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烏孫和大宛幹架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轅門外,軍旗堆放如山。

“每個人舉起兩面軍旗,不要掉隊。”

一位騎馬的小軍官大聲吼道。

泰戈爾也來到了這裡,缺人缺的太厲害,連軍營中的文宣部也都動員了起來。

白沙瓦,密拉特王朝最重要的首都。

此時已經成為了大明的領土。

同時,也因為受到戰爭的摧殘,白沙瓦也是損失慘重。

泰戈爾長吁了一口氣,緊緊抓著木棍。

隨著大明在戰場上一路高歌凱旋,泰戈爾的信心也越加十足。

偶然從一位大明士兵嘴裡,他知道這些大明士兵來自貴霜。

而印度大地歷史中,也有貴霜帝國。

想必,這應該就是貴霜入住印度的前期了。

自己這是順潮流而動。

貴霜是印度的王朝,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容反駁!

泰戈爾堅定地道。

“泰戈爾!”

遠處傳來一聲喊叫聲,泰戈爾扭頭看去,是自己相熟的好朋友,是一名來自大明的塞人士兵,相處的這些日子,兩人已經十分熟悉。

“喬東,怎麼了?”

喬東跑過來,匆忙道:“別在這裡弄這些了,這不需要你了,上面傳來話,你要發達了!”

泰戈爾一臉懵,迷迷糊糊地跟著喬東回到了文宣營地。

“泰戈爾,因多次發表文章,特賜明人身份,即日起前往大明學校學習。”

文宣部的主薄宣佈道。

泰戈爾擦了擦面頰,這些歲月,在軍營裡的日子可比自己以前當賤民的日子好多了,所以整個瘦弱的身軀也多了幾分肉,雖然皮膚有些黝黑,可是人嘛,精神了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泰戈爾心中狂喜,真是禍福相依啊。

自己這一路走來,先是馬魯夫被困,走投無路投了明軍。

轉眼間,自己已經成為真正的貴霜人【明人】。

泰戈爾很開心,沒有語無倫次,找到了一點前世的風度。

慢慢拿過文碟,深吸了一口氣。

“回去收拾收拾東西,大概明日就要出發了,你們應該是第一批回去的人,所以要記住一點,嘴要嚴點,不要亂說話。”

“這次,和你有同樣經歷的有二十三人,都是進入大夏學堂的人,大夏學堂,那可是我大明頂級學府,雖然你們的上的是特班,簡單學習一年而已,但是,這也不一般啊。”

“泰戈爾,去吧。”

主薄拍拍泰戈爾的肩膀,一臉欣慰。

心中卻想,真是撞大運了,如果泰戈爾單純有才,那前去大明學習的機會並不高,可是,身份加成啊!

身度賤民,地位底下唉,心向大明。

因此,一下自己就被看上了。

大明連這樣的人都收,說明大明是開放的......

總之,泰戈爾起飛了。

他說了幾句話,大概意思是感謝幾人的照顧,自己不會忘記之類云云的。

其他人也是善意笑笑。

......

西京,邸報。

秦大壯傳來訊息後,邸報的編輯就開始編纂起來。

青舟分配的是撰寫李延將軍。

秦大壯透露的訊息並不多,也就說了說李延深入敵人腹地,一路勢如破竹,根本沒有碰到什麼像樣的對手。

“大海,打的真夠遠啊!”

青舟感慨道,他這一生身在內地,還從來沒有看見過大海的樣子。

他鋪開眼前簡單的地圖。

他的編輯權力很大,所以搞到了一份地圖。

上面的地圖零零散散,一隅之地。

僅有阿富汗,伊朗,中亞等地,當然包括了一部分身度地圖。

他拿起一跟筆,描繪出一條線路。

“這裡應該是身度河!”

【從這裡一直打,真是了不起啊!】

以他淺薄的認知,從西京出發,如果傳過山谷,到達身度大地,少則一兩月,多則半年。

而這裡的路線,一看就比這段距離長多了。

簡直是隨時保持著急行軍啊,基本沒有人阻擋。

可是如何的寫呢?

李延.....他半眯著眼,嘴裡嘀咕個不停。

突然,眼前一亮。

他急匆匆翻出大明神話史。

找到了!

這裡,陳塘關李靖,其子哪吒。

哪吒鬧海!

