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82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看到兒子再一次被侍衛拎回來時, 凌玉臉上的笑容頓時便僵住了,待侍衛強忍著笑意將事情前因後果一一道來時, 她更是羞窘得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

所以,她的兒子被幾塊地瓜勾了去,眼巴巴地盯著太子殿下流了半天的口水?

太子妃忍俊不禁,再一看凌玉這副羞愧難當的模樣, 低下頭去又對上小石頭無辜的表情,終於忍不住笑出聲來。

凌玉喃喃地道:“平日、平日他在家中不是這樣的,許、許是、許是今日出來得早,他、他餓、餓得狠了……”

說到後面, 別說旁人, 她自己也覺得這理由著實是牽強得很。

太子妃好一會兒才忍住笑意, 又見趙洵把自己手上的桂花糕塞給了小石頭, 一副‘你餓了就先吃吧’的友愛模樣,嘴角又不禁彎了彎, 少頃,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

洵兒這孩子的性子……也好,各人自有各人的活法, 太子不是尋常百姓家裡頭的父親,他亦不是尋常百姓家裡頭的孩子,皇室當中父子兄弟間的規矩從來免不了, 既然享受了天家的榮華富貴,自然也別再肖想尋常人家的天倫之樂了。

況且,這孩子膽子雖是小了些, 但好在卻是個乖巧聽話,讓人極為省心的。

凌玉虎著臉帶著小石頭回到家中,二話不說便罰他站在屋子中間不準亂跑亂動,小家夥委屈地癟了癟嘴,可憐巴巴地用眼神向王氏求救。

王氏心疼不過,正要上前代為求情,凌玉便已經制止了她:“娘,你莫要替他多說,此番我若是不教訓他,他日他還不知闖出什麼禍來,到時候連累了一家子,我這便是死也無法面對程家列祖列宗了!”

王氏聽她說得這般嚴重,想要勸說的話一下子便又咽了下去,好一會兒才訥訥地道:“他一個小孩子家,能闖出什麼禍來,你這樣說是不是太過了些?”

凌玉搖搖頭:“娘你只以為他今日擅自闖到了何處?他竟闖進了太子殿下的書房!如今他年紀尚小,太子殿下自然不會懷疑他什麼,可萬一將來被有心人利用……”

便是尋常人家男子的書房,也會有不少重要的信函等,更不必說那個是一國的儲君,如今又代掌著政事,書房裡有多少機密文件可想而知。

王氏雖是農家婦人,但也是懂得書房的重要性,一聽她這話,臉色便變了變,便是聞訊而來的程紹安,此刻也不敢替侄兒說話了。

小石頭委屈地道:“那是殿下的地方,又不是別人的……”

以前殿下每回都帶他去那裡,請他吃很多好吃的點心。

“是,那是殿下的地方,又不是你的,沒有經過主人家同意,你又怎能擅自闖入?倘若娘沒有問過你,便把你的小馬送給了王奶奶家的小胖子,你會高興麼?”

“不行,不能給小胖子,那是我的,我的!”小石頭一聽就急了,生怕孃親真的把他的小馬送給小胖子,大聲道。

“道理都是一樣,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不能擅自動。知禮的孩子不會在沒有主人家邀請的情況下,擅自闖到別人的地方去。”凌玉板著臉教訓。

小石頭吸吸鼻子,耷拉著腦袋悶悶地應了聲:“知道了。”

凌玉有些心疼,她自是知道兒子在太子府中的隨意,很大情況下便是因為太子默許的態度,以及府中侍衛的關照,否則,以他這麼一個小不點,如何能避得開重重的侍衛把守闖進書房去。

從中也可以看得出,太子待這小家夥確是相當不錯的,雖不知道為何這兩個性子南轅北轍,年齡又差了一大截的人如何會湊到一處去,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故而她初時也沒有阻止。

只是,如今兒子卻無形中被慣得失去了應有的分寸,在太子府裡的隨意,竟是與在自己家中相差無己!

