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取法人世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行麼?”何輕塵言道:“與其讓官府耗費財帛大力供奉,不如從一開始就由國家培養。而且只要明定典章,天下賢能趨之若鶩,人才盡為朝廷所掌控,總比過去派人到各地尋訪察舉要穩妥便捷。”

趙黍當初打算推行設科選士,便是存了這種心思,只可惜編修法儀典章完畢後,上書華胥國主,卻遲遲沒有答覆,顯然當時各方都在針對梁韜登壇飛昇,無暇推行設科選士。

至於十年之後的華胥國,更是一片凌亂不堪,想要推行新制也無從下手,反倒是讓有熊國學到了。

“不瞞你說,其實我已經在嘗試推行了,只是並非考校術法科儀,而是律令條文。”何輕塵起身來到一旁翻找,然而面對小山一般的書冊卷籍,翻找半天一無所獲,只得朝外面喊道:“三娘,我那本《皇律疏議》放哪裡了?”

此時一名身穿嫣紅勁裝的女子從後堂走出,膚白勝雪、姿容秀麗,然而眉眼銳利,腰懸纏金寶劍,一身劍意凜然逼人。

紅衣女子輕車熟路找到書冊,遞給何輕塵,然後來到桉桌旁,抬手輕觸杯盞,發現內中茶水早已涼透,略帶責怪道:

“我說過多少次了?你要多用溫熱漿食,以免寒涼傷及脾胃。”

“嗯?哦……我習慣喝冷茶,能讓腦子清醒些。”何輕塵答道。

三娘柳眉微皺,望向錢少白,語帶斥責:“你身為晚輩,難道就不懂得體諒尊長麼?到了用膳的時候,就不要讓他忙碌。”

錢少白趕緊起身拱手:“是……晚輩疏忽了。”

“至於你。”三娘叉腰望向趙黍,眼中精光一閃,手扶劍柄,無形劍意掠過趙黍上下,隨即冷哼一聲:“遮頭掩面、來歷不明,該不會是來行刺的吧?”

“行了,你怎麼跟個管家婆似的?”趙黍還沒說話,何輕塵打斷道:“他是我請來的玄圃堂高人,之前在蒲濟城,便是他出手斬殺了曹青衛等人。”

“是他?”三娘緊盯著趙黍,面含質疑之色,一身劍意沛然而發,使得正堂之內氣機凝滯,以英玄照景術望去,趙黍此刻被數十上百道利劍遙指,隨時能封喉穿胸。

“如果道友要考驗徐某的修為法力,此處只怕略顯逼仄。損壞了公文書冊也不好。”趙黍面無表情地答話,但他同時也略感意外,這位被稱作三娘的女子好像絲毫不受帝下都禁制約束。

“夠了!”何輕塵將書卷摔在桌桉上,臉色凝重:“三娘,我相信此人,你不必多加猜疑了。”

三娘冷哼一聲,收斂法力言道:“先去吃飯。”

“我這裡還在談公事……”何輕塵話聲未盡,三娘喝問道:“你連我的話也不聽了麼?”

位高權重的左相大人此刻竟然一副無可奈何地樣子,只好對趙黍說:“你先到太平坊看看,其餘事情稍後再談。”

等何輕塵與三娘離開後,趙黍詢問起錢少白:“這位三娘是什麼來路?讓左相大人如此忌憚?難不成左相大人也是懼內之人?”

“懼內?呃……差不多吧。”錢少白臉色有些犯難:“那位是西河劍閣的長老朱三娘,我聽說她與左相大人早年間有過婚約。只是朱三娘的父兄族人死在戰場上,自此門第衰敗,婚約也未得踐行。

不過朱三娘倒是在西河劍閣修煉有成,後來左相大人下山,涉足朝堂,朱三娘便跟在他身邊了。至於兩人之間,似乎誰都沒邁過那一步。而且左相大人至今沒有成家,也沒有子嗣。”

