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三十三章 平定揚州(164)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瀾很好奇現在的美洲大陸是個什麼樣子,因為他對美洲的瞭解,說白了都是因為哥倫布,而在此之前美洲的情況卻並沒有太多的研究,當然美洲為什麼會如此吸引劉瀾,說白了就是哪裡有著他最迫切獲得的農作物,而同時還有那裡的黃金和白銀。

對劉瀾這樣的‘改革者’來說,要改革尤其是經濟改革,那麼錢幣肯定是繞不過去的話題,而就劉瀾來說他對銅錢或者說對東漢的幣制從前有過一些瞭解,到了這個時代則有了更深的體會。

就整個東漢來說,銅錢幣制好像都沒有受到什麼太大的衝擊,直到董卓的小錢出現,衝擊是相當嚴重的,好在劉瀾在治下嚴格防範,才沒有讓董卓小錢對他治下造成太大的影響,可是錢幣的重要性卻非常的重要,而東漢鑄造五銖錢的機制則是以中央為監管調控,具體鑄造則是由地方郡縣來施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劉瀾要改革,如此極其造成通脹的鑄造權就必須要收回,可要收回五銖錢的鑄造權,那麼劉瀾將軍府首先就會與地方郡縣產生極其強烈的尖銳矛盾,甚至可能會導致西漢出現的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為了收回地方的鑄造五銖錢的權利,章帝時尚書張林就上書要求直接取消貨幣的使用,甚至還得到了短暫的實施,但以物易物終歸不能長久,再加上地方郡縣的反應強烈,五銖錢再次流通,而第二次封錢則又在桓帝時期出現,劉陶罷鑄錢之奏很快交由得到了首肯,大結可以看出,中央大臣乃至天子們丟五銖錢的態度,

首先是鑄幣權,其次是流通不便,銅錢使用繁瑣沉重尤其是攜帶不便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但是要取消五銖錢雖然得到了支援,可卻始終無法用另一種流通物來代替五銖錢,這就導致百姓要再次回到原始的以物易物,如此一來,對整個社會生活來說會變得更加繁瑣,而第三個原因,則是私鑄五銖的情況,當然東漢鑄私錢遠比不了西漢,但對五銖錢的衝擊卻也極其嚴重,因為最後買單的是朝廷,而不會是各郡縣官府。

所以劉瀾在改革之初,就把鑄錢的權利收了回來,不過他居中取了上交到郡,也就是太守去負責鑄造五銖,而將軍府也就是內閣的金曹進行監管的傳統模式,可這樣的貨幣政策劉瀾清楚一定要改變,也必須要改變,因為現在的貨幣政策只會給他的新政拖後腿,而不可能起到任何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可是要進行改革,可沒那麼容易,就他對三國時期的貨幣政策的瞭解,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先說曹魏,現在的曹操一直都是以布帛為幣,他選擇的方式無疑是最便已的方法,可這又導致了曹操治下逐漸形成了以谷帛為幣,也就是最為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出現。

而造成這一原因,有很多方面,綜合來說首先是莊園經濟,也就是世家與富農的生產方式保障了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可以說在他們這個群體裡,不管是從生產還是到最後的交換都可以直接在內部進行。

而第二種則是因為戰爭,曹操治下直接徵收事物划算還是徵收五銖划算和便捷,這種問題想都不要想,自然是食物更划算,就拿糧食來說,如果是徵收五銖,那就必須再花錢去購買,對於戰火連天的這個年代,實物更為便捷。

而最後的一個原因自然就是董卓鑄造的小錢,使得貨幣貶值嚴重。通貨膨脹嚴重,以至於出現了長安谷一斛五十萬錢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曹操去收取五銖錢再去買糧,可能只夠他買幾斛穀物。

當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直存在,就好像當曹操拜相之後,便第一時間廢除了董卓的小錢,重新推行五銖。不過因為推行五銖的數量有限,所以在他的治下就有了錢少物多的現象,所以使得糧食布帛等實物價格降低,並保持相對穩定。