需知道,那位可是一頭兇猛的老虎,可不是家養的小貓咪,更有話‘伴君如伴虎’,此刻他確是不在意,甚至會覺得小石頭絲毫不對他心存懼意是件有意思之事,可一旦日後他轉了態度,這些‘隨意與自在’便是最大的把柄,是不可饒恕之罪。

便是不為這個理由,可書房重地,小石頭這麼一個小孩子卻可以輕易地闖進去,若是被有心人盯上,利用他將某些不該出現之物放了進去,萬一惹出那天大的麻煩,只怕是誰也救不了了。

太子的看重是天大的恩典,小石頭年紀尚小,在縱容他的人跟前愈發人來瘋,可她身為他的孃親,卻不能當真坦然處之。

“還有,不過幾塊地瓜便能把你誘得什麼也不顧便跟了去,日後到外頭,若是有壞人也拿著好吃的東西引誘你跟他走,你是不是也要跟著去了?”再一想到另一事,她的臉色更加不好看了。

小孩子貪吃不是什麼壞事,只是卻不能喪失應有的警覺。

小石頭嘀咕:“那又不是壞人,是殿下那兒的夏公公。”

凌玉被他給噎住了,有些頭疼地揉了揉額角。

這小混蛋當真是……

小石頭到底是個聰明的孩子,一見孃親這般模樣便乖巧地依偎了過來,軟糯糯地道:“小石頭都記住啦,不跟不認識的人走,不隨便進人家的屋子,更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王氏到底心疼孩子,一聽孫兒這般說,立即附和道:“對對對,小石頭說得對,可見都把爹孃平日所教導的話記在了心裡。”

又略有幾分討好地對凌玉道:“老大家的,你瞧他都知道錯了,也都把你教的話記在了心裡,便這樣算了吧?你瞧他站了這般久,腿都打顫了。”

“對啊大嫂,小石頭畢竟年紀還小,可以慢慢教著,而且他也認識到了錯誤,日後必定不會再犯了。”程紹安也連忙跟著道。

凌玉很是無奈,敢情一家子都是唱白臉的,就她一個人唱黑臉。

小石頭敏感地發現孃親的態度已經柔和了下來,當即撒嬌地抱著她直蹭,一聲聲‘娘’叫得像摻了蜜糖一般。

凌玉的臉卻是再怎麼也繃不住了,沒好氣地捏捏他的臉蛋:“也不知學的哪個,鬼精鬼精的!”

尤其是一張嘴,特別會哄人,哄得人直把他當心肝肉般疼愛。

小石頭知道孃親這是不惱了,笑呵呵地更把肉肉的圓臉蛋往她掌心蹭,一副‘隨便捏,任你捏’的模樣,逗得王氏與程紹安忍不住直笑。

按規矩,明日便是新娘子三朝回門的日子,可楊素問孃家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一直視為‘娘家人’般親近的也就一個凌玉,況且她在出嫁前也多是住在凌玉處,故而凌大春一合計,乾脆回門這日便到定遠將軍府來。

凌玉對此自是無限歡迎,畢竟她也關心那對新婚夫婦婚後的日子。

此刻,她正準備著明日給凌大春夫婦的賀禮,在庫房裡翻了許久,才終於選中了合心意的禮物。待忙完一切後,她便拿給針線替小石頭做新衣。

陳嬤嬤坐在她的身邊,幫她整理著繡線。

“有幾句話,我卻是不知當講不當講。”片刻之後,陳嬤嬤忽地低聲道。

凌玉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含笑望向她:“嬤嬤有話旦說無妨。”

“今日夫人教導小公子的那番話,我都聽見了。夫人行事處處謹慎,不因為受了貴人青睞而沾沾自喜,以致迷失了本心,這樣很好。只是,我卻覺得,在小公子與殿下相處之事上,夫人卻有些矯枉過正了。”

“嬤嬤此話怎講?”凌玉好奇地問。

“太子殿下一降生便比別的皇子來得更尊貴些,元后唯一的嫡子,更是陛下的嫡長子,此等身份,便是陛下待他也與別的皇子不同。”

“闔宮裡頭,哪個不小心翼翼地侍候著?他性子冷,除了陛下與先皇后,與誰都不親近,更因天生一股凜然氣勢,加上無比尊貴的出身,也沒有人敢主動靠近他。”

“我眼瞅著,殿下由小小的一個粉糰子,長至如今獨力掌著朝中大事,也就小公子一人如此膽大包天接近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琢磨著,許是殿下也是覺得新鮮有趣,加之小公子又是那等活潑伶俐的性子,最是討人喜歡不過,這一大一小便自然走得近了些。若夫人橫加制止,小公子與殿下因此疏遠了,反倒不美。”

“誠然正如夫人所說的那般,這規矩還是要講的,不能因為殿下的另眼相看而沾沾自喜,以致於失了分寸。故而這當中的度,卻是要好生把握才是。”

凌玉沉思著,翻來覆去地想著她此番話,也是知道她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確是一心一意替自己著想,故而便感激道:“嬤嬤言之有理,此事我還需再斟酌斟酌。”

陳嬤嬤也沒有想過她全部聽自己的,在這府裡這些日子,她也算瞧出來了,這程夫人年紀雖輕,可主意卻是大得很,旁人的意見她會接受,但卻不見得全然照做,必是經過好一番斟酌才有所決定。

這樣的主子很好,能聽進別人的意見,卻又能有主見,不會輕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待夜裡凌玉親自替兒子換上乾淨的衣裳,看著洗得香噴噴的小家夥高興地在她的床上打滾,笑呵呵地表示今晚要與娘一起睡。

她笑著答應了,樂得小石頭又接連打了好幾個滾,把屋裡的兩名侍女茯苓和青黛逗得掩嘴直笑。

母子二人躺在床上時,凌玉沒有如同往常那般給他講故事,而是問他:“小石頭喜歡殿下麼?”

