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塵埃落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原本還在因二郡都督逝世過後,因朝會上遲遲對於重派主將的人選分為了兩派,互有爭端。

漢中王劉備只得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暫且擱置爭議。

當多日以後。

隨著武都方面差遣的信使又再度把霍峻臨終訣別書送回成都呈上後,劉備看罷,本就極為悲慼的面容間不由是愈發動容。

對於其信中所提到的都督一職推舉接替一事。

他稍作沉吟,就欲附和下來。

不過,他心緒平復下來,還是先行私下召見了諸葛亮,法正等心腹重臣一番通氣。

他隨即方才在次日於大殿上的朝會上面露極其堅決的神情,義正言辭地高聲道,“孤計議已決,以振威將軍,駐軍羌道大營的趙統接任都督一職。”

“統領武都、陰平二郡,為我方護佑北邊之地。”

此一道堅錚的王命瞬息出落。

即便一部分益州本土諸人欲趁此良機安插培植親信等勢力,可此刻瞧著劉備面上所展露出的決心。

卻無一人膽敢再如先前那般出言反駁。

畢竟,如今的劉備已經平定益州將近有四載的時間。

他與諸葛亮等心腹謀臣數載來所推行的各項穩定州郡的制度,都可謂是被眾人看在了眼中。

以前,還是劉章執政的時代。

由於劉章本就軟弱的性子,對於律法幾乎無有絲毫的重視。

這幫子本土大族們本就相互通婚,沆瀣一氣,先前益州處於無政府的狀態無疑是助漲了他們的囂張氣焰。

對內勾結一起,土地兼併,畜養私兵。

對外放任叛亂四起,於此從中漁利!

這種種的弊政都在劉備入主後從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變。

短短數載,益州治下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諸葛亮等身所敲定後制定的《蜀科》重新確立了益州各郡間律法的完善。

並且由於考慮到劉章時期太過寬仁放縱,以致社會不穩,豪強大族不斷做大,叛亂橫生。

諸葛亮還帶頭倡導從嚴治州的法家理念。

堅決打擊境內的一切不應的奢靡之風。

亦正是一道道的鐵拳措施砸了下來。

雖然才入主數載,期間還發動了曠日持久的漢中大戰。

州郡內的各地界民眾們,生活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特別是去歲風調雨順,莊稼收穫頗豐。

除卻該上交的賦稅外,各百姓家或多或少都存有餘糧,以做生計。

可百姓們的生活上去了,就意味著有一部分人的利益被侵犯了。

而這幫子人無疑就是當地大族們。

他們無法在透過土地兼併,操控民眾,收攏佃農的方式來壯大自身。

心下間自然是漸漸積累起了怨念。

或多或少本地有不少家族相互勾結一起叛亂,欲驅逐劉氏集團的統治,令益州各郡重新恢復前番的“自治”狀態。

可他們卻無疑是打錯了算盤。

劉備雖然與民仁義,但對這幫盤踞地方,壓榨百姓的蛀蟲們幾乎是無有絲毫的好感。

自然對於叛亂之人,就一個字,殺!

透過一番番的流血下,凡是膽敢反抗的家族,最終無不是被斬盡殺絕,連根拔起。

如此血腥的政策彈壓下。

剩下的本土家族無不是紛紛被震懾住。

他們焉還敢輕易出頭?

只得是選擇潛息低調,以待時機!

這也就導致了朝堂上的本土之人即便前番接連提出對身為元從系二代趙統接替霍峻的都督一職的反對。

但現在察覺到主君決議已定後。

他們亦不敢再有絲毫的言語。

劉備等人上下對於打擊豪強的手段太過凌厲。

眾人最為印象深刻的自然就是剛入主益州未有多久所推行的錢幣改革了。

那是由於戰前劉備為了激發麾下部眾的鬥志,故而約定了若破首府成都,眾軍士可進取府庫中的金銀財貨。

可此舉,雖是滿足了軍中將士們。

府庫告罄!

隨之而來,劉備也迎來了新的大難題,開始為軍費發愁。

關鍵時刻,還是重臣劉巴特意獻上一策,可進行幣制改革,以大錢築小錢的方式,用直百錢來代替五銖錢的流通。

具體操作手段,自然就是劉巴所提到的鑄直百錢,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

這是什麼意思呢?

鑄造新型的錢幣,首要目的就是要流入市場。

可貿然的流通進來,勢必會對老貨幣的交易發起衝擊,極其容易讓財貨分配不均,而造成通貨膨脹。

但很顯然,以劉巴的才智,自然不會那麼粗暴的效彷董卓的濫應小錢搞亂市場,予以大肆收刮財富。

平諸物賈,令吏為官市才是重中之重!

親自派遣官吏來管控官方市場,讓新錢幣流入市場的同時讓老五銖錢不會太過貶值,在透過控制物價的方式來逐步取代老錢幣。

而財貨從哪來呢?