但是到了曹丕,五銖錢又被取締,說白了曹丕這樣做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而要發起戰爭,那就離不開糧食與布帛等實物,而到了曹丕登基稱帝的時期,整個天下的人口已經銳減,糧食產量非常低,所以在糧價居高不下的情形下,直接收取五銖錢顯然是不符合當時的環境。

而到了明帝曹睿時期,他又下令使用五銖錢,廢除穀物布帛這樣以物易物的傳統貨幣模式,為何?原因只有一個字,貪。

劉瀾從來都不懷疑一件事,那就是任何政策的誕生,在當世一定是非常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換言之對他們有利,在能吃肉的同時也會讓百姓喝湯,可是隨著發展,一切政策顯然就顯得無比落後,甚至不符合擋下的社會環境了。

而用穀物布帛為貨幣,在曹丕時期無疑是符合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的,可是幾十年的發展下來,自然就有人想到了從中賺取利益的方法,他們與那些鑄造私錢的犯罪分子差不多,都是在鋌而走險,而他們的方式則最無恥,或者說是全民行為。

為了提高布帛的貨幣價值,百姓們把穀物用水浸溼,把布帛剪碎,來換取最大的代價,但這無疑又會導致穀物與布帛自身的使用價值降低,在三國時期生產力與生產量本來就非常有限,所以這樣的情況出現與發生,在魏國境內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明帝曹睿下達決心恢復五銖錢貨幣制度的關鍵原因。

這件事對劉瀾有著極其重要的警惕作用,雖然他一直都是半錢半物的的收稅,但在他心中卻又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新的貨幣政策,或者說是取消銅本位的貨幣政策,可是白銀的產量在中國來說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是元朝從西方掠奪大量的白銀,明清也不可能會出現銀本位的貨幣體系。

而眼下讓劉瀾直接獲取白銀的途徑,首先自然就是日本,其次則是向西,向西根本就不現實,所以只能考慮日本甚至是美洲。

劉瀾很好奇現在的美洲大陸是個什麼樣子,因為他對美洲的瞭解,說白了都是因為哥倫布,而在此之前美洲的情況卻並沒有太多的研究,當然美洲為什麼會如此吸引劉瀾,說白了就是哪裡有著他最迫切獲得的農作物,而同時還有那裡的黃金和白銀。

對劉瀾這樣的‘改革者’來說,要改革尤其是經濟改革,那麼錢幣肯定是繞不過去的話題,而就劉瀾來說他對銅錢或者說對東漢的幣制從前有過一些瞭解,到了這個時代則有了更深的體會。

就整個東漢來說,銅錢幣制好像都沒有受到什麼太大的衝擊,直到董卓的小錢出現,衝擊是相當嚴重的,好在劉瀾在治下嚴格防範,才沒有讓董卓小錢對他治下造成太大的影響,可是錢幣的重要性卻非常的重要,而東漢鑄造五銖錢的機制則是以中央為監管調控,具體鑄造則是由地方郡縣來施行。

而劉瀾要改革,如此極其造成通脹的鑄造權就必須要收回,可要收回五銖錢的鑄造權,那麼劉瀾將軍府首先就會與地方郡縣產生極其強烈的尖銳矛盾,甚至可能會導致西漢出現的類似情形再次發生。

為了收回地方的鑄造五銖錢的權利,章帝時尚書張林就上書要求直接取消貨幣的使用,甚至還得到了短暫的實施,但以物易物終歸不能長久,再加上地方郡縣的反應強烈,五銖錢再次流通,而第二次封錢則又在桓帝時期出現,劉陶罷鑄錢之奏很快交由得到了首肯,大結可以看出,中央大臣乃至天子們丟五銖錢的態度,