“喜歡呀!”小石頭把玩著孃親的袖子,相當順溜地回答。

“殿下待小石頭好麼?”凌玉又問。

“唔……”小石頭苦惱地皺起了小眉頭,好一會兒才相當勉強地道,“一般般好吧!”

“什麼叫一般般好?”凌玉不明白小家夥的想法。

“就是,就是沒有爹爹和娘好!”小家夥撒嬌地摟著她的脖頸,像是小奶狗一般直往她身上蹭。

凌玉被他蹭得只想笑,但心裡卻有了決定。

尊卑禮節無論何時都不能丟,該要的規矩還是要遵守的,除此之外,對兒子與趙贇的相處,她也不會過多干涉便是。

畢竟,若是小石頭能一直得那人的看重,於他而言也是利大於弊的,她沒有理由要阻止。

楊素問三朝回門這日,凌玉起了個大早,看著府裡下人有條不紊地準備著迎接新婚夫婦的一切,她便耐心地陪著王氏用了早膳,看著小石頭吃飯後一溜煙便又去瞧他的小馬,叮囑著跟在他屁股後頭的程紹安好生看著他。

“我瞧著紹安自到了京城後,整個人也開朗了不少,我這心裡才是稍稍輕鬆了幾分。”遠遠地傳回來了程紹安的應喏聲,王氏感嘆地道。

“人總是要往前看的,幾年的時間,足夠讓人慢慢地淡忘不好的記憶,娘您也別擔心太多,待再過些日子紹禟回來,咱們再請人給紹安介紹個好姑娘,娶了新媳婦,他自然便更能一心一意把日子過好了。”凌玉安慰道。

“你說得對,都過去這般久了,趁著他還年輕,總得趕緊再娶一房才是。”王氏眼睛一亮,只覺得這主意甚好。

有了新人,誰還會記得舊人?

“卻是不知金家表姑如今怎樣了?”凌玉不知不覺地想起了金巧蓉的養母孫氏。

“難不成你沒有收到我去年託人給你送的信?”王氏詫異地問。

“信?什麼信?我從來不曾收過你們寄來的信。”凌玉更是意外極了。

“那想是在路上丟了,也不是什麼要緊的,只是怕你們擔心,說了些家裡的事。你金家表姑前年得了病,熬了快一年時間,去年三月便沒了。也是個可憐人!”王氏嘆了口氣。

凌玉整個人呆住了,再一想,上輩子孫氏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去世的,沒想到這輩子依然如此,一時有些唏噓。

不知道太子府裡的金巧蓉得知養母的死訊後,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或者應該問,她還記得那個含辛茹苦地把她養大的養母麼?

婆媳二人說話間,凌大春與楊素問便到了,看著那攜手而來的一對璧人,尤其是楊素問臉上泛起的桃花,凌玉一下子便將孫氏之事拋到了腦後,急急迎了上去。

“大春哥待你可好?”二人獨處時,她強忍著笑意壓低聲音問。

楊素問一下子便鬧了個大紅臉,蚊蚋般道:“還好吧!”

除了每個夜裡讓她有些吃不消外,其他時候還是好的,當然,公婆也待她很好。

她原以為親爹死後,自己的一輩子估計就耗在贖回回春堂一事上了,沒有想到短短不過數年時間,她不但把回春堂贖回來了,還開了鋪子,掙下了不少錢,甚至還嫁了人,一個待她很好也很壞的人。

“玉姐姐,多謝你,若是當年沒有你,只怕也沒有如今的我。”她忽地握著凌玉的手,一臉真摯地向她道謝。

凌玉怔了怔,隨即反握著她的手道:“你我之間說這些做什麼?再說,到底是誰謝誰還說不準呢!”