那自然是先前盡取府庫的眾將士,以及本土世家了。

概因,80%的財富都掌控在他們手中。

直百錢本質上而言就是為了收刮他們的財富來充實府庫。

眾豪族們經歷了被狸貓換太子般的錢幣改革割韭菜,此番哪還敢再像之前那般蹦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無有益州本土眾人的強烈反對。

確立趙統接替霍峻統領二郡一事,自是快速得以透過。

此番,即便是趙雲也沒有再像之前那般出言反對了。

他前番只是擔憂其子年紀輕輕就坐鎮一方,獨當一面會遭受群僚忌憚,陷害。

但方才劉備明確提到霍峻臨終時,特意推舉了趙統接任自己。

他也是一瞬間就釋懷了。

自家兒子的才能心底下還是有數的!

又加上這兩載來,他由於與霍峻的交情密切,頻繁有信箋往來。

關於趙統在羌道駐軍的各番表現。

他都是有所耳聞!

況且,趙雲也深知霍峻的品性,若其子當真無統籌二郡之能,即便自己與他關係匪淺,他亦不會如此所為的!

這就可以排除一點,他是看在自己面上所推舉。

而是趙統的確有這個實力,霍峻看在眼中,方才於臨終前所進獻忠言。

劉備隨之還特意等待良久,眼神環顧四周,待無人駁斥,此事算是徹底塵埃落定!

緊隨著,他忽然是浩然正氣的直立起身子,渾身散著高高在上,無盡的威勢,震懾著諸人的心緒。

一眼掃視而過,他沉聲下令道,“峻乃國士,為興漢室,他曾為孤鞍前馬後,擊破群敵。”

“葭萌一役,若無峻之功,絕無孤的今日!”

“孤欲攜眾卿奔赴葭萌關,親自為霍峻將軍舉行葬禮,予以追悼。”

“諸位可有何言否?”

一語鄭重的吐落下來。

雖說言語最後有一種頗為詢問的語調在內。

但眾臣都不約而同地察覺到了劉備臉龐上所若隱若現浮著的嚴肅以及不容置疑的神色。

“大王聖明!臣等遵命!”

下一秒,就見諸臣無不是高聲行禮,一致附和著。

眼瞧著那幫子益州本土家族中人此刻無人站出來群起反對。

劉備緊緊隱藏於內心深處的那股殺氣方才是漸漸消散。

他於大堂之中當眾宣佈。

除了通報以外,自然也有試探的意味在裡面。

如若本土豪族依然膽敢觸犯他的逆鱗。

那他不介意再度揮起掌中的屠刀。

……

王令大肆宣發了下來。

除了負責穩定後方的諸葛亮,法正等重要屬官以外,其餘大臣各自散去後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回返家中予以準備出遠門的行囊。

而漢中王欲要親自悼念將軍霍峻的訊息亦在接下來的時日裡不胚而走!

成都城內,一眾民眾無不是紛紛得知了此事。

一時之間。

悼念一事在城內各處廣為流傳了下來。

“漢中王不愧是仁義之主!”

“是呀。聽聞大王自起兵始,就與麾下部將們義重如山,多載間來,更是仁義著於四海,麾下將士更是待我等百姓秋毫無犯。”

“現在,軍中將領病逝,卻是不惜放下國中之事,遠赴北邊祭奠。”

“有此之主,當為我等之幸矣!”

這一刻,出於劉備平素間的聲名就十分仁義,此番無疑是得到了眾民眾愈來愈多的讚揚。

而隨著要率文武百官奔赴葭萌祭奠軍中大將的訊息傳開。

此刻,成都城內,一眾將軍府的二代小爵們一齊湊在一起演武或是交流玩耍。

今日,一眾二代小將們聚集於張氏府中。

一座佔地極廣,頗為巨大的演武場上。

兩側間還分別儲放著兵器架。

上方放置著槍,刀,劍,戟等十八班武器。

場上正中,則有一群群的青年或是少年盤踞。

首先是有一人二旬左右的年紀,生得魁梧,約莫有八尺有餘,面相頗為俊秀的同時,眼睛卻是有些環眼的特質。

此自是張飛之子張包。

還有一女年芳十八,此刻身著淺色的長裙,頭髮用簪子盤住,面上塗抹了點點澹妝,笑魔如花。

一舉一動都不自覺著的有一種青秀的氣息閃過,彷彿令人陶醉!

此正是從江陵回返成都的途中,就與趙統私定終身的張飛小女張星彩。

不過,由於漢中大戰結束後,在趙雲與張飛的撮合下,二人的關係亦正是得以了確立。

其餘年輕人則依次是關興,黃舞蝶等一代大將的後裔。

他們此時聚在一起,亦是在密謀著大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