“這倒是……意想不到。”趙黍頗為感慨,以何輕塵的身份權位,卻是孤身一人、沒有成家,足可說明其人用心決絕了。

但趙黍轉念一想,自己不也是孤身一人麼?有時候家人親卷的牽掛,反倒會讓自己分心。

……

有何輕塵委任,趙黍順理成章在贊禮司落腳,開始整理科儀法事。

不得不說,雖然趙黍祖上積累了大量贊禮官的科儀法事,但充其量只是一家一門的藏書。

何輕塵設立贊禮司後,集有熊國之力,蒐羅法本經籍,其中除了贊禮官散落各地的傳承,還有不少是來自因為百年戰亂而凋零的宗門傳承。

可以說,此舉幾乎是重現了天夏朝早年設立贊禮官、蒐羅法本經籍的盛況。

而且太平坊贊禮司還彙集了來自有熊國各地五百名術士廟祝,儘管他們無一人能在科儀法事上比趙黍高明,可是上百年的分散與演變,也讓趙黍大開眼界。

比如有一些江湖術士雖然會幾手術法,實則就是些修造房屋的石匠、木匠、泥瓦匠,甚至還有伐木放排的勞苦排工。

在趙黍看來,他們大多都是巫婆神漢,只會一些鬼畫符、燒香拘靈、埋釘魔鎮的粗淺伎倆。他們在鄉野市井裝神弄鬼,也會有勒索百姓、偷雞摸狗的舉動,屬於過去自己最看不起的一類人。

然而在一番交流下來,趙黍漸漸發現,他們多數就是貧苦大眾,祖上或許是天夏朝委派到地方郡縣的贊禮官,或許是世代家傳術法的鄉巫,靠著殘缺不全、語焉不詳的法本傳承謀生。

而這些人所掌握的術法,都是與自身從事行當密切相關。比如伐木放排的排頭術士,能夠拘遣山精水怪,從而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若是他們在江河放排時遇到水族作祟,便敲擊大鼓以作震懾,還能借排工唱號之聲,平復漩渦暗湧,以便木排安然渡過。

再比如修持石匠法的術士,能夠佈設結界,令屋宅闢火不受焚燎,也不乏驅邪除怪、召請魂靈護佑家宅的手段。

他們甚至能夠顛倒過來,在門前屋後埋下鐵釘,魔鎮屋宅主人,使其不得安寢,甚至招來鬼魅作祟。這種手段通常用於那些壓榨匠人苦工的地主富戶身上。

更有趣的是,還有一些開山採礦、鍊鐵打鐵的匠人,居然自行摸索出咒水鍊鐵的路數,距離鍛造符兵也只有一步之遙了。

趙黍對此種種深感震撼,轉變心思重新審視,就發現這些粗淺得近乎陋俗的術法,其實暗藏了許多玄機,正是對自己過往法儀典章的極大補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年趙黍所編修的法儀典章,以人間道國為下手處,注重壇場佈置、氣機調攝運用,就算提出設科選士,卻沒有十分明確的做法。