若是沒有結識楊素問,這輩子她估計還在絞盡腦汁地做些小本生意,好歹掙下幾個錢傍身,哪能似如今這般,便是身處京城,也不必太過於為生計之事操心。

楊素問也聽明白了她的言下之意,終於低低地笑了起來:“是,你我之間何需謝來謝去,憑的白白生分了。”

“上回那個郭大人遠房親戚,就是打著魯王的名號每隔一段日子來收繳店裡收益的那位,你可還記得?昨日他又來了,這回他打的竟是郭大人的名頭來與我們套近乎。”楊素問語氣中難掩不屑。

凌玉卻有些意外:“郭大人已經回京了麼?”

“回京了,只是他們家因為受了魯王牽連,一家子被太子殿下奪了官職的不在少數,所幸魯王謀反時,郭大人遠在青河縣,沒有參與魯王之事,故而才獨獨保住自身。”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兩人這邊替郭騏感到慶幸,卻沒有想到朝堂之上,有朝臣當著滿朝文武的面,痛斥定遠將軍程紹禟的殘暴,妄顧百姓性命,隨意殺戮,致西南郡一帶民怨鼎沸。

趙贇高坐上首,右手食指有一下沒一下地在扶手上畫著圈,一言不發地聽著那人引經據典,滔滔不絕,末了還鄭重地跪下請求他從重處置程紹禟,立即奪去他的兵權,就地把他解押回京,著大理寺徹查後定罪,以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一時間,又有數名朝臣附議。

終於,趙贇抬起眼簾,淡淡地掃了跪在地上請命的那幾名官員,不緊不慢地問:“你們口中那些枉死的無辜百姓,無一例外地參與過燒殺搶掠他人的惡行,程紹禟殺他們又有何不可?”

“殿下此言差矣,那些人也是迫不得已才為之,罪不至死,何至於要白白丟了性命。”

“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不得已,所以他們助紂為虐,便可以搶奪他人財物了麼?孤若是饒恕了不得已而為之的他們,這對那些縱是不得已亦不肯為之,照舊安守本分的百姓未免不公!”趙贇淡淡地又道。

“況且,孤行事,為何要向天下人交待?”

朝臣們一聽他此話,便明白太子殿下只怕是支援那定遠將軍的,一時各懷心思,原本想踏出聲援那幾名朝臣之人,此刻也不知不覺地收回了腳。

“依孤之見,定遠將軍此舉甚好,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而暴民亂黨,自是不會例外!”太子再扔下這麼一句,一下子便讓不少人熄了心思,但也是部分有心人打起了別的主意。

“還有一事,因父皇病重,兩位皇弟便暫留在京中,待父皇徹底痊癒了再另作打算。故而兩位封地上諸事,孤便另外安排官員接管,兩位便不必多費心了。”

此話一出,朝臣們的視線齊唰唰地落到了韓王與齊王的身上,尤其是齊王,投向他的眼神尤其多。

誰人不知早前齊王上摺子請求回到封地,卻被太子以‘不孝’為由駁了回來,一時間顏面大折。

畢竟,背上一個不孝的罪名可不是什麼輕鬆事,尤其對素有寬和仁厚之譽的齊王來說,不亞於當著天下人的面打了他一記耳光。

韓王自然也是想到了此事,加上他自封王以來,從來不曾離開過京城,對他名義上的封地更不曾踏足過,故而倒也沒有太多的感覺。

齊王心裡憋著一團火,感覺到朝臣們的視線,更覺難堪,心裡那想要離開此地的念頭卻更濃了。

趙贇可不管他們怎麼想,反正這兩人一定要在他的眼皮底下過日子,想離開京城到外頭培植勢力?也要看他答不答應!

齊王沉著一張臉回了王府,連忙喚來晏離等心腹謀臣商議接下來的計劃。

晏離對這個結果毫不意外,只是仍忍不住一陣嘆息:“太子派人接管了長洛城,這個‘暫且’相信慢慢地便會變成永久,日後想要拿回來,必不是容易事。”

“那依先生看來,本王可還有別的法子能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齊王連忙追問。

“若想離開,倒不是沒有別的法子,太子如今雖是掌著朝政之事,只到底還不是名正言順,旨意命令均要以陛下名義頒下。”晏離捊著花白的鬍鬚,緩緩地道。

齊王不是個愚蠢的,一聽此話,眼睛陡然一亮:“先生的意思是,咱們可以從父皇處入手,若是得了父皇的首肯,太子便是再不樂意,也奈何咱們不得!”

晏離頷首:“正是此意!”

“只是……父皇如今這般病情,宮裡又盡是太子之人,談何容易!”齊王又猶豫了。

“殿下難道忘了麗妃娘娘麼?娘娘如今正在侍奉陛下,宮裡頭只怕沒有哪一個會比娘娘更有機會與陛下接觸了。”晏離提醒。

齊王恍然大悟,臉上頓現喜色:“是本王糊塗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