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子門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天寶見這麼多人支援自己為帥,心中叫苦:嗎的,海戰老子就是一小白,怎麼指揮分配都不會,就我這半吊子貨在陸地上蹦?還可以,下了海吃了敗仗想跑都沒機會。

康熙看了眼滿臉苦瓜相的張天寶一眼,以為張天寶不願帶兵,於是沉思了一下,對熊賜履問:“熊賜履,你怎麼不說話?”

熊賜履連忙上前跪下:“聖上,臣……臣和光地及幾位大人的看法,並不相同,所以……所以……”

“哎――有話直說嘛,何必這樣吞吞吐吐呢。”

“是,是。臣以為,臺灣不過是一蠻荒不化的撮爾小郡,不足以視為大敵。眼下‘三藩’雖平,狼煙未熄,準葛爾、羅剎國都虎視眈眈。而我幾十萬大軍,數年征戰,已成疲憊之師。億萬生靈,屢遭戰亂之苦,急待復甦。臺灣遠隔百里重洋,征戰無必勝之把握,勝之不足以稱雄,敗則輕啟邊釁,遺患無窮。伏請聖上三思而後行。”

康熙聽了熊賜履這活,好半天沒有言聲。熊賜履心中忐忑不安地跪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

張天寶心中大罵熊賜履怎麼昏庸到說出此話來,忙跳出來道:“臺灣雖小,但自古以來都是我中華版圖,其作用甚大,以後我皇遠洋開拓疆土,可以為一據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萬萬不可放棄,否則就是賣國啊。”

熊賜履聽完冷汗直冒,渾身控制不住的顫抖,暗罵自己蠢。

正在惶恐不安之極,康熙語氣深沉的說話了:

“熊賜履的話有些道理,天寶的話也對。整理提供論國力、軍力,眼下是有些困難,朕也並沒說即刻發兵。朕想的是,自漢以來,臺灣便是中華版圖,豈能在朕的眼皮底下不歸一統?你也應該懂得,一郡不治,也是宰相之過這個道理。連宋太祖趙匡胤還懂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呢,朕豈能看著臺灣不歸版圖嗎?”

熊賜履連忙叩頭:“聖上教訓得極是。臣乃大清之臣,豈能坐視大清國土任人宰割。皇上既然決心已定,臣不敢再有異議,只是,眼下國庫空虛,兵疲將乏,只求皇上廣積糧、精備兵,慎選將,時機一到,一鼓作氣,以期戰而勝之。”

眾人聽後點點頭,康熙這時拿起一個摺子眼神看著張天寶開口道:“天寶,你這預備役倒是不錯,朕到時候下個旨意你,具體你來全權操作。”

“預備役?”眾大臣眨巴眨巴眼睛,表情有點迷茫,很不瞭解預備役是啥玩意。

康熙鄙夷的看了眼眾重臣,連預備役都不知道,讀這麼多書哪裡去了。汗,康熙如果不看張天寶的摺子哪裡會知道預備役是啥東西。

張天寶清清嗓子,朗聲說道:

“我大清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用舉國之力來維持軍隊,因為,國家的民生大計也需要相當的資源來扶持,所以,留存一定量的八旗、綠營精兵作為現役,這就是我們大清的機動作戰主要力量。而剩下淘汰下來的人就是我所說的預備役,其意便是時刻準備著保家為國的另一批人,一是退出現我大清軍隊服役期限或者因傷退出軍隊的軍人;二是農閒時進行訓練,平時務農,不需要國家予以軍餉的壯丁,預備役實際就是是區別於我大清正在現役的一種兵役義務,是大清兵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大清儲備後備優質兵員的基本形式,是戰時實施兵員總動員的重要措……”

預備役的精要被張天寶解釋了出來,大殿內眾大臣的表情非常生動,隨著張天寶聲情並茂的解說預備役的優點以及好處,從一開始的迷茫到驚訝,喜悅,深思……

那些個帶兵的大將,頓時明白了這其中的好處,如此這般我大清以後將不缺優質兵源了,一聲令下,頓時全國為兵,那將會是個什麼情形。而那些文臣,暗贊一聲這方法高,實在高,如此做法當可以省下一大筆的軍費開支下來,加上海關的稅收,那將是多大的財富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將軍真乃國之棟樑……本王佩服之極”安親王聽完滿臉感慨之色。

康熙也是眼光閃閃,嘴角含笑。

張天寶定了下神,接著道:“兵是解決了,下面臣還有點想法,就是如何培養這統兵大將的問題。”

“哦,快快說來。”康熙身子一探說道。

“嗯,臣只是剛才猛然想到的一點,就是成立軍校,培養中高級將領,為朝廷批次提供名將。”

“嗯,說明白點。”康熙精神又是一振。

“這個軍校其實就是講武堂,把在職的武將和一些作戰勇猛表現優異的士兵統一起來輪流培訓學習戰術,恩,這些教授他們的人麼,可以讓一切作戰豐富的大將擔任教導職責,也不至於閒著沒事做,還有這些培訓出來的將領要統兵必須要考試合格方可出任,否則一概不能擔當主職,這樣以來我大清豈不是名將輩出,呃,臣暫時只是想到這些。”

“好,妙哉。”康熙站起來擊掌笑道。

“臣認為不妥,這樣那些培訓出將領的人將會弟子門生遍佈大清,這樣以來……”明珠的話就是說那些人弟子以後掌兵了,兵權過大恐朝廷挾制不住。

每個皇帝最忌諱什麼,就是臣下權利過大,特別是兵權。康熙頓時沉思其中利弊得失,

張天寶輕蔑的瞅了眼明珠,嘿嘿一笑道:“明珠大人到底是文官,不知其中訣竅。我皇可以擔當軍校的校長,以後凡是從軍校出去統兵的將領都是皇上的門生,如此以來……”

“哈哈,好,朕就做這個……這個校長之位,以後凡是從學校出去的都是朕的門生。”康熙心中頓悟其中奧妙,學生如果反老師那可是要受天下人責罵的,如此以來天下兵權就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眾大臣心中一驚,那可是天子門生啊,乖乖的,如果這樣那這些人以後可是不得了。眾人心裡各自盤算如何在軍校這個位置上分一點羹。

(最近精神很不好,寫的不好大家見諒,謝謝大家的支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