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既如此,當成全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番朝會的激烈討論著。

目前以諸葛亮,法正,劉巴等核心智囊團等大臣,近日來都看到了卓絕的軍旅表現。

故而,聽聞都督霍峻病逝於軍間的訊息過後。

稍作思索,眾人就一齊附和著軍師將軍諸葛亮的提議。

但凡事都是有兩面性!

有附議自然就有持反對意見的。

以吳懿為首的蜀中土著等大臣們,則是以趙統年紀尚幼為由,出言予以反駁著。

只不過。

他們這幫子團體卻並非是為國分憂。

趙統乃趙雲長子,他們只是不願跟隨劉備的元從一系連二代都能牢牢執掌軍中。

由於劉備平定益州以後。

除卻董和,黃權等土著寥寥數人以外,對於本土豪族基本是持壓制的方針。

忍耐許久,如今終於尋到一個能夠安插本地勢力團體的人進去,定然是不願意輕易放棄。

他們要據理力爭,反對趙統的承繼。

也正是如此。

不受重用的益州派大臣紛紛拱手高聲道。

至於另一側的趙雲拱手反對,純粹就是出於公心的考量了。

他對於自己兒子這三餘載來於軍旅中所展露出的種種戰績,內心深處是止不盡的欣喜。

亦無有絲毫懷疑其子的才能。

只是,唯一擔憂的如此輕易將二郡交託於他手中,會令其身心間所揹負的壓力倍增。

畢竟,趙統年紀尚輕,在羌氐各部族以及北部就是曹氏那強勁的兵鋒時刻都虎視眈眈的情勢下。

趙雲當真是擔憂其無法獨當一面!

另一面。

亦心憂著其子年紀輕輕就坐鎮一方,難免遭受朝中某些大臣嫉恨。

特別是方才的蜀中本土眾人群起反對,他心下不祥的念頭愈發濃濃的升起。

他反對之聲更是不絕於耳!

眼見著不太受重視的蜀中本土士人,現在不顧全大局,只為自家私利而出言反對,從側於一旁坐定的諸葛亮面色上不顯神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眼神裡微變,不自覺的生出了數分厲色。

不過,大庭廣眾之下,他亦並未表露出來。

稍是做了一番沉思,諸葛亮心知此時朝堂上反對之人不少,即便主上想要即刻就宣佈令振威將軍趙統總督二郡之防務,亦並不現實。

隨即,他浮著俊郎的面容,捻了捻下顎的青須,遂揮扇輕輕說著:“大王,依臣之見,霍仲邈駐軍二郡已有將近兩載的歲月。”

“而阿統又是直屬於他統領。”

“臣想,以霍仲邈的軍略之能,他本人勢必對如今二郡周邊各方面的態勢都瞭如指掌。”

“他臨逝前,應該會有些許看法。”

“臣以為,承繼主將之人選,可暫時擱置一段時日。”

一語落的。

諸葛亮言語之間雖未明言,可君臣二人相知已久,劉備自是聽出了他的話外之音。

霍峻對於武都、陰平四周的形勢十分熟悉。

他臨薨前,應該會留有遺書,交接一番後續的事宜。

雖然信使如今尚未拿出來,可必定不是沒有。

聽懂了諸葛亮的意思。

漢中王劉備亦未有絲毫的遲疑,立即就以自己已乏,須下去後好好思索一番構思接替二郡都督之責的人選。

宣佈散朝後。

眾大臣方才各自起身,相繼散去。

唯有軍師將軍諸葛亮,法正,黃權等心腹步履蹣跚,行至最後。

果不其然。

劉備散去了不久,就有御前侍衛腰懸佩刀壓低腳步,悄然行來,輕聲拱手道,“軍師,小人奉王上之命,特意前來邀請您等前往後殿一緒。”

此言一出,數人各自相視一笑。

眾人都是聰慧之人。

既是王上秘密召見,那顯然是還有些許的情況不方便於大庭廣眾的場合下吐落。

他們聽命過後,悄然奔往後殿行去。

此時的殿內。

漢中王劉備居於上首查閱著奏報,等待著。

數人於御前侍衛的引領下奔了進來。

亦是迅速拱手行禮道,“臣等參見大王!”

“平身!”

話音方一落,劉備微微抬首,遂是回應著。

隨即,作為主心骨的諸葛亮面上浮現輕笑之色,揮著鵝毛羽扇,平靜的相問著,“大王方才差遣侍衛秘密召見臣等奔臨後殿。”

“不知可否還是針對霍仲邈病逝一事乎?”

一言方出,劉備瞧著諸葛亮頗為懂他心裡,面目間流露著一分笑意,隨即說著,“孔明不愧為孤的股肱之臣!”

“孤確是還有些許事方才不便吐出,特意欲私下與軍師,孝直你等商議。”

“哦?那不知大王還在為何事煩心乎?”

