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114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直到大軍繼續南下, 小穆才終於明白為何之前程紹禟一直研習著水戰,打下平州城後又特意請了當地有名的匠人過來。他原以為他是為了對仗宜州水匪作的準備, 如今看來,只怕在很早的時候,他與陛下便已經有了攻下離島的打算。

“你可還有其他事?”見他稟完事後只是站著一動也不動,程紹禟奇怪地問。

小穆遲疑片刻:“唐大哥他還在離島麼?”

程紹禟合上密函, 平靜地回答:“按探子回報,他如今是齊王身邊最得力的護衛。齊王身邊,文有晏離,武有唐晉源, 也正因為有著這兩人的全力相助, 齊王才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取離島萬氏而代之。”

小穆沉默。

離島原被萬氏所佔據著, 齊王當年兵敗逃了上島, 雖是朝廷親王,可萬氏又豈會甘心讓出手中權柄, 自然又有好一番爭奪。

“小穆,此番與離島對戰,你便不要參與了, 便留在宜州城,協助龐大人處理戰後宜州城諸事。”程紹禟緩緩地又道。

“為什麼?大哥,為什麼我不能去?”小穆一聽便急了。

“你是不是怕我對唐大哥下不了手?”

程紹禟搖搖頭, 有幾分悵然地道:“我只是希望,當日的兄弟情誼至少不要悉數褪去。”

小穆怔了怔,很快便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希望至少保留著自己與唐晉源的兄弟情誼,唯有如此,才能為當日鏢局的兄弟情誼留下一分實實在在的見證。

“我明白了,我會留下來協助龐大人,大哥你要一切小心,記得不論何時,嫂子與小石頭還在京城裡等著你回去。”

程紹禟頷首:“你先回去歇息吧,我還有些事要處理。”

“那我先走了,大哥也記得早些歇息。”

待小穆離開後,程紹禟垂下眼簾。

與齊王此仗,只許勝不許敗。否則,他再無顏面對身後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更無顏面對金鑾殿上一再寬恕自己的君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一晚,離島上的齊王府書房燭光通明,齊王召集心腹臣下商議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朝廷大軍來勢洶洶,不知諸位可有退敵之策?”齊王身上穿著並不名貴的衣袍,經過多年的風霜,臉龐也褪去了曾經的白淨,便連曾素為人所稱頌的溫文氣度,也被沉穩冷然所取代。

離島畢竟只是一個小島,島上物產不豐,只是因為天然的地理位置,遠離了中原的種種紛爭,只是生活條件不說與京城相比,便是比之他的封地長洛城也是遠遠不及。

眾臣下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一時誰也想不出什麼行之有效的計策,便是晏離也只是皺著雙眉並沒有說話。

“程紹禟的大軍雖有勇不可擋之名,可畢竟中原與離島隔江望海的,在陸地上驍勇,在水上卻又未必了。”有人遲疑著道。

“非也,在宜州時,程紹禟的大軍便已經展現了水上作戰的厲害,咱們可不能掉以輕心。”

“雖是如此,只咱們這些年來也一直在防備著朝廷會派兵前來,便是兵力不及他們,防守之力卻還是有的。”

“若僅是靠防,又能防得了多時?朝廷大軍一日不退去,咱們便一日不得安生,姓萬的老匹夫不定還會使什麼么蛾子出來添亂。”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齊王皺著眉,望向一言不發的唐晉源:“晉源,你的意思呢?”

唐晉源抿了抿薄唇:“此仗是免不了的,以我對程……紹禟的瞭解,此番若不能攻下離島,他必不會善罷甘休。”

再相見之日,便是生死決戰之時。這些年來,他一直記得當年割袍斷義時,程紹禟說出的那番話。

故而,這一回,誰也避不過去,必是要切切實實地有個了斷。

齊王有些不甘,可也知道他說的是實話,此仗確是無法避免。

眾人討論了大半宿,也沒討論出個所以然來,齊王揉揉額角,無奈地揮揮手讓他們離開了。

大家都很清楚,以他們的兵力,根本無法抵抗朝廷的大軍,縱是一時佔著地理位置優勢能抵擋一二,時間若是長了,終有支持不住的時候。

便是晏離也沒有想到朝廷的大軍也來得這麼快,本以為至少要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走出書房,他仰頭望望夜空,良久,長長地嘆了口氣。

以如今齊王的兵力與朝廷大軍對戰,不亞於以卵擊石,根本毫無勝算。

當年他在兩軍陣前以恩挾報,逼著程紹禟放了齊王,這一回程紹禟恩義兩消而來,自然是全力以赴。

“先生素有足智多謀之譽,難不成此番對著即將到來的朝廷大軍竟也是束手無策麼?”身後忽地響起了女子的聲音,晏離回頭,行禮道,“王妃娘娘。”

齊王妃定定地望著他,又問:“又或是先生很清楚此戰的結局,知道咱們早已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故而才會對月長嘆?”

晏離又是一陣沉默。

齊王妃也沒有想過他會回答自己,學著他的模樣仰望著夜空喃喃地道:“其實這一日早晚也會到來的,早些塵埃落定也好,至少不用日夜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個盡頭。”

說完,她也不再看他,轉身便離開了。

回到屋裡,卻發現齊王不知什麼時候來了,正坐在桌旁自斟自飲,聽到腳步聲抬頭一望,見是她,臉上竟是露出了溫柔的笑容:“夜裡涼,怎的不披多件衣裳才出去?”

齊王妃怔怔地望著他良久,終於緩步行至他的身邊坐下,奪下他手上的酒杯,平靜地道:“王爺這是借酒消愁麼?”

齊王也不在意,只是笑笑地道:“愁?事已至此,本王哪有什麼可愁的?”

