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遺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諸葛亮一番話娓娓道來。

青年蔣琬稍作思索,就有所明悟。

“軍師可否是擔憂魯肅一逝,江東孫氏就會撕毀盟約,再度效彷兩載前那般伺機襲我荊州乎?”

他拱手問詢道。

聞言,諸葛亮眼神和善的看向了他,輕輕的點點頭,以示附和著:“公琰所言不錯,此舉亦是我一直以來所憂慮的!”

“不過,江東一時半會兒或許不會毀盟,但沒有了魯子敬從中斡旋維繫荊州關將軍與吳軍兩家的關係,恐孫氏會滋生攻取荊州的野心。”

話說到此,他似乎思緒又飄遠到許久,遙遙說著:“回想當年大王於隆中向我諮以當世之事時,我曾給大王提出了三分天下之鼎足之勢的戰略格局。”

“其戰略態勢大致是先取荊州為家,在取益州建立基業,然對外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東結好孫權,內修正理。”

“待天下有變時,荊、益二州同時出兵進取中原,以圖光復漢室。”

話語徐徐說到此處,一旁的青年蔣琬聽得也格外的細緻。

諸葛之才學,蔣琬亦是十分的敬仰!

他本是在入蜀過後被任命為廣都縣長,卻因不理政事而惹怒了劉備,被罷黜了官職,還是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方才免於一死。

蔣琬聽聞此事,遂心底間對於諸葛軍師無疑是愈發的感激甚至是尊重。

又因為當時趙統率部南征欽點要走了馬謖作為參謀,諸葛亮就順勢將被免官的蔣琬收在身邊悉心培養。

這兩載以來,他也的確是跟隨在學識淵博的諸葛亮身邊耳需目染下學到了許多東西。

實際上,如果按照原史發展,沒有趙統“橫刀奪愛”走馬謖,蔣琬受武侯青睞恐怕還得在等十多年。

概因,原史上至少在第一次北伐之前,諸葛丞相都是將馬謖作為繼承人來重點培養的,只是由於街亭一戰,他卻是令人大失所望後,方才重新擇選了蔣琬重新悉心培養。

並在病重逝世之時,將其指定為繼承者。

目前在蔣琬看來,諸葛軍師就是他人生中的大恩人,不僅為他脫罪,還將自己收在門下悉心教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遂也是萌生了“願為軍師分憂”的心思。

這段時日學得也異常刻苦。

一番話落下,諸葛亮忽然是言語間頓了頓,神情間的表情也微微有所變化,似乎是有些以憂愁的語氣繼續說道:

“當時,我覺得曹氏獨佔北方大地,孫劉兩家唯有合力方才能對抗。”

“可自從赤壁前夕,我跟隨魯子敬東渡大江赴吳地,見識過江東群臣後,卻是對是兩家聯盟一事偶感悲觀。”

“軍師,怎麼說?”

蔣琬也適時的察覺到了其面色間的表情變化,也是拱手問詢道。

“孫氏麾下群臣各自間派系林立,大體可分為三大派系,其一是以已逝去的周瑜周公瑾為首的激進武將派。”

“他們並不熱衷於與我方聯合,而是一貫想獨取荊、益二州實現南北二分,欲獨成霸業。”

“第二派系則是以江東本地大族張昭為首的維穩派系,他們並不熱衷開拓疆土,只願固守江東這一畝三分地偏安一隅。”

“次之則是以魯肅為主的居中持重派,子敬的戰略大局觀非同凡響,他能夠清晰的鬼窺破天下時局。”

“他心知以如今三足鼎立的局勢,若孫、劉兩家圍繞荊州相爭,無論最終是哪一方勝出,這都只不過是在內耗罷了,反是讓曹氏得利。”

“故而,這也是多載來,子敬一力在維護我們兩家之間聯盟關係的直觀因素。”

“現在子敬不在,恐孫氏又會心生異心也!”

聽聞了諸葛亮這麼一番分析,蔣琬稍微的思索半響,就瞬間瞭然道:“哦,琬明白了,軍師可否是在擔憂似呂蒙這等激進的武將派會上位乎?”

“是在擔憂這個。”

諸葛亮此時面色間又恢復了往日間的平靜,輕輕回應著。

前兩年孫權差遣諸葛瑾抵達成都要回荊州一事被拒絕後,惱羞成怒下直接派遣了呂蒙縱兵偷襲了荊南三郡。

雖然此事最後雙方也重新達成了和議。

但事後,他們一方也得知了訊息,孫權發動此戰以前,當時魯肅曾星夜兼程奔赴其主下榻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戒著,如果孫劉開戰會帶來的弊端。

“軍師這擔憂也並非全無道理。”

蔣琬隨之也點點頭附和道,“聽聞那呂蒙亦跟當年的周瑜一樣,內心深處十分覬覦荊州之地。”

“如若當真是其接任魯肅總督陸口一應事務,恐怕我荊州東部日後將會時刻不得安寧了也!”

對於如今自家坐鎮荊州的關羽秉性,蔣琬也略為清楚,心知關將軍性子強勢,而呂蒙又時刻有覬覦荊州之心。

這兩人要是做鄰居,天天打交道。

要是不起摩擦,那才不正常!

聽見了剛才諸葛亮的一席言語,他也明悟了過來,之所以這數載兩家能相對和平的聯合抗曹,也全賴魯肅從中斡旋、調和了。

現在他逝去了,的確就是對兩家關係的一道考驗了。

……

而在江東方面。

石頭城【建業】。

給魯肅發喪舉行隆重的追悼儀式,並下葬後,吳主孫權此時才有精力在府中召見了魯肅從旁侍奉左右的部將。

吳侯府內,

孫權正襟危坐的居於主位上,身間穿著正式的錦色長袍,面上浮現著的平靜笑容此刻也看不出究竟是否還在傷悲。

“汝前番所說子敬臨終以前,曾委託汝有東西交與孤。”

“現子敬已下葬,拿出來吧!”

孫權用極其的語氣說道。

聞言,階下部將不敢有所怠慢,連忙從懷裡拿出信箋遞給旁邊的侍衛呈上去,並解釋道:

“此信乃是都督臨終之前親筆所寫。”

“他當時萬千言語的囑託小人,讓我務必要在他病逝後親手轉交給主公您。”

待其話落,侍衛也呈遞了上去,孫權伸手接過緩緩拆開信箋從中果然取出了一封塵封已久的書信。

字裡行間的第一句內容就是,“吳侯在上,此乃肅肺腑之言,望主公親啟!”

查閱了第一句話,孫權的內心頓時間有所觸動,他遂是抬首揮手道:“好,孤知曉了,汝先退下吧!”

“若有事,孤在召。”

“遵命!”

指令穿下,部將亦是連忙拱手領命退卻。

他侍奉魯肅多載,知曉自家都督一向做事沉穩且幹練。

既然這是臨終的遺書,那信中內容就定然是十分重要的!

瞧著自家主公面上的神情不自覺的就凝重起來,他也沒有絲毫遲疑,就迅速告辭先行離開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