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諸葛亮的擔憂!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自魯肅病重後,漢、吳雙方間的局勢就頗為的微妙起來。

不僅僅是駐防荊州的主將關羽在默默關注著都督魯肅的病情狀況。

當此情報傳至王都鄴城後,就連剛舉行封王大典的魏王曹操都在關注著。

只見他居於王宮之中,身穿華麗的王服,頭戴王冕,面色間不自覺的流露著數分憂慮之色。

魯肅此人不死,則他將無南下一統山河的良機也!

想多載前,他本以為於赤壁之戰大發神威的周郎忽然暴斃身亡,將會是他再度能得以糾集部眾,捲土南下的天賜良機。

但魯肅的一則建議令他當時聽聞後不由得在手書的筆都纏鬥的掉落於地。

那就是江東將南郡借與劉備,讓劉備勢力的兵鋒聚集江水北岸與己軍直面相對。

劉備又分出長沙已北跟江夏西面的部分領地與孫氏以為補償。

雙方當時就此完成了換防的舉措。

又加上劉備迎娶孫權小妹,兩家結為秦晉之好。

一時聯盟關係穩固如初,牢不可破!

而這一切幾乎都是出自於魯肅的謀劃與從中斡旋。

這亦是曹操當時被驚得筆掉地的關鍵因素。

他本人作為當世不俗的政治家,自然也有十分出色的眼光,能夠判斷出孫劉聯盟將會讓己方難以南下,逐一擊破!

唯有兩家盟約分崩離析,相互仇視,方是己方大舉南征之機。

現在一力促成兩家聯合的魯肅突染重疾,縱然是一向城府深如曹操,內心深處亦不由生出了數分的喜色。

魯肅只要一死,孫劉之間必生間隙!

那時,或許還會有他南征的契機出現。

……

自從魯肅微服奔赴巴丘旁邊的洞庭湖周瑜之墓回返後,就真的一病不起了。

大概是在臘月時節,隨著南方的氣溫驟降,大雪紛飛封凍了長江等各大江南支流水系。

漢建安二十二年【217】冬,東吳第二任西線都督魯肅也因重病醫治無效而病逝於陸口大營。

此事一經傳出,真可謂是一家歡喜另一家愁。

正在石頭城【建業】的吳主孫權聽聞此噩耗,彷彿間大腦忽然一片空白,拿捏著公文的手亦是在顫抖一般!

似乎是於原地呆愣了好半響,勉強扶住旁邊的牆梁才站穩了身形。

“子敬逝去,孤再斷一臂矣!”

稍稍平復一下心緒,孫權長吐出一口濁氣,艱難地說道。

這等悲傷的心境,上一次如此還是在數載以前都督周瑜病逝之時。

待艱難的接受了這道事實過後,

孫權立即差遣部將全琮攜部分親衛軍快速趕赴陸口大營收斂魯肅的遺體,並護送靈柩回返石頭城。

他要親自為魯肅發喪,舉行追悼儀式。

“肅乃孤的臂膀,亦是江東之功臣,孤當厚葬之!”

在群臣雲集的吳侯府中,此時的孫權身著純黑色的長袍,面上充斥著濃濃的肅色,整道身影筆直站立的宣佈著,十分的有莊嚴感。

隨著孫權在石頭城大張旗鼓的為魯肅發喪,此訊息也宛若時光飛逝一般傳至了各方勢力。

首先是傳到了近在遲尺的荊州境內。

主將關羽與謀臣龐統一番商議後,再度決議是派遣前番出使過的馬良再度赴吳參加追悼會,並藉此探聽江東下一步的動機。

隨後,關羽又迅速差人奔往蜀中,向漢中王劉備呈稟此事。

現維繫孫、劉兩家友好關係的魯肅已然逝去,下一步己方該作何打算?

對於東面是否該加大防守力度乎?

雖說關羽持節督鎮荊州諸郡,總督一應軍政大事,並享有臨機決斷權,可謂是位高權重!

對於這等外交之事足以自行做主。

但一方面關羽並不願在這等關乎國本間的外交大事上擅自做主。

另一面他也深知自己在時局、外交上的看法遠不如軍師將軍諸葛亮看得深遠,所以他亦想聽聽蜀中下一步的部署。

而在曹氏方面,這則訊息亦宛若潮水般飛快的傳到了荊北一線。

駐軍樊城的主將曹仁先行收到了這則軍報。

他第一時間查閱後,亦不由是面露大喜之色,不自覺的就手舞足蹈起來。

“好,好啊!”

“聽聞魯肅乃是聯絡孫劉聯盟的紐帶,若無此人,恐怕兩家關於爭奪荊州的紛爭早已擴大。”

“現在魯肅逝去,孫劉聯盟必定出現間隙,日後必定會圍繞爭奪荊州而大打出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鷸蚌相爭,我軍可漁翁得利也!”

曹仁召集起麾下部將,心情十分暢快的說道。

隨後,他也命人將此則重要軍情傳回王都鄴城,報與魏王曹操知曉。

而在臘月底,年關將近之時,孫權為其隆重發喪以後,也以國葬之禮為其下葬,葬在了虎踞龍盤的石頭城北側的紫金山下。

與此同時,荊州使者跋山涉水下也終於是奔赴到了成都,將這則變故告知了漢中王

隨之,在朝會上,劉備也向百官告知了此事,並將關羽等人接下來該如何處理東面的防禦等問題拋給了諸人一齊商議。

而聽聞魯肅逝世的訊息,軍師將軍諸葛亮面色間也不由自主地就浮現出了悲慼之色。

並在自己府中為其發喪,以示哀悼!

從旁久跟隨在他身邊的青年才俊蔣琬一時也疑惑不已,拱手相問道:“軍師,魯子敬雖然才智過人,但終歸還是孫氏之臣。”

“為何他現在逝世了,您如此傷心呢?”

此語一落,此時諸葛亮正身著白色孝服,頭戴孝帕與平日裡一身素服,白衣飄飄的形象相差甚大!

他在聽聞蔣琬的疑惑,也並未有所遲疑,面容間流露著數分笑意,又彷彿是在追憶道,遂才望向遠處,輕輕說道:

“為魯子敬發喪,我有兩層用意。”

聽聞軍師鄭重回應,蔣琬頓時間也細細傾聽了起來。

“其一是私交,當年赤壁前夕,我曾與魯子敬一起抵達東吳說服吳侯聯合抗曹時,我們兩人可謂是志同道合,許多理念甚至都是一致。”

“因此,我們也成了至交,平素間私下時常有書信往來。”

“於公而言,魯子敬的離世,或許會令如今穩固的局勢將陷入分崩離析呢。”

這話一出口,諸葛亮的面上表情似乎就漸漸有些凝重,盯向前方的眼神裡也好似有些虛無縹緲。

蔣琬聽罷,面上瞬間鄭重而起,連忙相問:“軍師此言所指?”

諸葛亮片刻後又恢復了雲澹風輕的神情,笑著回應道:“魯子敬身負經天緯地之才,他對於天下時局往往有獨到的見解。”

“如今天下已基本三分,曹賊強,而我方與孫氏同據江南,若不聯合抗曹,則大業難成啊!”

“魯子敬一直以來提倡孫劉聯盟,並竭力維護兩家關係,如今他逝去,孫劉聯盟還能牢固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