“只是不能為母妃報仇,縱是死了,也有些不甘心。”

“王爺始終堅信母妃之死並非先帝的旨意,乃是新帝假傳聖旨,借先帝之手殺了母妃。”齊王妃淡淡地道。

“難道不是麼?”齊王反問,隨即搖搖頭道,“如今再說這些又有什麼用?”

“你也累了,我讓人準備熱水,先沐浴更衣後便安歇吧!”

“也好。”齊王應下。

看著他進了淨室,齊王妃終是低低地嘆了口氣。

月光透過紗窗照進屋裡,映出床上交疊著的一雙人。

齊王妃悶哼一聲,承受著身上男人的給予,忽的聽到那人在耳邊啞聲道:“你不願為我孕育孩兒是對的,畢竟一個朝不保夕的男人,又有什麼本事去保護他的妻兒。”

她心口一緊,下意識地攥緊了手,腦子裡只閃過一個念頭——他知道?知道自己這兩年一直偷喝避子湯?

她張張嘴想要說些什麼,可最後還是什麼也沒有說出來。

齊王似乎也不在意,只是翻來覆去地把她折騰。待她倦得昏昏沉沉想要睡過去,卻聽那人在耳邊低聲問:“若有下輩子,咱們只當一對平平凡凡的夫妻,不會有別人,也不會有什麼紛爭,可好?”

她困得眼皮都撐不開了,如同夢囈般回答:“不好……”

齊王身體一僵,隨即苦笑,摟著她在懷裡,喃喃地道:“還是這樣的性子,半點希望也不留給別人,都到這般地步了,哪怕是說句謊言騙一騙我也好啊!”

回應他的,只有懷裡傳出來的均勻呼吸聲。

他發出一陣若有似無的嘆息,低下頭去望著早已沉沉睡去嬌顏。

時光似乎突然關照她,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的容貌卻是半點不曾老去。睡著的她,瞧來是那樣的柔弱,可一旦醒了過來,卻又是那個言辭鋒利不饒人的齊王妃。

她其實一直沒有變,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態。

隨著程紹禟的大軍愈發逼近離島,凌玉便愈發擔心,可卻又有些矛盾,既希望程紹禟能徹底攻陷離島,結束這場戰事,但又不希望島上的齊王妃,甚至還有唐晉源有個什麼三長兩短。

畢竟這兩人對她都有恩。

尤其是想到已經下落不明多年的唐晉源之妻明菊,她又不禁一陣嘆息。

也不知為何,只要想到不知所蹤的明菊母子,她便不由得想到了上輩子的自己。當年京城大亂,齊王趁亂逃出京去,明菊一個婦道人家,身邊又帶著年幼的兒子,能去哪裡?

“娘!”正想著舊事,身邊便響起了小泥巴不滿的叫聲,她低下頭去,見女兒噘著小嘴委委屈屈地望著自己。

“這是怎麼了?小小年紀,脾氣壞,膽子也大,也不知像誰。”她無奈地把小丫頭抱起。

“像誰?自然是像你。”周氏握著外孫女的小手,沒好氣地回答。

“像我?我怎會是她這般的性子。”

“怎的不會?你小的時候脾氣比她還要更壞些。還能把大你兩歲的堂兄打到見了你便怕,這膽子算不算大?”周氏嗔道。

凌玉張口結舌:“娘,你不能為了討外孫女的好,便胡謅這些事來詆譭我啊!”

“怎的?不相信?當年你不過才四歲,你三堂兄搶了你半塊饅頭,便被你追著滿院打,到後來還坐在人家肚子上,生生地把饅頭從人家嘴裡挖出來。”

凌玉背過身去咳了起來,好一會兒才堅決地道:“撒謊,肯定是撒謊,我才不會做這樣噁心的事!”

從人家嘴裡挖饅頭,多髒啊!她才不會做這樣的事!

周氏哼了一聲,摟過外孫女兒在懷裡:“相比之下,小泥巴不知乖巧多少倍了!”

凌玉雙唇抖了抖,飛快地四下望望,見屋裡只得她們祖孫三代,小石頭並不在,這才暗暗松了口氣。

也好也好,幸好兒子沒有聽到自己小時候這些彪悍事,女兒又小,聽不懂,不要緊不要緊。

“盡瞎說!”她清清嗓子,生怕周氏又會再扯些讓她沒臉的往事,連忙轉移了話題。

“姐姐果真來信說要上京來了?”

“這還能假,這會兒已經快要到京城了。畢竟你姐夫在京裡候了大半年,還不知要繼續候到什麼時候,你姐上京裡陪著他也是好事,夫妻之間,離得太氏太遠總是不好。”周氏道。

凌玉笑了笑:“娘說的有理。”

梁淮升中了同進士的興奮勁隨著漫無止境的侯職已經消去了,到後來,看著有名次排在他後面的高高興興地拿著吏部的任職文赴任,再一問,得知對方乃是京中某位大人的遠親,故而才能以同進士的出身拿到肥差,他終於醒悟,若是沒有人脈,便是有了功名,只怕想要出頭也不是容易之事。

榜上有名之人那般多,除了一甲的那三位,其餘的若不是有些門路,哪會這般容易地拿到好差。

再到後來,又聽聞那位嘲諷過他與程紹禟連襟關係的同鄉,已經託了人打算走平南侯府的關係時,一時暗恨。

四處碰壁之下,他已經起了幾分悔意,只覺得自己當日不應該從凌家搬出來的,否則這會兒憑著凌大春的關係,不時往平南侯府走動走動,說不定差事早就下來了。

儘管有心想要回凌家,只是又拉下臉來,想了又想,便想到了遠在家鄉的凌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