李延也姓李嘛,所以?

成為李靖的兒子也就成為可能了。

但是,怎麼寫呢?

他陷入了迷惘,不過大致抓到了一些思緒。

......

李牧之本來準備返程。

可是既然知道了關內的情況。

大勝,勝利雖然有一些小小的陰霾。

密拉特王朝的塞王和拉克希米公主逃跑了。

可是,總算啃下了身度的一塊硬骨頭。

從此之後,進入身度也不需要擔驚受怕。

畢竟有了一個橋頭堡呢。

李牧之在堂下踱步,如今身度大業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

接下來該如何走呢?

現在肯定不適合遷都。

但是也可以把重心南移了。

巴格蘭【平陽】已經有些不合適了,所以,現在把中心搬到喀布爾?

李牧之陷入了猶豫,這個時候的喀布爾剛剛建設。

搬遷阻力肯定小很多。

可是,多次搬遷不太好啊。

等待白沙瓦穩固?

而後一舉搬遷。

這是一件很難做出決定的事情。

正在李牧之糾結的時候,一則訊息傳來了。

他立馬就不再糾結。

李牧之低著頭,喃喃道:“怎會如此呢?”

訊息太令人震驚。

也不符合李牧之的常識。

大宛和烏孫打起來了!

來自大月氏女王的親筆信。

所以肯定是真的。

信中沒有說什麼,只有一句話:速回王庭!

因此,李牧之暫時拋下了這裡的事情。

急匆匆的離開。

連夜返回到巴格蘭,再前去王庭藍氏城。

......

西域風雲,漸起。

西域兩大強國爆發了戰爭,令眾人瞠目結舌。

雖然兩國平日裡有不少的恩怨。

可是哪個國家都是如此,但是為何要打仗呢?

一群小國則在一旁注視著。

觀看著局勢的進一步發展。

烏孫,可以說是西域第一強國。

不田作種樹,隨畜逐水草。

與匈奴人同俗,但烏孫王室始終與匈奴人保持密切的聯絡,儘管有時亦兵戎相見。

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剛誕生,由匈奴冒頓單于收養成人,後來得以復興故國。

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冒頓單于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

至伊犁河流域,趕走久在當地遊牧的塞人。

後老上單于與烏孫昆莫獵驕靡合力進擊遷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敵,遂步塞人後塵亦南遷大夏境內,遷至伊犁河流域與留下來的塞人、月氏人一道遊牧。

自此之後,大月氏和烏孫國就再沒有聯絡。

哪怕民間有著貿易,也是透過大宛等國。

大月氏女王身著金絲宮衫,高貴無比。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個月的急速加鞭,路上根本沒有半點停留。

也多虧了大明和大月氏之間的道路修繕了許多。

尤其是昆都士一段路,更是很早就完工了。

所以,李牧之才能很快的就到達了這裡。

“這一切都是鬱成王和烏孫國太子蚤惹出來的。”

鬱成王?

李牧之一頓,上次他前來就說了許多糊塗話。

要拉著大月氏一起打烏孫國。

兩國親近,雖然表達的並不露骨,但是拒絕的意思很明顯了。

咋剛回去就惹事了。

聽著大月氏女王的敘述,李牧之也大概明白了什麼意思。

大宛這邊,則是鬱成王等想要立戰功的好戰分子,這些人大部分是中層武將,而如今大宛國高層都是一些昏庸的貴族子弟,這些人見上升無望,驚喜的發現還有鬱成王,鬱成王也想建功立業,因此雙方一拍即合,他們圍繞在鬱成王身邊,準備裹挾大勢,逼迫高層對外開戰。

另一邊,則是烏孫國。

烏孫國自身也有不少的問題。

首先是老昆莫年事已高,想要退位了。

所以,立了太子。

新官上任都知道講究三把火,更別說太子即位了。

因此,昆莫想要為自己兒子立威,而太子蚤也想要憑藉自己本事立威。

這不,戰爭動機就出來了。

大宛需要對外戰爭的宣洩口。

而烏孫國也需要,其他西域國家在匈奴的保護下,烏孫國哪裡敢碰?

