它荷蘭、葡萄牙等商人手裡轉幾道手,這讓英國進口的大明茶葉價格低了許多,喝茶的人也迅速增加。

喝下午茶,已經擴大到中產階層,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拿著中國進口瓷器茶具,配上中國進口的茶,悠閒的享受下午。

當然,許多中層或者商人們喝不慣有些苦的茶,學不了頂級王公貴族那優雅範,於是他們乾脆往茶里加白糖,也有人往里加牛奶,改良過的喝法,反倒是增加了這飲茶的人群。

茶葉進口量更大了。

英國東印度公司去年利潤大增,但幾乎都是來自與明貿易相關,所以他們派了更多的人來大明,想要把業務做的更大更廣。

這位商務代表,十分肯定的認為,這次大明皇太子大婚展示的這些精美的大明高階商品,那絕對能在歐洲颳起一股旋風,引領新的潮流,這肯定又是一個爆點,絕對得抓住。

為了獎金,哪怕要在這裡有些狼狽的排隊,他都忍了。

絕不能落於人後,一定要抓住這先機!

一想到大額的獎金、分紅,胖子約翰已經興奮的滿面通紅雙眼放光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木子藍色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