那時候趙黍閱歷不如今日,很多東西也是憑空構想,沒考慮到具體落實將會如何。

現在見到贊禮司這一幫江湖術士,趙黍隱約明白,或許科儀法事不應該一味追求高深,別人未必會有自己這種造詣,法儀典章寫得太過精深玄奧,恐怕只會被束之高閣。

何輕塵想要趙黍幫忙一統禮法,自然是希望能夠通行天下各方,這種事應當以簡便通俗為上。

趙黍深思良久,花了大半年的功夫,在參詳各方科儀法事之後,重新編修一套法儀典章,仍然保留了五方五氣的格局,但捨棄了許多艱深繁瑣的細枝末節。

說捨棄也不全對,因為在趙黍設想中,未來贊禮官將按照《三天九品綱》積功累行、次第精進,然後傳授相應法儀,也是要一步步加深研習的。

在這個過程中,趙黍也時常找何輕塵商議,大體確立積功遷轉的各項要求,以及高低品秩對應的俸銀祿米。

如此一來,有熊國的贊禮官就不再是單純的術者,將會完全成為國家官制一員。

另外,何輕塵也籌備在各地開設館廨,目前先是在帝下都和臨近郡縣開辦,吸引了大批公卿子弟前來就學,趙黍也會親自授學。

不少人覺得,既然是左相大人親自主持操辦的學館,一定是未來晉身的捷徑門路,於是蜂擁而至。

趙黍最初擔心,長此以往,未來贊禮官也將會被公卿貴胃所把持,但何輕塵卻不太在意,因為他目光並不侷限於帝下都附近。

而與之一同推行的,還有在有熊國各地廣設法壇。此事母庸置疑,就是為了重新效法天夏朝設綱紀法度之舉。

與當初梁韜的人間道國不同,天夏朝的綱紀法度並無具體某人總攝天地氣數,就像在天夏朝,綱紀法度的佈置也是一個漫長過程,前後延續了近百年,絕非一蹴而就。

趙黍不得不再次承認,梁韜的人間道國實在太過冒進,而且自身親自面對天地造化之功,就算成功飛昇,天人磋磨間,獨私靈明恐徹底湮滅,成為無私無慾的道國砥柱。

只是相比起重立綱紀法度,何輕塵還是更關心統一禮法,大半年籌備下來,趙黍除了編修法儀典章,也在給那五百名新晉贊禮官傳授科儀法事。

何輕塵並不苛求這五百人在科儀法事上有多麼精深,因為將來他要將這批人委派到有熊國各地。

這五百名新晉贊禮官大多出身平平,能夠獲得左相賞識來到帝下都,又得到“徐懷玉”這位仙家高人指點,大半年下來都有幾分脫胎換骨的氣象,對何輕塵的忠誠也是可想而知。

不知不覺間春去秋來,當趙黍送走第三批贊禮官後,站在院中望見雪滿枝頭,才發現自己來到帝下都已近一年。

“你倒是清閒。”此時就見何輕塵來到,身後還跟著那位劍意沛然的朱三娘。

“我只需專心編修典章、傳授法儀,不像左相大人要日理萬機。”趙黍這話不假,這一年來他過得十分充實,卻絲毫沒有當初在華胥國那種窮心竭慮。

反觀何輕塵,他原本就是鬚髮斑白的老人,這一年下來氣色卻略顯沉滯,不復先前健朗。

儘管何輕塵也有修為根基,但遠談不上高深,而且他身居高位、塵勞繁重,幾乎無暇涵養調攝,自然難以遏制衰老之兆。

邀請何輕塵來到屋中落座,趙黍端上一壺香茗:“這是日前越王送給我的荊山玉芽,有疏通脈絡、滋養筋骨之效,左相大人不妨品嚐一番?”

何輕塵剛端起杯子,朱三娘就靠過來細瞧片刻,確認無誤才准許何輕塵喝下。

“唉,被你這麼一弄,我所有吃喝都沒味道了。”何輕塵朝朱三娘擺手道:“你先出去吧,我跟徐仙師有話要說。”

“你忘了,兩個月前才在府中抓住一個意圖投毒的奸細。”朱三娘板著臉望向趙黍:“焉知此人不是來謀害你的?”

何輕塵搖頭發笑:“我跟他又不是頭一次單獨相處,你又何必太過顧慮?”

“你們聊就好,我到一旁守著。”朱三娘也沒有離開,就是站到角落處,緊盯著趙黍一舉一動。

趙黍也不在意,問道:“又有人試圖行刺了?”

“這不奇怪。”何輕塵笑道:“旭日神教覆滅之後,我趁機下令各郡縣大索貌閱、輸籍定樣,地方大族明面上不敢反抗朝廷,於是就用一些旁門左道。”

“刺殺左相,這可不是旁門左道了。”趙黍言道:“帝下都防備森嚴,而且能夠在相府打下手的僕從,也不是隨便選的。只怕阻撓官府檢索人丁田地是其次,以此掩蓋真正目的,難不成……”

“這件事你就別過問了。”何輕塵打斷了趙黍的話語。

“也罷。”趙黍畢竟是外人,有熊國朝堂上的紛爭,他也管不著。

何輕塵轉而問道:“你覺得明年能夠開始設科選士麼?”

“明年?不行!”趙黍斷然答覆說:“我其實覺得,這不到一年培養的贊禮官已經夠匆忙了,單純是因為這批人手有術法根基。等他們到了地方上,又要整頓禮法,又要館廨授學,沒個三五年看不出成果的。”

“我知道,不過我是希望透過設科選士,將還在民間的修士術者全部延攬過來。”何輕塵言道:“設科選士又不是年年都要搞,但能夠將散落的修士術者劃歸朝廷管轄,這才可以聚集人心人力。”

趙黍一聽這話,便知道何輕塵又有謀劃了,於是問道:“倉促間聚攏這麼多修士術者,必須有所任用,只怕不好安排。莫非又有什麼大變將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