匈奴更是不敢打。

所以,烏孫國也就盯上了大宛國。

於是,一次意外牧民被殺事件,徹底引爆了戰爭。

一般來說,草原上的牧民被殺....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遼闊的草原上,放牧的地方很大。

但有時候放著放著就出了自己的邊界。

意識到後往往大家都會友好的說一下。

哪怕烏孫國和匈奴國這樣的,也是如此。

戰爭打起來可能也會這麼做。

可是,這次烏孫國就以這個理由,首先對大宛國發起攻擊。

一隊五百的騎兵闖入大宛的邊境。

屠殺了好幾個部落。

而後囂張的離去。

大宛國也坐不住了。

國王一看,好傢伙,底下人的虎視眈眈,雙眸通紅,躍躍欲試。

看樣子,只要自己說個不同意,自己這個國王都要換了。

所以,無奈之下,一邊派使者和烏孫國商量。

該有的禮物不能少。

另一邊,則吩咐鬱成王調兵遣將,隨時發起反擊。

李牧之也無語了......

他以前並沒有把目光放在西域,因為在他心底,有一個模糊的界限。

西域是大漢的。

但是,現在大宛出事了。

大月氏幫還是不幫?

烏孫國,那可是自己仇敵!

雖然幕後黑手是兇手。

但是,匈奴暫且幹不住。

給烏孫國一點小麻煩還是可以的。

“大宛真是臉皮厚啊!”

大月氏女王拿過國書,這是大宛國國王親自給大月氏女王的信,李牧之瀏覽了內容,忍不住吐槽道。

信中,大宛國一副為大月氏衝鋒陷陣的樣子。

口口聲聲必說小弟。

.....

他們真是裝糊塗的高手啊。

大宛國,和大夏才有兄弟關係。

和我大月氏有毛線關係?

難道我大月氏征服了大夏,還要對大夏的事情負責?

大宛國顯然就這樣裝糊塗呢。

大月氏女王:“這件事情怎麼處理?”

她很相信李牧之,所以出了事情立馬把他叫了過來。

李牧之緊縮眉頭,一時半刻之間還真無法做好決定。

“大月氏肯定不能動用大批軍隊,眼下,改革剛剛開始,不能被外界的事情所耽誤。”

“但是,有時候外界不會給咱們哪一個好的戰略環境。”

“我們的底線,大宛國不能敗,而且不能發生大規模的土地丟失。”

大月氏女王也點了點頭。

她也是這樣認為的。

大宛國是大月氏在西域的一個很可靠的夥伴。

雖然這個小夥伴愛搞事情。

但是,畢竟是一個很好的同盟,一旦烏孫打敗了大宛國。

那可就不得了了。

大宛國富庶,且產戰馬。

烏孫國彪悍。

兩者結合,那會產生一個龐然大物。

到時候能直接威脅到大月氏的安危。

所以,還得幫。

幫,還得巧妙的幫。

李牧之和大月氏女王仔細商量了許久,也沒有討論出問題。

但是基本的共識清楚了。

還得幫啊!

李牧之直接入住了王宮。

他的兒子李淵一段時間沒見,變化很大。

李淵趴在柔軟的長毯上,兩隻黝黑的眼眸滴溜溜轉個不停。

看到李牧之的身影後,一點也不怕生人。

天真無邪的看著他。

李牧之的心情突然有些輕鬆起來,大宛國的事情,自己不需要那麼操心。

心情舒暢。

他底下身子,捏捏李淵的臉頰。

李淵艱難的抬起右手,吧嗒打了一下李牧之。

白白嫩嫩的面頰咯咯笑了起來。

兩個酒窩.....

李牧之翻了個白眼,這個倒黴孩子。

傻笑什麼呢。

李淵撅起屁股,轉了個身子,屁股正對李牧之。

自己又開始在地面爬了起來。

李牧之就在一旁看著,閒來無事,感覺這樣待著還挺有意思。

大月氏女王看到李牧之的樣子,也慢慢走了過來。

李淵看到大月氏女王的身影,就瞥了一眼,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孩子一天就知道在地上爬,也不知道什麼毛病。”

大月氏女王吐槽道。

“可能是在門吧。”

李牧之說了個冷笑話。

“什麼門?”

“玄武門。”

大月氏女王擰了他一下,緩緩靠著李牧之肩膀,輕聲道:“咱們孩子長大後,如果沒有戰爭多好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