“還請道來,讓臣等為大王您分憂!”

法正,黃權聽罷,相繼拱手恭敬的說道。

眼見此刻殿中已盡數是心腹之臣。

劉備再無絲毫的掩飾,流露著真情。

面上盡是浮著悲慼以及傷感之色。

他遂是面向諸人高聲道,“方才於朝堂上,軍師言仲邈臨逝前,必有後事所託!”

“建議孤先行將擇二郡都督一事先行擱置。”

話音落於此,他隨即面容間又流露著極其動容的神情,眼神掃過三人的身影,遂停留於諸葛亮的身上,下詔道:

“前番平定益州一役中,峻率本部曲孤軍鎮守後方要地白水,拼盡全力抵禦著劉章欲聯合漢中張魯的反撲而不失!”

“以致我後方牢不可破,未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孤欲行爵。”

“並思前想後,將仲邈的遺體送至白水安葬,孤欲親自攜百官北上祭奠,以彰顯其功。”

“孔明,待孤離去,朝堂諸事,恐還得汝領孝直,公衡主持大局呢。”

此一語徐徐落罷!

劉備的面容本身就十分具備感染力。

此番悲慼的一番言語,饒是諸葛亮,法正等人都不自覺的紛紛側目流露淚痕。

好半響功夫,諸葛亮攜法正,黃權抱拳領命道,“霍都督於我軍功勳卓著,大王此舉可謂是順理成章之事!”

“還待大王放心去便是。”

“臣定然與孝直,公衡二人留守成都,令後方安居。”

“軍師所言甚是!”

“我等必會從旁協助軍師,處理國政。”

一番番的話語道落。

麾下的三位核心大臣,都出言予以表示對他此主張的附和。

既然無人反對,劉備心下的憂慮迅速一掃而過。

隨即又徐徐與他們交接一番自己後續離去的各項事宜。

接下來的時日裡。

漢中王劉備就迅速差遣霍峻麾下的親衛信使快速回返,通稟親衛將霍仲,待主將之選擇出,穩定好二郡的大局後。

就將霍峻的遺體收斂好,送至白水出殯。

自己將親率文武百官前往祭拜。

而距離上一次的朝會,又約莫過去了兩日。

由霍仲差人攜帶著霍峻臨終書信的信使再度縱馬狂奔至成都。

信使心知此信不容耽擱!

他亦是入城後,第一時間就前往王府求見。

後殿中。

漢中王劉備予以了接待。

兩相見面,信使稟明來意,並迅速從懷中取出一封好沉甸甸的信箋。

此乃霍峻臨終前的訣別手書!

他鄭重的交給從側的御前侍衛,再由其呈遞給上首的漢中王。

劉備接過書信,亦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他屏住面色,快速拆開後靜靜查閱了起來。

“大王親啟:”

“峻拜上,或許待大王您看到此信時,末將早已不在人世。”

“峻的身體積勞成疾,大夫們皆是束手無策,大王若是後續知曉了末將身故的訊息,還請切莫為末將悲傷。”

“末將雖逝,可精神卻將永遠陪伴大王的身邊,以護佑著您能夠掃滅曹賊,中興漢室,重現炎炎大漢四百餘載的輝煌。”

“峻雖逝去,然武都、陰平二郡乃我軍北伐前哨,不容有失!”

“但此二地地勢險峻,境內形勢又極其複雜。”

“羌、氐各部族從旁環伺,外部又有北面的曹氏各方勢力予以虎視眈眈,雖現下郡內看似平和,鮮有戰事。”

“只是,這都不過是表面上的現象罷了!”

“以末將駐軍二郡的此兩載歲月的經驗所得,峻以為,我方若想保守二郡的安寧,能護佑長久不失,所承繼的都督之選大王必當慎之又慎,不可有絲毫的馬虎。”

“此人當得身負勇略,還能智謀過人之輩,方可勝任!”

“峻若離逝,欲推舉羌道守將,子龍將軍之子統承繼末將的都督之位。”

“阿統於末將所直屬,峻十分熟悉他的才能。”

“近兩載來,他不斷憑藉自身勇略挫敗隴西曹軍接連不斷的攻勢,又利用智謀結好周邊的白馬、參狼等羌部族。”

“若阿統能承繼二郡都督之位,峻相信他定能順應境內的複雜形勢,處理好與羌氐各部族間的事務,並守護好二郡不失!”

“萬望大王思之,慎之。”

花費了大半響的功夫。

劉備細細查閱著字裡行間的內容,眼角竟是不自覺的隱隱有淚痕流露。

直到察罷書信內容。

劉備面色間本就殘存著的傷感亦是撲面而來!

他不自覺的就哀嘆了一句道,“痛煞孤也!”

“仲邈逝去,孤猶如折一臂也!”

他經過短暫的悲傷過後,方才屏退信使,遂是念想著信中內容而陷入了沉思當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