首先是鑄幣權,其次是流通不便,銅錢使用繁瑣沉重尤其是攜帶不便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但是要取消五銖錢雖然得到了支援,可卻始終無法用另一種流通物來代替五銖錢,這就導致百姓要再次回到原始的以物易物,如此一來,對整個社會生活來說會變得更加繁瑣,而第三個原因,則是私鑄五銖的情況,當然東漢鑄私錢遠比不了西漢,但對五銖錢的衝擊卻也極其嚴重,因為最後買單的是朝廷,而不會是各郡縣官府。

所以劉瀾在改革之初,就把鑄錢的權利收了回來,不過他居中取了上交到郡,也就是太守去負責鑄造五銖,而將軍府也就是內閣的金曹進行監管的傳統模式,可這樣的貨幣政策劉瀾清楚一定要改變,也必須要改變,因為現在的貨幣政策只會給他的新政拖後腿,而不可能起到任何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可是要進行改革,可沒那麼容易,就他對三國時期的貨幣政策的瞭解,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先說曹魏,現在的曹操一直都是以布帛為幣,他選擇的方式無疑是最便已的方法,可這又導致了曹操治下逐漸形成了以谷帛為幣,也就是最為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出現。

而造成這一原因,有很多方面,綜合來說首先是莊園經濟,也就是世家與富農的生產方式保障了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可以說在他們這個群體裡,不管是從生產還是到最後的交換都可以直接在內部進行。

而第二種則是因為戰爭,曹操治下直接徵收事物划算還是徵收五銖划算和便捷,這種問題想都不要想,自然是食物更划算,就拿糧食來說,如果是徵收五銖,那就必須再花錢去購買,對於戰火連天的這個年代,實物更為便捷。

而最後的一個原因自然就是董卓鑄造的小錢,使得貨幣貶值嚴重。通貨膨脹嚴重,以至於出現了長安谷一斛五十萬錢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曹操去收取五銖錢再去買糧,可能只夠他買幾斛穀物。

當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直存在,就好像當曹操拜相之後,便第一時間廢除了董卓的小錢,重新推行五銖。不過因為推行五銖的數量有限,所以在他的治下就有了錢少物多的現象,所以使得糧食布帛等實物價格降低,並保持相對穩定。

但是到了曹丕,五銖錢又被取締,說白了曹丕這樣做的原因還是因為戰爭,而要發起戰爭,那就離不開糧食與布帛等實物,而到了曹丕登基稱帝的時期,整個天下的人口已經銳減,糧食產量非常低,所以在糧價居高不下的情形下,直接收取五銖錢顯然是不符合當時的環境。

而到了明帝曹睿時期,他又下令使用五銖錢,廢除穀物布帛這樣以物易物的傳統貨幣模式,為何?原因只有一個字,貪。

劉瀾從來都不懷疑一件事,那就是任何政策的誕生,在當世一定是非常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換言之對他們有利,在能吃肉的同時也會讓百姓喝湯,可是隨著發展,一切政策顯然就顯得無比落後,甚至不符合擋下的社會環境了。

而用穀物布帛為貨幣,在曹丕時期無疑是符合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的,可是幾十年的發展下來,自然就有人想到了從中賺取利益的方法,他們與那些鑄造私錢的犯罪分子差不多,都是在鋌而走險,而他們的方式則最無恥,或者說是全民行為。

為了提高布帛的貨幣價值,百姓們把穀物用水浸溼,把布帛剪碎,來換取最大的代價,但這無疑又會導致穀物與布帛自身的使用價值降低,在三國時期生產力與生產量本來就非常有限,所以這樣的情況出現與發生,在魏國境內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明帝曹睿下達決心恢復五銖錢貨幣制度的關鍵原因。

這件事對劉瀾有著極其重要的警惕作用,雖然他一直都是半錢半物的的收稅,但在他心中卻又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新的貨幣政策,或者說是取消銅本位的貨幣政策,可是白銀的產量在中國來說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是元朝從西方掠奪大量的白銀,明清也不可能會出現銀本位的貨幣體系。

而眼下讓劉瀾直接獲取白銀的途徑,首先自然就是日本,其次則是向西,向西根本就不現實,所以只能考慮日本甚至是美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